<p class="ql-block"> 第五章:彝海结盟旧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气喘吁吁地登上了悬崖观景台。这是位于贵州省毕节的林口,一个叫“鸡鸣三省”的地方。"鸡鸣三省"意寓一鸡呜叫,三省皆闻。走进玻璃栈道,站在悬崖边隔栏远眺,黔、蜀、滇三省山水画廊尽收眼底。</p><p class="ql-block"> 这是当年红军长征途经的地方。红军主力四渡赤水,冲出了敌人包围圈后,准备向四川方向挺进。一路急行军,一路与敌人作战。据周恩来等人回忆,部队到了一个叫“鸡鸣三省"的小村庄,政治局重新做了分工,博古同志将党的总书记职位,交给了张闻天,改任红军政治部主任。山下不远处一个土墙院,几间陈旧的茅草屋内,摆着桌凳,这便是当年简陋的会址。这里发生的一切,都已载入了史册。</p><p class="ql-block"> 离开毕节后,红军从此离开了贵州。我们也沿着红军当年走过的路,从贵州向四川大凉山挺进了。路上万山翠野,山路十八弯,新建的高速,如巨龙飞腾在高山峻岭间。可我们的大巴车,在泥巴山路行进,如老牛般吃力。几小时车程后,终于到达凉山彝族自治州辖县城会理古镇。</p><p class="ql-block"> 会理古城,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古代南方丝绸之路古道上的重要驿站。会理会议就在这里召开。在朦朦细雨中,我随着人流走进了古城,历史的沧桑感扑面而来。城墙门楼是十字老街轴心,古街到处是明清古建筑,留下了许多古迹。我在飘着石榴和腊肉味道的街上寻古。雨越下越大,来到一个叫科甲巷的地方,因家家科举中进士而得名。整个巷子都是大户人家,门楼高高,一排排明清时期的老房子,散发着昔日风采。有吴家大院,胡家大院,马家大院等。小巷烟雨朦胧,古院在风雨中,向我们诉说着往事。我与好友冒雨穿梭于小巷一个个院落中,看古宅风貌,赞叹家家石榴满枝头。任它风雨狂,撑伞进古香,雨打鞋衫湿,仍进大院赏。雨中访古,别有情趣涌心头,成了心中难以忘怀的回忆。</p><p class="ql-block"> 风雨过后,我们来到会理郊区,有个叫铁厂的地方,中央红军在这里召开会理会议。一条蜿蜒曲折的路在松林间穿行。拾级而上,一块巨大的纪念碑出现在眼前。中央红军几位领导人的群塑用绛红色大理石铸就。山林中有一空地,几块不规则的石头,静静地摆放在青松之间,正是在这里,毛泽东、朱德、陈云、周恩来、张闻天、秦邦宪等当时红军的领导人坐在石头上,或走进茅屋,召开了会理会议。附近有一间简陋的茅草屋,四面透风。这也是当年会址和吃饭的地方。据张闻天夫人刘英回忆,开会地点很秘密,她负责上山给他们送饭。因当时敌机不断来袭,会开了一半,被迫转移到山下一个寺庙内了。</p><p class="ql-block"> 会理会议,是中央红军入川后,召开的第一次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肯定了遵义会议以来的战略方针,统一了全军的思想。决定刘伯承同志任先遣司令,利用他在川军中的声望,为全军开路,继续北上与红四方面军会合。</p><p class="ql-block"> 离开会理,我们便到了凉山彝族自治县冕宁。红軍北上要过大渡河,可前方的路已被川军堵截,刘伯承向军委建议,还有一条路可直通大渡河,那就是被当时汉人视为险地的彝族聚居区。经军委同意,刘伯承、聂荣臻率先遣队进入彝民区。冕宁的当地的党组织为了使红军顺利通过此地,事先做了大量细致工作。最后促成刘伯承与小叶丹的彝海结盟千古史话。</p><p class="ql-block"> 我们到冕宁已下午四点,到了酒店放下行李,我和好友便坐上小蹦蹦车,急切地穿行于小巷中。来到红军冕宁会址,不巧碰上大门紧锁,我们边敲边喊,"老乡,我们是红军,走长征路的…。"敲了半天也无人问津。不甘心继续寻找,继续敲。戏剧性变化来了,一位红光满面,微胖的中年男子走来了。他得知我们是北方来的,重走长征路,便热情将我们从侧门带进会址。边走边说,你们来晚了,展馆已关门了,我在这守夜班,这么远来了,让你们进来看看吧。这是一个宽敞讲究的大户人家,雕梁画柱,美的精致。他一面开灯一面将我们引进大厅,在一个小方桌两条长木凳前,他说,这就是当年毛主席会见了彝族代表的地方。又打开展厅,向我们讲述刘伯承与小叶丹结盟的经历。我看到小叶丹夫人双手里举着"中国夷民红军沽基支队"旗帜。为保护这面旗帜,她藏在裙子夹心层,寸步不离。冕宁解放后,她将这面旗帜捐给了红军纪念馆。这位热心守门老乡,还带我们去了毛泽东住处,可惜门外上了大锁,没能如愿。我们就这样,经过不懈的努力,靠三寸不烂之舌,打通了多处环节,如愿地多看了许多地方。</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清早,我们便来到当年彝海结盟处。一片璧绿的湖水,有个巨幅雕塑,下面写着彝海结盟旧址。走上台阶,就是纪念馆了。这里详细记述了彝海结盟经过及重要意义。陈列了许多实物。我又看到了小叶丹夫人举着的那面红旗。在纪念馆左侧有一块巨石,写着“刘伯承小叶丹结盟处”。地上三块石头,1935年5月22日,在这彝海湖畔,刘伯承和小叶丹,各自坐在石头上,按照彝族习俗,同饮鸡血酒,对天盟誓,结为兄弟,举行了举世闻名的“彝海结盟”。刘伯承把随身佩带的左轮手枪和一些步枪送给了小叶丹,小叶丹也将自己的坐骑送给刘伯承作为纪念。当晚刘伯承司令还在红军宿营地大桥,设宴款待了果基小叶丹叔侄一行。席间,刘伯承对小叶丹说,彝族内部要团结,不要打冤家,要和好;汉族彝族是一家人。</p><p class="ql-block"> 彝海,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其实是一个很漂亮的湖泊,绿树环抱,湖水清澈。我沿着木阶梯走到海边,水中有一石刻写着"彝海"不远处一平台处,便是当年结盟取水处。走在曲径小路,想起电影再现的当年情景。物是人非,历史永记。</p><p class="ql-block"> 彝海结盟,影响深远,十分了不起的举动。一个红军司令员为了中国革命利益甘冒风险,与当地少数民族首领结为兄弟,可谓民族团结的千古佳话。也是红军长征中十大事件之一。它使红军能够和平顺利地通过彝族区,翻越大凉山,为抢渡大渡河、粉碎蒋介石围歼红军于大渡河以南的战略企图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如果没有结盟举动,再推迟三天,蒋介石的大部队就调到大渡河堵住红军,红军就有可能成为“石达开第二”。可以说“彝海结盟”,改变了红军的命运。</p><p class="ql-block"> 冕宁,大凉山深处的革命老区。留下了许多红色历史。当年红军总司令朱德在红军广场,第一次提出“红軍长征”这个词。今天,长征一词已家喻户晓。彝海结盟,开创了民族团结的典范。我们走进冕宁,重温历史,思绪万千。走出冕宁,难忘所到之处,还有守候在红色阵地的热情乡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