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忆中的老爷(爷爷)

王开前

<p class="ql-block">老爷(王步宋)的墓碑</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说起老爷的墓,还有一段故事哩。那是2001年的春天,四弟英年早逝,借安葬四弟的机会,我主持,在离家不远的西南山下重建了新林(老王家林拥挤不堪)。建新林在农村可以说是天大的事,它关乎我们后人的前途命运之大事。我特意从泰安请了有名的风水大师,实地堪测确定的。它南靠山(西南山),北邻水(水库),往东北远眺,泰山清晰可见,东南方不远处便是吴家林(吴崇礼,明代曾任兵、刑两部尚书),此林吴墓宏大,松柏森森,石碑顶天立地,碑前石人石马两端排列,甚是威严……刘大师说“此处系龙脉也!”在此处建墓地实乃天意也,全家人为之深感欣慰。</p><p class="ql-block"> 选良辰吉日,请老爷、奶奶及其先逝子孙入住新家。那晚,新林鞭炮齐鸣,我亲扶老爷、奶奶“灵柩”(老爷奶奶遗骸用红布包着,放在椅子上,两人抬着),其他依次跟随,弟、侄们紧随其后,缓步入林安葬。坟前供品多样,银钱备齐,我们子孙焚香祭酒,叩头拜祭,祝愿先人新家安好,保佑子孙平安富足。</p><p class="ql-block"> 噢,该介绍介绍老爷啦。</p><p class="ql-block"> 俺 老爷叫王步宋,这个名字打小我就记得。不是我记性好,而是我和老爷一起生活过一段时间,从年幼到他老人家过世大概有六、七年吧,他老人家在我记忆的长河里可以说是刻骨铭心的……</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墓地(园)现在的景况</p> <p class="ql-block">  我记得老爷个头不低,大概有1、75米左右的样子。一般是青布裤,蓝布褂。就是夏天也从不坦胸露背,穿戴比较齐整。冬天穿一身厚厚的棉裤棉袄,帽头子圆圆的扣在头上,最显眼的是他那双禅鞋(鞋面上有二道杠的那种)显得笨重又托累。他背微驼,走路前倾着;他眼神不大好,说是眼里长云彩啦,两只眼里都有,老爷叫我扒开他的眼皮看过,真的,一只眼黑眼珠子不见了,云彩状的东西遮挡着,另一只眼好些,云彩长得不多,显得明亮多了。这种眼病,现在叫白内障,好治多了,小手术就能解决了,可在那个年代,没法治,只能是“睁眼瞎”。他老人家受苦了,也受罪了。</p><p class="ql-block"> 上面说得是老爷晚年时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  老爷育有四子一女,他是家里的大拿。他脾气爆躁,声如洪钟,一人说了算,顶撞不得。大爷们(伯父)、父亲、都得老老实实听他的,稍不顺心,就一顿棒喝!</p><p class="ql-block"> 老爷不识字,他的四个儿子也没有识字的,不知道是吃了不识字的亏还是什么,可他热心支持孙辈的男孩儿读书,哥哥是最早的受益者。哥哥读了私孰,上了高小,高小毕业51年就参加了革命工作,后来国家又培养他上了师范,当上了人民教师,再后来哥哥当上了领导干部,这是老爷的开明之举。</p><p class="ql-block"> 听娘说,老爷过日子挺狠。他要孩子们只要背动粪箕子(粪筐),就要粪箕子不离身,只要出门就得背上,随时拾粪,拾得少了就得挨训。麦季够格的男孩子就得去河北沿抗活(打短工)给人家割麦子,一个麦季能挣不少钱呢。娘说老爷心不善,他不叫家人打发要饭的。“这么多要饭的,给谁的是啊!”这是他不让给的理由。是啊,那年月要饭的一波接一波,真打发不起。可是,娘、大娘(伯母)心善,她们总是躲着老爷,把生地瓜、胡萝卜揣在袖口里,偷偷地递到他们手里,有时盛碗地瓜干糊豆让他们喝,暧暧身子,这是我亲眼看见的。</p> <p class="ql-block">  老爷对我的好,幼年时不记得,记事时大概六、七岁的样子。老爷夸我,嘴巧,透索(灵透),有好么偷偷给我吃,出去放猪也带着我,这样六、七岁的样子,我就不自觉的成了小猪倌啦。俺家的猪挺多,尽是小窝猪子,放出去满山遍野的跑,一看不见,老爷就喊“柳来,猪呢!”,我就到处找,漫山遍野的找,跑的满头汗,腿不知磕破过多少回,哭过多少次,我就狠狠地抽老母猪,“谁让你带头跑来!”可老母猪根本不怕我,它欺负小孩!看我哭了,老爷解开扎腰,伸进腰里,从深深的口袋里摸出几粒麻雀舌头大小的花生米递到我小手里,哄我“柳来,吃吧”。花生米虽小,吃到嘴里,甜甜的香香的,我破涕为笑。</p><p class="ql-block"> 我跟着老爷放猪得有年把,直到他老人家过世。老爷是85岁上走的,好像是1953年春上。</p> <p class="ql-block">  对老爷,家里人又爱他又怕他,还有点恨他,恨久了也就理解了他。多好的家庭“统治者”啊,把家治理的井井有条,家庭团结和睦,财富不断积累,用现在的标准衡量的话,家庭已经脱贫,正向小康迈进。老爷是俺家的“创业者”,成功的创业者。在我的记忆里,到1953年,老爷过世前,俺家算是王姓的“富户”了,在庄里也算数得着的啦。可以说,家业已初具规模:家里置了不少地(多少弄不清),有了头大鍵子牛,这牛的模样到现在我都记得:腿壮腰圆,两角弯弯,怒目圆睁,牛气冲天,后来就是入了社,这牛只有我父亲能使得了,谁也不行。家里也有了牛车,和邻里牛驴配套出工,相当出活。院外栽了不少果木子树:桃树、梨树、杏树、枣树等等,果园里还养了几窝蜂。后来,家里除养了不少猪外又养了羊,养了鸽子,记得家里有鸽子楼,早晨一拉开鸽子楼的门,一群一群的鸽子飞向天空,飞向远方…</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我的家,老爷的创业史。当然,只是老爷创业的点滴史料,肯定有好多奇迹在我未知的层面未曾发掘。可,你也别怪我,那时侯我还小呢!</p><p class="ql-block"> 我爱这个家,爱我的伟大的老爷!</p><p class="ql-block"> 祝老爷天堂安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