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塔机变奏曲(二)试制</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23年11月5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成功的轨迹</b></p><p class="ql-block"> 百度百科中对塔式起重机(tower crane)的定义是动臂装在高耸塔身上部的旋转式起重机。其作业空间大,主要用于房屋建筑、大跨度桥梁等施工中物料的垂直和水平输送,以及建筑构件的安装。在我们没有生产塔机之前,我曾经百思不得其解,不知道工人们是怎样把塔机一步步升向高空的,又是怎样一步步落下来的,对此充满了好奇。</p><p class="ql-block"> 1991年12月16日公司领导再次召开了工厂各有关部门的研制塔机产品论证会。</p><p class="ql-block"> 1991年12月30日在工厂新春联谊会上,新老领导一致赞成上马塔机新产品的战略举措。刘铁峰总经理向徐工集团领导汇报产品拓展方案后也得到强有力的支持。</p><p class="ql-block"> 1992年1月14日工厂即和长沙建机所签订了技术合作协议。</p><p class="ql-block"> 1992年1月29日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工厂塔机试制小组正式成立,刘铁峰总经理担任组长,由我兼任副组长并负实际研发、试制和经营的责任。小组成员有王裕商、汤卫斌、赵世杰、王 翎、金利伟、王铁柱、李洪娟、叶宜宝和乔金凤等10人,这就是我们回转支承公司研发制造塔机的第一批种子选手。</p><p class="ql-block"> 刘铁峰总经理在试制小组成立会上,阐明了试制塔机的战略意义,进行战前动员并提出工作要求:“随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召开,证实我们的想法是正确的。国家大力发展住房产业带动了塔机市场的繁荣,逐步淘汰安全性较差但年销售量超过数万台的简易塔机市场,实施主机升级换代的国家政策导向和市场需求也给企业发展带来机遇。虽然公司绝大部分员工对塔机的认识还是一张白纸,但相信试制小组的同志们会投入更多的时间学习,工作上也会高标准、严要求,我们不但在产品研发路径上要创新,在经营管理上也要创新,积累经验并走出一条新路,将来在我们公司形成工业钢球、回转支承和塔机三足鼎立的新格局”。</p><p class="ql-block"> 我代表试制小组对塔机制造提出了践行深圳速度,落实激励政策,力争实现当年转让立项、当年投产鉴定、当年实现销售的挑战性工作目标。以及四月份前完成全部技术准备,五月中旬前完成全部生产准备,十月份前形成样机,尔后完成产品鉴定和销售,并为下一年度批量投产打下良好的基础。</p><p class="ql-block"> 初步方案是自己干塔帽、平衡臂、吊臂、底座、支承架和标准节等关键的结构件,外购外协液压系统、卷扬机构、行走系统、起升小车、驾驶室等。试制小组成员各司其职,既负责技术又负责采购、生产、装配、试验、销售和服务,所有问题一抓到底,形成七事一员制,在试制过程中同时创造出可复制、高效率、全流程的管理模式,争取早日立塔向国庆43周年献礼!</p><p class="ql-block"> 1992年2月7日公司召开了全体中层干部会,我代表塔机试制小组发布了具有挑战性的、振奋人心的目标计划,同时也给工厂各部门提出了通力合作,达成目标的更高要求。研发思路和措施建议得到公司领导的充分认可。</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奋战塔机试制现场</b></p><p class="ql-block"> 动员会当天下午,塔机试制小组成员就在临时办公室开始工作。为增加感性认识,陆续安排考察了新沂塔机厂、淮阴塔机厂、济南建机厂、徐州电解化工厂建筑工地,并深入了解了徐工集团各主机厂结构件的生产工艺和使用设备等。</p><p class="ql-block"> 工厂领导授权塔机小组快捷高效的决策机制、充分保证的资源条件、高度信任的运行环境、开放的市场激励政策。那时的塔机试制小组群情激昂,感觉到我们肩负着光荣的历史使命,所从事的工作无比神圣。所以始终保持着昂扬的斗志,不提困难,不讲条件,不分你我,加班加点地按照试制计划向前推进。那时工厂各部门也都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力度支持塔机试制。这一切都感动着、激励着我们!在那一段时间里,技术大楼塔机办公室的灯光几乎没有熄灭过,就像灯塔一样照亮了北厂区试制现场的夜空。</p><p class="ql-block"> 当时我们是边学边干,在生产起步阶段尽量采用小型化、效率高、方便操作的设备,试制产品全部采用国产材料和零部件,同时汲取市场上现行塔机的优点、纠正其不足,力争达到结构简单、维修方便、性能先进、经济性突出的目的。至1992年的9月,由于准备工作充分,方案制定完善,试制效率较高,一切都按照时间节点进行考核。塔机车间已经基本形成管理机构明确、规章制度落实、人员基本到位、时间推进合理、产品试制顺利的态势。此时的塔机车间已经有了84名员工和24名茅村合同工共计108人,就像水浒传中的一百单八将撑起了塔机产品试制的一片天。</p><p class="ql-block"> 1992年9月18日,开始了标准型塔机的安装工作。我和员工们一起在高空爬上爬下的安装标准节,虽然有安装图纸和工艺的指引,但终因没有安装塔机的实践经验,顶升横梁也出现问题,导致安装进度搁浅。时至夜晚8点,考虑到安全问题,我下令停止了作业。第二天工厂各部门集思广益解决了横梁问题,第三天上午在淅淅沥沥的小雨中最后完成了司机室和起重臂配重的安装。就这样,我们以令人刮目相看的速度成功产出两台QTZ25—40标准型塔式起重机,向国庆节献上了一份厚礼,从此建筑机械行业中也就多了一个强劲有力的竞争对手。</p><p class="ql-block"> 试制过程也涌现出许多优秀的同志和感人的事迹,至今我还记得那些个热烈的白天和不眠的夜晚,如果在现场看到这样热火朝天的情景,都会被感动的为之动容、泪沾衣襟,都会自豪的说没有我们实现不了的目标,没有我们克服不了的困难!奋斗的汗水没有白流,大家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心中自然十分高兴,但整个塔机小组都表现的比较低调淡定,当时没有剪彩典礼,没有庆功大会,没有奖金激励,大家有的只是按期完成任务后的兴奋自豪,想到的仅仅是赶快回家睡个好觉。</p><p class="ql-block"> 塔机实现销售后的市场很好,有时要为几个用户同时装十几台车。最令我感动的是1993年2月,一个北风呼啸、冰冷刺骨的冬天,为执行销售合同及时给青岛、新疆等地的用户发货装车,塔机车间管理人员和生产班组的同志们一起,在哈气成冰的天气里进行室外作业,尽管一天一夜都没有合眼,手脚冻得都不能打弯,但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许多年轻的同志自愿连续工作36小时,即使生病、受伤也不愿离开工作岗位。许多女同志主动加班而不顾自己需要照顾的家庭。许多老同志也用实际行动做出了榜样。这一切都让我们感动!过去总以为这样的场景只会出现在电影里和小说中,而现在就活生生的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的员工用实际行动体现了对企业的热爱、对工作的认真、对事业的忠诚、对用户的承诺!这是一个团结向上集体凝聚力的体现,也是我们顶天立地塔机精神的体现!</p><p class="ql-block"> 在全体职工大会上,我代表公司领导向全体员工及其家属表示衷心的感谢,历史会永远记住他们为企业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可惜的是当时没能把这历史性的时刻用影像记录下来,现在回想起来不免有些遗憾。我是一个喜欢怀旧的人,总喜欢把珍藏的回忆拿出来咀嚼,总喜欢回忆那人、那景、那情!总是在幻想,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就一定会重新走过塔机试制那青春的路程。虽然在其过程中也遇到过坎坷,有过委屈和不解,但我和我的小伙伴们还是无私地把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全都奉献给了与我们一起成长的回转支承公司,以及镌刻在那片载满记忆的热土上。</p><p class="ql-block"> (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