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的乡愁

林小清

<p class="ql-block">1,流动的朦胧的绿</p><p class="ql-block">在回老家宜宾江安的动车上,窗外雾朦胧的、几百米开外只是一片雾色苍茫,而初冬的成都平原及川南乐宜仍是一片绿色。</p><p class="ql-block">二百多公里的时速,绿色在不断的变化不断的流动。有鱼塘、有高速公路,有岷江、大渡河、青衣江,有金沙江、长江,有彭祖山、峨眉山……,迎面而来又呼啸而过。</p><p class="ql-block">如人之一生,过往浮云,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p> <p class="ql-block">江安是国立剧专在抗日战争中办学的所在地,也是沙翁“哈姆雷特”在中国首演地,被称为戏剧的摇篮。</p> <p class="ql-block">这个升仙石在江安东岩的山顶上,从江安县电视塔顺公路往东走约一公里靠路左侧。顺台阶拾级而上10多米就看到了升仙石,高耸入云,“升仙石”几个字苍劲有力直透岩石,随凿击的石阶登上石顶就是一个仅约几平方的平台,平台下临斧削之深渊,幸有栏杆不然绝不敢往下一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是扶着升仙石的拦杆,向东拍摄的云海。云海下就是滾滾东流的长江,江安是从宜宾市长江零公里下来后的第一个行政县,所以称为长江第一县。</p> <p class="ql-block">这是夏橙,一边挂果一边开花,夏橙的成熟期400多天,因此有了这花果同在之美景。</p> <p class="ql-block">2,江安的天堂湖</p><p class="ql-block">1)天堂湖实际上是在原来的“纤担河”改造而来的。在原来从天埂上上南屏山的小路为轴线,利用U型河沟地形修建一个溢流坝将水蓄起成一小型水库,命名为“天堂湖”。天堂湖是由中电建成都勘察设计院与中电建第二工程局承建,花了4~5年时间完成的。</p><p class="ql-block">南边就是江安八景之一的“笔架山”、南屏山,有乾隆年间题写的“古龙洞”、有佛教胜地“红佛寺”、有只剩摩崖石刻的“南照寺”、有观音菩萨路经南昭寺休息的“眠云石”……</p><p class="ql-block">天堂湖原想着是死水就不好了,还想着是否可以用淯江之水在天堂湖的西南方向给天堂湖补水。后来在看江安与长宁的边界就紧挨着天堂湖,自然的渠道补水或虹吸补水显然是做不到的,因此只好作罢。</p><p class="ql-block">因爱在故乡的山上、湖边走走,也爱探一些源头,有时路走着走着就走到人家户去了,也有时走着走着就断了头,而前面要吗就是断崖要吗就是瀑布。</p><p class="ql-block">就在2021年国庆回老家,清楚记得是10月2日,天气很好,天堂湖清净明亮,这天又无风,静静的湖面倒映着南屏山、红佛寺,倒映着县城的高楼大厦、倒映着村庄的小家白墙青瓦……,也想着天堂湖是否有活水补充,不知不觉顺湖逆流而上,从湖到沟渠再走排水沟,在无路而行时,却听到隆隆的声响,走近一看却是从悬崖上飞奔而下的瀑布。惊喜兴奋之余,赶紧录下瀑布飞流直下的视频。</p><p class="ql-block">瀑布虽不大却是活水呀,有活水补水而来,天堂湖就能永不枯竭,就永远清流如许。回到县城后,赶紧给家人、同学们说天堂湖不是死水,有活水补充。这种激动的心情无法言表。正如朱熹在《观书有感》中描述:</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b></p> <p class="ql-block">深秋,即将进入冬天,然而海棠依旧,几朵花儿开在硕果累累的枝头上。</p> <p class="ql-block">无风如镜的湖面,晴朗洁净的天空,倒映岀浓淡相宜的天堂湖。</p> <p class="ql-block">云雾缭绕的天堂湖和江安县城</p> <p class="ql-block">森林之光</p> <p class="ql-block">宁静的湖面,如镜倒映着江安的高楼;悠闲的野鸭,觅着肥美水草中的田螺;轻轻的脚步,叩醒这如梦似幻的天堂湖</p> <p class="ql-block">湖里的水草,湛蓝的天空,悠闲的白云,远方小村的灰瓦白墙。</p> <p class="ql-block">这一天是2023年冬至,拍摄这个视频时手都冻僵了。然而,冬至是极阴转阳之节,是一阳生的时刻。看这清晨的天堂湖,水雾在湖面上飘移、升腾,像一口大锅煮得温温的水,冒着水蒸气,好象大地极深处、水极深处被压抑同时被坤地润含而萌生的一阳之气;野鸭子在湖面上游弋,一会儿在湖上悠闲的游,一会儿又潜入水里,一会又在水面上飞翔,小小的脚丫拍出一道道一圈圈美丽的曲线。小小的野鸭子不畏水雾阻挡了方向,只是不惧的、欢快的、义无反顾的向前游去,这也预示着虽然只有一阳之气抗拒着众阴之力,但阳刚之气终将冲破云峰雾海从地之极深水之极深处向上而行直达乾天。</p> <p class="ql-block">这是天堂湖的上游水库____绿豆沟水库,瀑布的水就是从这个水库下泄形成的,也是天堂湖活水的源头。</p> <p class="ql-block">这是从绿豆沟水库经引水渠再顺山下泻的瀑布,流到一个小潭后顺下面的引水渠一部分去灌溉一部分向天堂湖补水。从而天堂湖就有了活水之源了。</p> <p class="ql-block">很远就能听到瀑布的轰鸣声,在阳光的照射下闪耀着薄薄的光,象一个透明的水濂。因得一小诗记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隔空轰隆炸雷声,修竹密径落幽涧;</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临渊断崖深千尺,阳光飞溅燿苔藓。</b></p> <p class="ql-block">2)古龙洞在天堂湖南边的红佛寺旁。</p><p class="ql-block">古龙洞摩崖石刻,位于江安镇灯杆山村天埂上组。该石刻开凿于红佛寺旁右侧石壁上,坐东北向西南。龛高1.1米,宽1.9米。楷体阳刻,共23字,其中“古龙洞”三字,字径0.66米,字距0.04米。为清邑痒生黄瑛撰文并书,时间乾隆二十二年春(1557年)。</p><p class="ql-block">古龙洞摩崖石刻,是县境内为数不多的阳刻文字的摩崖石刻,其字体遒劲秀丽,端庄得体,是不可多得的清代早期摩崖石刻艺术珍品。</p><p class="ql-block">据中华民国十二年版《江安县志》卷一山川载:“古龙洞在南照山偏东去红佛寺数百步清乾隆时邑庠黄瑛镌题古龙洞三字洞狭而深不测 民国七年县知事冯琢削洞口砌石建亭有记”。</p><p class="ql-block">古龙洞摩崖石刻,1987年被列入文物保护;2010年江安县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文物保护点。(此段资料来自网友,特此鸣谢!)</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题江安古龙洞</b></p><p class="ql-block">江安古龙洞,石刻乾隆年。</p><p class="ql-block">洞狭深不探,直通连天山;</p><p class="ql-block">壁立耸入云,危岩愁攀缘!</p><p class="ql-block">四处头碰壁,一洞深如渊。</p> <p class="ql-block">看到古龙洞,就想起了对我影响最大的退伍军人老师的小学班主任!</p><p class="ql-block">他叫刘贤云,身高跟雷锋一样,教语文同时是我们班的班主任。四川江安县东城小学74级2班小学三~四年级班主任。他在接任我们班的班主任时,我们班很乱很不好管,与上年级班打群架等等小朋友能做的调皮捣蛋的事我们班没有不干不的。</p><p class="ql-block">他当我们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兼体育老师,因为我们特别喜欢岀去拉练,所以他经常用拉练作为条件让我们学习上有进步、遵守纪律、热爱劳动、爱护班级荣誉等。只要做得比过去好,作为奖励他就会带我们岀去拉练。有时的语文课是在拉练的营地上的,有一次我们去青峰寺拉练,我们不仅参观了青峰寺剿匪的战场,回忆剿匪的英雄事迹,还为我们讲述黄金洞的故事。每次拉练岀学校、回学校,都会喊着“1、2、3”踏着整齐的步伐。没多久,我们班就唤然一新,成了全年级全校纪律严明、学习成绩突出的优秀班级了。后来全年级到东岩拉练宿营,通讯、征察都是以我们班为主要骨干。</p><p class="ql-block">他不仅带我们拉练、上山宿营,还发动我们拣废钢铁,当时我们班拣的废钢铁比高一个年级整年级的总量还多。班长邱云平父亲是原来搬运社的,他每星期都把板板车借来,把我们班的废钢铁拉去卖了,并用卖废钢铁的钱做矿石收音机和照相机;还带领我们班上山辨认中药、采中药,回学校熬好让全校师生喝。后来因家人生病需要照顾,所以调回佛儿岩老家了。</p><p class="ql-block">行军拉练去过青峰寺(从东小~青峰寺一天来回约30km);去东岩宿营(现在的电视台下面,分两队进行训练,有侦察、通讯、炊事等班设置;训练项目有队列、刺杀、行军灶搭设、埋锅、夜间抓舌头……等);去红佛寺(古龙洞探险,这是乾隆题字的溶洞,据说可通连天山,有一个洞确实很深,没敢继续探下去。一是照明不行,一是工具和保险绳等都没有;晚上两队作攻防练习,山顶上原来有一个废弃的碉堡,一队守一队攻。)</p> <p class="ql-block">这是古龙洞的另一个岀口,洞内约100平米,约可容20余人。洞傍下石阶就是红佛寺。</p> <p class="ql-block">3)青峰寺</p><p class="ql-block">青峰寺位于江安县怡乐镇烂池村境内的青峰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又临近万里长江二龙口码头、大渡口码头,进可攻退可守,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br></p><p class="ql-block">1950年驻江安县剿匪的解放军第10军28师83团2营,于5月29日组织的痛歼盘踞在青峰寺高山上的五百顽匪的剿匪攻坚战及打援中,英勇牺牲的13位烈士,全县剿匪征粮中,部队和地方英勇牺牲了71名烈士。</p><p class="ql-block">我们小学去青峰寺拉练就是去缅怀烈士、看看他们战斗、牺牲的地方,听听他们剿匪的故事。那时,烈士纪念馆还没有修呢!</p><p class="ql-block">我们从江安县东城小学岀发,沿江红路走到二龙口;从二龙口拐上小路走上坡路走到与江红路的交叉口(现成渝经济环线高速江安东岀口),跨过公路就开始爬山(现在青峰寺入口),这样顺着山脊走坡要缓些,这样弯弯绕绕的走了约2~3公里就到了青峰寺。</p><p class="ql-block">我记得很清楚,傍边有一人家,我们几个先头部队走到那家时突然窜出一条很大的狗,看到我们几个小孩子就猛扑过来。我们几个都慌了神,不知所措,正在这危急关头那家主人大爷拿着一根圲担直接扔向那只扑向我们的恶狗,那狗惨叫着掉下岩去了(不知是死是活)。大爷问我们为什么到这地方来,我们说到青峰寺拉练。大爷指着前面20米方向,告诉我们那里就是青峰寺,于是我们大声呼喊并不断招手,示意找到青峰寺了。</p><p class="ql-block"><br></p> 刘老师跟我们讲了青峰寺剿匪的英雄事迹,老师讲的故事的详细细节已经记得不太清楚了。根据县党史研究室提供的资料是这样描述的:<div>  江安县城于1949年12月5日和平解放。但从川东、川北溃逃来的国民党残兵败将纠集江安境内的地方反动武装到处抢劫杀人,破坏新生的人民政权,给江安县接管建政和征粮工作造成极大威胁。1950年初,江安南部区乡匪患尤为猖狂,地处怡乐镇烂池村境内的青峰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又临近万里长江二龙口码头、大渡口码头,进可攻退可守,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云南、贵州商贾出川的重要通道。当时有500多名残兵和土匪盘踞于青峰寺。为保护江安新政权和人民生命财产,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10军28师83团奉命剿匪,在青峰寺与国民党反动顽匪展开了一场血战,将匪首肖海彬、余惠堂、熊百足等众匪击溃歼灭。 </div><div> 青峰寺剿匪战斗是江安乃至川南征粮剿匪斗争的重要转折点。青峰寺战斗是在1950年5月29日拂晓开始的,当时解放军83团2营4连、5连、机炮连约300多人参加了战斗,5连负责主攻任务。<br> 解放军从青峰寺南面的留耕磨子田分兵数路进攻,有一路解放军在到青峰寺必经之路的七道拐时被土匪发现,经过一阵激战,土匪退守青峰寺庙内。5连主攻开始后,解放军9门“六0炮”和轻重机枪、冲锋枪一齐开火,战士们在炮火掩护下冲进石寨门,双方战斗十分激烈,4连战士徐安贵看见自己的班长牺牲了,义愤填膺,端起机枪就往里冲,4班班长李振妮用手榴弹塞寨门枪眼时,不幸头部中弹倒下....战斗持续到下午3点钟左右才取得胜利。 </div><div> 青峰寺剿匪战斗,12名指战员壮烈牺牲,受伤19人。击毙敌人50多人,生擒8人;缴枪30余支,匪徒跳崖摔死达30多人。青峰寺剿匪战斗取得胜利不到3个月,江安县境内的7000多土匪和国民党反动武装全部肃清。</div><div> 为缅怀先烈,不忘共产党革命斗争历史;1992年,江安县委、县人民政府在剿匪战场原址修建了青峰寺革命烈士纪念馆。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亲自题写了纪念碑名。建馆30年来,纪念馆充分发挥了红色文化的传承作用,现在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br></div> <p class="ql-block">老师讲完革命故事,让我们默哀向革命烈士致敬,然后就唱革命歌曲,吃午饭。</p><p class="ql-block"> 吃完饭,问我们还想不想亭故事,我们当然想呀!于是,刘老师又给我们讲了“黄金洞”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黄金洞在瞿塘峡南岸的绝壁上,洞上有70多米的悬崖,下有200多米的深谷,下端有一串Z形的石孔,据说是藏宝者留下的遗迹。黄金洞内真的有金银珠宝吗?是谁藏的宝呢?咆哮的江流穿过迂回曲折的峡谷,在人们的思索中,闯过夔门,呼啸而去。</p><p class="ql-block"> 据传说,在很久以前这里有一个古老而文明的民族——巴族,也就是我们后世形容四川为“巴蜀”的巴,在这里他们建立着自己的国家,一片祥和,在当时被称为巴国。后来秦王嬴政一统六国,将巴国这个小国也一起收复,完成了天下大一统的霸业。在秦与巴国的战斗中,国王不愿意投降秦,带领巴人退到一个很大很深的洞中准备从另一个出口撤退岀去。进洞后才发现此洞根本没有岀口,而满山遍野都是秦军,巴人善攀岩而秦军面对绝壁的山洞也无法入洞。面对秦军巴国将士及国人均不肯投降,结果士兵将自己的亲人杀死然后自杀而亡;国王将自己的将帅杀死然后自杀,整个巴国就这样悲壮神秘的消失了,由此留下许多兵器和金银财宝。</p><p class="ql-block"> 黄金洞岩壁上赤色的象形文字,图象、线条清楚可见,经专家剖析,黄金洞大概是古代巴人的灭绝之地。象形文字表明巴国人在一次战争失败后,扶老携幼合族逃入洞中,走到江边洞口,发现是一条绝路,便用赭石写下了他们的不幸,以传后人,然后全体在洞中殉难,黄金洞遂成一国之墓!</p><p class="ql-block">另外,还有公孙述藏宝之说;还传言说黄金洞的对岸就是诸葛亮演绎八卦阵、击退吴兵的古疆场以及刘备兵败托孤的白帝城,所以洞里大概藏有诸葛亮的兵书和刘备的宝剑等。</p><p class="ql-block">2017年,各种技术都相对于成熟以后,我们国家的专家队伍再此出发,利用了无人机等高新技术和更加安全稳固的攀爬手段,对黄金洞展开探测……克服了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天气以后,专家们最终成功进入内部,除了这些白骨和青铜器外,人们在洞中的墙壁上发现了很多特殊的文字和壁画,这更加验证了“巴国”存在的事实,这一发现让专家们非常兴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4)红佛寺</p><p class="ql-block">历史文化悠久环境秀丽,更有着山川土地之美,蝉桑鱼盐家有焉之誉,在离江安城南2.5公里的钟秀峰下,坐落着红佛寺,据县志记载,红佛寺始建于南宋,清康熙年间土人地,得石德正红供之,故而得名红佛寺。历史上红佛寺曾经金碧交辉,梵宇林立香烟缭绕,由因蜀在国之南,江安在蜀之南,寺庙在县城之南,系五方五佛多宝生佛是川南名刹。</p><p class="ql-block">据知,南照寺摩崖造像是南照寺的组成部分,而摩崖造像下的山涧溪流,是江安闻名遐尔的八景之一:流杯回觞。</p><p class="ql-block">流杯回觞,说的是在南照寺中,有一条经红佛寺流下的清泉,在南照寺的山塆内曲折回流(是经人工打造后),且在曲折回流的小沟渠的流水上放置酒杯,杯子在水上漂流回转,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喝酒。据知古时很多文人墨客在这里喝酒吟诗,留下很多优美的传说。如今其景致依然尚存,只是知之者甚少而矣。</p><p class="ql-block">流杯回觞,是黄庭坚发明的一种喝酒行令,吟诗作对的一种愉乐方式。若上述果真属实,则江安八景之一的“流杯回觞”就应该是北宋时期,而红佛寺则至少应在黄庭坚在江安县之前就有了。具体时间则不可考,但不应是南宋。</p> <p class="ql-block">顺着石阶下去就是红佛寺,寺里有心经摩崖石刻,下去就是佛塔,右拐到大雄宝殿。</p> <p class="ql-block">这是红佛寺摩崖上刻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p><p class="ql-block"><b><font color="#b06fbb">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br>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br>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br>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br>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font></b><br></p> <p class="ql-block">从南屏山观景台鸟瞰天堂湖及江安镇全景</p> <p class="ql-block">远眺红佛寺,倒映在天堂湖</p> <p class="ql-block">天堂湖水坝</p><p class="ql-block">天堂湖水坝是沿着天埂上上南屏山的小路修建的。原来是一小石板路,到“芊担河”有一个小石桥,小溪清澈见底,小鱼儿水中漫流,很是悠闲!偶尔有竹叶、野花在水中飘流,溪里还有鸭子,岸上有许多鸡在觅食,各种蔬菜、桔子、柚子、丝瓜、冬瓜到处都是……</p><p class="ql-block">水坝修好后,这些都淹没在水底了,水蓄起来水更深更广了。白鹭、水鸭或群或一只,在水面上在蓝天下,又是另一番景象。沿湖有3000多米绿道,有软绒绒的草坪,有不同季节的花草树木,是江安人锻炼、拍照的好去处。</p> <p class="ql-block">5)江安县柏树湾墓地</p><p class="ql-block">江安县柏树湾墓地位于宜宾市江安县江安镇青苔坎村苦竹林组柏树湾。为配合江安县天堂湖市政工程建设,2018年5月至7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宜宾市博物院、江安县文物管理所等单位,对墓地内处于施工范围内的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掘中共清理了宋代石室墓11座、砖室墓1座,其中石室墓包括1座三室墓、2座双室墓和8座单室墓,8座单室墓应为四组同坟异穴合葬墓。(万靖)</p> <p class="ql-block">江安柏树湾墓地M2右室</p> <p class="ql-block">江安柏树湾墓地M2左室</p> <p class="ql-block">江安柏树湾墓地M2右室右壁白虎雕刻</p> <p class="ql-block">江安柏树湾墓地M2右室左壁青龙雕刻</p> <p class="ql-block">江安柏树湾墓地M2左室右壁白虎雕刻</p> <p class="ql-block">江安柏树湾墓地M2左室左壁青龙雕刻</p> <p class="ql-block">6)南照寺摩崖造像</p><p class="ql-block">南照寺摩崖造像位于江安镇灯杆山村凤凰咀组杨二娘湾。该摩崖造像,开凿于明代,共30龛37尊造像,分布在两边山崖长100米,宽50米,距地表1-8米高的山沟间岩壁上。左边造像坐西向东,右边造像坐东南朝西北。龛有方形、长方形、拱形、屋顶形、牌楼形等;造像有结跏趺座、单跏趺座、立身等形式。因风化程度严重,难于辩考造像内容。</p><p class="ql-block">据知,南照寺摩崖造像是南照寺的组成部分,而摩崖造像下的山涧溪流,是江安闻名遐尔的八景之一:流杯回觞。</p><p class="ql-block">流杯回觞,说的是在南照寺中,有一条经红佛寺流下的清泉,在南照寺的山塆内曲折回流(是经人工打造后),且在曲折回流的小沟渠的流水上放置酒杯,杯子在水上漂流回转,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喝酒。据知古时很多文人墨客在这里喝酒吟诗,留下很多优美的传说。如今其景致依然尚存,只是知之者甚少而矣。</p><p class="ql-block">南照寺摩崖造像,1987年被列入文物保护;2010年江安县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此段文字来源:江安新闻网)</p> <p class="ql-block">这南照寺的石刻目前淹没在杂草丛中,风化破败、人为损毁严重。县里虽然把南照寺列为文物保护,但实质上没有进行任何保护也没看到有任何修复和保护的措施,实在可惜。</p> <p class="ql-block">笔架山</p> <p class="ql-block">窗前翠竹三二杆,风吹月影乱,独上南山,石阶级级攀,未等气喘匀,天已晓,东方霞满天。</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眠云石*</b></p><p class="ql-block">远眺长江似蟒带,近俯天堂河逶迤;</p><p class="ql-block">南屏钟声红佛鼓,枕云眠月巡星汉。</p><p class="ql-block">*<b>眠云石:</b>在南照寺摩崖石刻东约10米,天堂湖南环湖路傍。传说是观世音菩萨路过在此石上歇息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3,相聚一刻</p><p class="ql-block">亲人们相会,同学们相聚,是最深的情,最流动的秋。</p><p class="ql-block">(1)亲人相会在江安</p> <p class="ql-block">同学聚会(初中七七级三班)</p><p class="ql-block">今年的同学聚会是安排在天堂湖傍边的一个农家乐里面。同学聚会更是一个流动的秋,一起唱歌跳舞一起回忆一起畅谈养身……</p> <p class="ql-block">何为故乡!</p><p class="ql-block">董卿在朗读者第二季第12期故乡的卷首语这样描述:</p><p class="ql-block">故乡,是我们年少时想要逃离的地方,是我们年老想回,可能已经回不去的地方;故乡是清明的那柱香,是中秋的那轮月,是春运时的那张车票,是不经意间,流露出的口音。故乡是屈原的秭归,那里是楚国宗祖,“洞庭波兮木叶下”;故乡是卡夫卡的布拉格,虚幻又现实,欲说还休;故乡是木心的乌镇,“五十年未闻乡音,听起来麻痒痒的亲切感”。而当我们不知疲倦,山一程,水一程,渐行渐远,才发现,故乡是根本剪不断脐带的血地,断了筋骨,连着血脉。故乡,是起点,是终点,是即便永远回不去也依然是故乡的那个地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