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线

壬子村民(李尚宪)

<p class="ql-block"> 底 线</p><p class="ql-block"> 张调研员终于退休了,拿到头一个月的退休金,他心里很平静,很坦然,丝毫没有那种一直以来社会流行的认为官员们退休后那种失落感。还未退休的前三年,他就从领导职位退居二线。那时,他就说:还是做普通百姓好,无官一身轻,无官少应酬,无官磨难少。其实,人们都知道,低调做人,低调做事,是老张同志(他不让别人再称呼他“张局长”)多年来的一贯作风。</p> <p class="ql-block">  老张同志是在改革开放年代走上领导岗位的,那时,选拔干部要求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他有大学文凭,年富力强,在基层任劳任怨,摸爬滚打多年,从原来的一名普通的乡镇干部,做到了县一级的副职领导。</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改革开放,思想解放,冲击着旧观念,也混杂贪污受贿等歪风邪气,使不少领导干部面临着新形势下的新考验。当年,他在县里分管招商引资,曾多次告诫自己和眷属,一定要将送礼的人拒之门外。但那个年代,讲人情,拉关系,请客送礼之风盛行,社会风气普遍如此,他给亲眷设置的这条底线,最后还是轻而易举地被突破了。那些服务对象和社会形形色色各类人等,盯着领导手中权力,抱着各自不同目的,打着让领导试穿试吃试用的幌子,送些礼品上门。无论是自己还是亲眷,开始,都一概拒之门外。</p> <p class="ql-block"> 然而,几次三番之后,不要说是外人,就连自己,都会感觉到有些不近情理。碍于人情,碍于面子,于是,底线有了松动;到后来,退却到除了坚持不收钱财,对那送上门的吃穿用礼品,认为值不了几个钱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推不掉就收下了。正因为这一底线被突破,险些给当年的张领导带来了牢狱之灾。</p> <p class="ql-block">  有人举报,一位外地客商到本县投资办企业,他收受了对方送给的五万元贿赂。那个年代,五万元是一笔巨款。被“双规”后,他一直无法交代问题,办案人员以为是他的亲眷背着他干了这事,但经查实,确无此种情况。办案人员综合分析各种线索,最后在他家的床底下,搜出了厂家送给他的一双运动鞋。打开那已经蒙上灰尘,原封不动的鞋盒,那五万元,整整齐齐地码在里面,最后是组织上实事求是的把这个问题给予了澄清。即便如此,仅按收受礼品论,也是违规违纪,受到批评处分,亦是理所当然。老张同志每每反思这次深刻教训,常常是冷汗浸湿脊背,倍增对党纪国法敬畏之心,从此不敢有丝毫懈怠。</p> <p class="ql-block">  也正是在他办理好退休手续之时,当年与他同时走上领导岗位,后来成为他上司的牛副市长,在分管市里重大工程项目期间,因为收受数额达400多万元赃款,被关押一年多后,被司法机关提起公诉,依法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老张同志到法庭旁观了这次审判全过程,看着牛副市长那憔悴的面容,那在法庭最后陈述时追悔莫及,痛哭流泪的场面,老张同志的心灵受到了强烈震憾,在深为自己感到庆幸的同时,亦从内心深处发出了无尽的感慨,同样是党和人民培养起来的干部,人生的结局却各有不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他想到人生在世,无论是居庙堂之高,做人民公仆,还是淡出江湖,做普通百姓,除了能够胸怀范仲淹老先生所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要想做到终其一生,功德圆满,还有最重要的一条,必须坚守“清廉”和“守法”底线,否则,无论职位多高,能力多强,贡献多大,到头来全都会被一笔勾销,身败名裂。</p><p class="ql-block"> 2016年6月16日初稿于贺州</p><p class="ql-block">《贺州日报》2016年6月19日03版《百姓周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