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眼前这古城,似曾眼熟却又感到有些陌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最早见过的古城,城墙里四条大街车水马龙,公交车自行车逆时针绕过钟楼,在平坦笔直的道上南来北往,东西穿梭。在山水之城长大的我,一时颇为好奇。虽是初见,印象极深。因那一见留下我八年芳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眼前这古城,城墙里却没有公交车自行车,有的只是石板路上熙熙攘攘的人流和几辆电瓶车三轮车。我的好奇心一时又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似曾眼熟,我想大抵是那一墙的青灰城砖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几十年来,到处拔地而起的一座座高楼,似乎也淹没了已经为数不多的城里的城墙,城墙也似乎越来越不被人们关注,有没有都无关紧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其实,在历史的长河里,在那硝烟四起的年代,城墙的作用,比之现行这样那样的防御手段一点也不逊色。早已远去的那些年代,城墙究竟打消了多少入侵者念头,怕是古人也不知晓。但他们凭借城墙改变局势甚至扭转乾坤的事,还是史册有痕。当年蒙哥汗亲率10万人马一路南下,一举灭掉金国西夏国,却受阻于区区2平方公里的合川钓鱼城,南宋因此延续了20年。朱文正率2万守城部队对战陈友谅60万大军,死扛85天,朱元璋由此登上帝位。南宋和元末这两起战役,防守名将固然功不可没,但若无城墙护挡,便也没有他们大显身手的机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随着朝代更迭、社会演进,始于秦汉时期的城墙,渐渐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因筑城而垒的城墙,不再像万里长城那样只是抵御外来入侵,更成了一个地方势力大小的标志。城墙的高度、城池的面积以及若干从属建筑物规模,从周代起开始有了行政层级的规制。再往后,连城墙城门的数目与朝向也有了讲究。是四道门六道门还是更多的门?如是四道门,那东西南北四道门又各自象征什么?隐含的是生和暖还是冷和死?是主事民间盛典还是主事军事活动?甚至门洞的拱券是用尖顶还是用半圆顶,门洞上方城楼建重檐还是单檐,城门外重门瓮城是方形还是圆形等一系列未知的规定,虽还没来得及求解,但我想一定都有考究,不是你想怎么建就可怎么建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近百年来,因城而垒的城墙又由盛到衰,作用日益弱化,以致于后来所剩无几。目前还能见到城墙的地方,有我最初见过的西安,后来见过的南京、开封,以及我所知的荆州、兴城、商丘、寿县⋯⋯已是屈指可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似曾眼熟而又陌生的古城,山西平遥最惹眼的也莫过于那一墙青灰城砖了。我了解到,平遥这么完整的城墙,如同罗马城一样,并非一朝一代所建,也是在历任知县经过近30多次修修建建,到了清朝才有了这般形制与轩昂。由此看来,“一张蓝图绘到底”古人也是这么做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就是这样一个“大家闺秀”,差点消失在新城开始兴起的上世纪八十年代。如果不是阮仪三“刀下留城”,修筑于明洪武三年的平遥城墙,我们也只能像了解尹吉甫2800多年前创建平遥城那样,在史册里找一找看一看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过去叫平陶的平遥,像城墙的门和门楼、敌台、瓮城一类的要素,一应俱全。有书把它的一些几何尺寸还作了介绍,由此知道平遥城的墙高10米,底宽8—10米,顶宽3—6米。进到城里,街上四处都是络绎不绝的游客。再上到城墙上俯瞰,浓缩在2个多平方公里的四合院、博物馆、商店铺面鳞次栉比,令人目不暇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门庭若市的古城,虽然规模较之西安古城小了些,城墙的周长只是西安城墙13公里周长的一半。但城墙内一座座富丽堂皇的“金融大厦”“保险大楼”,却是西安古城所不及的了。平遥古城南大街的金井市楼、协同庆票号、百川通票号,西大街的日昇昌票号,东大街的华北第一镖局,这些票号与镖局,尽管也“物是人非”,而那些健在的原物,就像一个个没有缺损的“活化石”,栩栩如生。这恐怕不只是西安,现存的其它古城估计也不多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尤其可喜的是,城墙东西各二、南北各一的六座城门,过去是平遥城里的人防止敌人入侵的关口,今天已是他们走向世界迎送朋友的礼仪之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看就入眼的城墙,平遥古城自不必说。而城内有个坐北朝南的县衙,游客在此驻足的也不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明清的县衙,可能大家都有些好奇,毕竟那时我们还没来到这个世界。从史料上看,那时主要忙于断案的县衙知县,最喜爱富有人家打官司,往往还久不结案,原因大家都懂的。几年下来,到离任时,收获的银子已是盆满钵满。具体办案的“师爷”那就更不用说了。所以,有钱判了重刑可以不受其苦,无钱判了轻刑也难免伤残的事时有发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衙门街中段路北的平遥县衙,左文右武,前朝后寝,中轴线上大门、大堂、宅门、二堂、内宅和大仙楼,依次由外至内。这样的礼制布局同现存的其它县衙没什么区别。如有不同,可能就是每日上午10点开始的升堂表演。这个表演虽远没实际那么复杂,更看不到一些见不得人的东西,但这程式化的演出,让台上台下的,抑或是已裸退的官员,再走个把小时“官场路线”倒是颇有趣,也别有一番滋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虽说像海瑞、徐九经这样有名望的县官,并不出自平遥县衙,但据了解,平遥县衙也未出现过一个贪官。这也实在是难能可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门外四时春和风甘雨;案内三尺法烈日严霜”“与百姓有缘才到此地;期寸心无愧不负斯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透过大堂、仪门、二堂这一副副楹联,我看见的仿佛是平遥县衙一个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父母官”,而不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贪官污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明镜高悬”下的明清时期官场,可以说律令一点也不宽松,但县太爷好像从来也没清闲过。新时代平遥的大小官员,想必才真的是一心只做“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公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两天的走走看看,或许还感觉不出城墙意义究竟何在,但一出《印象平遥》实景剧,把你带到600多年前,当你不由自主地就成了那城墙里的一个斯民,你也就开悟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一个木桶旁,只见一女子,擦拭洗却将要出征的镖师身子后,抱着镖师胳膊猛然狠狠咬了一口,正疑惑怎么如此之“狠”,忽听见近乎是吼出来的声音响彻夜空:“盖了我的戳,就算变成孤魂野鬼,家里人也能找着你,带你回平遥。”“再咬一口!带着你的牙印,变成土变成烟,我也能找回来。”痛到脸都变形的镖师还又如此这般请求,一瞬间忍不住潸然泪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没有座位,不用对号入座的我们,那晚跟着故事演绎,一步步往前走,真是恍若故事中的人。穿过镖局,穿过赵家大院,穿过大大小小的市井街巷,仿佛穿越几百年前的平遥。“镖师洗浴”“送别”“选妻”“面秀”,以及232个镖师连同赵东家葬身他乡和七年后的“灵魂回家”,一场场传统而悲壮的情景直叩心扉,直到“桃花来你就红来/杏花来你就白⋯⋯”民歌唱起,90分钟剧情结束,大家还都沉浸在凄美的人间烟火气里,久久不能平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无论走多远走多久,都能记住回来也回得来的地方,古城平遥便是那看得见的一处乡愁。</span></p> <p class="ql-block"> 2023年5月3日重庆上游新闻《夜雨》网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