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八大山人纪念馆位于江西南昌青云谱区青云谱路259号(梅湖景区内),前身为清代书画大师八大山人的故居,该馆是中国第一座古代画家纪念馆。纪念馆占地约39亩,四面环水,形似“八大”笔下游鱼,与西南面梅湖浑然一体,水陆相生,宛若“太极”天成。</p> <p class="ql-block"> 朱耷(1626年—约1705年),别名:朱统筌 ,字刃庵,号八大山人、雪个、个山、人屋、道朗等,出家时释名传綮,汉族,江西南昌人。明末清初画家,清初的四大画家之首,中国画的一代宗师。</p> <p class="ql-block"> 古代文人八大山人的故居,这里蕴含着许多历史文化的印迹。从古建筑、文化遗迹到文物陈列,每一个细节都向人们展示了这里的丰厚历史底蕴。</p> <p class="ql-block"> 八大山人原名朱耷,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的第十代孙。八大山人一生对明忠心耿耿,以明朝遗民自居,不肯与清合作,只得潜心艺术,通过笔墨来抒发内心中的愤怒和郁结之气。</p><p class="ql-block"> 朱耷58岁时,给自己取了个奇特的别号——八大山人。从此,以前的别号都弃之不用。他曾在自己的画上落"八大山人"的款时,竖笔连写,看起来有时像"哭之",有时像"笑之",据说代表着他作画时的心情。</p> <p class="ql-block"> 八大山人铜像</p> <p class="ql-block"> 朱耷三十六岁时,想“觅一个自在场头”,找到南昌城郊十五里的天宁观。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八大山人在原有道院基础上进行重建,并更名为“青云圃”。到了嘉庆一朝,礼部尚书戴均元易圃为谱,寓意"青高如云"。</p> <p class="ql-block"> 青云谱道院始建于西汉年间,南昌县尉梅福弃官隐居于此,后建梅仙祠。</p><p class="ql-block"> 晋朝年间,许逊治水也在此开辟道场,始创“净明宗教”,易名为“太极观”,属净明道派。</p><p class="ql-block"> 唐太和五年(831年),刺史周逊又易名为太乙观。</p><p class="ql-block"> 宋至和二年(1055年),又敕赐名为天宁观。</p> <p class="ql-block"> 纪念馆内有八大山人墓,墓地周围有碑廊,3棵500年的老树。此外,还有万历古井、仙人桥、净明真境、鹤巢黍居、羲之墨池、竹经通幽、岭云来阁等景点。</p> <p class="ql-block"> 顺治五年(1648年),他妻子亡故,朱耷便奉母带弟“出家”,至奉新县耕香寺,剃发为僧,自此改名雪个。二十四岁时,更号个山和个山驴。顺治十年(1653年),朱耷二十八岁时,又迎母至新建县洪崖寺,在耕庵老人处受戒称宗师,住山讲经,随从学法的一百多人。朱耷度过了十三年的佛教徒生涯。</p><p class="ql-block"> 朱耷从三十六岁至三十八岁时,往返于南昌城与青云谱之间,青云谱的重建由其弟朱道明主持。朱耷正式定居青云谱,约在三十九岁 , 以后至六十二岁。他苦心孤诣经营这所道院,历时二十多年。</p><p class="ql-block"> 十三年的佛教徒生涯后又成了一所道院的开山祖师 ,他的亦僧亦道的生活,主要不在于宗教信仰,而是为了逃避清朝满洲贵族对明朝宗室的政治迫害,借以隐蔽和保存自己。</p> <p class="ql-block"> 牛石慧(约1628—1707),南昌人,系明太祖第十七子朱权后裔,八大山人朱耷之弟。明末清初画家。</p> <p class="ql-block"> 万历古井</p> <p class="ql-block"> 崇祯十七年,明朝灭亡。朱耷时年十九,不久父亲去世,内心极度忧郁、悲愤,他便假装聋哑,隐姓埋名遁迹空门,潜居山野,以保存自己。在朱耷的画幅上常常可以看到一种奇特的签押,仿佛像一鹤形符号,其实是以“三月十九”四字组成,借以寄托怀念故国的深情(甲申三月十九日是明朝灭亡的日子,亦是崇祯帝忌日)。一生以明遗民自居。</p> <p class="ql-block"> 八大山人纪念馆是一个纪念性博物馆,这里古色古香、曲径幽幽、森森翠竹的环境中让人怡情悦性。这里有系统地收藏、陈列、研究八大山人书画作品及生平史料。</p> <p class="ql-block"> 青云谱古建筑群是一座依据道家规范建设,具有江西民居特色和明清制式特点的古建筑群,占地面积约114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500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 青云谱古建筑群总体布局采取南北中轴线封闭式、天井院落递进式构成,结合周边环境,形成湖中见园、园中有院,层次分明、别有洞天的建设格局。</p> <p class="ql-block"> 八大山人擅书画能诗文,早年书法取法黄庭坚。花鸟以水墨写意为主,形象夸张奇特,笔墨凝炼沉毅,风格雄奇隽永;山水师法董其昌,笔致简洁,有静穆之趣,得疏旷之韵。</p> <p class="ql-block"> 八大山人纪念馆内收藏有八大山人四十余幅真迹,其中《墨荷图》、《双鹰图》、《孤松图》均为代表作。另外,还馆藏石涛、徐渭、黄慎、郑板桥、吴昌硕、齐白石、等在画史上有名画家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 八大山人真迹馆</p> <p class="ql-block"> 黄安平 巜个山小像》</p> <p class="ql-block"> 《个山小像》上八大山人自题:“个山小像。甲寅蒲节后二天,遇老友黄安平,为余写此。时年四十有九”。牒谱学者饶国平告诉记者,“蒲节”,就是端午节,“甲寅”,指1674年(康熙十三年)。《个山小像》作于1674年端午节的第三天。这一年,八大山人49岁。</p> <p class="ql-block"> 《个山小像》于1954年在奉新县奉先寺内发现,随即被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1959年送回给南昌青云谱,现藏八大山人纪念馆,是目前发现唯一的八大山人写生画像。这幅画中,八大山人没有发须,身裹粗服,一幅典型的空门僧人形象。与铜像不同的是,画中的八大山人将斗笠戴在了头上。个山为八大山人名号之一。</p> <p class="ql-block"> 朱耷 巜幽溪载酒图》</p> <p class="ql-block"> 朱耷 《荷花图轴》</p> <p class="ql-block"> 八大山人晚年寄情于书画,超尘拔俗。尤其擅长水墨花卉禽鸟,笔墨简练,极富个性。被后世称为画僧之冠,堪称百代之宗师,文人画之集大成者也。</p><p class="ql-block"> 八大山人的作品往往以象征手法抒写心意,如画鱼、鸭、鸟等,皆以白眼向天,充满倔强之气。笔墨特点以放任恣纵见长,苍劲圆秀,清逸横生,不论大幅或小品,都有浑朴酣畅又明朗秀健的风神。章法结构不落俗套,在不完整中求完整。</p> <p class="ql-block"> 朱耷 巜枯木立鹰图轴》</p> <p class="ql-block"> 八大山人的文化造诣,尤其在绘画领域独领风情——他的水墨写意画品,构图缜密、意境空阔、别具一格;加之他生性怪僻、行为乖张,甚至带有现代艺术的荒诞派艺术家的性格和艺术特点。</p> <p class="ql-block"> 朱耷 巜松鹿图轴》</p> <p class="ql-block"> 在他的画中,鱼、鸟等生物经常翻白眼,这一特点与其特殊的身世和所处的时代背景有关。</p><p class="ql-block"> 八大山人的精神状态,人们是望尘莫及的。他画里的各种“翻白眼”,颇有一种“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境界。</p> <p class="ql-block"> 朱耷 巜荷鹭图轴》</p> <p class="ql-block"> 八大山人由于其特殊的身世和所处的时代背景,他的画作不能像其他画家那样直接抒发胸臆,而是通过晦涩难解的题画诗和怪异的变形画来表现。他画的鱼和鸟的眼睛能够转动,甚至翻白眼,这种表现方式被认为是一种隐喻,表达了他对社会的不满和愤世嫉俗的情感。</p> <p class="ql-block"> 朱耷 《桐鹤图轴》</p> <p class="ql-block"> 朝来暑气清,疏雨过檐楹。</p><p class="ql-block"> 径竹欹斜处,山禽一两声。</p><p class="ql-block"> 闲情聊自适,幽事与谁评。</p><p class="ql-block"> 几上玲珑石,春蒲细细生。</p><p class="ql-block"> 《行书扇面》 朱耷</p> <p class="ql-block"> 牛石慧 《雄鸡图轴》</p> <p class="ql-block"> 参观八大山人纪念馆,对于我来说无疑是一次对书画艺术欣赏的盛宴。纪念馆不仅让我欣赏到八大山人的精美作品,更让我能深入了解他的艺术思想和创作方法。通过参观,使我可以更了解和理解中国画的韵味和深度,感受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