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丙察察

可乐

今年10月份,终于走过了219国道丙察察段。十多年前,这段路是一条充满危险、让人望而生畏的越野路线,人们把它定义为顶级越野穿越路线。如今,随着公路修缮,越野的难度降低而挑战性不足,有人定义为正在消失的“丙察察”。但它仍然是一条难得的越野道路,吸引着人们前往。<div>  10月6日那天参观完保山状元楼后,吟诵着“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诗句,出发走丙察察线。<br></div> <p class="ql-block">  其实我们是在10月4日从深圳自驾出发的,10月5日晚抵达保山。住在保山的目的是想顺道参观保山状元楼。明代状元杨慎落籍永昌的三十六年里,曾经长期在此居住并撰文著述。据考证,状元楼就是杨慎名作《临江仙》的成稿地。因此,后人为纪念杨慎,便将这间只有一层的房子称之为“状元楼”。</p> <p class="ql-block">  保山状元楼现已划归保山市民族中学管理。经与学校领导沟通,由学校的保安带我们去参观。状元楼位于学校球场边上,里面有关于杨慎生平介绍等。我们在此参观、拍照后,即正式开启丙察察之行。</p> 我们沿着怒江逆流而上。两岸青山巍峨,一边是高黎贡山,另一边是碧罗雪山。怒江蜿蜒盘旋在两山之间,水流湍急,浑浊的江水在峡谷中奔腾而下。<br>  走高速到了泸水后,转入219国道。过了泸水,再走上一个多小时,我们就来到了登埂澡堂附近,先去体验溜索。 <br>  怒江大峡谷两岸层峦叠嶂,危岩耸立,悬崖陡峭,谷中水流则湍急澎湃,怒江两岸之间架桥不易,交通不便。以前人们往来两岸主要依靠溜索,溜索是当时人们的主要交通工具。 溜索分平溜和陡溜两种。平溜的溜索两头一样高,平越大江,来往都可过,但溜到江心后得双臂用劲,攀到对岸。陡溜有一定的倾斜度,一头高,一头低,利用重力,自然滑向对岸,比较轻快,但来往需要两根缆绳。随着怒江两岸建设的桥梁越来越多,溜索已退出历史舞台,变成了一种游客体验项目。 我们体验的是陡溜。望向宽约百米的江面,脚下是汹涌湍急的怒江,上面是悬空细长的缆绳,开始有点胆怯迟疑。薇姑娘则显得从容,在工作人员的陪护下,第一个坐上溜索,伴着江风呼啸,缆绳颤动,在急刷刷的滑轮滚动中快速滑向对岸,再坐上另一条缆绳,快速地溜回来了。<br>  接着轮到我了。一番体验才知,看似惊险刺激,实则有惊无险,很平稳就来回了一趟。见状,其他几个人也就表情轻松,从容地坐了个来回。 坐完溜索,去用午餐,吃的是火山石烤猪肉,一种当地特色菜。可能是烹调方法问题,感觉并没有特别的好吃。饭后即去参观登埂温泉,体验用温泉泡脚。<br>  据说登埂温泉共有大小20多个天然温泉池,沿怒江边排列着,供人免费泡浸。因为不收门票,平时没人打理,停车也不方便,配套设施不完善。我们先沿公路徒步几百米,再走了近百级石阶才走到江边温泉处。看见在一棵茂密的大树下,温泉水从岩石缝中汩汩流进几个水池中,再溢出流到江中。我们在此休息泡脚,薇姑娘还用池边黑油油的泥垢擦洗手臂、脚面,洗净后发现皮肤果然光滑不少。想象一下,把身子浸在暖暖的温泉里,仰望蓝天白云下的高山峡谷,俯瞰身旁奔腾不息的怒江,身处温汤,心飞云端,这岂不是人间至美之事? 此处即是每年举办“登埂澡堂会”的地方。澡堂会又称“澡堂赛歌会”或“春浴节”,已有上百年历史,是傈僳族的传统节日盛会。<br>  按照传统风俗习惯,当地的傈僳族每年春节初二至初六都会带上行李,备好食物、炊具到这里搭起帐篷或竹棚进行“春浴”。雾汽腾腾里,男女老少都裸露上身,仅穿内裤,共浴一池,并通过对歌、射驽等表演和物质交流等活动,在此欢度几天甚至十天半月。有兴趣者可在那时前往体验。 继续驱车前行不久,就到了怒江老虎跳景点。此处是怒江大峡谷中最惊心动魄的一段险滩。只见江中突兀地挺立着几块巨石,仿佛要将滔滔江水阻挡住。因江面突然变窄,咆哮的江水冲击在巨石上,浪花飞溅,水流翻滚,响声如雷,仿佛老虎跳跃江中巨石时发出的虎啸声。当然,跟丽江虎跳峡相比,在水量、气势上还是要稍逊一筹。 继续前行,看到了位于219国道旁边的飞来石。只见两栋房屋之间竖立着一块巨石,其中一边还压着屋檐边,这就是神奇的飞来石。<br>  1983年3月19日凌晨,伴随着一阵天崩地裂的巨响,一颗重约500余吨,高3米多,宽2米多的巨石,从天而降,傲立于福贡县匹河民族中学四十平方米的教师宿舍小庭院内,不偏不倚恰在中间,仅损坏了北面房子屋檐一角。当时睡在宿舍里的十几位老师丝毫无损,极其神奇。专家推测巨石是从校园旁边的碧罗雪山上掉下来的。当地政府第一时间就组织科技人员沿山路向上反复搜索和寻找。但奇怪的是,始终没有找到相关痕迹。为什么巨石会落在这里,又是怎么落在这里的,至今仍然是一个迷,只能说是天外飞石吧。我望了望两边高耸的山峰,也难以置信其来自此山峰。<br> 当天最后要参观的景点是老姆登教堂和知子罗老城,也是我们当天的住宿所在地。进入景区后,还得沿着山路盘旋而上近12公里,海拔上升近千米才抵达。首先去参观知子罗老城。<br>  知子罗,傈僳族语意为“一个好地方”,位于怒江东岸碧罗雪山山腰,从清末开始就是怒江地区的行政中心,是沟通澜沧江和怒江的交通要道。1975年前是怒江傈僳族自治州首府驻地。上世纪80年代,随着瓦贡公路建成通车,怒江州府搬迁到六库,撤消了原碧江县建制,原来的县城就空寂下来,现在变成了知子罗村委会驻地。这里至今仍保留着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个县城的街角、广场、房屋建筑,共有八角楼、老革委会办公楼等五十九栋老式建筑,是怀旧吊古和登高观赏怒江景致的旅游休闲胜地。<br> 我们先去参观知子罗八角楼,现在已变成是民族博物馆了,可惜没开门。八角楼正门口斑驳的旧围墙上,仍有当时伟大领袖的画像和“忠”图案,极有年代感。踏过石阶,再沿着八角楼外墙上的旋梯可以登高望远。 站在八角楼上,俯看峡谷,怒江仅像是一条小小的溪流。望向对面,高丽贡山层峦叠嶂,远峰含黛,近山翠绿。其中有个山峰形似王冠,这就是颇有名气的皇冠峰。而在我看来,它更像是一个人躺着时的脸部。让我惊奇的是对面的山坡上,有几条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直通向居住在云端的人家。<br>  从八角楼上下来,我们继续沿着盘山公路,开车往山顶。同样令人惊讶,在如此高的山上、如此僻静处,竟依然有人家。真佩服人们的生存及适应能力,即便位置再偏僻,交通再不便,但依然有人生活在那里。<br> 傍晚时分,我们去参观老姆登教堂。老姆登教堂是法国传教士建造的一个基督教堂,也是怒江峡谷里最大的一座教堂。教堂建筑非常低调,建成单层砖墙平房,配上红漆木窗,简单朴素,平淡无华。“老姆登”是怒族语的音译,意思是“人喜欢来的地方”。这里确实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看周边有不少客栈、酒楼,以及不断进出的车辆等,就知道这里慢慢变成了旅游旺地。<br>  参观教堂时,薇姑娘她们几个发现附近村民的柿子树上结了好多柿子,摘下来试吃又脆又甜,不像广东的柿子摘下来后得先经过石灰水浸泡后去涩才能吃。她们几个干脆亲自爬上树摘了好多柿子。<br> 参观完教堂,晚上我们住在老姆登村。所住客栈位置极佳,地势较高并带有观景阳台,视野很好。<br>  晚上下了雨。清晨起床,走出阳台一看,老姆登村四周被白雾笼罩着,隐隐约约看到山峰、河流、客栈、农舍,如仙境一般。云雾时密时疏,变换之际,偶尔露出一片片亮蓝的天空。<br> 早餐后继续行程,途中经过福贡,我们拐进县城转了一下,并站在福桥上观赏怒江两岸。福贡福贡,以“福”字开头命名,沿街处处可见“福”字。它是一个依山而建的县城,层层叠叠的房屋鳞次栉比,密密麻麻地挤在山谷山腰间。 整天是阴天加小雨天气,一路小雨相伴,一直云雾缭绕,轻轻的白雾挂在山腰间。我们沿着怒江走,江边不时有一栋栋房屋、有一座座孤零零的简易吊桥、有一丛丛美丽的凤尾竹。 我们先去远观石月亮。在高黎贡山山脉中段3300米的峰巅,有一个由大理岩溶蚀而成的巨大穿洞,洞深百米,洞宽40余米,高约60米,天气晴朗时,在远处就可看到这个石洞。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石月亮”,傈僳语称它为“亚哈巴”,即石月亮的意思。我们到了观景台一看,高耸的山峰被浓雾所笼罩,等了好一会,虽然浓雾时聚时散,但就是见不到石月亮。后来还专门去到石月亮村,希望能看到,但还是令人失望,只好作罢。有些事,可遇不可求吧。 我们还经过了位于国道旁边的远征军回国渡口。当年的渡口已荡然无存,仅剩一块大石头上刻着“远征军回国渡口”字样,标示着这里曾经是远征军回国时的渡口所在地。“往昔藤索过怒江,今朝天堑变通途”,站在此处,望上江面,慢慢感受、追忆当年远征军为了抗日、为了保家卫国而做出的牺牲和贡献。我们后人必须铭记于心。 继续往前,山峰依然陡峭,悬崖峭壁下江水怒号。我们经过了怒江第一啸,此处怒江水变得湍急万分,浪花飞溅,波涛连连,发出雷霆万钧,震耳欲聋的怒吼声。<br>  我们在贡江县城吃的午饭。贡江县城像福贡县城一样,建于怒江两岸狭窄的地段上。原计划午饭后,即由贡江往独龙江。但因这些天下雨,去独龙江的公路因山体滑坡,道路封闭。我们只好改变计划,前往丙中洛。<br> 从贡江县城开车近一个小时,我们来到了怒江第一湾。只见一个形似马蹄的小岛伸入江中,湍急的江水在此做了个一百八十度拐弯。细看之下,我又觉得这个小岛更似是人的大脚拇指。 原来怒江流经贡山县丙中洛乡日丹村附近时,由于悬岩绝壁的阻隔,江水的流向从由北向南改为由东向西,流出300余米后,又被另一座大山挡住去路,只好再次调头由西向东急转,在这里形成了一个半圆形大湾,称为“怒江第一湾”。湾上台地平坦开阔,构成三面环水的半岛状小平地,湾中心有一个村子叫坎桶村,堪称峡谷桃源。 继续往前没走多远,就来到了丙中洛。在路边的一个平地上,竖立着一块石头,“丙中洛”三个大字赫然在目。从刚才狭窄的山谷公路走到此处,突然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望上远处,密密麻麻的房屋从半山坡上一直延展下来,错落有序;屋村前田地广布,一片苍翠。这就是美若桃源、“人神共居”的丙中洛。丙中洛四面环山,此处江上也有一个形似怒江第一湾的小岛屿,还有吊桥与其相通。丙中洛位于怒江大峡谷的最北端,怒江美丽公路的尽头,是丙察察自驾线的起点。 还剩一点时间,赶着去参观重丁教堂。可惜教堂大门紧闭,在门口拍些照片后,赶去参观石门关。<br>  石门关峡谷两侧的峭壁高耸入云,形似石门。奔泻的江水在此处江道转弯,山谷变窄,江水变得急促。它是丙中洛标志性的景点之一,也是怒江的一个峡口。<br> 当晚,我们住在一个位于怒江边上,叫“一号院”的客栈。晚上下大雨且整夜不停,我们在雨声、江水的咆哮声中安然入眠。<br>  次日上午,先去参观雾里村。往察瓦龙方向前行不远,拐过一个江湾,看见一个宁静美丽的小村庄,偎依在怒江对岸的山坡上,这就是人称“怒江美人”的雾里村。在小雨中,一片淡蓝色的雾气飘浮在房屋、木篱、柴扉、庄稼、草垛上方,如诗如画,真正是一个雾里的村庄。<br> 我们再前行一小段路,经由一座桥走到对岸,再沿着当年修建在江边悬崖上的茶马古道,徒步一千多米,在雨中走到了雾里村。只见一栋栋的石瓦木房分布在斜坡上,自然,原始,有的房屋前面围了小院子,种上了花花草草。或许因下雨,或许本就这样,雾里村是那么的幽静,我们横穿村子,一直走到位于村子另一端的云中雾里桥,都没见到一个村里人,只看见有一座水车在慢悠悠转动着。 参观完雾里村,已是上午11点。打了电话了解到去往独龙江的公路已可通行。我们急忙返回到贡江县城,再前往独龙江。独龙江乡是我国最后一个通行公路的乡镇,前往独龙江沿山公路总长才80公里,竟修筑了20多年,因为土质松动,一遇下雨就容易滑坡,几吨重、甚至十多吨重的大石块伴着大量的沙土、倒塌的树木将道路堵住。在雨季驾车进出独龙江,会困难重重,危险不断。而这两天恰好下雨,注定我们此行不轻松。 汽车盘旋在高黎贡山山脉的半山腰间,行进在险峻、路窄、陡峭且弯多的公路上,让人感到胆战心惊。沿途风景倒不错,悬崖峡谷、云雾霞光等景色变幻莫测;冷峻的雪山、幽深的森林、高大的树木、急促的飞瀑让人目不暇接。 虽然耽误了一天,但终于可以去到独龙江,可以感受“独龙秘境”了!可惜高兴得有点早。沿途遇到三处山体滑坡,大量的泥土、几吨重的大石头将道路堵塞。每一次清障用时都要一两个小时。我们只好耐心等待,随遇而安吧。这段不足百公里的路程,我们足足走了近七个小时,直到傍晚才抵达独龙江。 暮色中,站在独龙江的江边,只见浑浊的江水波涛汹涌,白浪翻腾。浓淡不均的云雾飘浮在桥梁、房顶上,山腰间、山峰上同样也有一阵阵的白雾升腾翻滚,在最后一抹的霞光中幻出淡淡的橘黄色,抹在黛墨的山林间,极像一幅展现在天地间的淡雅的山水画。看到此景,回想来路,虽然辛苦加惊险,但是此趟仍然值得。 晚上又是整夜下雨。我们住在了靠近独龙江江边的宾馆,又是在涛声、雨声中入眠。<br>  次日一早起来一看,仍然在下雨。虽然下着雨,但由于这里植被丰富,水量足,雾气仍然很大。重重白雾在雨中顽强地向上升腾,像一个白色的哈达,轻轻系在山腰间。<br> 这天的行程较紧张,因交通管制原因,我们必须赶在上午12点前离开此处。所以一早就出发,先去龙元村探访纹面女。妇女纹面,曾是独龙族相当奇异的习俗;不过现在,怒江独龙族纹面女的传统已经失传,据说如今健在的纹面女在独龙江地区不到20人,最小的也已有七十多岁了,且大多数居住在隐秘偏僻的山谷村落里。 驱车近一个小时,我们到了龙元村,一个位于山脚下静谧的村庄。真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在那里碰到几拨同样来找寻纹面女的游客。经过一番周折,终于找到了一个已经八十四岁的纹面女。游客们付费后,纷纷跟她合影留念。 从龙元村出来,我们往普卡旺村。普卡旺,独龙语的意思是一条江名,河边的村落就以这条江命名,并建成了一个民族文化旅游特色村,建了些独龙族传统民居。平常没下雨时,河水缓缓,水碧石清,就像一个文静美丽、温柔可爱的小妹。因为这几天连续下雨,此条河流像独龙江一样,也是河水滔天,咆哮而下,响声如雷,就像一个性格火辣、脾气暴躁的少妇。在不同的时候,不同的境况,会体验到不同的感受。人生中也常如此吧。 河面上有一个铁索吊桥。沥沥细雨中,我们摇摇晃晃地在吊桥上走了个来回,看着河水湍急而下,有点惊慌。在这里待了一下,我们就得离开了。由于交通管制的原因,独龙江好些景点,比如月亮大瀑布等都没法去参观了。 我们赶在上午12点前离开了独龙江。途中又遇几处山体滑坡,堵塞了道路。其中一处滑坡堵塞点,我们等了近五个小时才通过。最后,在距离贡江县城十多公里那段路,是由清障车在前面开道,其他车辆紧随其后,蹒跚而行走出来的。我们笑说人家都是警车开道,我们的待遇更特别,直接由推土铲车开道。直到晚上8点多,才走到贡江县城吃晚餐并住下。<br>  晚上仍然下雨,次日早上起来一看,天已放晴。站在酒店楼顶餐厅的露台上,看到朝霞已将县城东边的云彩染红,怒江穿城而过,厚厚的白雾缠绕在河面、山腰间。<br> 早餐后即出发,这天的行程同样是比较满的。要正式走丙察察段了,即从丙中洛出发,到察瓦龙,再到察隅,俗称“丙察察”。<br>  再次经过了丙中洛,此时的丙中洛仙气飘飘,浓淡不均的雾气将整个丙中洛笼罩。一阵大风吹过,云雾弥漫,模糊了山间,模糊了村庄;一会浓雾消失,村庄、山峰、森林、田地重现,蓝蓝的天空重新露出,如梦似幻,如同仙境。 又经过了石门关,朝阳下的石门关更显雄伟,飘浮的云雾则给它增添了些许温婉。再前行一会,再次望向对岸的雾里村,村庄上空却没有了云雾,顿显平淡。我们就没再停车观赏,直接奔下一个景点秋那桶村。 沿着狭窄蜿蜒的219国道丙察段继续北上,到了怒江大峡谷北端的最后一个村子秋那桶。秋那桶村就位于219国道旁边,是一个恬静安然的村舍。四周青山环伺,森林茂密,雪山壮美,天空尉蓝。石块垒起的围墙,棕色木板搭建的房屋,围墙上的多肉,房屋边的红薯地;悠闲的村民,觅食的家畜;鸡鸣犬吠,秋虫呢喃;流水潺潺,炊烟袅袅……像极了瑞士漂亮的村庄。 这个位于国道旁的秋那桶村属于新建的。我们后来还专门开车几公里远,去到位于半山腰的老秋那桶村。那里依然有人居住,依然有商店,也有民宿。经与商店老板交谈,才得知附近的几个村落都叫秋那桶。这些老村落更纯朴、自然、安静、原味,更让你沉醉在这片美丽纯粹的田园风光之中。 我们继续往前,不久就走到了云南跟西藏交界之处。远远就可看见一面巨大的崖壁上写着“西藏”两个大字,好些车停在路边,游客纷纷在此打卡拍照。回头一望,“云南”两字写在另一块相对较小的石壁上。交界处的路况也分明,219国道在云南境内都是平坦的水泥路面,一进入西藏则变成了凹凸不平的沙石土路。汽车行进在西藏段时,摇晃得很厉害,坐在车上就像搓板一样来回摇摆。路的一边是峭壁,另一边就是悬崖下奔腾的怒江,加上弯多路窄,汽车行驶于此,惊险度还是相当高的。 经过了老虎嘴。老虎嘴是丙察察线上著名的路段,因形如悬崖上张开的布满利齿的虎口而得名。放在以前,那是让老司机们都望而生畏的路段,仅容一车通过的公路下方就是滔滔的怒江,令人心惊!而现在经过修整,路面已拓宽,再也不像当年那样险要了。 继续前行,看到了怒江“V型”峡谷,那里有个观景平台。时值中午,天气晴朗,蓝天白云。我们就在观景平台上野餐,吃的是自热饭。饭后放飞了无人机,从高空俯拍这个漂亮壮美的V型峡谷。 在坑坑洼洼的道路上继续往前,抵达了大流沙。远远看上去,大流沙好像是孔雀的尾巴,又像一颗流血的心脏。是的,这个大流沙美丽却危险,是丙察察线上最为著名的危险路段。此段飞石路长达300米,山体岩壁裸露,一堵巨大的滚石流犹如瀑布一泻而下,直达江底。稍有风吹草动,流沙会下坠,碎石落下掩埋道路,从而导致交通中断,甚至砸伤车辆人员。这里是丙察察路线中最为刺激的路段,也是最让司机们望而生畏的一个路段。据说能顺利通过此路段的人,将会财运亨通,一生平安。天气不错,风小没下雨,我们很顺利地通过了大流沙路段。 快到察瓦龙时,突然看见路边山坡上长满了高大的仙人掌,仙人掌上还结了不少淡红色球状果实。我们赶紧停车,走进仙人掌林,顺手摘了不少仙人掌果。仙人掌果实有祛湿退热、清心泻火,以及延缓衰老、补充能量等功效。晚餐时尝了几个,带点淡淡的甜味。但我们采摘时,没留意到果实上长有不少软绵绵的小刺,扎入手指上让人又痛又痒,扎进衣服里则极难清除,搞得有点狼狈。所以嘛,想要得到好东西,是要付出代价的。 从仙人掌林走出,继续往前,下午3点左右抵达察瓦龙。察瓦龙位于连接察隅与左贡的交通要道。虽然只有一条沿着219国道建成的街道且不长,但商店、酒店、客栈、餐馆、汽修店、加油站等一应俱全。大部分走丙察察线的人,都会选择察瓦龙作为一个中转站,歇脚休息,补充物资等。在察瓦龙可以看到有不少越野车、旅行车、摩托车,也可以看到有很多游客。所以虽然只是一个乡,但人气较旺,比较热闹。街上有个老陈酒店,里面及外墙挂满了各地游客在此留下的标语、标识或旗帜等,有着满满的旅游趣味感。 察瓦龙处于219国道的6666公里处,在街边上专门竖立了一个石碑标示。六六大顺,何况是加倍的呢,但愿此生从此事事顺!当天晚上我们在察瓦龙入住的酒店就叫“2196666大酒店”。 我们在察瓦龙稍事休息,将汽车加满油后,即去甲应村。<br>  从察瓦龙出发往左贡方向,基本上是一路爬升,海拔不断增高。车行40分钟后,经过一个挂满经幡的垭口时,有个分岔口,往右穿过一个牌坊后,我们就行进在高大的冷杉林中。随着海拔不断提高,冷杉已处在道路下面的悬崖边上了。云雾越来越浓,汽车时而穿雾而出,时而又冲进云雾。 途中时而有雨滴落下,时而又见彩虹挂在山间。全程都是泥土路,路况糟糕,高低不平,非常颠簸;道路没有护栏,其中一侧就是深不见底的深渊,弯急路险,崎岖狭窄,途中还翻越了两座海拔4500米的垭口,真的是行驶于云端,穿行在绝壁上,确实需要一定的勇气和娴熟的驾驶技术。40多公里的山路,车行两个多小时后才终于抵达。 汽车只能停在甲应村的村口,我们步行过桥进入村子。村庄静静地沉浸在蓝天、白云、雪山和经幡的环抱之中。所见尽是木篱木屋、溪流森林、草甸牛羊,抬头就是巍峨的梅里雪山,豁然开阔的景观令人心旷神怡,恬然宁静,所有烦恼似乎都会在这一片纯净天空下变得无影无踪。来到此,突然给我有种“独处美丽,与世无争”的自我,又有“你若盛开,芬芳自来”的自信。 甲应村是离梅里雪山最近的一个村庄,位于梅里雪山的西坡。可惜云层太厚,直到离开也没见到雪山峰顶。<br>  若待在甲应村住上一晚,或许可以看到日照金山的美景;离甲应村十几公里远,有个冰湖,在那有机会仰望到壮丽的卡瓦格博峰和面茨姆峰。但甲应村海拔3700多米,因担心住在此会高反,所以我们仅在此待了半个小时,在村口周边匆匆转了一圈,带着些许遗憾离开这个幽静、美丽的村落,返回察瓦龙住下。 继续从察瓦龙往察隅,这是“丙察察”段中“察察”段,依然是漫长的悬崖江边的烂路。途中的路况仍不好,都是弯曲狭窄、坑坑洼洼的泥土路,连会车都不易,若遇到部大车,更要费九牛二虎之力,找个合适的位置才能通过。<br>  来到了怒江大桥,此处是清澈的玉曲河与浑浊的怒江交汇处。好多游客在此停车观赏、拍照、放飞无人机。我们停留了一会后继续前行,沿着河谷向上盘旋的公路,穿行于高山原始森林中,翻越了雄珠拉山。翻越雄珠拉山时,见到此处正在建设隧道,或许以后就不用像我们这次一样辛苦翻越了。<br> 中午时分抵达目若村。目若村处于察瓦龙与察隅的中间,距离都在一百公里左右,是途中的一个主要驿站。目若村处在一个相对平缓、宽阔的山坡上,四周分布着不少平房,还在山坡上修建了观景栈道。站在栈道上,周边景致不错,山坡上秋草正渐渐由绿变黄,山上的树林中红黄绿三色交替。刚抵达时是阴天,略带寒凉。等我们吃完午饭,已是丽日高照,蓝天白云,风景非常美。我们是在一个川菜馆吃的午饭,餐馆里的墙壁上也被游客写满了各种话语。我让老板娘拿了支油性笔,在几处墙壁上都写下了“终于,丙察察”几个字。 午饭后继续行程,途中仍不时下雨,道路泥泞,所以我们以赶路为主,没作太多停留。一直来到海拔4700米的益秀拉山垭口时,正好天空中露出点蓝天,四周雪山环绕,景色壮丽,就在此停车观赏了一会。 下午3点,我们来到了桑久村。这是一个典型的藏寨,安静漂亮,有些房屋还种了不少漂亮的花花草草。离这5公里远,有一个千年水磨石景点。被湍急河流冲刷了上千年的岩石,形状非常独特。但因下过雨,河水浑浊,我们就没有下到峡谷中去欣赏,傍晚时抵达察隅县城。 察隅县城也是一个处于峡谷中的县城,中间一条桑曲河穿城而过,很有藏族特色的楼房就分布在河流两边。县城人口不多,显得有些冷冷清清。晚上去吃了个藏餐,庆祝终于顺利走完了三百多公里的219国道“丙察察”段。 从观赏风景角度来说,丙察察路段的风景或许说不上特别美。我认为走丙察察的意义在于对生活的挑战,对困难的挑战,对未知的挑战,对争取更大成就的尝试等。 当然,到了察隅并不意味着旅程的结束。次日上午9点出发,从察隅出发,目的地是墨脱。因219国道察隅到墨脱仍有一段公路未修通,只好绕个大圈,经波密再到墨脱。好在这段路风景非常美,还要经过然乌湖。然乌湖素有“西天瑶池”的美誉,这也是我心心念念想着去看的一个湖泊。 沿途风景迷人。山峰不断被云雾轻绕,山间不时有飞瀑倾泻,山谷溪流急湍,山林青黄相间,与房屋、道路、牦牛、草地、庄稼等等,构成一幅幅美丽的乡野画卷。 车行一个半小时后,道路因施工临时封闭。不过,还好,此处是一个宽阔的山谷,云雾、雪山、流沙、黄叶、碧水、乱石滩、玛尼堆等等,均赏心悦目,美美景色尽收眼底。后来,通车后因特殊原因,我们几个还在此海拔高达3500米的地方,气喘吁吁地步行走了近两公里的上坡路,让我们欣赏到更多更美的高原秋景。 一路秋色不断,经过了海拔4900米的德姆拉山,但也错过了仁龙巴冰川、来古冰川。因这些天来一路看了不少雪山,所以不想再专门去观赏冰川了。况且去看这两个冰川,还得离开主路一段距离。时间不够,我们还要赶路。后来经过离主路最近的米堆冰川时,也只在景区门口打卡拍照后即离开了。 就这样一直走到了然乌湖。然乌湖是一个由于山体滑坡,泥石流堵塞河道而形成的堰塞湖,四周雪山的冰雪融水是然乌湖主要的补给水源。 然乌湖的秋景同样是美美的,依然是雪山、流沙、草地、森林、水禽,以及湖岸滩涂上五颜六色的卵石和金黄的秋叶。可惜的是湖水不多,湖水不蓝也不清澈,此次所见不是然乌湖最美之时。除了湖泊四周秋景绝美,欠缺的是然乌湖湖水的清与蓝。 <p class="ql-block">  午饭是在波密县城附近吃的,饭后在波密县城待了一会。波密县城同样也是建在山谷里,同样有一条帕隆藏布江穿城而过。我们在江边走了一会,虽遇小雨,但仍见县城边上的山峰间云雾重重,灵动十足。</p> <p class="ql-block">  从波密到墨脱约有120公里,其中到嘠隆拉隧道近20多公里路段都是一路雪山一路秋景。我们在此隧道口前又遇堵车。此处有一个较大的高山草甸,边上就是嘠隆拉雪山,雪山脚下有个小村庄,有座嘠隆寺。我们拍照时,雪山、寺庙、村庄等清晰可见;拍完没一会,一阵狂风刮过,所有景物迷失在浓雾中。貌似神奇神秘。</p> 下午6点左右才通过了嘠隆拉隧道,天色渐晚。过了隧道后,一直是弯多路窄的盘山公路,非常不好走,难怪墨脱县城是全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县城。直到晚上8点多钟,我们才抵达。<br>  晚餐时了解到从墨脱到派镇的公路已被交通管制,不得通行。这样,原计划次日参观果果塘大拐弯、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行程不能实现了,也就是说我们辛辛苦苦花了四五个小时,从波密赶到墨脱,住一晚后只能原路返回了,失望至极。只好调整行程,既然来了,就争取用半天时间看看墨脱周边吧。 次日早餐后,薇姑娘建议去墨脱县城附近的海市蜃楼观景台。没想到,此建议让我们看到了令人难忘的墨脱云海。<br>  站在海市蜃楼观景台俯瞰,只见县城边上的山谷里覆盖上了厚厚的白雾,像云海一样静静漂浮着。慢慢地,在晨风吹拂下,随着太阳徐徐升起,云雾也随之升腾、弥漫,如哈达一般轻柔且细腻,飘浮于山峰、河流、村庄、县城上空,宛若仙境。顿生“忽闻墨脱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之感,更有“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之意。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虽与墨脱的传统景点擦肩而过,却看到了如此美妙的墨脱云海。足矣! 看完云海,还去参观了墨脱门珞历史文化遗产博物馆。细听讲解员介绍,了解门巴族、珞巴族人的农耕文化、狩猎文化、宗教信仰、语言文化、饮食习俗以及墨脱的发展历史等。 参观完后,启程原路返回,目的地是林芝。到波密后转走318国道,经过通麦大桥时,停车观看新、旧通麦大桥,找寻当年通麦天险的痕迹。途中还参观了鲁朗小镇,秋天的鲁朗小镇冷清无特色,据说在六七月份鲜花盛开时才漂亮。 可惜的是,因遇堵车多花了半个多小时,当我们赶到色季拉山观景台时,只能依稀辨认夜幕下的南迦巴瓦峰,就此遗憾错过了南迦巴瓦峰夕照美景。<br>  晚上近9点钟抵达林芝,一顿石锅鸡晚餐后住下。 因为要举行马拉松比赛,上午8点后要封路,所以我们一早就离开林芝,直奔雅鲁藏布大峡谷。 <br>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上最长最深的大峡谷,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有着“植被类型天然博物馆”和“生物基因宝库”的美称。2007年,西藏自治区政府将雅鲁藏布大峡谷、布达拉宫、珠穆朗玛峰并列为西藏三大世界顶级旅游资源。<div>  到了那里我才知道,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十大名山之首的云中天堂——南迦巴瓦峰就近在咫尺。这于我来说,又是个意外之喜。<br></div> 坐上景区观光车游览A线,先去参观大渡卡遗址。它是昔日工布首领的庄园城堡,后来由于工布和波密发生了战乱,被毁于火炮之中,距今大概有500年的历史。此处属于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起点。站在观景台望向四周,对面的多雄拉山巍峨,峰顶白雪皑皑;俯瞰山谷,雅江水碧,缓缓流淌。江中有个小岛,小岛上有一座房屋和白塔。导游说无论江水有多大,从来没有淹没过这个房屋和白塔,如有神助。 继续坐上观光车到达大桑树爱情广场。广场上的一块大石头上,用藏文写满了不同颜色的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广场边上有棵枝繁叶茂的古桑树,树干遒劲,树冠巨大,树龄已达1600多年,相传是由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亲手所植。 从爱情广场出来,步行一两百米,可看见“情比石坚”:一棵桃树从一个巨石缝中顽强长出,象征着至死不渝的爱情。站在此处已可清晰望见南迦巴瓦峰了。恰是雪山作证,情比石坚! 接着坐观光车来到了南迦巴瓦峰观景台。南迦巴瓦峰海拔7782米,是世界排名第二十八的高峰。其巨大的三角形峰体终年积雪,云雾缭绕,从不轻易露出真容,传说十人九不遇,一年当中仅有四十多天会露出峰顶,所以它也被称为“羞女峰”。 我们运气不错,刚才云雾缭绕、迟迟不露的峰顶终于逐一显现。当地人说需要缘分、运气、和神灵的眷顾,才能看到南迦巴瓦峰;也因此有传说:“看见南迦巴瓦峰的真颜,不但能实现愿望,还能幸运一整年。”但愿如此! 欣赏完南迦巴瓦峰壮丽景色,我们继续去到下一个景点雅江亲水激流台,观赏雅江激流。此处背依南迦巴瓦西侧的冰谷,面朝雅鲁藏布大峡谷的险滩。雅江流至此处,已变得湍急,翻起白浪,波涛阵阵,奔腾而去。 参观完回到游客中心,午饭后再游览B线索松村。索松村位于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北岸,是一个美丽而神秘的小村落,也是近距离观赏南迦巴瓦峰的好地方。往村落途中有个观景台位置不错,可以左观南迦巴瓦峰,右观多雄拉山。<div>  进村路上,遇两个小姑娘向我们招手。停车询问,才知前方进村路上有两头牦牛,已跟她俩对峙了近半个钟,求助坐我们的车通过。胆小如此,但又敢结伴旅行至此偏僻之处,有点难于理解。最后我们让她俩挤上车,一起走到村子前面的大草坪处才分别。</div> 整个索松村非常幽静,一片超然世外的田园景色,雪山,江水,草丛,经幡、村舍,仿佛所有景致都是为我们这些游客安排的。越过经幡望上南迦巴瓦峰,竟有别样的安宁之感。据了解,每年四月是索松村的桃花节,那时桃花漫山遍野,到处落英缤纷,往来游客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br>  然后,走出索松村,当晚赶到拉萨,跟新的朋友碰面汇合,一顿藏餐后回宾馆休息。 日子过得挺快,10月4日从深圳出发,12天一晃而过,已来到10月15日了。这天有的朋友要回去了,昨晚新认识的朋友会和我们几个一起继续旅程。顿感有些不舍,人生不也如此吗?在人的一生中,有人来了去,有人去又还,很难有人会陪你一直走下去。所以,珍惜眼前,珍惜当下才是真。<br>  薇姑娘一早就来喊我去欣赏布达拉宫,我们站在宾馆的走廓处拍了些朝霞下的布达拉宫照片。吃完早餐后,她和另外两个朋友就将启程回深。我们几个则往山南,主要想去游览拿日雍措。 途中先去参观了昌珠寺。昌珠寺位于山南雅砻河东岸的贡布日山南麓,属格鲁派寺院,建于松赞干布时期,据说文成公主曾在该寺驻足修行。貌似我十年前曾来过这里。进入寺院后,我们跟着那些藏民,一边转动转经筒,一边沿着方形长廊走了一圈。确实对藏传佛教不太了解,兴趣不太,进来也就看个热闹吧,倒是寺院院墙上涂抹的红、黄、蓝等多种鲜艳色彩,更吸引着我。 接着去看藏王墓。藏王墓是西藏自治区保存较好、规模较大的王陵,包括松赞干布墓、赤德松赞墓等。藏王墓作为西藏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吐蕃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有较高的研究和探讨价值。<br>  按照导航到达后,将车停好。从一个台阶直走到顶,上面有个寺院。一问才知,脚底下就是松赞干布墓。对面那些圆形封土则是其他藏王的陵墓。沧海桑田,世事变迁,昔日气派的王陵仅剩一堆堆孤寂的封土。 继续前行几十公里后,来到了海拔近4900米的鲁古拉山口。鲁古拉,藏语意为“羔羊山”。此山口是经560国道穿越喜马拉雅的第一个山口,是进入哲古草原的第一站。站在此山口上,可以遥望到哲古措。山口四周,又是经幡、房屋、蓝天、白云、雪山、湖泊,又是一场视觉享受。 哲古措是苯教的圣湖之地,海拔4100多米。我们在哲古镇吃完午餐后,在哲古措待了好长时间。这里游客极少,四周静谧。 蓝天下,湖面上白云朵朵,连绵起伏的雪山像一条白色的巨龙包裹着湖泊和草地;湖的周围是广阔的草原,一片片的红草地就像彩笔一样点染着草地;成群牦牛羊匹在湖边草地上悠闲吃草,不少野鸟在湖面上空盘旋觅食……如此自然、如此优美的景色,形成了哲古湖畔诗一般的美景! 在哲古镇吃午餐时已了解到,去拿日雍措必须得有边防通行证。但除我和另一个同伴有边防通行证外,其他几位都没有。所以看完哲古措后,只能返回,当晚在山南市住下。 最后一日上午去参观羊卓雍措。羊卓雍措与纳木措、玛旁雍措并称西藏三大圣湖。羊卓雍措在藏人心目当中被看作是“神女散落的绿松石耳坠”,因为无论你在哪个角度,都不能看到她的全貌,她的身躯蜿蜒在群山中,犹如耳坠,镶嵌在山的耳轮之上 站在海拔近4700米的观景台望向湖面,碧蓝的湖水平静如镜,蓝得纯粹,仿佛是镶嵌在群峰之间的蓝宝石。白云、雪峰清晰地倒映在湖水中;湖水呈现斑斓色彩,又可细微分出深蓝或浅绿。多彩多姿的羊卓雍措带给人一种清新美丽、超凡脱俗、梦入仙境般的意境。 羊卓雍措是蓝色的、静谧的,又是柔情的。我们就是在羊卓雍措秀美风景中,圆满结束了此次丙察察及滇藏线之行。<br><br> 写于2023年10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