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中国唯一用贵金属命名的城市

张海峰

近日,有朋友邀请我到甘肃省白银市参观交流。白银这个地名我听说过,但是从来没有来过。为什么叫白银,是这里盛产白银吗?可为什么白银市又有“铜城”的雅号呢? 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乘坐高铁一路向西,4个多小时后到达白银市。白银市是一块宝地,早在汉代就有采矿业。据文字记载,可以追溯到明朝洪武年间,“松山之南,矿炉二十座”,采矿点30余处,开采人员盛时达三、四千之众,“日出斗金,集销金城”,官方在据市区10公里处凤凰山、火焰山、铜厂沟专设办矿机构“白银厂”。白银市缘此而得名。<div> 这座城市规模不大,市容市貌稍显陈旧。街道上行人不多,据朋友介绍,由于近些年来经济发展滞后,很多年轻人外出打工就业,城区里大部分都是老年人。市区里最有名的就是“中国第一爆”发生地——白银露天矿遗址。</div> 白银露天矿遗址位于白银市白银区,矿区占地总面积约913.40万平方米,被称为“白银第一爆”的露天矿一号坑大爆破于1956年2月开始,历时10个月,掘进巷道1.18万米,药室473个,开发方量4.91万立方米,充填巷道4780米,消耗01056万吨,总费用2133.7万元。大爆破于1956年7月19日、11月15日、12月31日分三次进行,共完成爆破石量903.10万立方米,是国内首次大规模爆破工程。据说,当年的美国测量到了这次大爆炸,发文称“中国在西部进行了核武器爆炸测试”,可见这次爆炸的威力影响。<br> 露天矿开采了33年,其中一号坑从1956年2月至1984年6月,二号坑从1956年2月至1988年4月。共完成采剥矿岩1013亿立方米,提供铜矿石6634万吨,含铜金属82.20万吨;采出黄铁矿436.40万吨。产值达39.08亿元。露天矿1988年4月闭坑。一采场(一号坑)上部长度1320米,宽度600米,最大深度284米,最终坑底标高1638.5米,最终边坡角42-45度;二采场(二号坑)上部长度1030米,宽度560米,最大深度270米,最终坑底标高1664米,最终边坡角40-46度。<div> 1997年露天矿遗址被开辟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露天矿遗迹是矿业开发过程中遗留下来的踪迹和实物,是人类矿业活动的历史见证,也是一处重要的文化遗产,具有科学研究、科普教育功能和旅游观赏价值。露天矿虽然已经关闭禁止开采,但并没有因此而废弃这里,为了保护种类的矿业遗址,当地在此建立国家矿山公园遗址,依次来展示白银地区悠久的开采历史及灿烂文化,来到此处可以深刻感受到昔日的劳动工人为国家、为人民艰苦奋斗的精神。</div> 这里就是二号矿坑遗址,站在坑边向下俯视,让人有些目眩。从来没有看到过矿山的我,被眼前这样的景象震撼了。我的眼前似乎出现了当年那热气蒸腾的劳动场面:大家靠着手挖肩扛,将一块块矿石从矿坑中发掘出来,用自己的血和汗为年轻的共和国贡献出有色金属。 矿坑内圈还可以看到当时留下来的厂房及水池等遗迹,模模糊糊依稀可见昔日那个挥汗如雨、挥洒青春的劳动工人,33年的时间,将青春、将热血抛洒在这片矿物的土地之上,为后代留下了一座城池,一种艰苦创业的工人精神!<br> 昔日的火焰山露天矿属于我国大型且数量较多的有色金属矿山之一,矿床为黄铁矿型多金属,主要有铜、硫及金银矿金属,且含有丰富的铊镓、镉等有价金属。拒不完全统计,30多年的开采,共开采了近7000万吨铜矿石,黄铁矿可达500万吨。 如果要详细了解火焰山露天矿历史,建议一定要去一下白银火焰山国家矿山公园博物馆,这里详细记载了白银矿资源开采发展史,在这里可以看到许多那时所使用过的工具,旧电话机,海鸥相机,蒸汽火车,工作服及工具……一件件都见证了那个年代的“惊天一爆”以及工人艰苦奋斗的精神。 两座巨型矿坑遗址像一双眼睛望向苍穹,向世人展示中国老一辈工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革命斗志。 白银市市委党校距离市区三十多公里,我疑惑不解的问朋友为什么要将党校放在距离市区这么远、周围没有一点商业气息的地方呢?朋友也是不明就里。 距离党校步行十几分钟就来到黄河边,这里的黄河水面宽阔,水流湍急,感觉和兰州段黄河的水质水量差不多。朋友说他一直想到黄河边看看,当时当地人告诉他,傍晚不要到河边,据说有不干净的东西。我看了看这一段黄河,堤岸没有缓坡,一个个旋涡就在岸边打着旋向下游裹挟而去,刚一入水就是深池,一旦落水不易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