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相声从清朝末年发展到现在,大约一百五十年左右。期间名手辈出,一时多少豪杰。相声行业有着严格的拜师制度,称为“摆知”邀请同行见证,以及引保代,口传心授。他们来自江湖,有着明确的辈分关系。从祖师朱绍文算起,他的徒弟们排有字辈,为第三代传人。大家熟悉的“有德寿宝文明”到如今,前辈艺人大多已经去世,宝字辈艺人健在的还有凤毛麟角的几位,如少马爷马志明,田立禾,常宝丰,杨少华等等</p> <p class="ql-block">相声始祖朱绍文,外号穷不怕,清末艺人。艺术生涯历经咸丰,同治,光绪三个朝代,他有一副自嘲的对联诗,满腹文章穷不怕,五车书史落地贫。由此诞生了艺名,为了有利于相声的蓬勃发展,同时也为了可以壮大声势。又首次代拉了两位师弟阿彦涛和沈春和,一起尊八角鼓艺人张三禄前辈为师,由此正式开启了相声时代!</p> <p class="ql-block">万人迷李德钖,声望无人能及,一时传为佳话。到了德字辈,就相对比较规范化了,出现了行业的大门长,可以管理行业的许多事务,调节纠纷,处理琐事,这一代的门长叫裕德隆,外号瞪眼玉子,相声到了第四代,出现了一个繁荣昌盛的地步,尤其是以相声八德为代表的人物,更是将相声推到了一个新的阶段!</p> <p class="ql-block">张寿臣1899—1970,第五代相声代表人物,寿字辈大门长,一代幽默大师!手下徒弟们更是赫赫有名,大徒弟就是小蘑菇常宝堃,关门弟子是天津相声艺人田立禾。</p> <p class="ql-block">小蘑菇常宝堃,1922—1951杰出的第六代相声艺人,9岁拜师张寿臣,年少成名,15岁便和搭档赵佩茹,人称通天教主在一起说相声。风头一度超过了师父,常氏家族代表人物,牺牲在了朝鲜战场,年仅29岁,死后举办了规模宏大的葬礼仪式!</p> <p class="ql-block">马三立,原名马桂福1914—2003,相声第五代艺人,属于人小辈大,典型的世家出身,其外祖父恩绪,其父亲马德禄,号称相声八德,其兄马桂元,英年早逝,马三立由于比较长寿,所以人们相对比较熟悉,加上他的风格比较接地气,所以他的相声更加容易被小市民接受,晚年举办了从艺八十周年庆典,轰动一时!</p> <p class="ql-block">侯宝林1917—1993,相声第六代代表人物,被大家一致认定为相声大师,把天桥撂地的玩意儿终于说到了人民大会堂,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演出,受到了热烈欢迎,带出了许多弟子,创作了许多的书籍,对相声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p> <p class="ql-block">马季1934—2006,原名马树槐,相声第七代代表人物,属于文字辈,1956年进入广播说错团,门下弟子更是家喻户晓,1983年第一届央视春晚,带领大徒弟姜昆参加,许多作品被大家赞不绝口,宇宙香烟,五官争功等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