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商丘古城(7)—《张巡祠》睢阳守卫战的故事

毓笺

<p class="ql-block"> 张巡祠</p><p class="ql-block"> 我们现在所在的是南湖景区的张巡祠。张巡是河南邓州大瓦寺人,他是我国历史上的有名的爱国将领。说起他的故事,一定要给大家提起来。唐朝的“安史之乱”,安禄山当时纠合部将史思明,他在唐朝天宝14年以讨伐杨国忠为名,率了15万大军南下反叛朝廷,开始了我国历史上的有名的安史之乱,当时所谓的“开元盛世”就此结束。安禄山他有一个儿子叫安庆绪,安庆绪为了自己做皇帝,有一天夜里谋杀了安禄山。然后他想办法切断唐王朝的经济命脉。当时唐代的商丘叫睢阳,他是通往江淮的必经之路,所以安庆绪不惜重兵派了大将尹子琦,他率了13万大军来围攻我们的睢阳古城。所以大家随我走进去听一下张巡领导的这一次睢阳守卫战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唐至德二年正月,敌兵开始攻城。当时的尹子琦率了13万大军来围攻我们的睢阳古城。睢阳太守许远浙江海宁人,他见古城被大军包围。他向真源县令张巡告急,张巡带着自己的3000人马赶到古城,他与许远两人兵合一处,共抗叛军,但是人马合在一起的数量是6800人。而外围面对13万的大军,所以这场战争敌我悬殊很大。但是我国历史上有记载,张巡是一个很有谋略的军事家。正月份敌人开始攻城,一直到7月,在这七个月之间,大战数十,小战数百,张巡用兵如神,尹子奇屡战屡败。后来,尹子奇将古城攻不下来,他实行围城之策,把古城团团包围起来,断绝一切外来的物资来源。所以到了八月底,城内的粮食、树皮、树叶、战马就能吃的东西基本上就吃完了。甚至有的士兵开始“罗雀捉鼠”,捉到的麻雀和老鼠,远远不能满足全城3万居民之腹。后来甚至有的人开始偷吃尸体,当时的悲惨之状,目不忍睹!所以,张巡带着士兵。古城内巡视发现这种情况之后,他最后一次派爱将南霁云带着一小部分人马突围出去,到当时的临淮关守将贺兰进明那里进求援兵。这个贺兰进明他嫉妒张巡的名声很好,而且又爱惜南霁云的才华,他拥兵不救,隔岸观火。当晚他设了丰富的晚宴,来挽留南将军为自己效力。但是南将军当时见了丰富的晚宴,就说了这样一些话,他说我出城的时候,城内老百姓已经月余没有吃到粮食了。今天美食在前,我不忍独食,于是从自己身上取下佩剑,然后断己一指!他说:“公, 交待的任务不能完成,我吃这个就够了”。这种忠壮之举深受将士的敬佩。所以他死后,被封为忠壮侯。其实,当时南霁云完全可以出去逃生,但是他没有,他选择重新返回古城,与居民战斗在一起,誓死与睢阳古城共存亡!在外无援兵,内无粮草这样恶劣的情况之下,守城将士们在10月9日的时候只剩下了四百多个人,所以叛将尹子奇见时机成熟,他带着剩下的叛军把古城就攻破了。攻破古城之后,他把张巡、许远、南霁云、贾贲、雷万春、姚訚还有其他总共是有36员大将,抓获之后杀害在睢阳古城。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们,便在这个殉难的地方建了一个张巡祠,宋朝追封张巡为忠烈侯的时候,只好招魂而葬之!这个大殿是一个仿唐建筑,张巡领导的这次“睢阳守卫战”最后虽然失败了,但他有力的牵制了叛军南下,给唐王朝平叛叛军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也让江淮一带的黎民百姓免受了灾难。所以很多台湾人是江淮一带的人过去的。至今为止,每年的五月和10月份,会有很多的台湾人士和江淮人士到这个地方来祭拜张巡。台湾有很多祭祀张王爷的庙宇,江淮很多村头小庙供奉也是张巡与许远,因此我们商丘的张巡庙被称为“双忠祖庙”。以至于他们就有这样一句话来讲“无巡则无睢阳,无睢阳则无江淮,无江淮则无大唐”。可见张巡守睢阳古城的重要性,所以当时张巡这次战争结束之后,宋朝天子追封为忠烈侯。而他有一个好朋友叫李涵,写了一篇文章,叫《张中丞传》,详细描述了商巡守睢阳古城战争的情况。五十年之后大文豪韩愈在弟子张继家里面看到了这篇文章。他认为这篇文章不足表达张巡守睢阳古城的忠烈之举!所以他就又写了一个《张中丞后续》,《张中丞后续》这一篇文章里面有几句话很经典,他称张巡领导的“睢阳守卫战”可以惊天地、泣鬼神!守一城,捍天下!宋代的王安石写有《双庙》。那么还有一个人物不得不给大家提到,他就是文天祥。我们知道他是当时有名的爱国将领,他对张巡本人非常敬佩,所以他专门写了一个《沁园春》来描述张巡守睢阳古城的忠烈!但是他有一篇文章是大家众所周知的,就是《正气歌》。《正气歌》从古至今列举七个战例,其中有一句话“为张睢阳齿,为颜长山舌”,指的就张巡睢阳守卫战的这一次战役。所以张巡死后,人们为了纪念他,在他殉难的这个地方建了一个张巡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