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盐碱地是重要的耕地后备资源。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到地方考察时,多次对加强盐碱地综合利用作出重要指示。2021年10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到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考察调研时强调,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具有重要战略意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山东现有盐碱地近900万亩,其中黄河三角洲地区近700万亩,向盐碱地要粮大有可为</b>。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山东不断加强科技创新,以科学的手段持续改造治理盐碱地,大力发展盐碱地特色农业,综合利用成效显著,昔日的“不毛之地”正在变身“新粮仓”。</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探索“原土+原水”新技术新模式,让盐碱地变良田</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前不久,山东滨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传出喜讯:<b>在一片曾经寸草不生、白花花的盐碱地上,不但种出了庄稼,且玉米亩产约达620公斤、高粱亩产约达400公斤</b>,取得了新突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盐碱地一度被称为土地的“绝症”,盐碱地改良是公认的世界性难题,耗时长、成本高、效果差且易反复。要给这片盐碱地来一剂“良药”!去年开始,山东滨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与丰达咸水科技开发(山东)有限公司合作,大力开展盐碱地改良探索实验。研究人员在对当地盐碱地理化、生物性状及周边水源进行深度调研后,因地制宜制订出了盐碱土壤与水体环境治理整体解决方案,<b>探索出了盐碱地“原土+原水”改良新模式。</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原土’即不用客土、就地种植,‘原水’就是在没有充足的淡水资源的情况下,就地用沟、渠、井等咸水进行浇灌,让咸水浇灌成为大田适应性技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精准水盐调控。通过离子吸附、酸碱中和、盐类转化、微生物分解等技术措施改良盐碱水质,随水冲施作用于灌溉水,不但可以改良随着灌溉水进入到土壤中的盐分,既降盐除碱,又防止盐碱回返,还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修复作物根系周围土壤微环境,为作物创造一个正常生长的良好条件</b>。<b>”</b>丰达咸水科技开发(山东)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行奎介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去年种植藜麦成功收获,到今年种植玉米、高粱相继丰收,再到前不久种下的小麦正在积蓄能量、破土而出,在这片通过新技术新模式改良的盐碱地上,新的希望正在孕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在鲁北靠近海边的这些地方,淡水资源很紧张。但当地盐碱地浅表地下水的盐碱度超过千分之十五,如果不用克碱王修复剂来处理,是没法用来浇地的</b>。现在我们采用‘原土+原水’盐碱地改良和咸水种植创新技术,可以充分地利用地表咸水来实现小麦、玉米、高粱、水稻以及蔬菜等的及时灌溉。”山东滨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刘健说,要在采集数据、梳理标准、固化流程的基础上,加快形成成熟的技术,面向全市、甚至全国大力推广盐碱地治理改良的成功做法。</p>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KK9RVXSiPZrQzmhGtW3Jdg"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