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母校 同襄盛典

落霞

<p class="ql-block">  今年是母校龙川县第一中学建校110周年华诞。我从川中高中毕业已整27年,在时光沉淀的记忆里,母校严谨朴实的校风和仁爱敬业的优秀教师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美好回忆,赋予我人生成长的积极能量。</p> <p class="ql-block">  “川中人”文化广场(“川中人”由钟阳胜校友题写)。</p> <p class="ql-block"> 百年川中以嶅山之麓、东江之滨的千年古邑——龙川为文化生长的沃土,在民国时初奠基石,在抗战时救亡图存,在建国时曲折奋斗,在改革中探寻发展,在新世纪追求卓越,形成了今天川中人特有的思维方式和文化气质。</p> <p class="ql-block">这是今年新建的校友墙</p> <p class="ql-block">母校校史沿革</p> <p class="ql-block">毕业集体照</p> <p class="ql-block"> 川中在筚路蓝缕、艰苦奋斗中蓬勃发展、开拓创新,自1913年建校至今,走过了整整110载的风雨历程。历代川中人不懈努力,为党和国家培养、输送了数以万计的栋梁之材,一代又一代的川中学子在民族解放和国家富强的伟大事业中作出了突出贡献。</p> <p class="ql-block"> 百十川中,在岁月的磨砺中,在一代代川中人的勤奋办学下,让川中学子“圆梦大学”,荣耀每一位川中人的发展之路。</p> <p class="ql-block">在老校区校友驿站展示的杰出校友</p> <p class="ql-block">在新校区校友墙展示的杰出校友</p> <p class="ql-block">在校史图册展示的杰出校友</p> <p class="ql-block"> 2023年11月11日下午,我从广州坐动车回龙川,参加高中母校建校110周年校庆庆典。(新校区校名由钟阳胜校友题写)</p> <p class="ql-block"> 《春华秋实——百十年川中人诗文联选第一辑》收录印刷出版,作为校庆庆典赠予校友的珍贵礼物。</p> <p class="ql-block"> 8月14日,我写的纪念文章(5000多字)被收录其中,因篇幅原因删减至3000余字。</p> <p class="ql-block">我的高三历史老师罗国超</p> <p class="ql-block">我的高三数学老师魏初城</p> <p class="ql-block">我的高一化学老师曾德伟</p> <p class="ql-block">《春华秋实》编辑鞠老师给我回的短信。</p> <p class="ql-block">封底</p> <p class="ql-block">  我记错了从广州东站13:05分发往龙川的动车时间,12:57到达广州东站错过动车检票时间,后改坐15:15分的大巴车到龙川东下车。立即打的到酒店赶上19:00的晚宴。</p> <p class="ql-block"> 晚宴上,我见到了多年未见的1996届校友,说着客家话,吃着家乡菜,品着家乡特色小吃,一见如故。</p> <p class="ql-block">  1996届从外地回母校参加校庆活动的女生只有我和张赟。我记得她是学校文科状元,翻看《校史图册》才知,她是1996年河源市高考文科状元。</p> <p class="ql-block"> 朱县长和1996届校友合影,我和他握了手。</p> <p class="ql-block">  和1998届学弟学妹合影</p> <p class="ql-block">  1998届和1999届学弟和陈如发老师(现任龙川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合影。</p> <p class="ql-block"> 吃过晚饭,我和张赟与县领导同坐一辆中巴车到学校田径操场观看文艺演出。主持人,演职人员素质高,为观众奉献了一台精彩的节目。</p> <p class="ql-block">  文艺晚会分为“薪火川中”“至爱传承”“再迈征程”三个篇章,通过歌舞、朗诵、情景剧等形式,回顾川中百十年的光辉历程,展示了百年名校的时代风采。</p> <p class="ql-block">  川中故事代代传。</p> <p class="ql-block">  五代师徒中,有我的老师唐孟强,同学刘国华。他们是川中优秀教师代表。</p> <p class="ql-block">  我的高一同学刘国华,他现在是政教处副主任。</p> <p class="ql-block">  姐弟四人考上大学(四子登科),魏妈妈激动的讲话感染了每一个人。</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上午庆典大会后,我和唐孟强老师,刘国华同学,魏志敏同学在学校饭堂吃午饭。</p> <p class="ql-block">  池瑛琦同学克服困难考取广东医科大学,她的励志故事上了央视,感动了无数人。她和妈妈来到文艺演出现场。</p> <p class="ql-block"> 12日上午,96届校友回到赤岭背老校区,重温母校情怀,共忆美好时光。</p> <p class="ql-block">老校门</p> <p class="ql-block">校友楼(校名由陈容琚校友题写)。</p> <p class="ql-block"> 在这里,我们度过了青葱岁月,带着美丽的梦想启航。</p> <p class="ql-block">一楼架空层以前是饭堂</p> <p class="ql-block">原男生宿舍现改为行政楼</p> <p class="ql-block">  高中楼,一层六个班一个年级。现在是初三楼18个班。</p> <p class="ql-block">当年我读高三6班的课室</p> <p class="ql-block">当年我读高一1班的课室</p> <p class="ql-block"> 回首高中在川中度过的三年,是我人生成长的重要时刻。衷心感谢母校和培养关爱我的的恩师!</p> <p class="ql-block">与唐孟强老师,刘国华同学合影。</p> <p class="ql-block">  暑假时,我已寄送了专著给钟学明老师。</p> <p class="ql-block">  12日上午10时,龙川一中建校110周年庆典大会在学校大操场召开。</p> <p class="ql-block">  庆典大会上,河源市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谢春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骆超;龙川县委书记刘力;河源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杨利华等领导,及龙川乡贤、近千名龙川一中校友代表、各地龙川商会代表等嘉宾出席大会。</p><p class="ql-block"> 出席大会的还有龙川各镇、县直有关单位负责同志,省内外兄弟学校的代表,龙川一中的校友代表,县教育局、县教师发展中心中层正职以上干部,县中小学校、幼儿园校长园长,以及龙川一中全体师生、家委会代表等共5000多人。</p> <p class="ql-block">  出席庆典大会的校友有吴运声,叶淑兰夫妇,陈红艺等校友。他们当年是河源市高考理科和文科状元,考取北京大学,清华大学。</p> <p class="ql-block">北京交通大学博士生导师、1999届校友刁利军,华南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2004届校友何志才,华南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2010届校友蓝小艺分别发言,共贺百十华诞,共话未来发展。</p> <p class="ql-block">刁利军学弟在110建校周年庆典大会上发言。</p> <p class="ql-block">何志才学弟在110周年建校庆典大会上的发言。</p> <p class="ql-block">蓝小艺学弟在110周年建校庆典大会上的视频发言。</p> <p class="ql-block"> 组委会居然安排我坐在前面的嘉宾席,让我受宠若惊。</p> <p class="ql-block">  在现场还与当年时任校长黄钦仁校长合影。</p> <p class="ql-block">  龙川一中党委书记、校长吴志可表示,回望110年发展历程,川中人致力于追寻至善文化的内在思想。立学为根,养德是叶;正道为基,至善是峰。从“立学”“担当”到“发现”,再到“至善”,既是川中百年文化发展的思想线索,也是川中精神特质的一次次回归与提升,正逐步涵养出学校“追求卓越”的精神气质。龙川一中将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秉承110年荣光,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再立新功、再创辉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今日之川中,绿树遍布,楼宇群立,学子们衣着洁净,行姿矫健。母校依然散发着青春与活力。</p> <p class="ql-block">捐款芳名录</p> <p class="ql-block"> 为展示广东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丰硕成果及让更多的百年名校能齐心聚力合作共赢,助力广东教育强省建设。12日下午,广东省中小学校长联合会在川中开展“百年名校行”巡礼活动。通过举办教育论坛活动、主旨发言、圆桌对话等形式,邀请教育专家、教育一线校长,河源市学校管理干部围绕“传承百年名校基因,助推教育高质量发展”主题展开讨论。</p> <p class="ql-block"> 叶丽琳学姐是广东广雅中学书记,她的精彩分享让我受益匪浅。因坐动车回程,听到一半就离场,非常遗憾。还有早上吃早餐碰见的华东师范大学刘良华教授的压轴发言也错过了。</p> <p class="ql-block"> 叶丽琳慷慨激昂地表示,知识可以改变命运,龙川一中为我人生奠基,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感恩学习生活中遇见的那些才高八斗、幽默风趣的老师,传承着“团结奉献,追求卓越”的川中精神,懂得为人师者的真谛,激励着川中学子去发现更好的自己。川中百十风华,放眼新时代教育生态,融通百年名校的教育智慧,百年教育基因的探索,定会让我们于友谊中温暖,合作中愉悦,研讨中互补,砥砺中共进。</p> <p class="ql-block"> 中国当代教育名家、原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吴颖民围绕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九个问题展开分析。他指出,教育高质量发展注重体系建设,而关键却在于发展,高质量发展是一个转型,从注重速度和规模转向内涵,转向质量的发展。同时,教师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功臣,要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智力支撑和创新支撑。</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巍巍螯山滔滔东江</p><p class="ql-block">先秦古邑百越雄邦</p><p class="ql-block">千百年文化传统</p><p class="ql-block">哺育代代人才成长</p><p class="ql-block">时代在召唤</p><p class="ql-block">我们积极锻炼</p><p class="ql-block">刻苦学习实现理想</p><p class="ql-block">振兴我中华重任挑肩上</p><p class="ql-block">团结友爱奋发图强</p> <p class="ql-block">巍巍螯山滔滔东江</p><p class="ql-block">先秦古邑百越雄邦</p><p class="ql-block">千百年文化传统</p><p class="ql-block">哺育代代人才成长</p><p class="ql-block">啊......</p><p class="ql-block">接过我们先辈的火炬高歌猛进</p><p class="ql-block">奔向光辉灿烂的前方</p><p class="ql-block">灿烂的前方</p><p class="ql-block"> 校庆庆典上,我和恩师、同学一起唱响校歌,心潮澎湃,热泪盈眶。</p> <p class="ql-block"> 我对母校的情怀无尽悠长。母校使我骄傲,让我自豪,祝福母校生日快乐,越来越好。</p> <p class="ql-block">我的美篇上了学校公众号</p> <p class="ql-block">附录</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那些独属于川中的青春记忆</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龙川一中1996届高三6班骆霞</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巍巍螯山滔滔东江</p><p class="ql-block">先秦古邑百越雄邦</p><p class="ql-block">千百年文化传统</p><p class="ql-block">哺育代代人才成长</p><p class="ql-block">时代在召唤</p><p class="ql-block">我们积极锻炼</p><p class="ql-block">刻苦学习实现理想</p><p class="ql-block">振兴我中华重任挑肩上</p><p class="ql-block">团结友爱奋发图强</p><p class="ql-block"> 当校歌响起,回忆慢慢涌上心头。1993年,我是高出龙川一中高中录取分数线0.5分进入川中的,1996年毕业,距今已27年了。母校校址从老隆镇赤岭背迁址到新城开发区水贝乌坭塘变了模样,但对母校那份感情却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地点的变更而改变,我对母校的情怀依然无尽悠长。母校使我骄傲,让我自豪,过去的人和事,至今历历在目,记忆犹新。</p> <p class="ql-block">  龙川一中创办于1913年,是一所历史悠久,具有优良传统的中学。学校以县府所在地佗城西门山旧考棚、守府署和城隍庙为校舍,按照新学制开设课程,学制四年,于1914年呈报广东省政府教育司立案,是广东省最早立案的中学之一。学校升学率名列河源市前茅,上了川中的我们有很深的优越感、自豪感。我们入学后不久喜逢母校建校80周年庆典,今年又遇母校110周年校庆。</p><p class="ql-block">  高一入学,我被编在1班(年级共6个班),班主任是黄国光老师,教语文。他教学严谨,关心我的学习。那时,我迷上了朦胧诗,在校门口对面的书店买了一本顾城诗集。课余,在课室里偷看顾城的诗集。黄老师没有没收这本“闲书”。后来,我学着写诗,加入学校“川流”文学社(“川流”两字是川中校友谢逢松题写的),从编辑做到理事。我在校刊“川流”上发表多首诗歌《这样的女孩》《写给姥姥》等,一时名声大震。黄国光老师鼓励我投稿,我向北京的《中华少年》期刊投稿,连发3首诗歌,每篇收到“巨额”稿费20元。地理黄明军老师在收发室见我拿着“邮政汇款通知单”(稿费单),竖起大拇指对我说“不错,加油”。可惜我地理学得吃力,高考选科没选地理。黄国光老师给我的期末评语有一句“骆霞同学喜爱文学,作文功底好”,这对我是莫大的鼓舞。</p> <p class="ql-block">  我的学生时代有这样的老师的关心和支持,才让我一直有个文学梦、作家梦。1994年,因为我的多篇文章在龙川县人民广播电台播出,获得当年“龙川县人民广播电台好作品一等奖”,获奖证书是在学校大会上颁发的,奖品是一台收音机(当时获得一等奖的还有1995届的谢建新)。和广播电台的一名女播音主持人熟悉以后,我居然让她帮忙朗诵录制了一盒卡带——我的作品集,包括散文,诗歌,书信等。在华南师范大学读书期间,我成功应聘成为《华南师大报》学生记者,采写的新闻报道、消息等发表在头版头条。2000年,《河源报》陈振昌主任推荐我加入广东省河源市作家协会。</p> <p class="ql-block">  川中校友谢逢松(北京电影制片厂文学室原主任,电影剧作家、评论家、书法家、诗人,人称“一人三家”,他和谢铁骊一起改编电影《红楼梦》(6部8集)。2018年2月12日,谢逢松病逝于北京积水潭医院,享年85岁,这一天恰是255年前《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去世的日子。)非常关心我的诗歌创作,当他知道我的诗作被《羞赧的微笑》《古邑芬芳》收录出版,非常高兴。他送我的《龙川百咏》《新山水诗稿》《故乡情》至今还放在广州的书柜里。他在我自编的诗集《我的天空》题写“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p> <p class="ql-block">  听李秋琼同学说,她在川中读初二的1991年,谢逢松到学校拍一部主题为“故乡”的电影,黄红红同学作为学生代表给他献花,她们在高中栋楼前当群众演员。</p><p class="ql-block">  有一年,谢逢松回龙川,县政府安排他住在县迎宾馆招待所,我带着诗作冒昧前去请教。他热情接待我,对我发表的作品给予肯定和指导,还笑着说以后我出版诗集他一定会给我写序。</p><p class="ql-block">  我曾三次(2001年、2009年、2015年)到谢老在北京天安门附近的南池子锻库胡同的家中拜访。2001年7月,我大学毕业到北京游玩,第一次到他家拜访,他右手反手写的“左右逢源”书法作品送于我。游玩回来后,“左右逢源”就放在单位靠窗的书桌上,还没有来得及装裱悬挂墙上。暴雨过后,因没有关窗这一书法作品被雨水淋湿完全损环了,为此我十分懊恼。2003年,他第二次脑溢血后使其热爱的电影、文学、书法事业嘎然而止,由此开启了与病魔鏖战的15个春秋。2015年10月,我在北京大学学习培训期间,最后一次去看望他。他耳聋,只能文字交流。我在写字板上写“龙川骆霞”,保姆在上面补“来看你”三字。</p><p class="ql-block"> 谢老是非常有名气的文化名人,他愿意扶持晚辈成长。我永远不会忘记他对我的帮助和指导。</p> <p class="ql-block">  高一物理是刚从华南师范大学毕业的唐孟强老师教的(唐孟强老师现在是学校科研处主任)。他初上讲台有点紧张,后来越上越好。初三物理,我学得不错都有90多分。可一上高中,感觉物理好抽象,难懂。</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晚修从晚上7点上到10点,上课前各班唱歌。那时的大陆、港台流行歌曲《涛声依旧》《小芳》《轻轻告诉你》《祝你平安》《海阔天空》《吻别》《一路上有你》《祝福》《让我欢喜让我忧》《花心》《孤枕难眠》《真心英雄》《用心良苦》《爱要怎么说出口》《回家》《爱如潮水》......我们都在那时学会了。记得有一次是我负责教同学们学唱《风中有朵雨做的云》,我先要买好孟庭苇的卡带(《风中有朵雨做的云》专辑)听着先学唱,然后提前到班把歌词写在黑板上,一句一句地教唱。</p><p class="ql-block"> 高二升高三分文理科,年级6个班,设2个文科班,4个理科班。我果断学文科,除语数外,还学历史和政治(3+2高考模式)。高三在6班,班主任是教语文的钟学明老师(钟学明老师现在是学校工会主席)。他的课生动有趣,对我们写的作文都有详细的批语,还经常和我们面批作文。教我数学的是魏初城老师,他的板书写满了一黑板(2002年他被评为广东省特级教师,2003年被选为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现在是分管教学的副校长。魏老师努力付出取得的成绩让我深知“不抛弃不放弃,生活才有意义”的道理)。我花了很大精力学数学,笔记满满一大本,分数从三四十分突破到三位数。英语是巫美兰老师教的,我的英语基础不好,经常借刘丽梅同学的笔记抄。罗国超老师教历史,每次考试,他都会表扬分数80分以上同学。我记得也被他表扬了好几次。政治老师是张文炎老师,他带完我们就退休了。对政治学科的学习,我也是在课后花不少时间整理笔记,总结题型解题方法。当年教我们的老师都很有才,很用心,他们认真负责,爱生如子。那时候没有教辅资料,老师们通常把例题抄在黑板上当场讲解。我们通常是借助笔记和课本来学习。</p> <p class="ql-block">  我家在老隆县城水坑尾,高一走读。我父亲奖励我考上重点高中买了一辆“凤凰”牌单车给我。早上六点到校晨跑、早读、回家吃早饭后到校上课。中午放学回家吃饭、午休、再骑车回学校。下午放学回家(回家前,和同学先到学校后山爬山)吃饭再回学校晚修,十点下课再回家。一天从家到学校来回八次,每次骑车约15分钟,耗时多。所以,到高二,我申请住宿。外地同学都很好奇我家县城有房还住宿。</p><p class="ql-block"> 那时的住宿生活是艰苦的。宿舍没有电风扇、冲凉房。夏天天气热,我们是摇着扇子入睡的。洗澡是在食堂旁边的集体冲凉房,冲冷水。冬天到开水房提水洗澡。那时候我们用水桶排队打热水,脸盆排队打水洗衣服,俗称“霸位”。晚上熄灯后,仍有勤奋的女生打着手电在被窝里看书。天还不亮起床号就吹响,黑灯瞎火中穿衣,洗脸,小跑着集合跑步出操。那时吃饭要买饭票,饭菜都是一些教师家属做好挑到学校食堂售卖的,菜色比较单一。男生喜欢点钵皮猪肉汤,卖饭菜的家属对这些男生很是偏爱,菜给他们都打得多一点。</p><p class="ql-block"> 因住宿生活确实艰苦,到了高三,我又申请走读。除常规的两节体育课,课外体育锻炼时,女生一般是爬山,男生是打篮球、踢足球。骑车和爬山让我保持了很大的运动量,体重控制在96斤上下。每天晚修下课后回到家学到12点,那时我父亲说高三辛苦给我买“太阳神”牌猴头菇口服液“补脑”。现在我查资料才知道,猴头菇口服液是针对保护胃黏膜的保健品。高三一年,我的总成绩考得最好的一次是班级第13名年级第25名(全班包括复读生77人)。高考是在老隆师范学校考试的,我的考场在四楼,天气炎热,汗流浃背,奋笔疾书。高考前,班长袁艺平同学像往常一样打篮球,不小心右手受伤影响高考发挥,读了中大的专科,毕业后在广东省四会监狱工作。好多年前,我还和家人、朋友到四会找他玩。</p> <p class="ql-block">  2007年高考期间,我的外婆重病去世。回家奔丧葬礼结束后,我到水贝乌坭塘的川中走访。在办公室遇见魏初城老师、邓小芳同学(华师大毕业后在母校任职)。我问师弟师妹们学习刻苦有什么秘诀,不记得哪个老师说,还不是像当年你们读书一样把课本翻烂翻臭吗?那天,政治科组老师让我为高二的同学上一节政治月考试卷讲评课。我马上备课,重点讲评主观题,和同学们一起总结主观题不同题型的解法。全班同学认真听课,眼睛睁得大大的,师生、生生之间互动良好。</p> <p class="ql-block"> 在恩师教导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和“无私奉献、团结拼搏、奋发图强、精益求精、力争上游”川中精神引领下,我从华南师范大学思教系毕业后在广州一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高中任教思政课,立志要向川中老师们那样教书育人。作为思政课教师、班主任,我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严谨治学,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风范影响和教育学生。注重“五育融合”,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p> <p class="ql-block">  我扎根学校22年,坚持“立德树人”根本要求,大胆实践、勇于探索,创设“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课教学融合的生态课堂模式”,形成“寓情·启智·悟道”的教学风格,推动了教育教学的发展,被遴选为广州市基础教育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第二批名教师培养对象(2014年9月)、广州市基础教育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第四批教育专家培养对象(2019年11月),被认定为广州市骆霞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2021年10月)。</p> <p class="ql-block">  我和唐孟强老师同年通过评审取得2021年度中学正高级教师职称。我们俩都是学校第一个正高级教师。</p> <p class="ql-block"> 悠悠东江水,殷殷川中情。27年的时光让我们在滚滚红尘中体味人生百味。有的同学可能历经艰辛沉浮宦海仕途,终于崭露头角,事业有成;有的同学可能淡薄名利,默默无闻,过着平平淡淡才是真的平静生活;有的同学可能随着改革的浪潮,靠自己的勤奋、智慧发家致富;还有些同学可能留守在家乡的热土上,把心血和精力奉献给了家乡的建设。不论我们身在何方,从事何种职业,我们与祖国同在,与时代同行,成为现代化强国建设的亲历者、参与者和受益者。</p><p class="ql-block">  今日之母校,绿树遍布,楼宇群立,学子们衣着洁净,行姿矫健。过去川中学子们蓬勃向上,锲而不舍的群影不由得在心中晃动。27年过去了,母校依然散发着青春与活力。</p> <p class="ql-block">巍巍螯山滔滔东江</p><p class="ql-block">先秦古邑百越雄邦</p><p class="ql-block">千百年文化传统</p><p class="ql-block">哺育代代人才成长</p><p class="ql-block">啊......</p><p class="ql-block">接过我们先辈的火炬高歌猛进</p><p class="ql-block">奔向光辉灿烂的前方</p><p class="ql-block">灿烂的前方</p><p class="ql-block"> 川中校歌在耳边萦绕,我想回到母校,再和恩师、同学一起唱一次校歌。</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骆霞,广东龙川铁场人,华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本科学历、法学学士。高中政治正高级教师,广州市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广州市正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广州市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白云区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广州市中学政治教研会理事、广州市“百千万”第二批名教师培养对象优秀学员,广州市“百千万”第四批教育专家培养对象。曾获得广州市优秀思想政治课教师、广州市十佳青年政治教师、广州市学校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白云区创新教学能手等荣誉称号。主持、参与广东省、广州市教育规划课题、广州市教育局和广州市教育研究院课题等8项。主持的教学成果获广州市教学成果奖1项、白云区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广东省教育创新成果三等奖3项。出版专著(独著)《信息技术与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融合下的生态课堂》1部(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政治教学参考》《思想政治课研究》《教学月刊》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