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景德镇,景象万千,德广无垠,镇动世界,是世界的瓷都,一个为瓷生、为瓷兴的地方,风景因“瓷”独好,世界为瓷“陶”醉。高岭土和釉料,经过炉火的洗礼,浴火重生,变得像玉石一样精美。行读了28年的“宁波文化之旅”团队,10月28日至30曰首次开启《探访景德镇》跨省三天两晚之旅程。</p><p class="ql-block">我的游记(上)篇讲的是《梦回游埠,探访瓷都》,逛游埠古镇和访景德镇陶阳里御窑景区。本篇是《探访瓷都》(下),让我们走进高岭土的故乡~瑶里古镇、参观中国陶瓷博物馆,逛遍陶溪川历史文化街区。游览浮梁古县衙(红塔)、观新平瓷宫等文化景点。</p> <p class="ql-block">29日早上首先来到瑶里,这是一个比婺源更静谧,比乌镇更淳朴的古镇,美了一千年。瑶里是景德镇一个幽静的小镇,毗邻黄山、庐山、婺源等著名风景区,被誉为“瓷之源、茶之乡、林之海”。它是景德镇陶瓷的发源地,有一句古话在江西广泛传颂:“如果说陶瓷支撑了景德镇一千年,那么瑶里则支撑了景德镇一千年。”</p> <p class="ql-block">中国·瑶里风景名胜区,有“天上瑶池.人间瑶里”之称。这个小镇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早在盛唐时代,这里就有了陶瓷手工业作坊,因为瓷窑而得名“窑里”,直到本世纪初才更名为“瑶里”。</p> <p class="ql-block">在明清时期,景德镇达到了巅峰,而瑶里则是整个徽州府最为繁华的商业街。如今,瑶里仍然保留着那个时代的痕迹,民居、古桥、古码头等历史建筑讲述着当时的繁荣景象。这里的文化和历史可谓丰富多彩,让人仿佛穿越到了古代繁华的商埠,抬头望去,满街都是瓷器挂件。</p> <p class="ql-block">踏上瑶里这方神奇的土地,有如进入绿色的仙境和漫步在红色摇篮之中,这里不仅有美不胜收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景观,还有许多可歌可泣、激动人心的革命史迹。</p><p class="ql-block">我们首先来到陳毅旧居, 原为清代嘉庆年间登仕郎(正九品)吴容光家的"敬义堂",是吴家专为子孙后代苦读寒窗,求取仕进,获取功名而设的书斋,该建筑朴素大方,装饰精美雅致,反映了主人儒雅的审美情趣,园中种植有桂花树一颗,寓意中举的世子,好似蟾宫折桂,将受到世人的尊捧,鼓励子孙读书入仕,功成名就。</p><p class="ql-block">陈毅同志曾于1937年11月和1938年2月两次来到瑶里,领导在皖赣坚持游击战争的红军进行改编,这里是他当时主持中共皖赣特委会议,以及日常办公和生活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七七事变后,平津相继失陷,祖国半壁河山遭日军铁蹄践踏。在国难当头,民族危亡之际,中国共产党高举全民族抗战的神圣旗帜,与国民党摒弃前嫌再度握手,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继北方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后,南方8省 14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走出深山老林,改编为新四军,开赴华中抗日前线。由谣里改编建立的新四军第1支队2团3营,在后续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社会主义建设中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他们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永远值得后人学习,继承发扬。</p> <p class="ql-block"><b>新四军驻瑶里留守处</b></p><p class="ql-block">陈毅的新四军部队离开了皖赣边区根据地,奔赴抗日前线,留下的部分人员,设立了"新四军驻瑶里留守处"处理善后事宜。</p> <p class="ql-block">这座瓷茶辉映的皖赣边陲小镇,青山绿水,风景秀丽。古朴厚重古镇承载着人文经典,同样也记录着中国共产党人,在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中,那段铁血坚守,新四军瑶里改编,则是皖赣边区革命斗争,走向辉煌的一座永恒丰碑。</p> <p class="ql-block">吴氏宗祠,建于明代,21世纪后重建。吴姓在瑶里人口最多,除此主祠堂外,在本地还有宏毅祠等多处支祠堂。瑶里吴氏最早可追溯到西汉初诸侯王吴芮,秦时任番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令,因助汉高祖称帝有功,被封长沙王。吴氏宗祠内完好地保留有历代传下的族谱,是国内研究吴氏历史、风俗的孤本。</p> <p class="ql-block">狮 冈 胜 览 ,建于清代,是一幢中西合璧的徽派合院式民居建筑,融古雅、简洁、富丽为一体,整个建筑精美如诗,外观是西洋建筑,内厅是中式雕刻。</p> <p class="ql-block">狮冈胜览内部的梁、门、窗上有一百多幅精美木雕,题材均取材于中国古代名著和戏文,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极高的艺术价值。</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瑶里古镇,一条逶迤清亮的瑶河贯穿东西,沿河错落有致地分布着数百幢明清古建筑,大都保存完好。更难得的是,这里有多处国保级的红色文化遗址,也是电影《闪闪的红星》取景地。瑶里的自然风光令人陶醉。这里被大自然赋予了如诗如画的美景,丘陵起伏,田野连绵,村庄散落其间,美不胜收。</p> <p class="ql-block">走在独木桥上,跨过美丽的瑶河,在《闪闪红星》拍摄处,只见好多年轻的朋友,唱着歌儿,排着队儿,大踏步地走来,我们老人们也来凑个热闹,毕竟在年轻时,“闪闪红星”是我们最喜欢看的电影之一,老人们站在木桥上也挥起手来。</p> <p class="ql-block">过了瑶河独木桥,前面到了程家祠堂(全国文保),这里是瑶里各界群众抗日动员大会会议旧址,原为程家祠堂,又名"惇睦堂",背依狮山,面临瑶河,正对瑶岭。始建于明代,清前期、中期、后期都曾大修。现存建筑为清道光年间(1821年﹣1850年)。</p><p class="ql-block">1938年2月8日,陈毅同志来瑶里主持红军游击 队改编为新四军事宜,就在此召开了军民抗日动员大会,一千余人参加,会上陈毅 还和他哥哥陈孟熙(国民党川军上校团长)握手言和,兄弟同场发表了共同抗日,枪口一致对外的讲话。</p> <p class="ql-block">程家祠堂大门没开,我们从边门进去,这里是瑶里民风民俗展览馆。屋子旁边有小门,可以通向程氏宗祠。</p> <p class="ql-block">历史和文化不在书,而藏身于生活中等待着的发现。本典籍中是依附于一石一砖、一村一院,它们一直鲜活如初。走进程家祠堂边门,里面是瑶里民风民俗展馆,是一个地方性的小展览馆,可以了解瑶里的民俗文化和传统习俗。一幅幅图片,一件件农具、一样样旧物件摆设屋内,静静地述说着瑶里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瑶里,昔日徽(安徽)饶(上饶)古道上的瓷茶工商重镇,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虽然这里是地方志的小愽物馆,没有连篇累续讲述历史,只把那些将被人们遗忘的东西展现在我们面前,但它们无言无语的走过几个世纪,记载了从远古农耕时代到今日市场经济时代的轨迹,浓缩了这里的历史,展示了悠久灿烂的文明。我们不应该忘记,它们就是历史,在它们身边,可以真切地感到历史的呼吸和文明的脉动。</p> <p class="ql-block">看完展览馆,我们从边门进入程家祠堂,内有古戏台,激发团友张永妹大姐上台献歌,我也在台上表演一下,真的好开心,旅游带给我们快乐,快乐有益健康!</p> <p class="ql-block">回程路上,瑶河边有赵慨(公元304-?)雕像,我认真看介绍,赵慨字叔朋,东晋时期九江郡番县东部(今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东河窑里)人。早年在福建、浙江、江西为官,因生性刚直不阿,得罪上司和僚属,降职贬官,遂退隐家乡番县研究陶瓷烧造技术,使陶器到瓷器的制作技术得到了飞跃的进步,为景德镇瓷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当地陶人对他十分敬仰,纷纷拜他为师。后世瓷工崇拜他,建庙供奉,被善为景德镇瓷器师祖。</p> <p class="ql-block">山水瑶里画中游,本照片由群友潘小勇老师拍摄,他拍照的技术超一流,感谢分享!</p> <p class="ql-block">瑶里是一本刻画着年轮的书,时光在这里度过,岁月在这里流淌。这些村落,这些老屋,这些被步履磨出痕迹的青石路面,还有那被风吹动的门环,它们来自历史的深处,来自生生不息的民间,诉说着这里的历史悠久,印证着这里的文化灿烂。</p> <p class="ql-block">前面有片老屋,我们通过这些散落的遗迹来推论和想象当年的故事,我们坐在时光的流水上凝望着这里的沧桑变迁。</p> <p class="ql-block">瑶河静静地流淌于古镇之间,我们漫步在河边,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感受着慢节奏的乡村生活。在这里,时间仿佛变得缓慢,生活的烦恼早已被抛到了九霄云外。瑶里的宁静和和谐让人完全融入了自然的怀抱,仿佛与时间失去了联系。</p> <p class="ql-block">瑶里廊桥,这是我第二次走过,那时我们在这儿住过一晚,清晨瑶河上有薄薄的雾,好似人间仙境,住这儿就是一种享受,享受宁静的时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仿佛回归了最纯粹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窑里~瑶里,梦中的故乡,原本计划八月份时带着朋友们一起来住几天,由于天气炎热而搁止,今天借文旅之光,我重走这条路,看到瑶里变化很大,原有的野趣少了很多,老景点面貌也焕然一新,相比之下,我还是留恋过去!</p> <p class="ql-block">29日中餐后,我们参观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前身为景德镇陶瓷馆,创建于1954年,21世纪初重新选址建设,2015年10月正式对外开放。内设常设展厅、临时展厅、学术会议区、库房区、公共活动区、文创服务区、办公区等,是一家多功能齐全的现代化陶瓷专题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当我踏入中国陶瓷博物馆的那一刻,我仿佛置身于一个瓷器的海洋。这里,每一件展品都如同宝石般熠熠生辉,讲述着中国千年陶瓷的辉煌历史。作为旅行者,我向往已久的地方,终于在这次江西景德镇之旅中如愿以偿。</p><p class="ql-block">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藏品丰富,现藏有新石器时代至新中国成立以来陶瓷珍品3万余件,其中,清代官窑瓷、民国“珠山八友”瓷以及新中国瓷是其馆藏特色。这些藏品不仅数量多,品种全,而且艺术价值极高,国家珍遗文物400余件,我们为景德镇陶瓷博物馆点赞!</p> <p class="ql-block">愽物馆内占地5.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2万平方,博物馆全方位、多视角、深层次地向世人展示出中国陶瓷和瓷都景德镇的发展历史及其辉煌的成就。</p> <p class="ql-block">其中常设展以“瓷都、瓷业、瓷器”为主题,以时代为主线,充分采用了沙画、投影、球形屏幕等多种高科技展陈形式,让观众在历史的时空中自由穿越,感悟中国陶瓷文化均博大精深。</p> <p class="ql-block"><b>水土宜陶,天赐景德</b></p><p class="ql-block">景德镇地处江西省的东北部,西临鄱阳湖,北靠长江,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全境山峦起伏,森林茂盛,河川纵横。全市土地面积5256平方公里,山地占全市面积三分之二以上,总人口约170多万,现辖乐平市、浮梁县、珠山区和昌江区,明清时期与广东佛山、湖北汉口、河南朱仙镇并称中国四大名镇。</p> <p class="ql-block">在愽物馆,我看到了高岭土样品,烧瓷器离不开高岭土。高岭土属于非金属矿产,是一种以高岭石族粘土矿物为主的粘土和粘土岩,因呈白色而细腻,又称白云土,因景德镇瑶里高㱓村而得名。</p><p class="ql-block">高岭土用途十分广泛,主要用于造纸、陶瓷和耐火材料,其次,用于涂料、橡胶、搪瓷釉料和白水泥原料,少量用于塑料、油漆、颜料、砂轮、铅笔、日用化妆品、肥皂、农药、医药、纺织、石油、化工、建材、国防等。</p> <p class="ql-block"><b>蛋形窑</b>,属平焰式窑,因其形状似半个鸭蛋卧地,故名。又因其烧窑的燃料为松柴,而称"柴窑"。还因其首创于景德镇,又称"镇窑"。它是明代后期由葫芦窑演变而来的,一直到民国都是景德镇烧制瓷器的主要窑炉形式。蛋形窑在构造、砌筑技术等方面,都具有许多独特和巧妙之处,对景德镇陶瓷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b>煤烧圆窑,</b>俗称"包子窑",属门歇式倒焰窑炉,煤烧圆窑经过六十多年的试制,至1965年,景德镇已成功建造煤烧圆窑131座,基本上实现了以煤代柴烧瓷,这是景德镇陶瓷窑炉史上的一次划时代技术革新,一次历史性的进步!</p> <p class="ql-block"><b>"昌南自昔号瓷都,中外驰名誉允孚。"</b></p><p class="ql-block">千百年来,景德镇以其悠久的制瓷历史、完备的瓷业体系、精湛的制瓷技艺、美轮美奂的陶瓷产品享誉世界。</p><p class="ql-block">中国陶瓷博物馆,这是一座集中国古瓷之精华,汇天下名瓷之大成的宝库。作为国内第一家大型陶瓷专题博物馆、国家一级博物馆,它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在这里,每一件瓷器都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让人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目睹耳闻千年瓷都发展壮大的轨迹,见证瓷业生产过程的繁复精细和陶瓷艺术之花的瑰丽神奇,感受这块土地上人民的勤劳与智慧,以及生生不息的开拓奋斗精神。</p> <p class="ql-block"><b>“新平冶陶,始于汉世"。</b>景德镇制瓷历史悠久,历代名瓷精美绝伦,器行天下。早在唐代,景瓷就销往关中,时称"假玉器",且贡于朝。 北宋,景德镇青白瓷晶莹剔透,艺冠群窑,引朝野青睐,<b>真宗帝将其年号"景德"赐予景德镇。</b>至元十五年,元代官窑浮梁瓷局在景德镇设立,采取"官监民烧"的方式,创烧出惊艳全球的成熟青花、釉里红、青花釉里红、霁蓝等陶瓷新品种,迎来了五彩缤纷的彩瓷时代。明代,随着御器厂的建立,官窑和民窑相互促进,蓬勃发展,霁红与霁蓝珍如宝石,斗彩与五彩争奇斗艳,景德镇成为"天下窑器所聚"的全国制瓷中心。 清代康、雍、乾三朝,景德镇推陈出新,精品不断,秀美的青花瓷、富贵的粉彩瓷、绚丽的色釉瓷、透亮的薄胎瓷以及巧夺天工的雕塑瓷,无一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瑰宝。</p> <p class="ql-block"><b>锐意创新 独领风骚 </b></p><p class="ql-block">【元代:公元1271年﹣1368年】</p><p class="ql-block">元代,全国各地窑场逐步走向衰落,而景德镇制瓷业却突飞猛进,统领天下。浮梁瓷局的设置,为景德镇官窑机构的先河;"二元配方法"的发明提高了瓷器的烧成温度,是景德镇陶瓷生产力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青花、釉里红、霁蓝及红绿彩的成功烧制,开创了世界彩瓷时代的新纪元。元代的制瓷成就,为明清两代景德镇制瓷业的鼎盛以及瓷都地位的确立,奠定了坚实的工艺基础。</p> <p class="ql-block"><b>元代瓷器上的多民族文化 </b></p><p class="ql-block">元王朝地跨亚欧,疆域辽阔,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交流和传播,这在景德镇陶瓷上也得到充分体现。景德镇陶工从波斯引进优质的钴蓝料来烧造青花瓷,又将为穆斯林饮食习惯而生产的青花大盘、大碗销往伊斯兰世界。从卵白釉的"太禧"盘可以看到蒙古贵族"以白为吉"、"祭器尚纯"的习俗。元青花与卵白釉瓷器的纹饰,经常在变形莲瓣中加上珊瑚、火球、螺、角、盖等纹样,这些被人们称为杂宝的纹饰和金刚宝杵纹都来自西藏佛教密宗的"法器"。元青花上有唐、宋以来极为常见的"莲池鸳鸯"纹,也有汉族文人标榜清高的"岁寒三友"-﹣松竹梅纹。这些现象正是汉文化、西藏文化与伊斯兰文化在景德镇瓷器上交汇融合的实证。</p> <p class="ql-block"><b>元代青花缠枝牡丹纹梅瓶</b></p><p class="ql-block">我沉浸在古代名瓷的世界中,寻找着镇馆三宝的身影。首先寻找元代的青花缠枝牡丹纹梅瓶,瓶身绘制着繁复的花纹,青花颜色深浅不一,仿佛在流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10月11日,大大参观陶阳里御窑厂,景德镇慱物馆没来,于是把这里三大镇馆之宝齐刷刷出差到御窑博物馆,我们看到的是珍品中的极品,沾了大大的光。其实,我们在御窑博物馆参观时也看到过,但当时不太注意,在这儿看到它放在展厅主要地方,橱窗内的一份外出告示,才知其是镇馆国宝。原件己在游记“上篇”中展示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晶莹如玉 引领天下 </b></p><p class="ql-block">【宋代:公元960年﹣1279年】</p><p class="ql-block">宋代,我国名窑林立,名瓷辈出,各自烧造具有特色的产品,如南方景德镇晶莹如玉的青白瓷和龙泉窑深绿似海的青釉瓷、北方定窑类银似雪的白釉瓷、耀州窑装饰瑰丽的印花青瓷、钧窑灿若晚霞的色釉瓷以及磁州窑黑地白花瓷。这六大名窑技术精湛,影响深远,构成了宋代六大窑系,其中,景德镇以其精湛的青白瓷生产工艺而异军突起,引领天下,成为了中国宋代青白瓷窑系中最杰出的代表。</p> <p class="ql-block">宋代陶瓷俑 </p><p class="ql-block">陶瓷俑,是古代墓葬中出土的陪葬明器。宋代,道教兴盛,以陶瓷俑作陪葬品的习俗在江南各地广为风行。宋代陶瓷俑种类繁多,制作精美,主要有十二生肖俑、伎乐俑、四位神、文官俑、武士俑、镇墓兽、堆塑瓶以及各种生活模型等。墓葬明器的数量多寡与质量的优劣,体现了墓主生前的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同时也反映了宋代的社会葬俗文化以及景德镇陶瓷雕塑工艺水平。</p> <p class="ql-block"><b>官民并进 瓷都华章 </b></p><p class="ql-block">【明代:公元1368年﹣1644年】</p><p class="ql-block">明代,景德镇陶瓷生产进入到一个新的高峰,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明王朝设立的御器厂不惜工本、精益求精地创造了许多新的品种,其中,以青花、五彩和颜色釉为主流,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将陶瓷艺术带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地。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民窑也蓬勃发展,呈现出新的活力,出现了"官民竞市"的繁荣局面。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说:"合并数郡,不敌江西饶郡产……若夫中华四裔,驰名猎取者,皆饶郡浮梁景德镇之产也"。</p> <p class="ql-block">洪武二年,明朝政府在景德镇设立御器厂,大量烧制气势宏伟、胎体厚重的大件瓷。其品种主要有青花、釉里红,此外还烧造红釉、霁蓝、低温黄釉、釉上矾红与五彩等。其中,青花瓷多半蓝中泛灰或偏黑,与深蓝浓艳的元青花形成极大反差;而釉里红瓷则在元代的基础上进步较快,呈色红艳,少见飞红现象。此时尚未出现官款。</p> <p class="ql-block"><b>明宣德 青花海水翼龙纹缸</b></p><p class="ql-block">中国传统的瓷器中,缸是一种较为独特的瓷器。比一般的杯、盘、碗、盏或瓶罐,其器形更为硕大,画面恢宏,体现出厚重感。明代自宣德以来,一直在尝试烧造大型的陶瓷器,特别是龙缸,窑厂还专门修造了用于烧制龙缸的小型窑炉。</p> <p class="ql-block">清代历朝瓷器特点 </p><p class="ql-block">清初,各地战争的频发及三藩割据的动荡使景德镇御窑厂处于停滞状态,直至顺治八年,官窑生产才得以恢复。从传世品来看,当时大部分的官窑制品都是顺治晚期烧制的,署官窑款的器物极其稀少,品种也仅见青花、五彩、黄釉、茄皮紫釉等数种。</p> <p class="ql-block"><b>青花缠枝莲纹佑陶灵祠</b></p><p class="ql-block">瓷匾年代:清代雍正</p><p class="ql-block">景德镇御窑厂内的火仙师庙,门额上有清代青花"佑陶灵祠"瓷匾 ,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御窑厂督陶官唐英为风火仙师庙亲笔书写青花"佑陶灵祠"瓷匾,以纪念刚正不阿的景德镇窑业英雄﹣﹣风火神童宾。</p> <p class="ql-block">宣统官窑制品的造型及品种仍沿袭光绪旧制,瓷质优良,胎薄体轻,器型规整,画工细腻。青花瓷色泽鲜艳,青花加胭脂料彩及粉彩的传统产品也很规范,珊瑚红、黄、白、蓝、绿、窑变、仿官、茶末等色釉瓷数量较少,但制作工艺精湛,不逊色于先朝。</p> <p class="ql-block">清乾隆时期的粉彩镂空蟠螭福寿字双耳瓶,瓶身镂空雕刻着精美的花纹,让人惊叹于古人的精湛技艺。而康熙时期的雨过天晴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天青釉刻如意耳梅瓶,则以它那如天空破晓般的颜色,让人陶醉。</p> <p class="ql-block">民国时期,内忧外患的社会现实使景德镇瓷业处于困厄衰落之中。但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景德镇瓷工靠坚强的意志和求变的才智,仍然取得了不俗的成就,主要表现在陶瓷艺术、瓷业改革及陶瓷教育三个方面,为推动制瓷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促进陶瓷艺术的改革做出了重大贡献。</p> <p class="ql-block">颜色釉瓷生产进入民国时期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不仅品种丰富,有霁蓝釉、天青釉、仿钧釉、窑变花釉、法翠釉、浇绿釉、珊瑚红釉、祭红釉、豇豆红釉等,而且异彩纷呈,美不胜收。其中,尤以豇豆红最为名精美,极具艺术价值。豇豆红始见于清康熙后期,色彩雅致宜人,因烧制过程中常常出现自然晕散、疏疏密密的绿色斑点,甚为柔丽悦目,故又称"美人醉"。</p> <p class="ql-block">浅绛彩瓷创烧于晚清,流行于民国,是以浓淡相间的黑色釉上彩料,在瓷胎上绘出纹饰,将中国画中"诗、书、画"集中的体现在瓷画上,使瓷画与传统的中国画完美结合,创造出瓷画的全新面貌。</p> <p class="ql-block">景德镇陶瓷雕塑在民国时期属于琢器行,包括捏雕、镂雕、堆雕、浮雕、镶雕等,瓷塑艺人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并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流派。1928年秋,以王琦为首的一批瓷画艺人组成"月圆会",后人称为"珠山八友"。在汲取中国画营养的基础上,借鉴、吸收和运用西洋绘画技巧,用于改良传统粉彩,把粉彩瓷创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峰,他们的作品件件形象生动,犹如鬼斧神工,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新中国时期陶瓷科教的兴起</p><p class="ql-block">1954年8月,设立了景德镇陶瓷试验研究所,是全国唯一的陶瓷研究机构。</p><p class="ql-block">1958年6月,景德镇陶瓷学院成立,这也是全国唯一的陶瓷高等学府。</p> <p class="ql-block"><b>景德镇名瓷的涌现 </b></p><p class="ql-block">建国初期景德镇陶瓷设计人员从瓷土原料、釉料配方、造型设计、装饰手法、烧成技术等重要环节进行科学研究和实验,历时2年,共烧制了一大批中西餐具、茶具、咖啡具、烟酒具、花瓶、花盆及其他日常用具和纪念瓷等。这些产品以民族形式和大众方向为艺术标准,反映了景德镇一定时期的陶瓷创作风格。随着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的兴起,瓷画的题材逐渐与社会政治紧密相连,打下了时代烙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人人都爱无语菩萨</b></p><p class="ql-block">在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的6楼展厅里坐落着如今的<b>镇馆之宝——无语菩萨。</b></p><p class="ql-block">很多年轻人排着长队,为了一睹无语菩萨的芳容,粉丝们将雕塑围了个水泄不通,打卡拍照者络绎不绝。博物馆在一楼进口处专题做了广告,可想而知,人人都爱无语菩萨,我们也上楼去一睹芳容。</p> <p class="ql-block">这尊罗汉雕塑原本是属于瓷器艺术大师曾龙升的作品《釉下加彩十八罗汉塑像》中的一部分。这尊名为“无语菩萨”的罗汉雕塑,代表了一位沉思的罗汉。它的面容丰腴,眉目慈悲,呈现出一种冥想和静悟的神态。这种表情的独特性和幽默感,吸引了当代年轻人的热情。这一现象的突然出现确实令景德镇当地人感到吃惊。毕竟,这座博物馆内收藏了许多更古老、更具历史价值的瓷器和陶瓷作品,而这尊20世纪的罗汉雕塑并不是一级文物,也没有特别高的历史地位。然而无语菩萨面相双目微合,嘴角一抿,神态带着几分纠结无奈和捉摸不透,仿佛和人类的悲喜相通,与传统菩萨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萌,也因此被网友们制作成各色表情包,昵称“无语菩萨”。沉思罗汉和无语菩萨表情包,图源网络以一定的娱乐性激发出年轻人对文物的兴趣,并非对古人智慧结晶的不尊重,恰恰是一种变通之后传播文化的方式。</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中还有一尊名为“鸡哔你”的罗汉陶瓷塑像,同样备受欢迎。这尊雕塑与“无语菩萨”共同构成了一种幽默感,被网友戏称为“鸡哔罗汉”(伏虎罗汉)。这尊“鸡哔罗汉”的面部表情非常风趣,给人一种既宠溺又带有傲娇的错觉。</p> <p class="ql-block">我们看到博物馆和年轻人之间的一场“表情包风潮”,这不仅让景德镇的博物馆焕发出新的活力,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传统文化在当代的传承与创新。不管是“无语菩萨”还是“鸡哔罗汉”,它们都以独特的方式点亮了博物馆的文化之旅,吸引了更多人加入其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现代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接受和传播方式变得更加轻松有趣。他们将博物馆的藏品与当下的语境相结合,为博物馆与观众之间的沟通增添了更多趣味。这一现象展示了博物馆如何在新时代中吸引年轻观众,并使他们对传统文化产生浓厚兴趣。</p><p class="ql-block">感谢景德镇年轻人,原先我不知道拍18罗汉要排队,专心地把每尊罗汉都拍下,其间年轻人一个都没叫我,等拍完后文旅戴大姐才告诉:“范老师,你没排队”,这时我回头一看,真的!年轻人都排着长队,真是不好意恩,我也“无语”了。</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博物馆里度过了一个美好的下午,仿佛置身于一个神奇的世界。我惊叹于古人的智慧和才智,他们不仅创造了这些精美的瓷器,更将中国的瓷器文化传承了数千年。这次文旅瓷都行让我对景德镇和中国陶瓷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座低调的城市,却孕育出了如此精美的瓷器。我深感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每一件瓷器都有其独特的故事和历史背景。在这里,每一个展品都充满了故事和情感,它们不仅仅是艺术品,更是历史的见证者。它们讲述了中国陶瓷的发展历程,也展示了古人的智慧和才智。</p> <p class="ql-block">景德镇陶瓷博物馆参观结束了,我们阅读瓷的《史记》;叩响陶瓷生命,倾听:China,中国;china,瓷器。领先世界1700年的中国瓷,千年窑火不熄于景德镇,流光溢彩又刻骨铭心于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海纳百川的古镇胸怀,铸就了这座城市的品格。陶瓷文化的交流互鉴,勾勒出中国文化影响世界的版图,展现的是文化自信。景德镇依然矗立在世界陶瓷的高峰。这是永不言结束的结束语。这是又一次新征程的启航。回眸,是为了前进!致敬,是为了创新!</p><p class="ql-block">下午三点在景德镇博物馆门口集合,大家少憩会儿,人齐了上车,下一站陶溪川景区。</p> <p class="ql-block"><b>29曰下午来到陶溪川文化创意园</b></p><p class="ql-block"><b></b>国营瓷厂变身文创街区,工业元素搭配文艺标签,一切都是那么融洽和美。那些未曾实现的关于陶瓷的梦想,在这里可以安安静静地创作,褪去所有的浮躁喧嚣嘈杂,一个小小的物件也可以是大大的梦想。</p> <p class="ql-block">除了北漂、沪漂外,而今又诞生了“景漂”。互联网上有许多关于景漂的美好故事:年轻人厌倦了大城市的“打打杀杀”,来到小城景德镇寻觅一份岁月静好。他们花几百元租一间简单的房子,在当地找一个陶艺班学一段时间的陶瓷工艺,再在集市摆一个摊位售卖自己的作品,以手艺人的身份赚得营收。</p> <p class="ql-block">要说大家为什么去景德镇,除了打卡无语菩萨外,大家的步调都出奇的一致——进货。有专门在小红书上做了攻略直奔某家门店扫货的;也有从雕塑瓷厂到陶溪川文创街区随机漫步式的佛系进货;更有甚者在双休日前往陶溪川花费了上万元。从这里进货,成本很低。</p> <p class="ql-block">在陶溪川,你只消三五块钱便能拥有一串精美的手串;花费不过二三十元就能收获一件陶瓷工艺品。当地厂商能提供的货品种类繁多、样式齐全,价格比许多淘宝上的手作店铺里售卖的标价还要便宜一些。因此,许多商贩或者电商非常愿意实地亲访、进货转卖,景德镇被硬生生买成了新一代义乌和线下拼多多。</p> <p class="ql-block">陶溪川是景德镇的线下拼多多,全国各地的游客们纷至沓来,只为盘一堆手串和瓷器回去。在这里,我们这些老年人什么都没买,只是静静地看,年轻人为什么突然对这座中国千年瓷都兴趣盎然?景德镇变身网红城市的背后是否有隐忧?景德镇真的能成为线下拼多多吗?</p> <p class="ql-block">老年人不是生意人,不是创意人,我们是欣赏者,欣赏陶溪川的年轻人,每逢双休曰,傍晚四点年轻人开始摆摊,购物者和观赏者来到这里各求所取,今天正好是星期六,摊位上人很多。我们找个宽松的环境,在夕阳斜的美景中,享受生活的乐趣。</p> <p class="ql-block">10月29日晚上,我们仍然住在聚景大酒店,这是市区最中心的热闹街区,沿街电线杆子都是用瓷器做的,酒店旁边大街小巷里有很多店铺,买的都是瓷器产品,品种繁多、琳琅满目、目不暇接,景德镇真是一座瓷都呀!</p> <p class="ql-block">10月30日,文旅瓷都探访来到浮梁。从宁波来景德镇,我们在高速公路浮梁服务区暂作小.憩,因为我曾到过浮梁,所以特留影倍感亲切,服务区外墙上和柱子都是用瓷片装璜。</p><p class="ql-block">今天在车上有朋友问,这里为什么叫浮梁呢?经查询后方知:景德镇叫浮梁的原因是古时候境内时常发洪水,当地百姓砍伐木头为梁,故名浮梁。想不到浮梁这个好听的地名,由来是这么直白!事实上浮梁县和景德镇自古一体。从古直至解放前,景德镇都归浮梁县管辖。所以景德镇又叫浮梁,也是无可厚非的。</p> <p class="ql-block">浮鿄古城到了,我站在同样的牌坊旁留影,一晃17年(2006年6月)过去了,牌坊没变,只是多了许多围棚子,真是没必要!</p> <p class="ql-block"><b>千年沧桑宝塔,钦赐五品县衙</b></p><p class="ql-block">浮梁是历代县治之所在地,景德镇历史上一直隶属于浮梁管辖,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叹“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充分体现了浮梁古县瓷茶文化源远流长。颜真卿、柳宗元、王安石、苏车式、黄庭坚、佛印、范仲淹、杨万里等历史文人墨客都曾为浮梁的山水与文化而折腰……</p> <p class="ql-block">古城至今保存有城墙门楼、历史文化长廊、清代五品县衙、宋代佛塔——红塔、千年奇桂等景观景点,漫步其中,仿佛带你穿越千年的时光。</p> <p class="ql-block">以贴地瓷砖建成的历史文化长廊,长达312米,由216块青花瓷板铺就而成,这是一本史书,让我们浏览浮梁千余年厚重的历史文化,传承千年文化瑰宝。</p> <p class="ql-block">古城楼高15.6米,由城墙、主楼和角楼组成。主楼座落在8米高的城墙之上,更是显其巍峨高大,雄伟壮观。主楼与角楼是城内唯一的高层木结构建筑,登上城门楼可一览古城美景,令人心旷神怡!</p><p class="ql-block">此时,我站在城楼下遥望天空,告慰图中的四位老友,你们在那边还好吗?宁波文化之旅沿着你们开创的先例,今天又来探访啦。(倍加思念左起1傅胥祥、5杨古城、11林宇镇、12郑洪生)</p> <p class="ql-block">浮梁古城,始建于唐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是江西省保存较完整的古代县治城郭,也是历代浮梁县治之所在。</p><p class="ql-block">值得一提的是,“世界瓷都”景德镇在历史上也一直隶属于浮梁县管辖。在浮梁,你可以找寻到千年陶瓷文化的深邃内涵和丰厚积淀,因此又被誉为“世界瓷都之源”。</p> <p class="ql-block"><b>浮梁红塔</b></p><p class="ql-block">浮梁红塔位于景德镇市浮梁县浮梁镇旧城村,即历史上浮梁县县城西南角的太平坊。始建于宋代建隆二年(公元961年),原名"西塔",又称大圣宝塔",经过前后79年,到宋代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建成。后因受雨水侵蚀使塔身通体被外渗的红壤浆液染红,故又俗称"红塔"。该塔通高40.47 米,七层六面,由须弥座、七级塔身和塔刹组成。塔身皆用大型青砖实砌,每层均用青砖叠砌出外挑平台,不设钩栏。塔身各层均设暗层,且建有楼梯供人登临,塔内累计14层。它采用内体空筒式穿壁绕平座结构,属砖体楼阁式佛塔。</p> <p class="ql-block">红塔是江西境内时代最早、体量最大、保存最好的古塔之一,素有浮梁"古代城徽"之誉,也是古老浮梁的象征、历史的见证;红塔反映了北宋初期佛塔的建筑外貌和艺术造型的时代特征,是一座具有融合中国古塔特殊风格和江南建筑特色的佛塔,是研究浮梁地方史和塔刹建筑史极其珍贵的实物资料。塔刹建筑史极其珍贵的实物资料。</p><p class="ql-block">此塔传说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鄱阳湖时,曾在此避过难,那时塔很破旧,朱元璋藏于塔顶,红塔救主过。朱元璋亊后让子孙修缮红塔,明万历(1575年)动用国库修此塔,红塔历史内涵丰富,被誉为“江西第一塔”。</p> <p class="ql-block">浮梁县衙,中国唯一的“五品县衙” 千年来没出过贪官。古代县衙一般都是七品,而浮梁古县衙却为“五品”,这是因为浮梁曾是全国最大的制瓷中心,当时朝廷派出的督陶官为正三品,在封建社会正七品的县令不能直接向正三品官员汇报工作,于是浮梁县令被钦赐五品官衔,成为中国品位最高的县衙。</p><p class="ql-block">唐朝元和11年(公元816年因水灾,迁浮梁县城于现在的浮梁古城,历经唐、宋、元、明、清诸代至民国四年,长达1100余年。现存浮梁古县衙,修建于清朝道光年间,是我国江南唯一保存完好的封建时代县级衙署。</p> <p class="ql-block">头门,俗称“八字门”。</p> <p class="ql-block">过了头门,便是仪门,这是县令举行仪仗恭迎官员的地方。中门只供知县和上级官员通过,东门供一般人员通过,西门专供囚犯进出。</p> <p class="ql-block">大堂,即正堂,取名“親民堂”,是知县举行重大典礼,审理重大案件的地方,面阔五间,体现出五品县衙的气势。</p> <p class="ql-block">二堂也称"琴治堂",是知县处理一般民事案件、接待上级和外地官员、商议政事的地方。东西厢房为知县书房茶室。</p><p class="ql-block">三堂是知县办公及眷属会聚之地。东厢房是知县与夫人居室,西厢房为侍从住所。有些事涉机密的案件亦在三堂审理。</p><p class="ql-block">三堂后面是花园</p> <p class="ql-block">参加宁波文化之旅2023年第七期赴景德镇,为做好这一期的工作,我事先翻阅旧资料,旧照片做功课,往亊历历在目,此景此情此人,如电影般在眼前一幕幕放映,2006年6月16日~26日,杨古城老师带着我们游古城浮梁。想起来真好笑,一班老顽(玩)童有时还会演戏,你看!我们来到浮梁古县衙,杨老师坐中堂,大声拍起惊堂木,喊一声“把犯人带上来……”,我姓范,暂当(犯)人就被押上了堂,他们用夹板夹我五指动刑法,我大叫“冤枉……”而王介堂等老师还在一边大笑。现在亲民堂内各种刑具都撤掉了,只有案桌还摆着,想想还是那时有趣。</p> <p class="ql-block">我做过一次“犯人”,今天我坐在这里,也升堂做一次女钦差。</p> <p class="ql-block"><b>官不修衙﹣之由</b></p><p class="ql-block">官员在职住衙门,去职出衙门,便利了在职官,却也使不少官员不想修理衙门。究其原因,大致有两方面:</p><p class="ql-block">其一,地方官修理衙门是利用政府的财政节余,修衙门就有公费为自己营造安乐窝的嫌疑,与其花钱遭闲言,不如不修。</p><p class="ql-block">其二,地方官任期较短,流动性大,"官不修衙客不修店""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几乎是地方官的共识。衙门修得再好,自己又不能装上轮子推回老家。因此,新官上任后可募集钱财大修寺庙,然后刻碑留名以垂千古。大多数衙门因国库空虚,造成简陋不堪,而官吏自己不知任政节余修理衙门,故清代衙署因年久失修者随处可见,这也是旧时衙门几乎荡然无存的原因之二。</p><p class="ql-block">然后,事实并不尽然。总还有些忠于职守的地方官认为,"官修衙门客修店"是自己分内之事,不图升迁,只办实事,也是一种善政。</p> <p class="ql-block">县衙内花园</p> <p class="ql-block">醉白堂,纪念白居易</p><p class="ql-block">梦幻当年,遗踪辉古县</p><p class="ql-block">琵琶长恨,绝唱耀诗坛</p> <p class="ql-block"><b>常平仓 </b></p><p class="ql-block">储备粮食的官仓、清代康熙十年知县王临元建。全县另有上西都的东仓、镇市都的南仓、彭村都的西仓和侈溪都的北仓。</p> <p class="ql-block">浮梁古城参观完后,回景德镇途中游览新平千年瓷宫景区 ,亲眼目睹瓷宫之美 确实不虚此行~这位老奶奶倾注一生积蓄建造瓷宫 太伟大啦~老奶奶从12岁开始从事陶瓷创作与收藏,为了造福子孙传承,从80岁开始用其一生收集的六万多件瓷器建造瓷宫,历时五年,梦想成真~每个宫殿墙面上贴满了各式各样的陶瓷,四大名著的故事墙板画也全在其中,甚是壮观!</p> <p class="ql-block">"瓷宫"内部四周墙壁上,贴满了陶瓷碎片,还有青花、粉彩等陶瓷瓷板画,画框用小型陶瓷罐围绕。在第一层的顶部,贴满了瓷盘、瓷瓶、瓷碗等各式各样的陶瓷,甚是壮观。</p><p class="ql-block">"瓷宫"内部分为3层,共计1200余平方米。第一层是以青花为主的高温瓷,第二层是老茶花盘子,第三层则是古典粉彩颜色.釉。</p> <p class="ql-block">年逾八旬的老人,用5年时间,耗尽毕生积蓄打造的瓷宫,仿照福建客家土楼式样,用大量的嵌瓷,像一个拔地而起的感叹号,震撼着大家,老人用她的执拗、疯狂、单纯,圆满了此生夙愿,也为景德镇留下了一份实实在在的传家宝。</p> <p class="ql-block">瓷宫总共有三个形状不一样的宫殿,人不多,可以慢慢拍,五彩斑斓的宫殿每一处都是风景,余奶奶终其一生 热带自己所做之事。</p> <p class="ql-block">方型的瓷宫还在建造中</p> <p class="ql-block">参观完瓷宫,吃完中饭我对地陪小吴说,你上车和大家去道个别吧,小吴一上车,车上的团友们挥起双手,大声说:再见!三天的相处,使小吴导游了解了宁波文化之旅走过的28年历史,我们一贯的行程规划和我们团队的领队志愿者,她擦擦眼角,激动的眼泪不停地流出,她说:“做了近20年的导游,从来没碰到过像你们这样长期坚持走文保线路、传承传统文化的旅行团队,真心服了”!</p> <p class="ql-block">宁波到景德镇路途虽然有点远,但是沿途唱歌,朗诵和讲座,畅通欲言谈体会,非常开心!</p><p class="ql-block">图1,文旅总领队吴海英作景点介绍;</p><p class="ql-block">图2,陈宏国老师一曲“鸿雁”唱得多么深情;</p><p class="ql-block">图3,老铁潘小勇老师谈摄影体会;</p><p class="ql-block">图4,文保专家张意老师作瓷器讲座;</p><p class="ql-block">当然还有文旅志愿者从宁波一直讲到景德镇的王介堂、丁唯真、沈小英、范彩琴等老师,还有无私奉献的各位摄影师留给我们精美佳作,无数才人写下不朽的文章,大家兢兢业业的互相服务精神得到团友们的一致肯定。在此,感谢每一位积极参与文化之旅2023年第七期的团友!</p> <p class="ql-block">“瓷都探访”已结束,景德镇因瓷而生,因瓷而名,由一个手工业制瓷小镇发展成为一座驰名中外的历史文化名城,世界仰望的瓷都,不仅为中华文化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动人的乐章,也为人类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2023年第七期探访中国瓷都景德镇文化活动完美收官。三天行程为:兰溪的游埠古镇、景德镇陶阳里御窑景区、瑶里古镇、中国陶瓷博物馆、陶溪川历史文化街区、浮梁古县衙(红塔)、新平瓷宫等文化景点。团友们心情兴高彩烈,志愿者服务乐此不疲,30日下午六点半圆圆满满、顺顺利利、平平安安回到宁波自已的老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