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闻道之旅,知行合一,游学相长。</p><p class="ql-block">感恩家人们的一直以来的持续关注、积极参与和高度配合!</p><p class="ql-block">闻道在途,学习不止,践行不辍,精进无休!</p> 和我们一起闻道之旅吧! <p class="ql-block">公益大讲堂发起倡导并于2017年3月正式实施,力行组织知行合一、游学相长的闻道之旅公益文化主题游活动,一直秉承绿色出行理念,坚定地行进在路上......欢迎大家共同参与,积极反馈宝贵意见和建议!</p> <p class="ql-block">2023年11月4日,星期六,闻道之旅继续行进在路上......</p><p class="ql-block">闻道不必远行。第三十七站,我们利用周末的时间,走进极富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正定古城,开启石家庄地域新的的游学征程。</p><p class="ql-block">*由于正定文脉久远,本次闻道之旅行程的美篇内容极为丰富,遂以上、下两篇分别记述之。</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上篇</b></h1><div><b><br></b></div><b>登得上城楼,望得见古塔,记得住乡愁。</b><div><b><br></b><div>紧邻河北省会石家庄的正定县,是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百姓在古香古韵里乐享小城幸福,游客在灯影交错中感受别样繁华。<br><br>正定县坚持“旅游兴县”发展思路,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依托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金字招牌,用好24项古城保护工程,持续恢复古城历史风貌,全面展示千年古郡、九朝神韵。正定古城保护带火了旅游业,千年古郡正迸发出时代活力。</div><div><br>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在正定古城上游览的游客络绎不绝。</div></div> 正定古城,这颗璀璨明珠,正成为京津游客周末休闲首选地、“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首选地。 正定旅游 <h3>正定县,隶属于河北省石家庄市,位于石家庄中部,太行山东麓,总面积486平方千米,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属温带季风气候,大陆季风气候明显,四季分明。下辖2个街道、6个镇、2个乡。<br>正定县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1600多年的建城史,历来都是郡、州、路、府治所。前身为真定县,最初为鲜虞国都城,后为中山国辖内东垣邑,建县始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设立的东垣县,“真定”一名始于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年)改东垣县为真定县,最终于清雍正元年(1723年)改为正定县。正定县是三国名将赵云的故里,赵云号称常胜将军,被誉为一身是胆。县城内现有赵云庙、子龙广场等景点。<br>正定县交通便利,京广铁路,京广高铁,京珠、京昆、石黄高速公路穿境而过,石家庄正定国际机场坐落于境内。是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的永久举办地。正定县还是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县城、全国双拥模范县。<br></h3> 古城正定<br>有7000年的人文史<br>2700多年的建制史<br>1600多年的建城史<br>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均留下珍贵遗迹<br>古城正定有“九朝不断代”之称<br>被誉为“古建艺术宝库” <h3>正定由真定所改。真定其地原在东垣故城(石家庄市东古城),唐初徙今治。而正定古名安乐垒,建置于公元352年。后因沿袭真定之名,清时改为正定。<br>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居住在今河北省境内的白狄族人(姬姓)以正定为中心,建立鲜虞国,国都新市(今新城铺)。周敬王三十一年(公元前489年)鲜虞国被晋国所灭,此地属晋国管辖。<br>战国初期(公元前475年)鲜虞人在这一带建立了中山国,在此设东垣邑。赵惠文王三年(公元前296年)中山国被赵国所灭,属赵。<br>秦统一中国后,改东垣邑为东垣县,属钜鹿郡。<br>汉初,仍为东垣县。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改东垣县为真定县(意即真正安定),属恒山郡。<br>汉文帝前元元年(公元前179年)因避文帝刘恒讳,改恒山郡为常山郡。<br>三国时,真定县属魏国常山郡。<br>晋时,常山郡的治所由元氏移至真定(今石家庄市古城村),从此正定县即成为河北中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br>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改恒山郡为恒州,治所石邑(今石家庄市振头附近);<br>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徙恒州治真定;<br>武后载初元年(公元689年)改真定为中山县;<br>元和十五年(公元820)为避穆宗李恒名讳,改恒州为镇州。<br>后唐长兴三年(公元932年)升镇州为真定府;<br>元初改为真定路,辖一府五州及真定等九县。<br>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改真定路为真定府,辖五州及真定等27县。<br>清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属直隶省;<br>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因避世宗胤禛讳,改真定府为正定府,辖一州及正定等十三县。<br></h3> <h1><p>***闻道之旅第三十七站:正定历史古韵文化主题游</p><p class="ql-block">🌳🌳2023年闻道之旅继续行进在路上……11月4日(周六)继续游学体悟文化。第37站前往河北正定探寻这个旅游资源富集的文化大县特有的魅力,感受正定历史古韵文化魅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h1>正定县历史源远流长,有1600多年的建城史。自北魏至清末1500多年间,是郡、州、路、府治所。</h1><h1>“九楼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坊”,有国保10处、省保5处、县保23处,馆藏文物7672件,有“古建艺术宝库”美称。</h1> 正定古城 在前往正定的路上,个人的分享展示已然成为我们每一次快乐行进的起点和重要内容。 <div> <b>闻道真定府</b></div>文脉流远古建彰,千年神韵真定飨。<br>九楼四塔八大寺,细数廿四金牌坊。<div>和辑百越南赵王,勇冠三军子龙强。<div>风动一碑名天下,阳和楼前思悠长。<br><div>~~~黄剑君游正定感得所作,2023年11月4日于正定古城<br></div></div></div> 本次行程导览 <div>“吾乃常山赵子龙是也!”</div>赵云赵子龙是正定的千余年来形象代言人。我们的正定之行从赵云庙开始。 <div><b>★赵云庙</b><br></div>赵云庙位于正定城东,正定县旅游局在原道光年间遗址上重建的赵云庙已于1997年4月正式对游客开放。新建的赵云庙气势恢弘,占地12亩,总建筑面积积1500平方米。<div>该庙采用仿明清古建筑结构,分为一进院、二进院。主要建筑有庙门、四义殿、五虎殿、君臣殿和顺平侯殿,基本保留和丰富了原庙的历史风貌,并与周围的隆兴寺、荣国府等著名景点相映相成。</div><div>赵云(?—229)字子龙,常山真定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br>追随刘备,功绩卓著。有勇有谋,善始善终。有“常胜将军”之称。卒于公元229年,追谥为顺平侯。<br><div>赵云庙为中外游客及赵云的海外后裔提供了一处瞻仰凭吊、游览观光的场所。</div></div> <p class="ql-block"><b>讲解《前、后出师表》(诸葛亮)</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赏析:千古贤文,启示人生 </p><p class="ql-block">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特追封他为武兴王。诸葛亮为匡扶蜀汉政权,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诸葛亮在后世受到极大尊崇,成为后世忠臣楷模,智慧化身。成都、宝鸡、汉中、南阳等地有武侯祠,杜甫作《蜀相》赞诸葛亮。</p><p class="ql-block">《出师表》是诸葛亮出师临行伐魏前写给后主刘禅的奏章,文中以恳切的言辞,劝说了后主要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亲贤远佞,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出师表》传世有二,为《前出师表》,另有《后出师表》。因建兴六年诸葛亮率军出散关前,给刘禅又上一表,即为《后出师表》。</p><p class="ql-block">《出师表》以恳切的言辞,针对当时的局势,反复劝勉刘禅要继承先主刘备的遗志,开张圣听,赏罚严明,亲贤远佞,以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表现了诸葛亮“北定中原”的坚强意志和对蜀汉忠贞不二的品格。全文以议论为主,既晓之以理,又动之以情,融以叙事和抒情。全篇文字从作者肺腑中流出,析理透辟,真情充溢,感人至深。</p><p class="ql-block">诸葛亮这篇表文历来受到人们的高度赞扬,被视为表中的代表作。陆游在《书愤》中写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文天祥的《正气歌》亦云:“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感人之深,于此可见。</p> 萌萌的绿植颇具创意 刘备评价: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div><b>赵云</b>(?-229年),字子龙,常山真定人。身长八尺,姿颜雄伟,汉末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与关羽、张飞并称“燕南三士”。<br>汉末军阀混战,赵云受本郡推举,率领义从加入公孙瓒。期间结识了汉室皇亲刘备,但不久之后,赵云因为兄长去世而离开。赵云离开公孙瓒大约七年后,在邺城与刘备相见,从此追随刘备近三十年。先后参加过博望坡之战、长坂坡之战、江南平定战,独自指挥过入川之战、汉水之战、箕谷之战,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战果。除了四处征战,赵云还先后以偏将军任桂阳太守,以留营司马留守公安,以翊军将军督江州。此外,赵云于平定益州时引霍去病故事劝谏刘备将田宅归还百姓,又于关羽、张飞被害之后劝谏刘备不要伐吴,被后世赞为有大臣局量的儒将,甚至被认为是三国时期的完美人物 。<br>赵云去世后,于蜀汉景耀四年(261年)被追谥为“顺平侯”,其“常胜将军”的形象在后世被广为流传。<br></div> <div>赵云资历深厚而有殊功、性情耿直而大功无私,是以敢言能言,并无惧得罪君主和同僚,一心只为匡复汉室和百姓安乐这样的理想。</div>赵云一生最值得称道的,其实是他的政治眼光长远,身为武将却能时时关注整个政权的长远利益,极复人格魅力和道德情怀。 我们熟知的汉末三国,十室九空、生灵涂炭。军阀以百姓为鱼肉逐鹿争锋、智士以欺诈为本能成就功名,子龙将军置身其间,却仿如淤泥而不染的乱世青莲。<br>千载之下,掷地有声,拳拳爱民之意,忠烈之心,溢于言表,子龙将军千古...... <div>珍视历史,传承文化。前往近年才建馆的年轻的正定博物馆。<br></div><div><br></div>★<b>正定博物馆</b><div>正定博物馆建成于2019年10月,是正定古城风貌恢复提升24项工程之一。位于隆兴寺东侧,项目占地1.5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分地上一层,地下两层。地上建筑面积4600平方米,由序厅、报告厅、展厅组成;连廊400平方米。地下一层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以后勤服务功能为主,除了东南侧的临时展厅外,主要功能为博物馆技术用房、设备用房。地下二层是主要展览层,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由中央休息厅、3个主展厅、1个多媒体展厅组成。目前博物馆陶瓷艺术展及佛造像艺术展正在展出,9个展厅,分期分批展示7672件馆藏文物。 <br></div> 正定博物馆建设打造了一张全新的文化名片,一个地标性文化建筑、百姓精神家园,让正定古城众多的文物资源得到更好的保护和更有效的开发,让文物有尊严、“活起来”,走进百姓身边。聘请了前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担任正定县博物馆名誉馆长。 正定博物馆内还有六个历史主题展厅:“境生像外”佛造像展厅、“瓷韵华章”瓷器展厅、“正定名人”展厅、“遗址拾零”考古遗址展厅、“圃园石记”石刻展厅、“难忘乡愁”非遗展厅。其中,造像展厅、瓷器展厅,展出品类十分丰富,重现正定繁华历史。 观《正定四塔》纪录片 <b>正定胜迹图</b><div>《正定胜迹图》充分体现了“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由河北大翰堂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新泽发起创作、曹宗义助理整体策划,经多方专家考察论证,由张敢、周仲贤、姚孟军三位知名画家,历经四年精心绘制。成功的再现古城千年之美,是正定有史以来仅有的鸿篇巨作。<br>卷长十五点五米、宽六十八厘米,徐徐展开画卷,带您穿越正定那极富魅力的过往:风格各异的古典建筑依次亮相,宽街小巷纵横交错映入眼帘,门楼牌坊、塔宇桥埠星罗棋布,数千个南来北往的各种人物栩栩如生。细细观赏,仿佛身临其境,聆听到市井人家的说笑声、商铺老字号的交易声、街角时时传出的吆喝叫卖声,这种声音构成了整个古城文化的交响曲和历久弥存的老味道。<br></div> <br>画卷布局协调、画风精练雅致、画面色泽鲜亮、画中人物活脱,还绘制出了当年的婚庆礼仪、民俗活动、饮食文化、风土人情、屯粮演兵、西域商队、快马驿站、名人故居、佛教盛典和皇家行宫等文物建筑,不仅收录了现有和古远的遗存,还将古城内被历史长河所淹没的众多著名文物古建收录入卷,涵盖古城所有的繁荣记忆,全面地还原了古城的神韵。 画卷复原了各个商铺老字号的招幌和牌匾,还绘制出了当年的民俗文化、风土人情,引人入胜的《正定胜迹图》让古城记忆可见、可触,历史文化可感、可知,慢慢观赏可以发现,长卷细节之处,无论是坊巷人家还是古寺古塔,肌理丝毫毕现,精妙绝伦。<br>《正定胜迹图》整幅作品动静相得益彰,画面环环相扣,画卷整体布局协调,其中绘制出了当年的婚庆礼仪、民俗活动、饮食文化、风土人情、屯粮演兵、西域商队、快马驿站、名人故居、佛教盛典和皇家行宫等文物建筑,格局宏大、蔚为壮观。 旅游印章打卡集藏,开始成为了我们每次出行的必备要素。 <b>·十处国保之1——隆兴寺<br>·十处国保之2——县文庙大成殿<br>·十处国保之3——开元寺<br>·十处国保之4——梁氏宗祠<br>·十处国保之5——临济寺澄灵塔<br>·十处国保之6——正定古城墙<br>·十处国保之7——府文庙<br>·十处国保之8——广惠寺华塔<br>·十处国保之9——大唐清河郡王纪功载政之颂碑(风动碑)</b><div><b>·十处国保之10——天宁寺凌霄塔</b></div><div><b>看看你都去了哪几个?</b></div> <div>游正定,一定要去正定四塔。</div><div><br></div><div><b>正定四塔:</b></div><b>1:临济寺澄灵塔;2:广惠寺华塔;</b><div><b>3:天宁寺凌霄塔;4:开元寺须弥塔。</b></div><div><b><br></b></div><div>一座古城拥有古塔并不稀奇,奇的是在正定这四座高塔,犹如四尊拔地而起的金刚,无论小城沧桑万千,建筑殒减,它们始终无言屹立,成为漫长岁月里的纪念物。<br></div><div><br></div><div>临济寺澄灵塔,通体绿色琉璃瓦,俗称青塔;<br>广惠寺华塔,如盛开的花,俗称华塔;<br>天宁寺凌霄塔,四层以上均为密集的木构,俗称木塔;</div><div>开元寺须弥塔,通体砖构,俗称砖塔。<br>“花青砖木”四塔,各有千秋,却又相互辉映<br></div> 本次闻道之旅主要就是以九楼、四塔、八寺、两博、三院为主,塔寺是我们参学的主要内容。有了博物馆里对各个景区的的宏观认识,游学成效会好很多。按照预定路线我们先去了毗邻隆兴寺的天宁寺。 <h1>★<b>天宁寺凌霄塔</b><div>正定是北方重镇,境内名寺古刹,星罗棋布,天宁寺便是其一。古城四座古塔之一的凌霄塔,正是位于天宁寺,因其巍峨挺拔、直插云际,故名凌霄。又因塔身多系木结构,也称之为木塔。1988年,天宁寺凌霄塔入选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br><h3>黛瓦红墙的山门古意盎然,夹道的绿植郁郁葱葱,黄的连翘,红的碧桃,还有颇有些年头的冬青也被修剪成了笑脸的模样。过了山门,古塔已在眼前。</h3></div></h1> <h1>天宁寺是正定的八大寺之一,始建于唐代宗时期,原名永泰寺,宋大观二年奉敕改为天宁禅寺。寺院鼎盛时期是一座布局严谨、规模可观的寺院。宋、元、明、清各代均进行过不同程度修葺。民国初年,殿堂一一毁坏,至正定解放时,寺内的大部分建筑都已荡然无存,仅剩宝塔一座、重门一座、几通古碑、一株宋代的古槐,还有一株清代的老榆树……</h1> <b>正定惨案中义救中国难民的文致和主教(荷兰)等殉难者纪念碑</b><div>2014年,在文致和主教及其同伴殉难77年后,在正定天宁寺内建立了一通殉难者纪念碑,作为对为保护中国居民而牺牲的国际友人的哀悼和纪念。<br></div> 这个意义上,天宁寺凌霄塔已不是一般的古迹庙宇、楼阁塔台,而是氤氲着一股浓烈血腥的国际悲歌所在。<br> 83年前荷兰文主教等九位外国传教士在这里殉难。他们和我们一样是跨越国界热爱和平厌恶战争的普通人,但其慷慨赴死,人道施救的壮举,使我们从心中更加由衷地崇敬这些舍生取义的国际友人。 天宁寺凌霄塔<br>巍峨倚天凌霄汉,精构木塔法鲁班。<br>高眺太行祈天宁,古刹无尘心亦牵。<br>~~~黄剑君游正定感得所作,2023年11月4日于正定古城 <div><b>凌霄塔</b><br></div>凌霄塔是一座砖木混合结构的楼阁式塔,塔高40.98米,塔身共分九层,矗立于八角形台基之上。塔身一至三层砖构为宋代在唐塔的残址上重修,四层以上的木构部分为金代重建。塔身第一层甚高,四正面辟圆拱形塔门,东、西、南门均可进入首层塔心室,室内顶部作穹窿顶并绘有佛教题材的壁画,现均已模糊不清。四层以上其楼板、梁架、斗拱、飞檐等全部为木构。塔正中设木中心柱直通塔顶。中心柱周身附有八根抱柱,每层顶部有八根扒梁自抱柱,柱头呈放射状与塔壁转角处连接。登上顶层,透过四面所开的直棂窗远眺,巍巍太行山、浩浩滹沱河、碧绿的原野和鳞次栉比的建筑尽收眼底。<br>凌霄塔最大的一个特点是保存了塔心柱结构形式。塔心柱是我国古代木塔构造的古制,对塔的稳定极为有利。塔心柱结构形式在早期建造的木塔中屡见不鲜,而现存实物中极为罕见。凌霄塔虽为半木构塔,中心柱未能直插入地,但仍可以看出塔心柱的结构形式。著名古建筑专家罗哲文先生在《中国古塔》中曾指出:“我国现存实物中,仅正定天宁寺木塔尚存这一种结构方式。”<br><br> 凌霄塔建成一千多年来,宋、金、明、清等历代均有修缮,其中最有名的当属“抽梁换柱”。相传北宋年间,凌霄塔塔心柱朽坏,塔身倾斜,随时有倒塌之虞。高僧怀丙经过认真观察和测量后,让人另制一根新柱并运到塔上。随后,他屏退众人,只听塔内传来一阵阵的斧凿之声,之后怀丙换好柱子,塔便从此不再倾斜,颇为传奇。国家文物部门历时4年,对其进行了复原性修复。如今的凌霄塔完整地保留了原有建筑的特点,清秀而不失唐宋之遗风,为我国北方砖木结构古塔的样板。 继续前行,道旁走进正定元曲博物馆。 <h1><b>★元曲博物馆</b></h1>元曲博物馆坐落于正定县城中心地段,改建于马家大院。马家大院,是正定县城一处保存较为完好的四合院式民居,建于清末民初。原本由五进四合院组成,如今仅存中间三个院落,建筑布局严谨,做工考究。这个院落,系大院主人马兆霖当年请山西五台县的工人设计施工建造,结构、造型上都具有山西民居的特点。<br><br>据《马氏族谱》记载,正定马氏乃三国名将马援之后裔,明代自山西洪洞县迁居真定府(今正定),世代以务农经商为业,到明末已是富甲一方的大户。马氏历代居住于正定城中心四牌坊一带,马兆霖系第十五代子孙,字徵三,因嗜好习武,人称“武秀才”。他继承父辈家产,先后购置了大量的土地和房屋,这些房屋都集中在正定城内最繁华的大十字街东、南两侧。1933年梁思成先生来正定考察古建筑时,对此也给予了关注。遗憾的是,马氏房产现存较完整者,仅有这处“马家大院”,1982年被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b>正定元曲博物馆</b><div>元曲,与唐诗、宋词比肩,被誉为中国三大古典文学形式之一。<br><div>去过正定元曲博物馆才知道,与汉赋、唐诗、宋词并列的元曲,竟离生活在石家庄的我们是如此之近。原来真定(今正定)就是元曲的发祥地之一,位列“元曲四大家”之一的白朴,就是在正定成就了他的艺术生涯。<br>为了推进元曲文化的普及和传播,提升正定特色文化品牌影响力,正定县投资260万元建设了这座元曲博物馆,以此展现正定与元曲的渊源以及元曲的文化魅力。如今,元曲博物馆(元曲创生中心)已成为正定的“六张名片”之一。<br></div></div> 庭院深深深几许?<div>三进四合院,面阔三间,进深两间,灰瓦屋顶。院内,紫藤架、葡萄蔓、荷花缸、兰草池、石桌石凳……古色古香,幽静舒适,逸兴悠远。元曲博物馆建在古宅中,有一种得天独厚的人文气息,更能彰显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br></div><div>博物馆里播放着元曲小调,清音袅袅,不经意间,穿越时光,此时此地,元曲不是历史,而是千百年以来的生活传承。<br></div> <div>独一无二的“元曲”专题博物馆<br></div>院落之后的正房便是第一展厅。正定元曲博物馆以“曲韵天成、遗音流响——正定元曲文化陈列”为主题,共分为四个单元五个展室,总占地962平方米。展厅内陈列着堂鼓、唢呐、中阮、琵琶等伴奏乐器,配合着展墙上的文字介绍,“声情并茂”地介绍了元曲的发展脉络、元杂剧的剧本形式、五宫四调与曲牌、元曲大家。白朴蜡像、书房模拟造型及其代表作《墙头马上》等,都以直观的表现形式陈列于博物馆内。 正房就是第一展厅。头上悬挂的层层曲牌,新鲜有味的第一轮视觉冲击波,足以令观者记忆深刻。<div>元曲有多少曲牌?抬望眼,看展厅上方林林总总的悬挂,着实让人叹为观止!元曲有15宫447个曲牌名,每个曲牌名都有固定的平仄和韵律。据王国维统计,来源于唐宋词牌的大约有75种。但与诗词相比,曲更为直率明快,也更为尽情尽兴,淋漓痛快。元曲语言,不但琅琅上口易于说唱,并带有口语化,看似直白浅显,却表意深邃。</div><div><br>尤为令人惊喜的是,元曲博物馆还展出了26件元代瓷枕,枕上文图,多为元散曲小令或元杂剧绣像,而且大都是磁州窑烧制的。瓷枕虽系高仿,文图却是原版,作为当时流行的民间生活用品,元曲内容在瓷枕上如此“风行”,可见元杂剧对当时社会生活的深刻影响。这些瓷枕多为民窑烧制,制作比较随意,字体也多为俗体字,笔误较多,传达的却是纯正的平民思想,市井之声。<br><br>博物馆内还能见到许多老物件,比如堂鼓、唢呐、笙、中阮、板胡、京胡、琵琶等。还特辟一面脸谱墙,供游人趣味拍照。戏曲脸谱,既是一种审美,也有明忠奸辨善恶的寄寓。每张脸谱面具背后,都有脸谱主人的名字,让游人在文化体验中获取戏曲知识。</div> 墙头马上遥相顾<div><br></div><div>“妾弄青梅凭短墙,君骑白马傍垂杨。</div><div>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div><div>——白朴的《墙头马上》,取材于白居易这首《井底引银瓶》<br></div> 正定是元杂剧的发祥地,也是元曲文化的繁盛之城。最早的元曲作家元好问在真定安家,并培养了真定的元曲作家群。正定县依托厚重的元曲文化,精心打造的这个“元曲”专题博物馆,在全国范围内尚属首创,称得上古城正定一张风雅别致的名片。<br>正定成就了白朴的元曲生涯,在元曲四大家中地位显赫。因此,元曲博物馆为他特辟一个独立展厅。<br>白朴生于金末,长于乱世。元军攻破汴京后,他北渡避难迁居真定,50岁以前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真定度过的,主要从事杂剧创作,也写过不少词、曲。白朴的杂剧,火爆了勾栏瓦肆,铸就了元曲巅峰,形成了以白朴为代表的真定元杂剧作家群。在白朴和一批聚集在真定的杂剧作家的努力吟唱中,真定崛起为元初杂剧兴盛的中心之一。 <b>元曲四大家</b>指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元代杂剧作家。四者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因此被称为“元曲四大家”。<div>元曲四大家与元曲四大悲剧和四大爱情剧的作者并不是一一对应的。</div><div><b>元曲四大悲剧</b>是:关汉卿的《窦娥冤》,白朴的《梧桐雨》,马致远的《汉宫秋》还有纪君祥的《赵氏孤儿》。</div><div><b>元曲四大爱情剧</b>:关汉卿的《拜月亭》,王实甫的《西厢记》,白朴的《墙头马上》还有郑光祖的《倩女离魂》。</div><div><b>四大南戏</b>是:荆、刘、拜、杀:《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不是关汉卿写的)和《杀狗记》。<br></div> <div>“<b>一座城市的文明,如果仅靠几处古建筑,那将是枯燥的,但如果能结合这座城市丰富的历史遗存,挖掘出城市厚重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并将其打造成一张文化标签,对这座城市长远发展将意义深远</b>”——历史文化学者梁勇先生如是说,这也应该就是正定县打造元曲博物馆的真正意义所在。<br></div><div><br></div><div>作为元曲之源的河北古城正定,则在浩瀚的中国文学艺术发展史中,以海纳百川的胸怀,保存、传承着戏曲的文脉薪火,遗音流响,生生不息。<br></div> 由于是一早就出发,现时已过午,很多家人已是饥肠辘辘,孩子们早就已经饿得肚子咕咕叫了。于是就在行进道旁寻找着随缘而至的美味。 <b>正定王家烧麦</b><div>出门旅游,除了玩什么,吃什么也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儿。在历史文化名城正定,总也想找点颇有历史的味道来。非遗项目是必须要考虑的。开元寺附近餐饮名店众多,在燕赵南大街与中山路的交叉口(以前俗称为大十字街),西北角是马刘两家老鸡,西南角是王甘两家烧麦,貌似也都是百年老店了。</div> 王家烧麦位于正定县中山西路4号,开元寺旁边。其起源于清末,已是百年老店,是正定史上成立最早的回民餐馆,历经160多年的风风雨雨,现已成为名震燕赵大地的风味餐馆。创始人名叫王福臣,当时他在大十字街南口路西开了一家西域大饭庄,主营烧麦--叫它烧麦,是因为它形似麦稍上绽开的白花。经过百年的传承,这门手艺被列入第四批石家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在的非遗传承人叫王彦朝,已是王家第五代了。王彦朝16岁就继承了祖业,2001年时还给王家烧麦注册了个“十字街”的商标(2012年改为“南仓口”牌),在他的经营下,王家烧麦的名气是越来越大,所获荣誉越来越多。 王家烧麦选用精致的牛羊肉搭配各种蔬菜做馅,用很薄的面皮儿包制,然后在直径25公分的小笼屉中蒸制而成。那一屉让人垂涎三尺的烧麦,个个形如石榴,晶莹剔透,一口咬下去,只感觉唇齿间被清香包围,弹性的面皮又送来面的醇香,一种恰到好处的中和。 正定大街上,可以看到很多饸饹馆,饸饹这种美食是北方晋冀鲁豫陕五省的传统特色面食之一,对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br>“藏在深巷人皆知,青砖黛瓦觅美食”。正定这座古城虽然不大,但是深藏在里面的美食和古韵文化却值得人们一再前往探索。 酒足饭饱,继续前行。一马当先引领大家来观赏常山影剧院附近著名的国保“风动碑”。 <div><b>★风动碑</b><br></div>大唐清河郡王纪功载政之颂碑,别名封冻碑、风动碑,坐落于河北省正定县城解放街西侧通高约6米、宽2.5米、厚0.48米,碑身保存完整,近三分之一的字迹剥落,碑首为半圆形,立于唐永泰二年(766年)七月一日。<br>大唐清河郡王纪功载政之颂碑上刻六龙相交,正面笏板形的碑额上书“大唐清河郡王纪功载政之颂”12个阴刻篆字,下边的碑身正面阴刻楷书29行,满行55字,共1398字,现存1007字,保存了有关唐代河北地区的政治、军事等方面资料。<div>据清光绪元年(1875年)刊本《正定县志》载,唐永泰二年(766年)盛夏霖雨,沱为患,城以日圯。值此危机之时,李宝臣拓建恒州(今正定县城),修筑堤防。对此,王佑撰文,王士则书并篆额,为李树碑立传,歌功颂德。<br>2001年6月25日,大唐清河郡王纪功载政之颂碑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div> 自公元766年树立后,历经一千二百余年,风动碑一直立于原地,没有搬过家,也是一桩奇事。 据推断,风动碑可能因风动书院而得名。1985年,常山影剧院修下水道时,曾于碑东南角发现一块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始建风动书院记》。经考证清代正定《县志》与《府志》,实为风动书院因风动碑而得名。还有人说,碑名应该是“封冻碑”三字更为可信。也有可能是当时的人们趁着冬天滹沱河水封冻了,从冰面上一路拖过来巨石,故而得名“封冻”,是为纪念之意。<br>安史之乱后,李宝臣割据一方,采取“封征不赋”的政策,使当地百姓免于苛税之苦,百姓们希望苛税永远“封冻”,故称此碑“封冻碑”。 前行不远,就来到了正定府文庙。 <div>★<b>正定府文庙</b><br></div>正定府文庙,位于正定县城内常山东路路南。宋以前建置不可考,北宋熙宁三年(1070年)由龙图阁学士知府事吴中复创修。元末毁于兵,明清均有修葺。建国初期主要建筑保存尚好,文革时期大成殿等建筑被拆毁。现仅存元代建筑戟门及其东西耳房各三间。<br>正定府文庙其平面布局分三路。中路为牌坊、棂星门、泮桥、名宦祠、乡贤祠、戟门、东庑、西庑、大成殿、崇圣祠、六忠祠。东路为学宫,前为魁星楼,后为学堂及教学楼。西路为明伦堂等。戟门作为正定城内唯一一座现存的元代建筑,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div>2006年5月25日,正定府文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div> 文庙,又称文宣王庙、孔庙,是祭祀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庙宇。文庙一般坐北朝南,整个建筑群以中轴线贯穿,左右对称,中轴线上有棂星门、大成殿等,两侧的东西学署是附属于文庙的教育机构。大成殿是文庙的主体。 正定府文庙坐北向南,最南面三座木牌楼。正南面木牌楼,额题“圣德通天”,东临观前街的木牌楼额题“德配天地”,西临府墙东街的木牌楼额题“道冠古今”。北面依次是九龙壁,魁星阁、棂星门。棂星门前左右两边有石碑,上刻“文武官员军民人等至此下马”。然后是泮池,池上有三路石桥。再向北为戟门。 <b>戟门</b><div>◆为什么叫“戟门”呢?<br></div><div>国君的仪仗队中有持戟的武士,国君居住的宫门外常年有戟竖立,这就是“宫门立戟”的出处。<br>唐代开始,皇帝允许三品以上的文武官员在自家门外立戟,称之为“戟门”,成为门第身份的象征。<br>宋太祖赵匡胤为了表示尊崇孔子,下诏在各地文庙内设立一道戟门。在进入大成殿的主门的门洞里面立戟,此后历代都沿袭了这项制度。<br>现在的正定府文庙中这道仅存的宝贝:元代的戟门,坐落在府文庙中轴线前部,坐北面南,面阔五间,进深二间,是单檐悬山青瓦盖顶式建筑。清代晚期的建筑东西耳房各三间。元代的斗拱是它的特色之一。梁架结构为六架椽屋分心用三柱的构造形式,前后檐下均置斗拱,斗拱分布疏朗,明间补间各三朵,次稍间各两朵,其式样为四铺作单下昂。补间外拽昂下出华头子,昂上置令拱,中出耍头,上托通长的替木。里拽栌斗中出华拱,拱上为昂的后尾,其昂尾斜上高高翘起,与下金檩之下的襻间相互搭接。<br><br>◆斗拱,又称为“铺作”。<br>斗拱是中国传统的木构架体系建筑中独有的构件。在撩檐枋和额枋之间,由多块弓状木块、通过榫卯结构组合而成。<div>梁思成先生在《正定古建筑调查纪略》中认定府文庙的戟门“却是真正元代原构,”经专家鉴定,戟门是现存为数不多的元代遗存,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div></div> <b>正定府文庙</b><br>清同治九年王荫昌(正定人,任武定府同知)所撰《重修正定府府学文庙碑》碑文说:“正定府为历代省会之区,故府学、文庙规模广阔,气象崇宏,甲于通省。而修葺之费,工程浩大,亦无有过于此者。”<br>1913年,正定撤府存县,经历了军阀混战、日寇侵略,府文庙逐渐衰败。这一时期,在府文庙旧址建立了正定府中学堂(1902年),1928年更名为河北省立第七中学(河北正定中学的前身)。<br>1948年5月,中共中央决定,原属晋察冀边区的华北联合大学和原属晋冀鲁豫边区的北方大学合并成立华北大学,为解放全中国培养干部。毛泽东还为华北大学题写了校名。学校由吴玉章任校长,范文澜和成仿吾任副校长。华北大学成为新中国多所高等院校的摇篮,也曾一度在府文庙旧址办学。<br>建国初期,正定府文庙还保存着主要建筑。文革时期,大成殿等建筑被拆毁。 一城两文庙,见证了正定的历史地位,更延续着正定的文化根脉。我们继续出发,怀着虔诚的敬意,步行来到距离府文庙并不算远的正定县文庙。 <b>★正定县文庙</b><div><b><br></b><div>县文庙位于育才街,其貌不扬,不留意很容易错过。走进来最先到的是戟门,这是文庙留存不多的古建之一,现已经过修复。戟门内的镛钟又叫特悬之钟,与特悬大鼓“晋鼓”同为“琴瑟”之友,祭祀时便会镛钟齐鸣。<br></div></div><div>文庙坐北向南,原有建筑为照壁、棂星门、泮池、戟门、大成殿、崇圣祠、文昌阁、乡贤祠、名宦祠、兴文阁、义路、礼门等。现存主要建筑为照壁、戟门、大成殿和东西庑。<br></div> 穿过戟门,眼前豁然开朗,齐整宽敞的青石砖路尽头是大气庄重的大成殿,殿前青松翠柏,伫立着孔夫子雕像,和全国所有文庙的建筑规制毫无二致。<div>孔子雕像伫立在庙内中轴线上,双手交叉并放在胸前,掌心朝内,右手在内左手在外,身躯微微前倾,寓意着尊敬、虚心谦逊。<br></div> 文庙,开创了一种新的祭祀模式,是中国“尊师重教”传统的重要标志。<div><div>“庙学合一”是多地文庙的特点,文庙建制沿用传统的“左庙右学”,直到清末形成“中庙、右学、左书院”的格局。<br></div></div> 正定县文庙,建于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其中的大成殿,梁思成先生鉴定为五代时期遗存。著名古建筑学家罗哲文认为:此大殿要比曲阜孔庙大成殿早五个世纪,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堪称国内文庙之最。1956年就被公布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r><div><br></div><div>青砖灰瓦、暗红色木门窗,大成殿没有多余装饰,也没有雕梁画栋,完全是一幅庄严肃穆的模样。然而就是这个看着普通的建筑,曾让梁思成惊喜万分,被它那“翼翼的出檐”和“雄伟的斗拱”所吸引,称“别处还未曾见过”。</div><div><br></div><div>正定文庙的大成殿殿身坐于砖石台基上,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出檐平缓舒展,翼角微微上翘,檐下的斗拱雄健硕大,只有柱头和转角斗拱,补间没有铺作,四排柱子匀称规整,每根都有明显卷杀,这些都是十分明确的唐五代时期建筑特征。大殿明间开板门,次间设直棂窗,东西梢间与两山围筑厚墙。整座大殿端然素雅,古风扑面。在梁思成先生当年拍摄的照片中,可以看到正脊两端有巨大的鸱吻,但现在鸱吻已毁失不存。</div> <p class="ql-block">大殿门额“大成殿”三字为清式竖排匾额,门两旁的明柱上挂着一副对联:“万世尊崇称至圣,千秋景仰奉先师”。匾额和对联由著名书法家尹沫先生书就。殿内正中设木质神龛,内供孔子塑像,两侧有孟子、曾子、朱熹等配祀。这些塑像都是后世所作的。</p> 大成殿内供奉着孔子和四配、十二哲,是文庙的主体建筑,坐落在这个庭院的正中央。大成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悬山,看不到任何雕梁画柱的痕迹,檐头的斗拱、椽缘粗大、朴拙而简洁,梁架基本保留着原木的形态。 山东曲阜孔庙现存大成殿为明成化和清雍正年间重修,如此算来,正定文庙现存的大成殿要比曲阜孔庙现存的大成殿早五六个世纪。正定文庙大成殿应为我国现存最早的文庙大成殿,其建筑年代之久,价值之高,堪称国内文庙之最。<br><br>文庙大成殿内的梁架、斗拱等,为研究早期建筑木构件的形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前进途中,互相关照,行进快的停下来等一等后面的家人,团队的步伐团结一致,同登巅峰。<div>县文庙,大成殿前,一起来练八段锦......</div> 时光流转千年,千言万语,诉不尽文庙的厚重历史。<div>一眼千年,沧海桑田,光阴在文庙留下的痕迹,承载了寒窗夙愿,积攒了文化内涵。历经岁月沧桑岿然屹立,文庙内石碑林立,古柏参天,无不散发出浓郁的历史气息。</div> 如今,文庙建设实现了历史建筑与传统教育的完美结合,将国学礼仪、尊师重道、尊贤尚礼等传统文化等植入研学内容,将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传递给每一位参与的学子。作为历史的传承者,我们应该积极汲取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养分,尊重爱护中华民族历史遗留下来的珍宝,让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div>如果说,教堂是西方人的精神寄托,那么对于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国家来说,文庙就是儒家崇礼思想最具体的体现。<br></div>历史是条长河,不停地向前推进,形而下的古物古迹和形而上的传统教育,在某个地方,是沉淀于这条历史长河中的。<div>年轻时不懂,亦没人告诉提醒,稍长些,有了些社会阅历和人生经验,开始学着思考一些问题。正因此,每到一地,利用各种机会,我必打问当地是否还保存着文庙。有则喜不自胜,必寻之。</div><div>日积月累,久而久之,河北现有的十九座文庙遗存,我们闻道之旅也将努力去走到......</div><div>1.平山文庙;2.正定府文庙;3.正定县文庙......</div> 在文化日渐多元的当下,我们走进文庙,不仅是祭祀孔子,更是一种尊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表现,是对中国文化及其创造者们表达敬意的途径和方式。<br>我们在这缤纷世界里,依旧能通过文庙感受到民族文化的生命。 走出正定县文庙,我们思绪万千......<div>下一站,我们将前往曾任民国时期北洋政府总理的王士珍的旧居,还有我们寻宝四塔、阳和楼和南城门行程的继续。</div><h1 style="text-align: right;"> (<b>请看下篇</b>)</h1> 每次出行,孩子们都是最大的受益者。闻道之旅,让他们感知和体悟到更多学校教育所没有的东西。 <h3> 此行闻道之旅活动共有二十七位家人及孩子积极参与其中,先后在正定古城十余个景区游走,对四塔四寺、两博、府文庙、县文庙及阳和楼、南城门进行了登临和参观游学,对平山悠久的历史文化有了更为一定了解。总体效果还是很好的,对燕赵家乡的热爱和中华文化自信的建立就是需要通过闻道之旅这样寓教于乐的活动形式来稳步推进、不断加强。感恩家人们的积极参与与关注!</h3><h3> 感恩正定古城景区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感恩大家的积极配合!相信家人们都能学有所获,行有所得,更好去体悟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h3> 此次正定的闻道之旅目标景点十余个,行程相对紧凑,分享总结环节精彩纷呈,全体家人共同去感受体悟自然、人文的和谐统一、与道合一……<br>闻道在途,学习不止,践行不辍,知行合一,游学相长!<div>感恩大家的积极参与和高度配合!</div> <h3>本美篇所用图片均为此行闻道之旅的家人们共同提供!</h3><h3>感恩每一位参与者的分享!</h3> <h3>闻道在途,学习不止,践行不辍,精进无休。我们知行合一,游学相长。感恩家人们的积极参与和高度配合!感恩大家!</h3><h3>太极轩国学公益大讲堂团队</h3><h3><br></h3> <h3>道行天下</h3> <h3>2023年,我们闻道之旅继续行进在路上......2023-2024年,我们按照预先拟定的出行城市踏上行程:本省的正定、平山、井陉、磁县、邯郸、临漳、永年、河间、赵县;河南的安阳、洛阳、南阳、郑州等;江苏的徐州、淮安等;山西的太原、盂县、阳泉、太谷、临汾等;山东的曲阜、邹城、滕州、淄博、枣庄等地;安徽的合肥、亳州、宿州以及京津冀周边资源,感受品味各地历史遗存的文化意蕴。欢迎大家反馈意见并积极参与应征出游向导志愿者。让我们随时做好准备,带上闻道游学尊史重道礼敬先贤的好心情继续出发吧~</h3> <h3>让我们一起恭念感恩词。世界将因你我共同努力而变得更加美好:</h3><h3>1、感恩天地滋养万物;</h3><h3>2、感恩祖先慈悲智慧;</h3><h3>3、感恩国家培养护佑;</h3><h3>4、感恩父母养育之恩;</h3><h3>5、感恩亲朋好友相伴;</h3><h3>6、感恩老师辛勤教导;</h3><h3>7、感恩同学关心帮助;</h3><h3>8、感恩农夫辛勤劳作;</h3><h3>9、感恩食物滋养我身;</h3><h3>10、感恩大众信任支持。</h3><h3>感恩一切以及所有付出的人,</h3><h3>让我们以感恩之心,</h3><h3>奉献于这美好的人世间!</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