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外八庙是指清朝在承德避暑山庄周围依照西藏、新疆、蒙古喇嘛教寺庙的形式修建的十二座喇嘛教寺庙群。由于当年有八座寺庙由清政府理藩院管理,并在北京设有常驻喇嘛的“办事处”,又都在古北口外,故统称“外八庙”(即口外八庙之意)。久而久之,“外八庙”便成为这十二座寺庙的代称。</p><p class="ql-block">这十二座庙是普陀宗乘之庙、须弥福寿之庙、普宁寺、溥仁寺、安远庙、殊像寺、广缘寺、广安寺、普乐寺、普佑寺、溥仁寺、罗汉堂、溥善寺。其中溥仁寺已全部被毁,而罗汉堂和广安寺则大部分被毁。</p><p class="ql-block">现在开放供游客游览的有六座庙: 普宁寺、普陀宗乘之庙、须弥福寿之庙、普乐寺、安远庙和普佑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前一天游览避暑山庄之后,10月22日,我们游览了外八庙中的三座庙宇,即小布达拉宫,班禅行宫和普宁寺。</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一、普陀宗乘之庙</b></p><p class="ql-block">普陀宗乘之庙的大门</p> <p class="ql-block">普陀宗乘之庙始建于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三月,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八月竣工。这座庙宇是乾隆为了母亲崇庆皇太后八十寿辰而建,乾隆在庙中立御制碑《普陀宗乘之庙碑》纪念。</p> <p class="ql-block">“普陀宗乘”是藏语“布达拉”的汉译。</p><p class="ql-block">普陀宗乘之庙是仿照西藏拉萨布达拉宫修建的,因此人们称之为“小布达拉宫”。</p> <p class="ql-block">庙依山建造,坐北朝南。主要建筑包括:山门,碑亭,五塔门,琉璃牌楼,白台,大白台,大红台,东红台等等。</p> <p class="ql-block">五塔门,高十余米,上建五座喇嘛塔。</p> <p class="ql-block">五塔门之后,是一座清式红黄绿琉璃牌楼。</p> <p class="ql-block">最后为雄伟高大的主体建筑大红台,高达二十五米。</p> <p class="ql-block">大红台前</p> <p class="ql-block">如果担心高原反应,不能去西藏,那么就来普陀宗乘之庙看看吧!它就有着布达拉宫的神韵。</p> <p class="ql-block">在庙宇的东侧,也能眺望棒槌峰。</p> <p class="ql-block">普陀宗乘之庙依山峦地势建筑,色彩鲜明,是中国古代皇家寺庙中的代表作。</p> <p class="ql-block">小布达拉宫是承德外八庙中规模最大的庙宇,为清政府举行重大宗教仪式和进行政治活动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普陀宗乘之庙是清王朝鼎盛时期的建筑代表作,是汉藏建筑融合再创造的成功范例,包含了极为丰富的历史、艺术、科学和社会价值。</p> <p class="ql-block">小布达拉宫是一座具有民族、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建筑遗存,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二、须弥福寿之庙</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须弥福寿之庙和“小布达拉宫”一样,都有汉藏结合的山门。</b></p> <p class="ql-block">须弥福寿之庙,是清代乾隆皇帝为迎接西藏六世班禅入觐朝贺乾隆帝七旬庆典而仿照班禅居所扎什伦布寺形制兴建,所以又称为“班禅行宫”。</p> <p class="ql-block">班禅行宫位于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北面狮子沟的南坡上,普陀宗乘之庙的东面。建于清朝乾隆四十五年。</p> <p class="ql-block">须弥福寿之庙,是承德外八庙中最后修建的一座,同时按照汉藏两地的最高规格营建,无一不体现出乾隆皇帝对六世班禅大师万里东行朝觐的重视。</p> <p class="ql-block">须弥福寿之庙既保持了扎什伦布的基本特征,又使得寺庙的立体轮廓与相邻的普宁寺、普陀宗乘之庙有明显的区别。</p> <p class="ql-block">班禅行宫内的琉璃牌楼</p> <p class="ql-block">班禅行宫是一座汉藏结合的典型建筑,但又有其自己的特点,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班禅行宫的大红台</p> <p class="ql-block">妙高庄严殿</p> <p class="ql-block">万花仲院位于妙高庄严殿后面,由金贺堂与万法宗源殿组成,是一个藏式院落。</p> <p class="ql-block">琉璃万寿塔位于中轴线最北端,须弥福寿之庙的最高点。塔下为方形基坛的须弥座台基。塔身八角形。底部周围有木廊,廊顶上覆盖黄琉璃瓦。</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三、普宁寺</b></p> <p class="ql-block">普宁寺始建于清朝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朝军队平定了准噶尔蒙古的叛乱。冬十月,厄鲁特蒙古四部来避暑山庄朝觐乾隆皇帝,为纪念这次会盟,清政府依照西藏桑鸢寺的形式,修建了这座喇嘛寺。</p> <p class="ql-block">乾隆承袭“修建一座庙,胜养十万兵”的祖训,实现“合内外之心,成巩固之业”的目的。普宁寺也就成了西藏、蒙古诸部与清王朝政府在宗教与政治方面直接联络的主要场所。</p> <p class="ql-block">普宁寺以大雄宝殿为界,分为前后两部分,前半部是汉族寺庙传统的伽蓝七堂式布局(伽蓝,即寺庙。七堂一般是以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为中轴线,左右对称建有钟楼,鼓楼,东西配殿)。</p> <p class="ql-block">普宁寺是一座典型的汉藏合璧式的寺庙。后半部是藏式形式,是仿西藏桑鸢寺的形式修建。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便供奉在主体建筑大乘之阁中。</p> <p class="ql-block">普宁寺成为了中国北方最大的藏传佛教活动场所。</p> <p class="ql-block">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去外八庙中已开放的其它三个庙宇,留个遗憾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