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唯一的古典纯木结构卧式悬臂廊桥——灞陵桥(甘南行二十八)

雨巷

<p class="ql-block">                     渭源灞陵桥</p><p class="ql-block">                          雨巷    图\文</p><p class="ql-block">                       廊桥多彩映霄汉,</p><p class="ql-block">                       长虹卧波欲飞天。</p><p class="ql-block">                       岸柳眷眷离人意,</p><p class="ql-block">                       渭水脉脉跃千年!</p><p class="ql-block">       2023年6月30日,上午我们分别参观了腊子口战役遗址和腊子口战役纪念馆,十二点半出发奔向渭源县。五点半进入渭源灞陵桥公园,主要是想看一看全国唯一的一座木质廊桥——灞陵桥,一小时后又去探讨渭河源景区。</p><p class="ql-block">       天下共有三座灞陵桥,唯渭源是古桥,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桥身如虹,凌空卧波,飞架渭河南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余都是传说与故事。许昌的灞陵桥是新修的观赏桥,旧桥遗迹被当作文物保护起来;西安的灞陵桥名正言顺,如今也被水泥钢架桥代替,虽则实用,但难以重现“灞桥风雪”的妙境。</p> <p class="ql-block">       这是我们今天的行车线路,从迭部县腊子口出发过岷县到渭源县,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如果从洛克之路直接到岷县就方便多了。</p> <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们走的主路是G75国道,一直都是傍着兰海高速,就是上不去,所以走了四个多小时。</p> <p class="ql-block">       我们沿着G75国道从腊子口到岷县、渭源,一路的景色非常漂亮,蓊郁苍翠,自驾其中再也不感觉苍茫辽阔,而是绿绿绿绿。</p> <p class="ql-block">        一路上的青山绿水,让我们见到了定西山水风光的灵动秀美。</p> <p class="ql-block">       这里是定西最南端的岷县,它的风景和大美甘南差不多了。你看路边这碧绿的花草,完全是江南的景色。</p> <p class="ql-block">        原来这路边是大片大片的珍珠梅——一种非常惹人喜欢的高雅飘逸的花,这种花在北京天津是五一前后开,这里晚了两个月呢。</p> <p class="ql-block">        嶥头山隧道。</p> <p class="ql-block">       穿过隧道不久,就进入到了渭源境地,突然一处特殊的土丘引起了我们的注意。</p> <p class="ql-block">       曾经的甘肃定西,被称为“苦瘠甲天下”,原因就是这里沟壑纵横、山多川少的自然地理环境所致,这就是歌里唱的“黄土高坡”吗?</p> <p class="ql-block">       前面走过的几个县区很少见到这样的地理地貌,而见到更多的是碧绿的山野。</p> <p class="ql-block">       不过,即使在黄土沟壑中,如今的定西也并不是黄土裸露、风沙漫天的景象,像这样的地方,稍加整理,就是一处很好的景点。</p> <p class="ql-block">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为了改善生存条件,定西人开始修建梯田,如今定西境内适宜耕作的区域都实现了梯田化。</p> <p class="ql-block">       我们沿途看到了大片大片层层叠叠的旱作梯田,蕴含着定西人的勤劳和智慧的结晶,也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      下午五点多一点,我们到达了渭源县城,赶紧安排住宿后,就去看灞陵桥。</p> <p class="ql-block">        渭源县位于甘肃省中部,定西市中西部,顾名思义,这里就是渭河的发源地。</p> <p class="ql-block">       五点半我们来到了距离我们住地很近的渭源灞陵桥公园,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主要流经甘肃和陕西两省,是我国非常重要的一条河流。</p> <p class="ql-block">        来到灞陵桥公园,就直奔灞陵桥而来,这是立于桥头的石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灞陵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p> <p class="ql-block">        隔着树丛,远远望去,这就是甘肃省渭源县的渭河之上,一座非常重要的明代古桥——“灞陵桥”。</p> <p class="ql-block">        如今,这座“灞陵桥”宛如一道七彩长虹,横担在千里渭河之首,已经成为一座连接秦陇大地的情感之桥、友谊之桥。</p> <p class="ql-block">       令人遗憾的是,大桥两头被建筑板挡住了,正在维护维修,无法近距离观看,更不能进入。</p> <p class="ql-block">        透过建筑围挡看到了不完整的灞陵桥。</p> <p class="ql-block">       我们现在已经转到了桥的东面,还是看不到桥的全貌。而此刻是下午五点四十,正是西照,阳光很强。</p> <p class="ql-block">       现在来到了灞陵桥正东新建的一座大桥上,总算见到了灞陵桥的全貌。</p> <p class="ql-block">       现在见到的是1986年重修后的灞陵桥,桥长40米,跨度29.5米,高15.4米,宽4.8米,全桥分13间,64柱。</p> <p class="ql-block">       内有台阶通道3条,中间宽敞,两边狭窄并配有栏杆扶手,可以帮助攀登。桥顶有灰瓦长廊,两头为飞彩挑阁式廊房,与长廊浑然一体。</p> <p class="ql-block">       桥面和桥底部每排10根方木并列11组,每组用一根横木作支点,从两岸桥墩逐次递升,形成半圆形的桥体。以下三张转天早上雨中所拍。</p> <p class="ql-block">       “灞陵桥”始建于明洪武初年,到现在已有600多年历史,系大将军徐达西击元将李思齐时,为渡渭河而建。</p> <p class="ql-block">       “灞陵桥”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还是渭源县的标志性建筑物,游客其实还不算多,算是一个比较小众的旅游景点。</p> <p class="ql-block">       因为大桥正在维护维修,无法靠近,更不可能进入参观,为了弥补缺憾,特从网上下载几幅大桥内部照片,以食读者。</p> <p class="ql-block">        这座600多年历史的明代古桥经过长时间的风霜雨雪,记录了多少关于渭河、关于渭源县的故事,如今依然屹立不倒,实在令人惊叹不已。</p> <p class="ql-block">       你在“灞陵桥上”不仅能看见精美的古代建桥工艺,同时还能欣赏到许多名人的题字匾额,文化底蕴相当深厚。</p> <p class="ql-block">       灞陵桥久负盛名,不仅因为它工艺精湛,造型美观,更多的就是是因为这些名人为它题匾颂辞。</p> <p class="ql-block">        清末左宗棠题匾“南谷源长”左宗棠,时年七十有一,是现存题匾墨迹中最年长的。</p> <p class="ql-block">       蒋介石题“绾毂秦陇”(绾,打结;毂,车轮中心部位;秦陇,陕西与甘肃),意灞陵桥为贯通秦陇两地的核心地带,也是对渭水文化的最高概括。</p> <p class="ql-block">        “大道之行”于右任题,出自《道德经》,是“大同社会”的最高理想,表明于右任先生希望祖国统一的爱国深情,也是渭河两岸人民的愿望。</p> <p class="ql-block">        孙科(孙中山长子,当时任行政院院长)题“渭水长虹”。</p> <p class="ql-block">        裴建准题“灞陵桥”。</p> <p class="ql-block">         气功题“灞陵桥”。</p> <p class="ql-block">        灞陵桥”不仅有着“长虹卧波”的美名,还被大家誉为“千里渭河第一桥”,作为渭源县最有代表性的旅游景点之一,名不虚传!</p> <p class="ql-block">        渭源的灞陵桥,是全国独一无二的纯木质叠梁拱桥,桥梁泰斗茅以升称其“仅次于河北赵州同济桥”,也非常值得一观。</p> <p class="ql-block">       为了有效地保护这座西部木桥珍品,上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在距桥上游约0.6km处和下游约60m处,分别修建平桥一座汉白玉的新灞陵桥。</p> <p class="ql-block">       新修建的大桥是钢筋混凝土的单孔大桥,以利交通生产生活之便,专供行人通行。</p> <p class="ql-block">        新桥单孔跨度大,造型美观,加之桥帮上的古色古香的石柱和浮雕,与古灞陵桥倒也相称。</p> <p class="ql-block">       新桥是不能走车的,只供人行,因为大桥的两端都是市民居住区,也是很热闹的农贸市场。</p> <p class="ql-block">       从新桥上可以全方位的观赏古灞陵桥。</p><p class="ql-block">渭源灞陵桥因桥身拱起,宛如长虹,有“渭水长虹”之称,以其精绝的工艺、独特的造型、悠久的历史闻名全国。灞陵桥坐落于渭源县原南城门外的清源河上,是一座古典纯木结构卧式悬壁拱桥,俗称“卧桥”。</p> <p class="ql-block">        新桥南端的道路两旁有许多高大的柳树,这里也正是“灞陵桥公园”的核心地段。</p> <p class="ql-block">        近年渭源政府开辟的以木桥为中心、沿渭水源头两岸延伸的带状“灞陵主题公园”。 </p> <p class="ql-block">       现在这里不仅是城镇居民休闲娱乐怡情享受的场所,更是外来游人学者观光探奇的必到之地。</p> <p class="ql-block">       公园以木桥为中心、沿渭水源头两岸延伸呈带状分布,园内碧波荡漾,亭榭错落有致,收藏渭源古碑若干。</p> <p class="ql-block">        灞陵桥区域辟为公园后,一些文物移居到公园内,公园内收藏很多历代咏颂灞陵桥的石碑。</p> <p class="ql-block">       其中有一块断裂为两段的张氏家庙碑,原立于原张氏私立小学的的碑亭内。</p> <p class="ql-block">       民国8年,清建威将军渭源人张兆钾在县城北关创建“张氏自立学校”,现为清源第二小学,现存原来三间校门建筑被划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文革中亭毁,碑铺垫为阶石,当时依托张校建立的清源二小还可以拓字供练习书法,后移居公园内得以保护。</p> <p class="ql-block">        碑文由陕西宋伯鲁书写,字体绮丽而遒劲,不失为书法珍品。</p> <p class="ql-block">       作为一座开放的公园,既能供市民休闲锻炼,也能更好地为外地游客提供寻找渭源县历史的空间。</p> <p class="ql-block">       这些古香古色的林中亭子可以坐下来慢慢地聊天休息,也可悠闲散步。</p> <p class="ql-block">        这是公园中的渭源文化展厅,可惜关门了。“渭源”地处古雍州,是丝绸之路上的一站,这里曾发生过的最惊天动地的事情。</p> <p class="ql-block">       最大的是就是大禹治水时“导渭自鸟鼠同穴”。另外一件就是西周初年,伯夷、叔齐从西岐跑到首阳山隐居,采薇果腹,最后饿死。</p> <p class="ql-block">       如今的渭源以种植药材和土豆名世,隐士们采薇的时候,一定要顺手挖几只洋芋,免得饿死山中。</p> <p class="ql-block">       这灞陵桥头到处都是柳树,几乎没有别的树种,而且不乏几百年以上树龄的老柳树,这是为什么呢?</p> <p class="ql-block">       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忆秦娥·箫声咽》是唐五代词中的最为脍炙人口的作品,其中有著名的诗句“年年柳色,灞陵伤别”。</p> <p class="ql-block">       说的是在陕西西安市东,是汉文帝的陵墓所在地。当地有一座灞陵桥,为通往各地必经之处。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送别:伤别,为别离而伤心。</p> <p class="ql-block">        在我国古代,亲朋好友分离,送行者一般要送到桥头、河边、十字路口,届时总要折一支柳条赠给远行者。“折柳”一词寓含“惜别”之意 。</p> <p class="ql-block">       我国“折柳送行”的习俗最早见于《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古时柳树又称小杨或杨柳,因“柳”与“留”谐音,可以表示挽留之意。</p> <p class="ql-block">       离别赠柳表示难分难离、不忍相别、恋恋不舍的心意。北朝乐府《折杨柳枝》,歌词是:“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人。”</p> <p class="ql-block">       李白“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就说明了这样一个风俗:古代长安灞桥两岸,十里长堤,一步一柳,由长安东去的人多到此地惜别,折柳枝赠别亲人。</p> <p class="ql-block">       “折柳赠别”也蕴含着一种对友人“春常在”的美好祝愿,喻意亲人离别家乡正如离枝的柳条,希望他到新的地方,能很快地生根发芽。</p> <p class="ql-block">       七月一日的早晨,淅淅沥沥的小雨还在下着,公园里被雨水润泽过得柳树更加翠绿,愿亲人朋友间的一切美好的祝愿皆能实现。</p> <p class="ql-block">  滚滚东去的渭河水依旧流淌,人们之间最美好的祝愿天天发生,唯愿我们的下一个目标更美好……</p><p class="ql-block"> 敬请关注下一篇“渭源老君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