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 滑铁卢桥(Waterloo Bridge)

崇元

<p class="ql-block"><b>抵达伦敦的当天下午,我们来到滑铁卢桥。因为一个曾经让我泪眼婆娑、从此便没有忘记的凄美的爱情故事。</b></p> <p class="ql-block"><b>那是读大三时的一个晚上,我和好友倩,在一间窄小的、灯光昏暗的录像带播放室里,全神贯注看美国好莱坞经典电影《魂断蓝桥》,原片名《Waterloo Bridge》 (滑铁卢桥)。</b></p><p class="ql-block"><b>随着剧情的高潮迭起,随着影片里的曲子《友谊地久天长》在平安夜晚会上即将结束,全场的烛灯逐盏熄灭,男女主人公即将离别,依依不舍相拥缓缓起舞时悠扬地荡起,作为观众的我,早已沉浸在剧情里。</b></p><p class="ql-block"><b>当年最初的电影海报。</b></p> <p class="ql-block"><b>电影常常让某地与或浪漫或悲壮的故事相连,撩人情怀,令人心生向往。</b></p> <p class="ql-block"><b>数十年过去。今天周末的黄昏时刻,我站在了车水马龙,人来客往的滑铁卢桥上。</b></p> <p class="ql-block"><b>滑铁卢桥始建于1817年,是一座九孔大型石砖桥,曾被意大利著名雕塑家安东尼奥·卡诺瓦 (Antonio Canova)称为“世界上最气质高贵的桥梁”。他说,“只为看它,值得去英国”。而莫奈(Claude Monet)和康斯特布尔(John Constable) 等画家都喜欢它。</b></p><p class="ql-block"><b>与大多数同时代的艺术家使用沉闷的调色板和有限的颜色范围以重现城市的灰暗不同,莫奈的伦敦画作截然不同。即使在雾气和煤尘蒙蔽的主题中,他也能感知到各种颜色。飘动的薄雾用淡淡的淡紫色和粉红色绘制,天空泛着淡淡的橄榄绿。正如克劳德·莫奈曾经说过的:“如果没有雾,伦敦就不会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正是雾使它拥有宏伟的广度。”</b></p><p class="ql-block"><b>1903年莫奈创作的滑铁卢桥。</b></p> <p class="ql-block"><b>《滑铁卢桥开通》是约翰·康斯特布尔的一幅著名油画,描绘了滑铁卢桥的开通场景,位于白厅码头(White Hall Stairs),日期为1817年6月18日。 </b></p> <p class="ql-block"><b>影片中二战初的滑铁卢桥。片头和片尾,不再年轻,已是两鬓斑白的男主角罗伊(Roy Cronin)乘车来到这里,在玛伊拉(Myra)香消玉殒之地,怀念他一生的挚爱。</b></p> <p class="ql-block"><b>眼前的桥,是上世纪40年代重建的。新桥全部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原来九孔也变成了五孔。有趣的是,它被称为“女士桥”,因为建桥时,正值二战,男人上前线打战,许多造桥工作由女性完成。它是泰晤士河上的一座公路和人行两用桥,交通很繁忙。</b></p> <p class="ql-block"><b>泰唔士河,这条亦是年轻时代就闻知的赫赫有名的历史地标,和眼前这座既是男女主角初次邂逅之地,也是女主角最终魂断之处的滑铁卢桥交融在一起。我激动难掩。</b></p> <p class="ql-block"><b>河风拂过脸颊,行人不同的语言飘过耳际,日落夕照,水波荡漾,思绪万千,妙处难与君说。</b></p> <p class="ql-block"><b>那天从温莎城堡坐火车回到滑铁卢火车站,从现代的千禧年桥(Golden Jubilee Bridge)回酒店。</b></p> <p class="ql-block"><b>左边与之平行的是建于1864年的铁路桥,亨格福德桥(Hungerford Bridge)。而右边不远处与之平行的就是滑铁卢桥。</b></p> <p class="ql-block"><b>从南安普敦回到伦敦,我们拖着行李再次走到滑铁卢桥。再次站在桥上,算是向它告别。</b></p> <p class="ql-block"><b>不远处是风云变幻中的伦敦眼。</b></p> <p class="ql-block"><b>此时站在这里,心中依然感慨 —— 因为一部电影,爱上一个地方。青春时代刻印在脑海中与凄美爱情故事紧密相连的滑铁卢桥,在数十年后的今天,我一次又一次实现与之零距离相见的愿望。</b></p> <p class="ql-block"><b>每个故事都有一个结束。</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