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金魁陪同斯诺102天在前,“红星照耀中国变体油画”诞生在后的传奇故事

德华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胡金魁陪同斯诺102天在前,“红星照耀中国变体油画”诞生在后的传奇故事</b><br></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胡立东 撰文</b></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2023年9月20日<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引言</b></h3><div><b><br></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前前</b><br></div> <b>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外交部招待处” <br><br>二 “中共中央交际处”<br><br>三 1936年初至7月8日斯诺抵达陕甘宁访问之前<br><br>四1936年7月8日至10月19日外交部招待处长胡金魁接待并全程陪同斯诺访问陕甘宁红军</b><br><br>斯诺首次访问陕甘宁红军阶段一,时间:1936年7月8日-30日,地域及路线:陕西安塞白家坪-保安(今志丹县)<br><br>斯诺首次访问陕甘宁红军阶段二,时间:1936年8月1日-9月底,约2个月;地域及路线:陕西保安(今志丹县)-吴起镇-甘肃环县河连湾-宁夏豫旺堡-豫旺县-甘肃环县河连湾-陕西保安<br><br>斯诺首次访问陕甘宁红军阶段三,时间:1936年9月底至10月12日;地域:陕西保安<br><br>斯诺首次访问陕甘宁红军阶段四,时间:1936年10月12日至19日;地域及路线:陕西保安至洛川<br><br><b>五 斯诺首次访问陕甘宁红军直接促成了《红军长征记》的诞生<br><br>六 斯诺巨著《红星照耀中国》出版及其对中国和世界的长久影响</b><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后后</b></h3> <b>七 斯诺巨著《红星照耀中国》出版50年后在中国产生的一声高亢的回响,《红星照耀中国》巨幅油画出世<br><br>八 沈嘉蔚《红星照耀中国》巨幅油画原画的创作背景及效应<br><br>九 沈嘉蔚《红星照耀中国》变体油画的诞生背景<br><br>十《红星照耀中国》变体油画的衍生效应<br><br>十一 结语</b><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引言</b></h3> 要了解《红星照耀中国》变体油画,需先了解《红星照耀中国》油画原画;要了解《红星照耀中国》油画原画,需先了解美国记者斯诺著作《红星照耀中国》,更需了解这部长期影响中国和世界的巨作产生的历史背景,即1936年斯诺首次到陕甘宁访问的中国红军是怎样创造了那段传奇的历史。<br><br>斯诺访问陕甘宁红军74年之后,于2010年诞生的《红星照耀中国》变体油画与斯诺著作同名,两者之间有层层密切相连的历史关系。<br><br>故,前前要说的是1935年11月,老爹胡金魁随中央红军长征抵达陕北瓦窑堡后,1936年初,从“国家政治保卫局”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外交部”,不久担任招待处处长,而后受命于中央,在毛泽东、周恩来亲自领导下,于1936年7月8日至10月19日,以中共中央驻地保安(今志丹县)为中心,接待并全程陪同曾先后担任美国《密勒氏评论报》助理编辑;美国“统一新闻协会”驻远东游历记者、驻北平代表;美国《纽约太阳报》、英国《每日先驱报》特约资深记者斯诺首次访问陕甘宁红军共计102天那段不平凡的历史(立东注:至1937年9月,为建立抗日统一战线,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9月6日“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改为“陕甘宁边区政府”时,胡金魁续任“陕甘宁边区政府招待处”处长,直至1938年6月,主动要求离开延安南下,到抗日前线的新四军军部工作)。<br><br>后后要说的是斯诺《红星照耀中国》出版50年之后的1987年,为纪念建军60周年,解放军总政治部在中国美术馆组织了全国美展,沈嘉蔚自主创作的1.98米高X10.98米宽的6板巨幅《红星照耀中国》油画,以精湛画技用油彩将斯诺首次访问陕甘宁红军的那段历史浓缩为一瞬固定在画布上成为史诗般永恒灿烂闪耀的画卷,被破格全部展示悬挂于美术馆圆厅正中,成为此展榜首之作;及2010年应我们邀请创作《红星照耀中国》2板变体油画的背景和过程,以及它的衍生效应,当然还有自2008年起立东与嘉蔚兄相识相知和多年的真挚友情。<br> 图 2010年,沈嘉蔚(早已成为世界知名历史油画家)完成《红星照耀中国》2板变体油画,作为他个人“50周年作品回顾展”( SHEN JIAWEI: FROM MAO TO NOW, 1961-2010)重要作品展出。展览开幕之日立东(右一)和儿子胡杨(左一)与沈嘉蔚(左二)在变体油画前合影。画中手扶小红军王东平的是1936年接待并全程陪同斯诺首次访问陕甘宁红军的老爹原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外交部招待处长胡金魁,手持照相机的是美国记者斯诺。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前前</b></h3> <b>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外交部招待处”</b> 1935年11月,中央红军经过艰苦卓绝的长征抵达陕北瓦窑堡,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下设外交部,西北办事处主席博古兼任外交部长。1936年初,胡金魁从国家政治保卫局调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外交部,不久担任招待处长。(立东注:1,有党史资料为“中共中央交际处处长胡金魁”,这是党内组织名称和职称;由于当时对西北办事处“外交部”这一政府行政机构要求保密,只在接待外宾时对外使用,故历史资料也有称“外交部招待处处长胡金魁”。两个不同的机构名称实际都是胡金魁领导的一个班子,同时分别隶属党内组织和政府机构,对党内、党外,乃至外宾不同的工作对象,分别使用不同的名称。2,当时外交部只是一个空牌子,博古只是挂名的部长。老爹胡金魁晚年回忆,那时外交工作实际一直是周恩来负责,涉及外交方面的具体工作都是由他负责的招待处处理的。“外交部实际主要就三个人,总理一个,我一个,还有一个秘书王立人。”3,招待处下辖一个招待所,以供到访中央的宾客下榻(1935年底随中共中央驻瓦窑堡;1936年6月底7月初随中央搬迁到保安;1937年1月随中央搬迁到延安)。4,斯诺首次访问陕甘宁红军的过程,以及后来斯诺夫人海伦、美国记者史沫特莱、加拿大医生白求恩等诸多外宾访问的情况以及他们的相关记述,均可旁证老爹胡金魁关于外交部及招待处实际情况的回忆。)<br><br> 图“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机构表。(立东注:1,倒数第二行“外交部长:博古”。 2,“外交部”属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之“政府行政机构”。)<div><br></div><div>立东注:2021年已为此表中博古、林伯渠、邓发、王观澜、徐特立、蔡树藩、董必武前辈画像,载于立东创作《画说那时红星闪耀》画集。<br></div> <b>二 “中共中央交际处”</b> 图《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汇编:领导机构沿革和成员名录(增订本,从一大至十四大)》第325页,请阅该页右下“(十八)到达陕北后的中央领导机构”。 图《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汇编:领导机构沿革和成员名录(增订本,从一大至十四大)》第326页(接上页右下),请阅该页左上第十四行“交际处处长胡金魁”(立东注:此属中共中央直属机关,即“党内组织机构”)。<div><br></div><div>立东注:<br>1,感谢复旦大学教授朱鸿召和党史专家西北大学姚文琦教授联系并提供了上列《组织史》一书信息。<br>2,感谢中信国安集团党委副书记沙玲、中信出版集团总编辑洪勇刚帮助我们获得此《组织史》。<br>3,故据以上资料可见有“外交部招待处处长胡金魁”和“中共中央交际处处长胡金魁”之政府与党内两个机构名称和职称。而为简便,也为了与斯诺有关“外交部专使胡金魁”的记述及其著作《红星照耀中国》其它有关“外交部”内容统一,也与斯诺夫人海伦和其他外宾有关当时“外交部”、“外交大院”等记述统一,以下只简称“外交部招待处长胡金魁”。<br></div> <b>三1936年初至7月8日斯诺抵达陕甘宁访问之前</b> 1936年初,美国《密勒氏评论报》记者埃德加·斯诺在上海会见宋庆龄,提出去西北红区采访的请求。宋庆龄通过电台与陕北取得联系。当时中共中央正需有影响的西方记者客观公正地报道红区的情况,于是斯诺的请求得到了毛泽东等人的同意。 <br><br>1936年5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开会,专门讨论“对外邦如何态度——外国新闻记者之答复”,张闻天主持,毛泽东、博古、杨尚昆、王稼祥等参加会议,为答复斯诺的问题作了认真准备。(立东注:1,此时斯诺在北京已为前往陕北访问作准备。2,外交部招待处长胡金魁自此开始为斯诺访问作一应接待准备工作。3,10多天后,斯诺从北京乘火车出发经郑州、西安前往陕北。)<br><br>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书中写道:“那是六月初,北京披上了春天的绿装,无数的杨柳和巍峨的松柏把紫禁城变成了一个迷人的奇境;在许多清幽的花园里,人们很难相信在金碧辉煌的宫殿的大屋顶外边,还有一个劳苦的、饥饿的、革命的和受到外国侵略的中国。<br>……<br>一天午夜,我登上了一列破败不堪的火车,身上有点不舒服,可是心里却非常兴奋。我所以兴奋,是因为摆在我面前的这次旅行是要去探索一个跟紫禁城的中世纪壮丽豪华在时间上相隔千百年、空间相距千百里的地方:我是到“红色中国”去。”<br> <b>四1936年7月8日至10月19日外交部招待处长胡金魁接待并全程陪同斯诺访问陕甘宁红军</b> 1936年7月8日至10月19日,外交部招待处长胡金魁受命于中共中央,并在毛泽东、周恩来直接领导下接待并全程陪同美国记者斯诺首次访问陕甘宁红军共计102天,立东将斯诺此次访问分为四个阶段如下: <b>斯诺首次访问陕甘宁红军阶段一</b>,时间:1936年7月8日-30日,地域及路线:陕西安塞白家坪-保安(今志丹县): 1936年7月8日傍晚,在中共沿途各地组织的协助下,例如原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国家政治保卫局局长邓发亲自到西安负责斯诺的安全并协调斯诺从西安前往陕北的行程(立东注:1,可参阅斯诺有关在西安见到邓发的精彩记述。2,邓发是胡金魁在长征途中入党的介绍人。3,2021年已为邓发前辈画像,载于立东创作《画说那时红星闪耀》画集),虽然经一个多月从北京经西安遇到各种困难,斯诺终于进入“红色中国”抵达陕西安塞白家坪,外交部招待处长胡金魁随周恩来、叶剑英、李克农已先期抵达白家坪迎接斯诺。 图1936年7月8日,周恩来(骑马中)、叶剑英(骑马右)、李克农(骑马左,戴眼镜者)在安塞白家坪与刚刚抵达的斯诺握手的电影视频截图。立东注:2021年已为周恩来、叶剑英、李克农前辈画像,载于立东创作《画说那时红星闪耀》画集。 图 1936年斯诺首次访问陕甘宁红军期间头戴红军帽照片的画像。立东作于2021年。原载于立东创作《画说那时红星闪耀》画集。 图 1936年斯诺首次访问陕甘宁红军期间头戴红军帽照片。 1936年7月9日,斯诺在白家坪采访周恩来,周恩来交给斯诺一份周亲自制定的92天采访日程。在之后3个多月时间里,外交部招待处长胡金魁严格按照周恩来制定的此日程陪同斯诺完成了全程访问。<br><br>1936年7月10日-13日,胡金魁陪同斯诺骑马自陕西安塞至保安(今志丹县)途中三天,斯诺以较长篇幅记述了同行的李长林叙述贺龙生平及其它事情。斯诺记述李为湖南籍。<br><br>1936年7月13日,抵达保安(今志丹县)之后,胡金魁陪同斯诺在保安主要采访了毛泽东,后形成毛泽东传记,并为毛泽东、贺子珍拍照。斯诺还采访了秦邦宪、张闻天、冯文彬、吴亮平、王观澜等人。立东注:2021年已为此段中所有前辈画像,载于立东创作《画说那时红星闪耀》画集。<br> 图 1936年7月中旬于保安,斯诺为毛泽东拍摄的头戴红军帽的照片。此照片一经发表轰动中国和世界,成为毛泽东在红军时期乃至一生中最重要,对中国和世界影响最大的一张照片。原载于斯诺著作《红星照耀中国》。外交部招待处长胡金魁在场见证了此照片拍摄。2019年电影《红星照耀中国》对此照片拍摄过程作了形象的展现。 图 1936年7月中旬于保安,斯诺为毛泽东拍摄头戴红军帽的照片画像。立东作于2021年。原载于立东创作《画说那时红星闪耀》画集。 图 斯诺逝世后,他珍藏多年的毛泽东戴过照相的,也是他自己在1936年首次访问陕甘宁红军期间戴过的红军八角帽,由他第二任妻子露易斯带回中国赠给邓颖超,收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 图1936年7月中旬于保安,斯诺为毛泽东、贺子珍拍摄合影照片。与上列毛泽东头戴红军帽的照片拍摄时间、场地相同。原载于斯诺著作《红星照耀中国》。 图 1936年7月中旬于保安,斯诺为接待并陪同他访问的外交部招待处长胡金魁拍摄照片,原载于斯诺著作《红星照耀中国》。立东注:沈嘉蔚创作《红星照耀中国》油画原画和变体画里的胡金魁即根据这幅照片。 图 1936年7月中旬于保安,斯诺为接待并陪同他访问的外交部招待处长胡金魁拍摄照片的画像。立东作于2021年。原载于立东创作《画说那时红星闪耀》画集。 1936年7月17日,外交部招待处长胡金魁陪同斯诺采访保安红军大学。斯诺为红军大学毛泽东政委、林彪校长及诸多学员如彭雪枫、张爱萍、赵尔陆、陈士榘、彭加伦、肖文玖、刘亚楼、童小鹏、杨成武、刘鹏、陈光、罗荣桓、谭希林、宋裕和、张树才、张纯清、孙开楚等人拍摄了打网球、唱歌等照片。 图1936年7月17日,外交部招待处长胡金魁陪同斯诺访问保安红军大学时,斯诺拍摄红军大学政委毛泽东与校长林彪的合影。原载于斯诺著作《红星照耀中国》。 图 1936年7月17日,外交部招待处长胡金魁陪同斯诺访问保安红军大学时斯诺拍摄学员打网球照片左起彭雪枫、张爱萍、赵尔陆、陈士榘、肖文玖。原载于斯诺著作《红星照耀中国》。<div><br></div><div>立东注:2021年已为此照片中五位前辈画像,载于立东创作《画说那时红星闪耀》画集。<br></div> 图 2009年3月8日张爱萍儿子张胜签名送立东《从战争中走来》。 图 张胜在他撰写的《从战争中走来》书中记述张爱萍将军回忆:“斯诺也来过,看到我们打网球,很吃惊,给我们照了相。我们问他美国是什么样的?他说,就像一块奶油吊在房梁上,只能去舔。一九三八年我在武汉看到他出版的照片,说这上面的人都是蒋介石出了几万大洋来买他们人头的。<br>我找出斯诺的《西行漫记》,上面有父亲打网球的照片。父亲指认说:‘彭雪枫、赵尔陆、陈士榘、萧文久……’后来我妹妹在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的斯诺博物馆中还找到了更多当年的照片。”<br><div><br></div><div>立东注:张胜记述张爱萍将军珍藏在心底几十年的回忆,增加了当年被斯诺采访的红军大学学员这一方记述与斯诺互动的内容。斯诺与红军学员在前后几十年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各自所作单方的记述,内容互为印证,使斯诺当年访问拍摄的照片和历史原貌更加清晰、鲜活和饱满。<br></div> 图 1936年7月17日,外交部招待处长胡金魁陪同斯诺访问保安红军大学时,斯诺拍摄红大学员唱歌照片,载入《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作为插图“红军大学学员在歌唱”,英文原版插图名为“SING AND FIGHT” ,立东译为“战斗高歌”。照片反映出红军大学师生放喉高歌,气度昂扬,豪气冲天。老爹胡金魁见证。此照片为张爱萍女儿张小艾2021年11月27日提供。2023年9月20日张小艾读此文后又特告,此照片原载于美国出版之第一版斯诺《红星照耀中国》。<br>图中背对镜头背伞者为指挥彭加仑,前排左起肖文玖(双手交叉抱于胸前)、刘亚楼(双手叉腰)、童小鹏(矮个);二排左起X(左手拿烟)、杨成武、刘鹏(右手卷袖)、杨梅生、X(左手摸皮带)、X(左手拿烟);三排左起陈士榘、陈光、罗荣桓(戴眼镜)、张爱萍、X(右转面对张爱萍)、X(仅露半个头)、X、X(仅露半个头)、X(有右边大半身);四排左起X、X(挡在张爱萍身后)、彭雪枫;5排X(仅露半个头)。X有待确认。前后不出1年,他们包括老爹胡金魁在内分别杀向大江南北抗日前线,平型关、太行山、黄河、长江,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直到抗战胜利中国解放,待从头, 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立东注:1,此照片文字编辑截止于2021年12月6日。2,2021年已为照片中彭加仑、肖文玖、刘亚楼、童小鹏、杨成武、刘鹏、、陈光、罗荣桓前辈画像,载于立东创作《画说那时红星闪耀》画集。<br> 图 1936年7月17日,外交部招待处长胡金魁陪同斯诺访问保安红军大学时斯诺拍摄参加井冈山斗争的部分同志:后排右三毛泽东、左一赵尔陆、前排左起:罗荣桓、谭希林、陈光、杨立三、陈士榘、宋裕和、林彪。立东注:1,其他人有待确认。2,斯诺拍摄此照片与为毛泽东、林彪拍摄的上列合影是同一背景位置。3,2021年已为照片中谭希林、陈光、杨立三、宋裕和前辈画像,载于立东创作《画说那时红星闪耀》画集。 图 1936年7月17日,外交部招待处长胡金魁陪同斯诺访问保安红军大学时斯诺拍摄红军大学学员露天席地而坐听课1 -张爱萍女儿张小艾2021-11-27提供。 图1936年7月17日,外交部招待处长胡金魁陪同斯诺访问保安红军大学时斯诺拍摄红军大学学员露天席地而坐听课2 -张爱萍女儿张小艾2021-11-27提供。 1936年7月18日,外交部招待处长胡金魁陪同斯诺采访了红军剧社负责人危拱之。 图1936年7月,外交部招待处长胡金魁陪同斯诺在保安采访了陕北红军创始人之一刘志丹遗孀同桂荣和女儿刘力贞,并为她们拍了这张合影。立东注:“小刘”的形象及服装与斯诺《红星照耀中国》里记述的文字相符。 图1936年7月,外交部招待处长胡金魁陪同斯诺在保安为陕北红军创始人之一刘志丹遗孀同桂荣和女儿刘力贞拍摄合影照片中同桂荣之画像。立东作于2021年。原载于立东创作《画说那时红星闪耀》画集。 1936年7月下旬至8月底,外交部招待处长胡金魁陪同斯诺陆续采访了林伯渠、徐特立、董必武、谢觉哉,并为他们拍摄了照片。立东注:2021年已为此段中前辈画像,载于立东创作《画说那时红星闪耀》画集。 <b>斯诺首次访问陕甘宁红军阶段二</b>,时间:1936年8月1日-9月底,约2个月;地域及路线:陕西保安(今志丹县)-吴起镇-甘肃环县河连湾-宁夏豫旺堡-豫旺县-甘肃环县河连湾-陕西保安: 1936年8月初,外交部招待处长胡金魁陪同斯诺自保安抵达吴起镇,采访红军兵工厂及厂长郝希英。斯诺以较长篇幅记述了在兵工厂的所见所闻,还记述了胡金魁、斯诺、马海德、黄华(斯诺记述他的化名王汝梅,时为翻译)和随行警卫战士组成篮球队,与兵工厂篮球队比赛,被兵工厂篮球队“把我们打得稀烂。至少在我个人身上来说是名副其实的打得稀烂。”立东注:2021年已为此段前辈前辈画像,载于立东创作《画说那时红星闪耀》画集。<br><br>1936年8月上旬,外交部招待处长胡金魁陪同斯诺自陕西吴起镇抵达甘肃环县河连湾,采访陕甘宁省委及负责人李富春、蔡畅等人,蔡畅为斯诺一行作法国西餐;采访红二十九军及军长肖劲光等人。立东注:2021年已为此段中前辈画像,载于立东创作《画说那时红星闪耀》画集。<br> 图 1936年8月12日,外交部招待处长胡金魁陪同斯诺在甘肃环县河连湾访问红29军,军长肖劲光(左)在河连湾军部同斯诺边看地图边亲切交谈。 1936年8月中旬-9月,外交部招待处长胡金魁陪同斯诺自甘肃环县河连湾抵达宁夏豫旺堡,采访红一军团及彭德怀、聂荣臻、左权、邓小平、陈赓、杨得志、孙继先、肖华、邓华、谢立全、王东平等众多红军将士,并为他们拍摄了照片。 图 1936年8月中旬,外交部招待处长胡金魁陪同斯诺到宁夏豫旺堡采访红一军团(亦为“红军西征总部”)时,斯诺在附近关帝庙为彭德怀等拍摄,左起左权、彭德怀、聂荣臻、陈赓、孙毅、聂鹤亭。原载于《红星照耀中国》。立东注:1,2021年已为照片中左权、彭德怀、聂荣臻、陈赓、聂鹤亭前辈画像,载于立东创作《画说那时红星闪耀》画集。一时找不到孙毅将军照片,暂未画。2,2023年9月已按嘉蔚兄读此文后提供的照片为孙毅将军画像。 图 1936年8月,外交部招待处长胡金魁陪同斯诺在宁夏豫旺堡访问红一军团,下列是该军团制定的8月16日-21日配合斯诺访问的6天详细工作日程,而斯诺在红一军团实际访问的时间远不止6天。图中原文是手写繁体刻印的字,立东用放大镜仔细逐字辨认,相当费时吃力地但仍然一字一字鸡子啄米似地坚持到底输入电脑,以告慰老爹和老一辈红军将士还有斯诺,更以飨读者和后来人:<br><br>“40页<br>“施乐(斯诺)同志要在这里要做的事项<br>1.和彭德怀徐海东左权聂荣臻程子华诸同志谈话及和红军中青年团负责同志晤谈。<br>2.参观一军团和十五军团的列宁室。<br>3.参观红军兵营。<br>4.参观红军识字班政治及社会问题讨论会和这些组织负责同志晤谈。<br>5.和回族的共产党和青年团领袖晤谈与回族的红军单位晤谈参观。<br>6.应当布置的照相:<br>A.红军步兵操练(携带红旗)的活动电影。<br>B.红军步兵游戏娱乐的活动电影。<br>C.红军骑兵操演(携带红旗)的活动电影。<br>D.一个红军士兵或一班女兵红军士兵一天的生活(从早最迟到晚(就寝如可能的话)。<br>7.宁夏和甘肃新开展的苏区地图(如果已有画好的此类地图就用现成的一张亦可)。<br>工作日程另表于左:<br><br>39页<br>16日上午 与司令员谈话 下午开欢迎会(立东注:有资料显示此欢迎会地点在“王家堡”)<br>17日上午 参观二师列宁室兵营 下午 左权谈话<br>18日上午 参观二师识字班政治讨论 下午 聂荣臻谈话<br>19日上午 参观步兵炮兵演习 下午 朱瑞谈话<br>20日上午 参观骑兵工兵演习 下午 参观二师游戏运动<br>21日上午 参加回民红军青年干部谈话 下午 参观红军一班战士的生活<br><br>附记 五时早饭六时半开始参观下午二时半开始工作。<br><div><br></div><div>立东注:此页珍贵的资料虽然只关系到斯诺6天的访问日程,但却充分显示了红军主力部队按斯诺对访问提出的要求做出了认真细致的安排。<br></div> 图 1936年8月至9月期间,外交部招待处长胡金魁陪同斯诺访问红一军团时斯诺拍摄的红军骑兵部队照片。 图1936年8月至9月期间,外交部招待处长胡金魁陪同斯诺访问红一军团时斯诺拍摄的红军运动、娱乐的照片。左图是红军在作跳高运动。右图是红军女兵在舞蹈。<div><br></div><div>立东注:为《我的祖国》谱曲的作曲家刘炽之子刘欣欣看到上图后向立东指出,女兵舞蹈照片右起第三人是他父亲当时的男孩子演员刘炽。</div> 图 1936年8月19日,驻环县毛居井的红一军团红四师闻风而动,师长李天佑、师政委黄克诚、政治部主任舒同及全师指战员写给斯诺的信1。 图1936年8月19日,驻环县毛居井的红一军团红四师闻风而动,师长李天佑、师政委黄克诚、政治部主任舒同及全师指战员写给斯诺的信2。 图1936年8月19日,驻环县毛居井的红一军团红四师闻风而动,师长李天佑、师政委黄克诚、政治部主任舒同及全师指战员写给斯诺的信3。 图1936年8月19日,驻环县毛居井的红一军团红四师闻风而动,师长李天佑、师政委黄克诚、政治部主任舒同及全师指战员写给斯诺的信4。 图1936年8月19日,驻环县毛居井的红一军团红四师闻风而动,师长李天佑、师政委黄克诚、政治部主任舒同及全师指战员写给斯诺的信5。 图1936年8月19日,驻环县毛居井的红一军团红四师闻风而动,师长李天佑、师政委黄克诚、政治部主任舒同及全师指战员写给斯诺的信6。<div><br></div><div>立东注:<br>1,此信原载于卢仁灿将军回忆文章《我给斯诺送战马》。<br>2,此信由斯诺第二任夫人露易斯在斯诺去世后制作复印件交给中国驻瑞士大使陈志方(第6页尾有陈志方大使签名),后由记者在纪念斯诺先生逝世十周年时采访卢仁灿将军交给卢。<br>3,此信见证了1936年陕甘宁的红军将士们与美国友人斯诺之间真诚热情的互动。<br>4,此信也见证了斯诺对首次访问陕北红军时所经历的点点滴滴保存珍视一生。<br>5,感谢西北大学姚文琦教授于2023年7月19日斯诺诞辰118周年之际,转给立东这篇卢仁灿将军珍贵的回忆文章。<br></div><div>6,1982年采访卢仁灿将军的记者刘力群于2023年10月向立东提供了上列更加清晰的信。</div> 1936年8月21日下午,据卢仁灿将军回忆,红军主力部队在豫旺堡西南的南峁,召开了欢迎斯诺等美国朋友的大会,彭德怀、李富春、聂荣臻、左权、朱瑞、邓小平、徐海东、陈赓、陈光、杨得志、肖华、邓华、王首道、刘晓等将领和陪同斯诺访问的外交部招待处长胡金魁出席了大会。立东注:2021年已为此段中所有前辈画像,载于立东创作《画说那时红星闪耀》画集。<br>在大会上,红四师统战科长卢仁灿代表师长李天佑、师政委黄克诚、政治部主任舒同及全师指战员向斯诺转交了热情洋溢的信件并赠送了战马。<br> 图 1936年8月22日于宁夏豫旺堡附近,外交部招待处长胡金魁(中)陪同斯诺(右)骑马访问红军主力时合影,原载于斯诺著作《红星照耀中国》。<div><br></div><div>立东注:<br>1, 卢仁灿将军回忆录《我给斯诺送战马》中也载有这张照片,他指认照片中间骑马者为胡金魁,并指认斯诺所骑黑色战马正是他代表红四师于8月21日赠送给斯诺的。<br>2, 可以合理推断斯诺在接受战马的次日便亟不可待地高兴地拍下这张照片,脸上笑容比阳光还要灿烂,胡金魁也为斯诺高兴地面带笑容。<br>3,因为红军好的马匹都在战斗部队,所以在此之前的一个多月的访问途中,斯诺没有骑过这么好的战马。如斯诺记述1936年7月10日晨6时,从安塞白家坪出发前往保安时的情景:“我发现只有我自己、外交部的一个人员胡金魁和一个红军指挥员李长林有坐骑。也许这话说得并不完全确切:胡金魁在一头壮实的、但是负担已经过重的骡子背上挤了一个栖身的地方;李长林骑的一头驴子,负担同样过重;我像腾云驾雾似的跨在仅有的一匹马上,它是不是真的在我跨下,有时我也没有多大把握。”从斯诺诙谐幽默隐喻的记述可以看出,他骑的唯一一匹马也不很壮实,必是摇摇晃晃所以使得他感觉像腾云驾雾。而陪同他的胡金魁、李长林没有马,骑的是骡子、驴子。<br></div> 图 卢仁灿将军画像。立东作于2023年8月,作为立东创作《画说那时红星闪耀》画集补遗。 图 卢仁灿将军画像的照片。 图1936年8月,外交部招待处长胡金魁陪同斯诺访问途中斯诺为小红军山西娃娃月娃子(后改名王越、王东平)拍摄于甘肃,原载于《红星照耀中国》。<br>在沈嘉蔚的《红星照耀中国》油画及变体画中,老爹胡金魁手扶的小红军就是他。<br>斯诺记述:“我记得在甘肃碰到的这样一个逃跑的学徒,他的绰号叫山西娃娃。…我问他为什么当红军,他回答说:‘红军替穷人打仗。红军是抗日的。为甚么不要当红军呢?’”王东平后来历任八路军一二九师警卫连长、营长、太岳军区司令部情报处外线派遣秘书、襄汾县公安局长等职。立东注:2021年已为王东平前辈画像,载于立东创作《画说那时红星闪耀》画集。<br> 图 1936年8月,外交部招待处长胡金魁陪同斯诺到豫旺堡采访红一军团时,斯诺(左三)与孙继先(后为中将)等强渡大渡河十八勇士合影。(立东注: 1,照片中有随斯诺访问的三位红军警卫战士。2,胡金魁见证了这张照片的拍摄。3,原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看到强渡大渡河战斗的描述后难以置信。1981年7月,专程到安顺场实地考察后写道:“在我们走近大渡河前,曾经一度怀疑它是否真的像长征战士在回忆录中描述的那样水流湍急,险象环生。及至目睹,才知并非虚言。这条河水深莫测,奔腾不驯,加上汹涌翻滚的旋涡,时时显露出河底参差狰狞的礁石,令人触目惊心。…长征的意义绝不只是一部无以匹敌的英雄主义的史诗,它的意义要深刻得多。”4,立东完全能理解甚至体会过布热津斯基所说感受,2006年去九寨沟来回飞机,从上往下紧盯附近地形地貌,陡峭的雪山连绵,想着当时红军长征仅靠两条腿走过了无人迹的高海拔缺氧的恶劣环境,缺吃少穿,还有时刻伴随枪林弹雨。红军绝非凡人,他们是神!5,2021年已为孙继先前辈画像,载于立东创作《画说那时红星闪耀》画集。) 图1936年8月,外交部招待处长胡金魁陪同斯诺到豫旺堡采访红一军团时,斯诺在宁夏同心县豫旺堡南门口,为曾经当过号兵的西征红军左路军红一军团教导营党总支书记谢立全拍照。原载于斯诺著作《红星照耀中国》。此照被用作《西行漫记》一个版本的封面。谢后任海军少将。立东注:2021年已为谢立全前辈画像,载于立东创作《画说那时红星闪耀》画集。 1936年9月,外交部招待处长胡金魁陪同斯诺采访豫旺县(同心县)红十五军团,采访徐海东、聂鹤亭、王首道、刘晓等人并一一写下详细记录。<br><br>斯诺生动地记述了抵达红十五军团时受到欢迎的场面:“徐海东指挥的第十五军团就在这里预旺县驻防。徐派了一排人骑着小蒙古马来迎接我们…城门外站着一群专门来欢迎我们的人,他们两旁的旗帜上写着:‘欢迎美国国际记者来苏区检查工作。’…当我们进入高大的城墙时,军号齐鸣,城墙上散立着一些成群出来看‘洋鬼子’的城里人。城里,第七十三、七十五和七十八师的官兵以连为单位列队,我们骑马经过时,各连就立正、唱歌和高呼口号。营、团队旗迎风招展,军号齐鸣,传令兵在我们队前飞奔。徐海东将军和他的参谋人员在城南端欢迎我们,他们排列在供我们下榻的三层塔楼前的道路两旁。…徐在顶楼临时布置了两间的套房,用门板搭了床。这里打扫得一尘不染。桌上摆了苹果、方糖,甚至还有咖啡!...”<br><br>1936年9月下旬,外交部招待处长胡金魁陪同斯诺返回途中经停河连湾,再次采访李富春、蔡畅,蔡畅再次为斯诺一行做法国西餐。<br> 图 甘肃省环县河连湾陕甘宁省苏维埃旧址。1936年8月初至9月底,外交部招待处长胡金魁陪同斯诺访问红军主力来回两次经过环县河连湾。<div><br></div><div>立东注:<br>当时环县县委书记是习仲勋。习仲勋是红军夺取环县之后的第一任县委书记。<br>斯诺详细记述了他在环县河连湾所见所闻:“……总的说来,在这里(除了在最前线)谁也察觉不出人民在打仗,军队在调防。没有发生过对农民使用暴力;至少我没有见到过。我甚至没有看到在当兵的同老百姓之间或者当兵的同当兵的和老百姓同老百姓动过拳头。我没有见过一件袭击妇女的事,妇女们不分老幼在四处走动,似乎都自由自在。我看到一些漂亮的年轻姑娘坐在风箱旁边,兴高采烈地一拉就是一两个钟头,给战士们做饭,同战士们说说笑笑。我在这里逗留的期间,从未见到有人打孩子、骂老人。”从上可见环县在习仲勋治下之一斑。<br></div> 图 习仲勋画像。立东作于2021年,原载于《画说那时红星闪耀》画集。 图 习仲勋画像照片。 <b>斯诺首次访问陕甘宁红军阶段三</b>,时间:1936年9月底至10月12日;地域:保安: 外交部招待处长胡金魁陪同斯诺继续在保安采访,主要继续采访毛泽东,并采访了周兴、李德、伍修权、蔡树藩、邓颖超等人。立东注:2021年已为此段所有前辈画像,载于立东创作《画说那时红星闪耀》画集。 <b>斯诺首次访问陕甘宁红军阶段四</b>,时间:1936年10月12日至19日;地域及路线:陕西保安至洛川: 外交部招待处长胡金魁陪同斯诺继续在保安采访,主要继续采访毛泽东,并采访了周兴、李德、伍修权、蔡树藩、邓颖超等人。立东注:2021年已为此段所有前辈画像,载于立东创作《画说那时红星闪耀》画集。<br><br>斯诺首次访问陕甘宁红军阶段四,时间:1936年10月12日至19日;地域及路线:陕西保安至洛川:<br> <br>1936年10月12日上午9时,外交部招待处长胡金魁陪同斯诺离开保安,踏上返回西安的路程,在途7天。<br><br>斯诺记述,“我大约上午9时离开保安,走上去西安的公路。除了毛还在睡觉,所有人都出来给我送行。陆定一陪我出城,一直送我到红军大学。公路下面,河滩地上,林彪和洛甫正在露天给各班学员讲课,当我策马而过时,他们全都停了下来,起立挥手高呼:“一路平安!”“斯诺同志万岁!”<br><br>1936年10月19日到达洛川后,胡金魁把斯诺交给前来接应的边章伍(后任驻苏武官、朝鲜停战谈判中方代表) ,由边带斯诺越过红军与东北军的分界线,安全地交给了东北军。至此,斯诺结束了他对陕甘宁红军的首次访问,胡金魁圆满完成了毛泽东、周恩来交给他的这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外交工作。立东注:2021年已为边章伍前辈画像,载于立东创作《画说那时红星闪耀》画集。<br><br>之后,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书中有十几处,真实记述了胡金魁接待并全程陪同他访问,以及他与胡金魁在三个多月时间里朝夕与共密切相处和友情。尤在第七章“到前线去的路上”,比较多地提到胡金魁。其中一段:“我当时是同胡金魁一起旅行,他是一个年青的共产党员,外交部派他伴我到前线去。跟后方所有的共产党员一样,一听到有机会跟红军一道,他就喜出望外,把我当作一位天使,但同时他又直爽地认为我是一个‘帝国主义者’,以公然怀疑的眼光监视着我的全部旅程。然而,他对我的照应真是无微不至,在旅行还未结束之前,我们便已成为好朋友了。”斯诺还用较大篇幅记述了在访问途中他与胡金魁交谈时所得知的胡金魁身世、早年生活、参加工会运动等详细情况。由此也可见斯诺作为记者的优秀专业素养,在特定的采访陕甘宁红军这个大任务中,抓紧一切时间,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尽可能多方面地了解所有遇到的一个一个具体的红军对象。<br><br>斯诺还写出了这样的评价:“胡金魁于1930年参加红军。他具有大学毕业生的温雅、沉着风度,但他却是一个完全自学或者说是由红军培养出来的知识分子。他为人幽默,有耐性、机警和勇敢。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四、五年前,他还是一个目不识丁的工厂工人。”<br> 图P115-Edgar Snow-Random Notes on Red China, September 9-1936-Cheng Chia Wu (1)。立东注:2008年,在美国留学的张爱萍女儿张小艾发现斯诺三页珍贵打字稿并电邮给我们。立东翻译此页英文档案标记内容是“P115-埃德加.斯诺-有关红色中国随记-1936年9月9日陈家坞”斯诺在此页底部记述“(胡金魁)不像官员而像‘观世音’一样”。可以想象1936年接待并全程陪同斯诺访问的外交部招待处长胡金魁对斯诺访问全程一路关心备至有求必应。 斯诺记述自己对此次访问结束时的感受:“实际结果是,我花的时间比他(周恩来)所建议的(周恩来为斯诺亲自制定的92天访问日程)还长得多,随后我还舍不得离开,因为我看到的太少了。”<br><br>立东注:<br>1,斯诺从进入到离开红区一共102天,减去开始从安塞白家坪到保安途中3天;结束时从保安到洛川途中7天,斯诺在陕甘宁红区内采访时间恰好是92天。斯诺可能把一前一后在途的时间都加在一起了,所以感觉比周恩来为他制定的92天访问日程“长得多”。<br>2,由此可见周恩来制定的日程之周密,也可见外交部招待处长胡金魁接待并全程陪同斯诺访问期间按周恩来制定的日程执行每一天工作之严格。<br>3,这也客观地清楚地显示出那时的红军作为一个整体,为了完成接待斯诺这样一项时间长达三个多月,空间广达陕甘宁三省,人物涉及党政军核心领袖、高层将领、基层战士达数千乃至上万人的特定重大任务,而于从上到下各个层面,红军各个部队及各地有关单位之间的联络、组织的纪律,以及相互配合运作的严密。<br> 图 1936年7月至10月斯诺首次访问陕甘宁红军使用的1935年出产的柯达照相机。沈嘉蔚在《红星照耀中国》油画里刻画了斯诺手持此款照相机的形象。 <b>五 斯诺首次访问陕甘宁红军直接促成了《红军长征记》的诞生</b> 必须要提及1936年斯诺首次访问陕甘宁红军期间产生出一个意义非凡的附加效应,使党史、军史产生一项重大成果,即斯诺访问直接促成《红军长征记》诞生。<br><br>1936年8月5日,当老爹胡金魁陪同斯诺前往甘肃、宁夏前线采访红军主力后,因毛泽东此前已与斯诺多次交谈,斯诺对长征话题颇有浓厚兴趣,毛泽东和军委总政治部主任杨尚昆联署发出一封信:“现因进行国际宣传(立东注:指斯诺正在进行的对陕甘宁红军的采访),及在国内和国外进行大规模的募捐运动,需要出版《长征记》,所以特发起集体创作,各人就自己所经历的战斗、行军、地方及部队工作,择其精彩有趣的写上若干片段。文字只求清通达意,不求钻研深奥,写上一段即是为红军作了募捐宣传,为红军扩大了国际影响。来稿请于九月五日前寄到总政治部。备有薄酬,聊志谢意。”<br><br>毛泽东还向各部队发出电报:“现有极好机会,在全国和外国举行扩大红军影响的宣传(立东注:指斯诺正在进行的对陕甘宁红军的采访),募捐抗日经费,必须出版关于长征记载。为此,特发起编制一部集体作品。望各首长并动员与组织师团干部,就自己在长征中所经历的战斗、民情风俗、奇闻轶事,写成许多片断,于九月五日以前汇交总政治部。事关重要。切勿忽视。”<br><br>1936年8月6日,童小鹏日记:“杨(尚昆)主任、陆(定一)部长又来要我们写长征的记载,据说是写一本《长征记》。用集体创作的办法来征集大家——长征英雄们的稿件,编成后由那洋人(立东注:那洋人就是指斯诺)带出去印售。并云利用去募捐,购买飞机送我们,这真使我们高兴极了。”<br><br>当时许多参加过长征的人恰好集中在保安红军大学学习,就有了集体撰写长征文章的好机会,其中第一科36名学员如罗荣桓、张爱萍、彭雪枫、刘亚楼、杨成武、谭政、耿飚、周士第、陈士榘、童小鹏等都参加过长征,纷纷响应号召写作。参加过长征董必武、谢觉哉、徐特立、李富春、陆定一、王首道、张云逸、萧华、张震等也都写了文章。张爱萍写了18篇,童小鹏写了7篇。李一氓在巡视部队的旅途中,抓紧空余时间一路走一路写,完成了3万字的《从金沙江到大渡河》。<br><br>红军总政治部成立了编辑委员会,由总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徐梦秋主编(立东注:看过徐梦秋撰写的长征文章,文笔非常好。曾经被派赴俄国留学。长征冻坏双腿被锯掉。赴俄国治疗返回新疆时成叛徒。解放后被捕判无期。)丁玲、徐特立、成仿吾等人分头编辑。徐梦秋写的“关于编辑的经过”说:“到了月中旬,有望的氛围传来了,开始接到来稿。这之后稿子便是从各方面涌来,这使我们骄傲,我们有无数的文艺战线上的‘无名英雄’!到了10月底收到的稿子有200篇以上,以字数计,约50万言,写稿者有三分之一是素来从事文化工作的,其余是‘桓桓武夫’和从红角星墙报上学会写字作文的战士。”<br><br>经过加工修订,编委会选定110篇,30多万字,装订成上、下两册,并誊写了几部。《红军长征记》的征稿是在陕北的瓦窑堡,编辑工作在保安县,1937年2月底在延安编完。<br><br>1936年10月12日,斯诺离开保安踏上归途时带着一打日记和笔记本,30卷照片,还有好几磅重的红军杂志、报纸和文件(其中就有《红军长征记》的部分原稿)。立东注:斯诺著作《红星照耀中国》第五章标题就是“长征”。<br> 图《红军长征记》誊清稿。1 图《红军长征记》誊清稿。2 图 保存在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的一部珍贵的朱德签名赠给斯诺的《红军长征记》。延安1942年版。<div><br></div><div>立东注:1936年7月至10月斯诺访问陕甘宁红军期间,毛泽东于8月初发出集体撰写“长征记”的号召,距中央红军抵达陕北仅过去9个月,留在人们脑海中的长征印象依然还是鲜活的。很难想象若无斯诺访问陕甘宁红军的契机,待时间过去久远,这部《红军长征记》是否还有机会问世,或还有多少人能清晰记得长征时的情景。斯诺之访问于红军集体撰写《红军长征记》而言,如及时雨,正其时,实在功莫大焉也!<br></div> <b>六 斯诺巨著《红星照耀中国》出版及其对中国和世界的长久影响</b> 斯诺返回北京后迅速把所有采访记录和照片整理成书,取名《红星照耀中国》发表。 图1936年11月14日,斯诺曾供职的《密勒氏评论报》最早刊载斯诺为毛泽东拍摄头戴红军帽的照片及采访毛泽东的文章。立东注:此时距斯诺离开陕北不到1个月。 1937年1月至2月,上海的英文报纸《大美晚报》、北京的英文刊物《民主》以及英美的一些报纸也相继发表了斯诺的陕北报道。其中美国的《生活》杂志发表了他在陕北苏区拍摄的70余幅照片,美国的《亚洲》杂志发表了斯诺《来自红色中国的报告》。 图 1937年2月1日美国《生活》周刊用最快速度对斯诺访问陕甘宁红军做了报道,并刊载了斯诺为老爹胡金魁和多位前辈的照片。 图 1937年2月1日美国《生活》周刊抢先对斯诺访问陕甘宁红军做了报道,并刊载了斯诺拍摄的照片。左页左边穿大衣的是邓发。左页下半部左图是老爹胡金魁,右图是小红军王东平。右页上左图是林彪,右图是陈赓。中间左图是徐特立,右图左起是蔡畅和陈惠清(邓发夫人)合影。下边左图左起是左权、彭德怀、聂荣臻、陈赓、孙毅、聂鹤亭合影。右图右起是邓颖超。<div><br></div><div>立东注:感谢香港朋友林明珠女士在网上拍卖买到上列珍贵古董级杂志送给我们。<br></div> 图 立东收藏的斯诺《红星照耀中国》四个英文版本。上左是珍贵的1937年英文版首版。 斯诺著作《红星照耀中国》在世界各地出版后,迅速影响了大批中外有识之士。<br><br>1938年6月之前,从保安到延安,从“外交部招待处”到“陕甘宁边区政府招待处”,处长胡金魁主要工作是领导招待处陆续接待了斯诺夫人海伦、史沫特莱、王安娜、利夫、毕森、拉铁摩尔、贾菲、福尔曼、贝特兰、白求恩、卡尔逊等国际友人,他们都受到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领导人的接见,也都各自发表了采访后的著作和大量照片,起到了在中国和世界扩大中共、红军、八路军影响的作用。胡金魁还接待了来自国内的大量知识分子、民主人士及国民党军政人员,如丁玲、范长江、梁漱溟、黄齐生、刘仲容、何基沣、涂思宗等人,促进了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毛泽东经常与到访的客人通宵达旦地畅谈,胡金魁随时为毛泽东的会谈做好相应的布置和准备工作。立东注:2021年已为此段中所有中外人士画像,载于立东创作《画说那时红星闪耀》画集。<br><br>卡尔逊曾经担任罗斯福总统的卫队长,与罗斯福及其儿子相知,与斯诺夫妇早已是朋友,所以能在最早时间读到《红星照耀中国》并深受影响,使他到延安访问,陕甘宁边区政府招待处长胡金魁接待了他。毛泽东在延安与他进行了长谈,派欧阳山尊(翻译)、刘白羽、金肇野、林杉、汪洋(摄影,携毛批的二十卷胶卷,全程拍七百多张照片,后在延安展出,毛题词“华北还是我们的”), 陪他考察华北一线八路军,八十三昼夜,跋涉数千里。三八年初朱德曾让周立波陪他考察。切身了解体会八路军组织、纪律及对日军战术等,用于组建美海军陆战队第二突击营,对日军作战获极大成功,了解了蒋介石真反共、伪抗日阴谋,写系列报告给罗斯福,存罗斯福博物馆。罗斯福回信“…我尽力劝阻中国领导人不要对八路军领导人采取激烈的反对行动,但总司令似乎对此非常尴尬…”。<br> 图 美国海军陆战队第二突击营的指挥官卡尔逊中校画像。立东注:卡尔逊是斯诺夫妇的朋友,受《红星照耀中国》影响访问过延安,之后采用在中国学习到的八路军组织、纪律和游击战术,数次大败日军。 图 卡尔逊中校画像照片。 美国总统罗斯福读过斯诺书后,三次在白宫召见斯诺,恳谈对华关系,改变了对华战略,向延安派出了美军观察组。<br><br>直到1970年代尼克松访问中国之前,案头摆放的也是斯诺著作《红星照耀中国》。<br><br>新西兰友人路易.艾黎作诗:<br><br>后代的青年将会<br>以感激的心情<br>诵读他的经典作品-<br>《红星照耀中国》<br>它永远是他的星星<br>象征着他对于未来<br>更健康、更干净的<br>世界的坚信<br><br>1985年10月在美国出版的《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是由哈里森·索尔兹伯里撰写的,索尔兹伯里对斯诺和他的著作《红星照耀中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br><br>  “这本关于长征的书自从1985年10月在美国出版以来,在很短的时间里就拥有为数众多的读者,该书还在欧洲和亚洲的主要国家以及许多小国翻印出版。那些从未阅读红军壮丽史诗的人们,现在可以从某种意义上开始了解那些为了中国革命事业而不惜牺牲的男男女女的品质。他们将从这里开始知道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最令人振奋的大无畏事迹。<br>……如果中国读者对此感到费解,我只能重复埃德加·斯诺就这场“激动人心的远征”说过的话—— 它过去是激动人心的,现在它仍会引起世界各国人民的钦佩和激情。我想,它将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丰碑,永远流传于世。阅读长征的故事将使人们再次认识到,人类的精神一旦唤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br><br>中文版自序<br><br>  将近五十年前,美国记者斯诺通过他的优秀作品《红星照耀中国》首次向世界介绍了中国红军的长征。<br><br>  《红星照耀中国》于一九三八年在美国出版。当时,几十万美国人,包括我自己,读了这本书,从中得到了对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的初步印象,同时对他们的目标和救国抱负,对他们的艰辛和牺牲精神,也有了了解。《红星照耀中国》后来被译成中文即《西行漫记》,使整整一代中国人首次读到长征的英雄事迹。<br><br>  我见到斯诺是在二次大战期间。这时我俩都是战地记者,恰巧都在苏联采访关于苏联红军作战的消息。我们一起上前线,报道苏联红军如何击退希特勒的部队,如何把他们从苏联领土上清除出去。斯诺和我自然常常谈到中国。那时,报社的编辑本来要我在莫斯科的报道任务结束后即动身去重庆。可是,后来计划变了。<br><br>  尽管二次大战期间我未能去中国,但是我同斯诺的多次交谈,加深了我对长征的兴趣。关于长征,斯诺在《西行漫记》一书中这样写道:<br><br>  “总有一天会有人写出一部这一惊心动魄的远征的全部史诗。”<br><br>  斯诺本人就很想写这样一部史诗。”<br> 图 毛泽东、周恩来对斯诺评价极高,视为终身珍贵朋友,从无动摇。凡斯诺访华必亲见。1965年1月9日毛泽东在北京会见斯诺。 图1970年国庆,毛泽东与斯诺夫妇在天安门城楼观礼,致敬斯诺最高礼遇和荣誉。 图 1982年2月28日,中共湖北省委统战部长兼湖北省人大副主任、湖北省政协副主席胡金魁在武汉会见并高兴地与斯诺夫人露易斯热情握手。露易斯身后高个露半个头的是斯诺女婿彼得·恩特尔。立东摄。<br>立东注:1,露易斯到武汉是在斯诺逝世10周年之际,参加中国首次举办的纪念斯诺学术讨论会。大会在武昌桂子山立东的母校华中师范大学召开,华师全体师生2,000多人参加了大会。2,湖北省委书记陈丕显等出席了大会。3,老爹胡金魁虽已重病在身,仍怀着对老朋友斯诺深厚的情感坚持从医院前往并全程参加了大会。这是老爹参加的最后一次与斯诺有关的外交活动,与1936年在民族危亡之际接待陪同斯诺访问飒爽英姿并肩策马陕甘宁大地已然相远46年,数月后与世长辞。<br> 图 1982年2月28日,中共湖北省委统战部长兼湖北省人大副主任、湖北省政协副主席胡金魁(右一)于武汉在中国首次举办的纪念斯诺学术讨论会大会主席台上,斯诺夫人露易斯在座(左一),站立发言者为斯诺女婿彼得·恩特尔。立东摄。 图1982年2月28日,中共湖北省委统战部长兼湖北省人大副主任、湖北省政协副主席胡金魁(右二)于武汉在中国首次举办的纪念斯诺学术讨论会大会主席台上,斯诺夫人露易斯(左一)和女婿恩特尔(右三)正在接受红领巾,左二是湖北省委副书记黎韦。立东注:感谢延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冯枚于2023年4月2日发给立东此珍贵照片。新华社记者拍摄。 图 2019年“《红星照耀中国》(2019)”电影剧照。斯诺(左)与胡金魁(右)。 图 2021年建党100周年,电视专题报道《山河岁月》第22集“红星照耀中国”。 图 2021年建党100周年,电视专题报道《山河岁月》第22集“红星照耀中国”,内有1936年斯诺为老爹胡金魁拍摄的照片。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后后</b></h3> <b>七 斯诺巨著《红星照耀中国》出版50年后在中国产生的一声高亢的回响,《红星照耀中国》巨幅油画出世</b> “我站在我的作品前面,被我自己所创造的人物形象所激动。我想,但愿斯诺先生地下有知,听得见他的不朽著作50年后在一个中国后生身上激起的回声。”-沈嘉蔚《自画自说》。 图 沈嘉蔚于1987年为总政纪念建军60周年组织的全国美展自主创作的《红星照耀中国》油画原画。立东注:自1937年斯诺巨作《红星照耀中国》问世至1987年,整整过去50年,《红星照耀中国》巨幅油画出世,斯诺和万千红军的心声在50年后穿过沈嘉蔚的心胸撞击到他面前的画布上发出穿越时代震动山河的回响。此油画问世后21年,因老爹胡金魁在天之灵,立东得偶然机缘认识了它的作者沈嘉蔚。 2008年澳大利亚SBS电视台为沈嘉蔚拍摄了纪录片。2008年8月5日晚,立东偶然看到电视台播放的纪录片中介绍的沈嘉蔚于1987年应总政为纪念建军60周年组织的全国美展而自主创作的《红星照耀中国》油画原画,在面对油画慢移的横镜头里,立东忽地看到早已深刻于脑海的斯诺为老爹胡金魁拍摄的照片的油画形象缓缓而过,心情顿时激动起来。次日即电话沈嘉蔚,我未报姓名直接向他询问油画中手扶小红军的那位人物是谁? 他毫无迟疑地一口说出“那位是胡金魁”。立东当下立判画家应是精通斯诺著作《红星照耀中国》及其历史背景,因为非具有深厚笃定的历史知识是不可能在一百二十多位人物中,那么形象而且准确地画出胡金魁与斯诺的位置关系。从此立东与嘉蔚兄相知相熟成为好朋友。后来知道他已经看过纠正了老爹胡金魁名字翻译错误的新版的《红星照耀中国》,更了解到他在多年前的文革大乱中曾经手抄过一本极不容易得到的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这是对那一辈红军何等挚诚的情感! 图1980年1月,立东写信请“人民出版社”纠正胡金魁名字翻译错误,“人民出版社”即回信并使新版纠正了原错译的“傅锦奎”为胡金魁,并赠送老爹胡金魁1册《西行漫记》新版书。第1页。 图1980年1月,立东写信请“人民出版社”纠正胡金魁名字翻译错误,“人民出版社”即回信并使新版纠正了原错译的“傅锦奎”为胡金魁,并赠送老爹胡金魁1册《西行漫记》新版书。第2页。 图 1980年11月17日,老爹胡金魁为妹子小君在中文新版《红星照耀中国》扉页题词签名:“给小五:胡金魁 80.11.17”。中间是斯诺第二任夫人的题词:“为了友谊,露易斯.惠勒.斯诺(签名)1982年2月28日”。 <b>八 沈嘉蔚《红星照耀中国》巨幅油画原画的创作背景及效应</b> 2020年三联出版社出版《自说自画》一书,嘉蔚兄在该书“红星照耀中国”章节陈列了《红星照耀中国》巨幅油画并对画作内容和创作背景作了详细生动的表述。2022年11月10日在嘉蔚兄夫人王兰的画展上,嘉蔚兄签字赠送《自说自画》一书给立东、赵青。这是我们在肆虐数年的新冠疫情尾声中第一次斗胆参加公开活动,也是多年之后再见嘉蔚兄夫妇获得的新的惊喜。 图 2022年11月10日在嘉蔚兄夫人王兰的画展上,左起赵青、王兰、立东、嘉蔚。 图2022年11月10日在嘉蔚兄夫人王兰的画展上,嘉蔚兄签字赠送《自说自画》一书给立东、赵青。 为写此文,2023年9月1日,立东请嘉蔚兄把《自说自画》书中“红星照耀中国”章节原稿发来,以使读者获得画家全真的创作内容和背景阐述。全文列下:<br><br>“红星照耀中国<br><br>五十年后的回声 <br><br>后代的青年将会<br><br>以感激的心情<br><br>诵读他的经典作品——<br><br>《红星照耀中国》,<br><br>它永远是他的星星,<br><br>象征着他对于未来<br><br>更健康、更干净的<br><br>世界的坚信。<br><br> ——路易·艾黎<br><br>1987年8月1日,庆祝建军60周年全国美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人们步入正中圆厅,立即被迎面一幅大画所吸引。画有2米高,11米长,100多位头带红星帽的人物,在向着观众微笑。细细分辨,个个都是名留中国革命青史的红色战士。在他们中间,斯诺——一个美国青年也在快活地微笑。当然,他的朋友艾格妮丝,和他的妻子海伦也都在人群中笑。他们不能不笑,凡读过他们的书的人都会理解画家为什么要画他们的笑。<br><br>这幅画,自然叫作《红星照耀中国》。作者便是我。<br><br> 1967年,我19岁,是江南一座小城的红卫兵。城南的湖中停着一条船,中国共产党便诞生在这条船上。小城也因此而闻名全国。在南湖东边,有一座浙北最大的造纸厂。一年多来,纸厂不再把稻草制成记载文明的纸张,而是把记载文明的纸张还原或纸浆。除了“红宝书”以外,几乎所有的书籍都不能免遭扔进纸浆池的噩运。<br><br>这一年冬天,我开始厌倦无休止的内战,躲到家中练习作画。“文革”结束了我进入美术学院学习的梦想。有一天,一个在造纸厂工作的画友来看我,带给我一本书,是他从纸浆池边偷偷捡来的。<br><br>这是一本没有封面封底、纸页发黄、年龄比我大得多的书。它就是《西行漫记》。朋友说道。我知道这本书。我也知道斯诺这个名字。但是从来没有读过它。北京的红卫兵们把书中毛泽东的自传部分摘出来,油印成小册子,广为流传。但是《西行漫记》却见不到,因为它是事实上的禁书。所以现在传到我手中的这一本,或许还是复社的初版本呢。<br><br>“雪夜闭门读禁书”。我几乎一口气读完全书。激动的心情无法形容。响往、开朗与热血沸腾——这是书带给我的;痛苦、矛盾与迷茫——这是因书的比照而尖锐地暴露在眼前的现实带给我的。书中出现的那些名字,有的罩上了光环,有的已被打入地狱“永世不得翻身”。而在这本书里,神和牛鬼统统被还原成活生生的人。他们年青、热情,充满理想和信念,头带着红星帽,为了一个新中国而不顾一切地奋斗。我被斯诺的文笔所震慑,这支笔是由心灵所驱动的。这是一颗真挚透明的心,我感到它与我年轻的心跳动频律是一样的,因此我完全相信他的叙述。<br><br>“切莫以为毛泽东可以做中国的‘救星’。”“虽然每个人都知道他而且尊重他,但没有——至少现在还没有——在他身上搞英雄崇拜的一套。我从来没有碰到过一个中国共产党人,口中老是叨念着;‘我们的伟大领袖’。”<br><br>我惊奇斯诺的预感,竟在“文革”之前30年便写下了这段警语。他对于毛主席的评价很高,即使在头脑发热的红卫兵读来,也觉得无可挑剔。可是他同时写下了这些话。它们意味着什么?我开始了“文革”中最初的反省。<br><br>30年前,斯诺写这本书,是为了向全世界、同时也向全中国人民公开被严密封锁的秘密——中国红军的真相。30年前的国统区青年,通过这本书才认识另一个世界,一个光明的世界,并且一直朝她奔去,不再回头。<br><br>可是斯诺做梦也想不到,30年后,与新中国同龄的一代青年,竟会同他们的父辈一样,通过这本书来认识那个光明的世界,并且对比出身边世界的黑暗,看清了被扭曲得变了形的革命。于是,依然作为禁书的《西行漫记》再一次担当起启蒙的角色。<br><br>6年后,我已是遥远北国的一名兵团战士,在小兴凯湖北岸屯垦。我的绘画才能得到人们的承认,于是有了很多时间画画而不必忙于农活。冬天,我到乌苏里江畔的一个连队去写生。在一位上海青年那里,重逢到久违的《西行漫记》。书的主人答应借给我,直到第二年探亲时,替他带到上海。<br><br>为什么我要长期借它?因为我要摘抄它。<br><br>6年来,我有着一个梦想,便是用斯诺式的忠实,来描绘中国革命史。初读《西行漫记》之后,我开始深恶痛绝一切歪曲、粉饰、伪造的“历史画”。同时,我想我总有一天会自己来画真正的历史画。于是我尽一切可能来积聚文字的、照片的历史资料。在这6年中,新华社报道着斯诺的访华,斯诺与毛主席的会见……直到斯诺的不幸辞世,然而我看不出有任何再版《西行漫记》的希望。我必须得到这本书。它不仅曾是我的启蒙书,它还将成为我的工具书。得不到,只有用手抄。<br><br>我利用探亲假的空闲,抄下了几万字的材料。这是我为很多年以后完成的巨作所迈出的第一步。但在当时,这几乎是毫无意义的行为。因为根本看不到被允许创作这件作品的任何希望。我没有穿透未来的迷雾的慧眼可以预先看见历史 的转折。我只凭了对斯诺的热情而做了一件使自己心安的事。<br><br>时光流逝,这一切都成为遥远的过去。恶梦结束了。中国已经正视自己的历史。《西行漫记》的新版本已经被我翻旧,正放在我的书架上。我成为历史画家的梦已经变成现实。我的巨幅油画、《红星照耀中国》获得了全国美展最高奖,并由中国美术馆收藏。<br><br>我站在我的作品前面,被我自己所创造的人物形象所激动。我想,但愿斯诺先生地下有知,听得见他的不朽著作50年后在一个中国后生身上激起的回声。<br><br>*本文于1989年荣获中国三S研究会纪念《西行漫记》出版五十周年优秀散文奖,并刊发于1989年5月8日《解放军报》,收入《《西行漫记》和我》一书(中国史沫特莱 –斯特朗-斯诺研究会编,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9年北京出版)。<br><br>油画《红星照耀中国》人名录<br><br>第一幅 <br><br>陈琮英刘英 贺子珍 蔡畅李伯钊丁玲 康克清 海伦·斯诺 邓颖超 危拱之 史沫特莱 刘群仙 女工护士<br><br>第二幅<br><br>傅连暲 成仿吾 胡金魁 山西娃娃 马海德 蔡树藩 黄华 斯诺 李德 伍修权 陆定一 习仲勋 肖劲光 叶剑英 张文彬 张云逸 彭雪枫 董必武 前面是战士剧社的小演员们<br><br>第三幅<br><br>向季邦 凯丰 毛泽民 林伯渠 徐特立 博古 王稼祥 罗迈 李克农 谢觉哉 张浩 李富春 毛泽东 周恩来 张闻天 红小鬼 刘少奇 杨尚昆 邓发 黄克诚<br><br>第四幅<br><br>红小鬼 罗瑞卿 邵式平 周建屏 聂荣臻 彭德怀 肖华 陈光 林彪 袁国平 左权 罗荣桓 谭政 邓小平 杨成武 杨得志 程子华 陈赓 宋任穷 刘志丹 徐海东 王首道<br><br>第五幅<br><br>李贞 周士第 红小鬼 关向应 李达 甘泗琪 贺炳炎 王震 张子意 李井泉 朱瑞 红小鬼 廖汉生 卢冬生 萧克 贺龙 罗炳辉 任弼时 何长工<br><br>第六幅<br><br>董振堂 陈伯钧 朱德 倪志亮 王维舟 张琴秋 廖承志 李先念 藏族红小鬼 许世友 陈昌浩 周纯全 徐向前 傅钟 王树声 王宏坤 刘伯承 张宗逊 张国焘<br><br>*名单原载于《美术》杂志1988年4月号第48页。”<br><br>立东清楚地记得初见嘉蔚兄时,他谈及《红星照耀中国》油画的创作过程时,情绪有些激动面微潮红不由自主地轻声哼起“黄河之滨,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儿女…”,对于立东,已足可说明这幅油画饱含画家当年创作时直至后来几十年一贯的情感内涵。<br><br> 2011年澳中友好年项目之一由澳大利亚国家博物馆展出中国美术馆藏, 嘉蔚兄所作《红星照耀中国》巨幅油画被澳中双方策展人选为展览的重要部分,原画从北京中国美术馆运到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澳大利亚国家博物馆,该馆专门为这幅巨大尺寸的油画建墙展示。嘉蔚兄正式邀请立东参加展览开幕式。不幸的是恰在那阵,右脚跟长了骨刺,X光显现一颗约1公分的螺丝钉样的骨刺生于足跟,脚一挨地刺痛钻心,无法正常行走,悉尼到堪培拉来回需开车600多公里,到开幕式当天,坚持坐进车里,但疼痛实在难当,脚无法踩油门和刹车,不得不决定放弃,成一生中一大遗憾。嘉蔚兄事后告,他一直等到最后一分钟,主办单位和诸多新闻媒体也知道了立东会去,如果去了,会成为开幕式的一个焦点,对嘉蔚兄实在是抱憾了。<br> 图2021年7月,嘉蔚兄把他34年前于1987年坐在刚完成的《红星照耀中国》巨幅油画之前拍摄的照片发给立东。他身后恰是手扶小红军王东平的老爹胡金魁。老爹身后是马海德。马海德身后是蔡树藩。斯诺身后是黄华。黄华后面的高个是李德。李德的左手边是依次是陆定一(带眼镜者)和习仲勋。 油画家陈丹青为嘉蔚兄2020年由三联出版社出版的新书《自说自画》撰写了前言“历史画与沈嘉蔚”,从专业和学术方面对嘉蔚兄的历史画作出了他独特风格的评价,其中特别评论了“巨幅长篇历史画《红星照耀中国》。…就主题而言,《红星照耀中国》仍然是革命历史画,但却是嘉蔚第一次以颂赞式的激情,被容许由他自己诠释我们的共同历史。<br>我相信嘉蔚的历史画狂热起于那一刻,亦即,他找到了巨大的快感:在历史画中,他看见了自己的介入。<br>…<br>这使嘉蔚的宏大历史画犹如超级论文,宣称着他自己的历史观,主要是历史想象,这种想象(以绘画的方式)甚至近乎历史裁判(至少,在视觉上)…嘉蔚要用他的发言颠覆被曲解的历史,至少,与历史辩论。”<br><br>下附陈丹青撰写的前言“历史画与沈嘉蔚”其中3页:<br> <div><br></div><div>立东注:陈丹青的评论,也可以说显示了嘉蔚兄的历史画,以及他的历史油画《红星照耀中国》在中国及世界画界美术界的影响。立东认为,嘉蔚兄历史油画之处女作《红星照耀中国》巨作在专业或学术上一举为嘉蔚兄历史画家定位,也成为嘉蔚兄后来几十年不坠历史画包括《红星照耀中国》变体画在内的元动能。<br></div> <b>九 沈嘉蔚《红星照耀中国》变体油画的诞生</b> 在见到《红星照耀中国》巨幅油画之后,立东当即转告了家人,我们自然而然地想得到一幅缩小的油画,为的是我们和后代能永远在家中时刻紧紧伴守老爹胡金魁和老一辈红军前辈们,这是至亲浓厚的血脉情感所致,亦乃天下人之常情。这里,立东油然而生地要颠覆性地说一句话,“可怜天下儿女心!”<br><br>2010年新年第2天,我和赵青、儿子胡杨和妹妹小君、妹夫李君宁一起去拜访了嘉蔚兄和夫人王兰,与他们深入地长谈了《红星照耀中国》巨幅油画,并恳请嘉蔚兄考虑作“《红星照耀中国》变体画”,嘉蔚兄理解我们的想法和心情,欣然应允并与我们一起构思,精心再创作变体油画,2010年10月完成,2011年由小君、君宁收藏。<br><br>“嘉蔚对变体画的构思是保持与《红星照耀中国》油画原作高度一致,宽度为原作的四分之一。变体画以胡金魁与红小鬼为构图第一中心,第二中心是斯诺。围绕的是在胡陪同下斯诺采访过的红军和中共重要人物。也保留了原作中舞蹈少年即战士剧社演员们。”立东注:嘉蔚兄2023年9月4日看过本文之后发给立东此段有关创作变体画的重要补充文字,特截图如下:<br> 图 2010年,在嘉蔚兄画室,先睹为快参观接近完成的《红星照耀中国》2板变体画,左起立东、沈嘉蔚、赵青、胡杨。 图 2010年10月,嘉蔚兄完成《红星照耀中国》油画变体画。<div><br></div><div>立东注:《红星照耀中国》变体油画画中人物名单:<br>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董必武、邓发、彭德怀、刘伯承、聂荣臻、徐向前、林彪、罗荣桓、陈毅、贺龙、叶剑英、胡耀邦、习仲勋、刘志丹、陈赓、李克农、张爱萍、潘汉年、贺子珍、邓颖超、康克清、胡金魁、斯诺、小红军王东平,共29位人物,加八位红军战士剧社的小红军演员。<br></div> 图 2010年在嘉蔚兄家中午饭后喝茶聊天,左起赵青、立东、王兰、嘉蔚兄。胡杨拍摄。 《红星照耀中国》变体油画问世后,很快得到中外媒体的广泛关注。 图 2010年11月13日,澳大利亚悉尼晨锋报发表约翰.麦克当劳撰写的有关沈嘉蔚刚完成的《红星照耀中国》变体油画的报道并刊载变体油画彩色照片。 图 妹子小君在家中悬挂的《红星照耀中国》变体油画前与老爹胡金魁、斯诺和老一辈红军们合影并与红军小演员们欢乐共舞。 图 妹夫君宁在家中悬挂的《红星照耀中国》变体油画前与老爹胡金魁、斯诺和红军前辈们合影。 图 儿子胡杨颇有创意地在爷爷胡金魁和红军前辈们画像前举起立东从戎时的照片,祖孙三代合影,寓意深远。 <b>十《红星照耀中国》变体油画的衍生效应</b> 2011年,北京朋友告诉我们,北京电视台用《红星照耀中国》变体油画作为庆祝建党90周年专题电视节目的片首,不停歇地循环播放了一周。那时变体油画刚问世不久,不知北京电视台是怎样在那么短的时间里就得到并使用了油画照片。听闻消息,我们真心高兴。<br><br>因为《红星照耀中国》变体油画的长宽尺寸比例比原画更容易更适合在平面媒体和电视、网络上观看和使用,所以一经问世,就得到广大媒体和读者的喜爱,已经被使用在多处重大场合。最近看到介绍中国美术馆收藏的《红星照耀中国》巨幅原画的电视节目的片首竟也使用了“变体画”。 《红星照耀中国》变体油画已经起到巨大的公共作用和社会影响,令我们十分欣慰和高兴,但实是我们始料所未及的。<br><br>2021年立东萌生出为老爹胡金魁一生中有过战斗情谊及工作交集的前辈们画像的想法,想到即画,不停地画出近200位人物的纸本炭笔画像。之后统计,其中斯诺采访记述的人物102位,海伦采访记述的人物56位,在他们之间有交叉重复的40位,实际118位,占了立东所画大半,都是老爹胡金魁接待斯诺或海伦时,他们采访过的人物,于是定名为《画说那时红星闪耀》画集,与斯诺著作《红星照耀中国》相呼应,也与嘉蔚兄《红星照耀中国》油画和变体画相呼应,完成立东的一个心愿。整个绘画过程中,嘉蔚兄在专业上给予了立东真挚热心的帮助,并为画集作序。<br> 图 立东创作《画说那时红星闪耀》画集封面。 图 2022年8月1日建军95周年之际,沈嘉蔚与马赛克壁画家李丹合作在湖南常德沅江边制成永久性的《红星照耀中国》巨幅马赛克镶嵌壁画。立东注:1,这是马赛克壁画专家李丹与刚完成的作品合影。2,画中左边手扶小红军的是老爹胡金魁,手持照相机的是斯诺。3,该壁画高3米多,长30米,面幅几乎比油画原画大了两倍,人物也从原来的124人扩充到173人。红军的形象,永远刻画在斯诺《红星照耀中国》书中,永远刻画在沈嘉蔚创作的《红星照耀中国》油画和变体画中,永远刻画在立东创作的《画说那时红星照耀》画集中,也永远刻画在沅江边! <b>十一 结语</b> 以上资料、照片、画作等,均节略摘编自立东编撰的《胡金魁传》和创作的《画说那时红星闪耀》画集,因篇幅所限远未能全录。但期没有读过斯诺原著《红星照耀中国》的读者通过阅读此文可以穿过历史的纱幕,对斯诺首次访问陕甘宁红军之时间、空间、内容及相关人物获得梗概性的了解及认知;使读过斯诺原著《红星照耀中国》的读者或能获得更接近历史人物的更直接的历史背景资料。使所有读者可以加深了解红军,了解斯诺,了解沈嘉蔚创作《红星照耀中国》油画和变体画的背景和过程。<br><br>此文已请嘉蔚兄过目,并按嘉蔚兄提出的有关画作的意见作了修改和补充。<br><br>因历史久远,立东所写虽皆据可靠资料,但自知仍难免有误,肯切希望读者给予指正,将不胜感激至至! 当然立东保留根据更新更可靠资料随时修改更新的权力。<br><br>愿斯诺《红星照耀中国》巨著,沈嘉蔚《红星照耀中国》油画和变体画,立东自己创作的《画说那时红星闪耀》画集,书中、画中的老红军前辈们罕见的伟大的民族精神永存,激励后来的中国人,已承续接力近百年、还可千年、万年,直至永远!<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