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冉 求</b></p><p class="ql-block"><b>人物简介:</b></p><p class="ql-block"><b>冉求(公元前522年—不祥),冉氏,名求,字子有,通称“冉有”,尊称“冉子”,鲁国人,比孔子小二十九岁。曾担任季氏宰臣。孔子弟子中的“七十二贤人”之一。多才多艺,擅长理财,政事见称,帮助季氏进行了“田赋”改革,聚敛财富,受到孔子的严厉批评。冉求并不是十分看重仕德的修养,在孔子众多的学生中,没有发表过自己对于仁、礼、义、孝等方面的看法,没有向孔子请教过这方面问题的学生少之又少,但是冉求就是其中的一个。冉求自认为自己学习“仁”的能力不够,孔子批评他这是不努力学习。冉求不注重礼乐方面的修养,认为礼乐之事是教化人的东西,是贤人君子要做的事情。冉求对孔子不是绝对的服从,具有改革精神,这一点对后世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后在孔子的教导下逐渐向仁德靠拢,其性情也因此而逐渐完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5.1、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八佾篇第三•第六章》)</b></p><p class="ql-block"><b>【注释】①旅:祭祀山川为旅。这里作动词用。在当时,只有天子和诸侯才有资格祭祀名山大川。②救:挽求、劝阻的意思。这里指谏止。</b></p><p class="ql-block"><b>【译文】季孙氏去祭祀泰山。孔子对冉有说:“你难道不能劝阻他说这是违反礼制吗?”冉有说:“不能。”孔子说:“唉!难道泰山神还不如林放知礼,而享受这样的祭典吗?”</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