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二O二三年九月十八日坐高铁出游,以前大都是自驾出游。随着我国高铁建设的不断发展,截止2021年底,铁路已经覆盖了全国81%的县,高铁通达93%的50万人口以上城市。复兴号动车组开行已覆盖了全国31个省。基本形成了布局合理、覆盖广泛、层次分明、安全高效的铁路网络。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自驾游怕是会越来越力不从心了,所以想试试坐高铁出行,于是9月18日至28日和李胆大来了次高铁出游。</p><p class="ql-block"> 经过10天的旅行,总的感觉是:坐高铁旅行箱搬上搬下非常吃力,出游不方便(特别是想去交通不太方便的地方),但节省了油费和过路费,各有千秋。</p> <p class="ql-block"> 18日来到这次旅游的第一站黄山。没来黄山之前,就有耳闻,游黄山有很多坑等着你去跳,<span style="font-size: 18px;">宾馆里有好多游黄山的套餐,服务员不厌其烦地推荐,还有导游费,汽车接送费等等,游黄山65岁免门票,宾馆服务员说差一天都要买门票。我们反复考虑后,还是决定自己去买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19日一早就去了售票大厅,我结果免了门票(差两个多月),只买了个单程索道票就上去了。爬黄山确实有很多条路,有的较短有的很长,有的走8个小时不一定能下山。宾馆的服务员经常就推荐长的线路(各种费用加起来500来元),还说如果不走长的线路,就等于没有爬过黄山,一旦你接受了宾馆的推荐,上山后决大多数的人要后悔,想改走短的线路,这时导游就会说票都买了退不了(谁知道是不是已经买了票),还有下山的索道有几条,说不定还会叫你再出点钱买下山索道。我们十来个一同上山的,爬到迎客松后绝大多数人就来不起了,除我们两人继续爬到了光明顶,从后山下去外(这条线路也只能算相对长点的),其余的全部原路返回了。所以说,爬黄山最好到售票大厅买票,到了山上根据自己的体力等情况,再来决定爬山的线路。</span></p> <p class="ql-block"> 黄山,古称黟山,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境内。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五绝”及历史遗存、书画、文学、传说、名人“五胜”著称于世,有“天下第一奇山”“天开图画”“松海云川”之称。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之名。</p><p class="ql-block"> 1990年12月,黄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2004年2月,黄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为世界地质公园。</p> <p class="ql-block"> 这就是拥有“特级护理”员和私人医生,有800多年历史的黄山迎客松。黄山每一年的景区门票收入,大概在六亿元左右,而这一棵迎客松的吸引力的收入,就高达三亿元左右,堪称活着的摇钱树,也可以说是中国最高贵的一棵树。</p> <p class="ql-block"> 光明顶是黄山的主峰之一。位于黄山中部,海拔1860米,为黄山第二高峰,与天都峰、莲花峰并称黄山三大主峰。</p><p class="ql-block"> 因为这里高旷开阔,日光照射久长,故名光明顶。由于地势平坦,所以是黄山看日出、日落观云海的最佳地点之一。</p> <p class="ql-block"> 19日下午来到宏村。 </p><p class="ql-block"> 宏村镇,古称弘村、七侠镇,安徽省黄山市黟县辖镇,位于黟县东北部。</p><p class="ql-block"> 2000年11月30日,宏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国家首批12个历史文化名村之一,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5A级景区。宏村有“画里乡村”之称。</p> <p class="ql-block"> 20日乘高铁来到婺源。去婺源一般都是菜子花开的季节,去欣赏阳光、徽式建筑、油菜花等交相辉映的美丽风光。这次来的季节不对,但去了婺源篁岭看晒秋,感觉也还不错。</p><p class="ql-block"> 婺源县,古称婺水,隶属于江西省上饶市,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因地近婺水之源而得名。唐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建婺源县,古属徽州府。1949年,划归江西上饶管辖。</p> <p class="ql-block"> 太子太保,与太子太师、太子太傅都是东宫官职,均负责教习太子,统称为“三师”。</p><p class="ql-block"> 清朝时,太子太保等是从一品官,但是有衔无职,一般作为一种荣誉性的官衔加给重臣和近臣。</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修建在婺源老街西入口处的“太子太保”牌坊,是</span>以抗击葡萄牙殖民侵略而闻名的徽州婺源籍明代爱国将领汪宏为史实兴建的。</p><p class="ql-block"> 汪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收复澳门的爱国将领,曾任吏部尚书兼兵部尚书,荣加太子太保。</p><p class="ql-block"> “太子太保”牌坊为传统“口”字型四柱牌坊。牌坊高十米,宽五米,采用青石原料雕刻而成。整座牌坊精工细作,风格古朴。“太子太保”牌坊的落成也给老街增添了一道厚重的人文景观。</p> <p class="ql-block"> 20日晚上游婺女洲。</p><p class="ql-block"> 婺女洲度假区由鑫邦文旅投资建设,位于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文公北路8号,总占地1000余亩,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p><p class="ql-block"> 婺女洲以婺女飞天传说为核心,以新式徽派建筑风格为特色,集实景演艺、亲子游乐、文化景点、酒店会展、美食餐饮、休闲购物六大业态为一体的综合型的中国徽艺文化旅游度假目的地。</p> <p class="ql-block"> 婺女飞天的传说:婺源,婺女飞天之地。相传,尧帝时天降大雨,村民被困于滔滔洪水中,众人一筹莫展,危难之际,有一位手持长矛,腰系经卷的貌美女子,骑着大鳙鱼逆流而上,击退了兴风作浪的恶蛟。随后,婺女化作天空中的婺女星,守护着此地世代居住的子民们。</p> <p class="ql-block">文昌书店</p> <p class="ql-block">徽州婚俗馆</p> <p class="ql-block"> 抱玉塔,塔身七层,塔高约54米,以传统榫卯结构搭建,塔身下层的地宫为理学艺术展示空间。以朱熹和王阳明为代表,展示中国传统哲学理学的发展与演变。</p> <p class="ql-block"> 21日游婺源篁岭晒秋。</p><p class="ql-block"> 篁岭景区,即婺源篁岭旅游度假区,位于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江湾镇东南7公里的石耳山脉。篁岭建村于明代中叶,有500多年历史。篁岭梯田叠翠铺绿,村庄聚气巢云,被称为“梯云人家”。篁岭属典型山居村落,民居围绕水口呈扇形梯状错落排布,景区由索道空中揽胜、村落天街访古、梯田花海寻芳及乡风民俗拾趣等游览区域组合而成。</p> <p class="ql-block"> 乡村晾晒农作物是一种常见的农俗现象。而<span style="font-size: 18px;">篁岭因晒秋,闻名遐迩。这是</span>由于篁岭地无三尺平,村庄平地极少,屋顶架晒成了主要晾晒农作物的主要场地。篁岭人家为顺应自然地形,家家户户在顶层全层拓开搭起晒架。同时,晒架与屋顶的高低对比,加上篁岭全村房屋错落排布在落差近百米的山坡上,使篁岭晾晒更具层次感。篁岭将这种晾晒农作物的场景叫作“晒秋”。如今,篁岭晒秋不仅是一道景观,更是成为了“最美中国符号”。</p><p class="ql-block"> 2009年,篁岭经过“整体搬迁、精准返迁、产业融入”三部曲保护式开发。如今的篁岭分为山下新村和山上古村。山下新村是当地居民生活区。山上古村开发成了篁岭景区。所以篁岭晒秋由景区工作人员所为,已经逐渐失去了原汁原味的“原生态”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老农晒秋忙</p> <p class="ql-block"> 1200年的红豆杉。</p><p class="ql-block"> 红豆杉是第四纪冰川遗留下来的古老树种,在地球上已有250万年的历史。因其生长缓慢、发育困难而极为稀少,是世界上公认的濒临灭绝的天然珍稀植物,被称作“植物界的大熊猫”,国家一级珍稀保护树种。</p> <p class="ql-block"> 22日来到景德镇,先后参观了景德镇陶瓷馆、中国御窑工艺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景德镇陶瓷馆,又称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昌江区紫晶北路1号。景德镇陶瓷馆是新中国成立后建馆最早、藏瓷丰富的唯一一所陶瓷艺术专业性博物馆,国家一级博物馆。也是中外游客来景德镇旅游观光、了解中国传统陶瓷文化的首选之地。</p> <p class="ql-block"> 中国御窑工艺博物馆,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建于珠山东路明清御窑厂遗址之上,于2008年10月20日正式开馆。景德御窑是明清两代的皇家窑厂,烧造的瓷器专供皇帝御用,精美绝伦,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中国御窑工艺博物馆,是旨在传承御窑制造工艺、展示御窑瓷器精品、向大众传播普及御窑文化而建立的专题性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新进网红打卡景点:景德镇御窑厂内的龙珠阁。要想打卡,还得排长队。</p><p class="ql-block"> 龙珠阁位于景德镇珠山之颠。始建于唐,称聚珠亭。宋代修葺一新,称中立亭。明天顺重建,称朝天阁;明成化称冰立堂;明万历改建,称环翠亭。清雍正又改称文昌阁。1925年重建,称龙珠阁。1987年龙珠阁重建后,是一幢仿明重檐宫廷建筑,共6层,高34.5米,建筑面积1650平方米。其周围地底下埋藏着无数宝贵的文物遗存。龙珠阁自明代开始就是御器厂、御窑厂的代表性建筑,是明清官窑遗址。现已成为景德镇的城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