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近年来,在农村由宅基地引发的矛盾纠纷越来越多,即便是血浓于水的手足情也不能例外。</p><p class="ql-block"> 白庙镇邵营村王哥(化名)70岁与王弟(化名)68岁,以前共有老宅基地一块,兄弟各分一半。后来分别同别人换地建房,当时宅基地互换是口头协议,多年前因此引起纠纷,王哥撬开王弟的房门,住了进去,致使王弟有家不能住。</p><p class="ql-block"> 原本两兄弟关系非常的好,孩子们的亲情也非常的融洽,但因为这件事,两兄弟及子女们也闹得不可开交。</p> <p class="ql-block"> 由此引起的两兄弟宅基地矛盾纠纷,从2018年至今,双方多次向村、镇等有关部门反映,先后多个部门介入调查处理,始终无法达成令双方满意的结果,矛盾越发的激化。</p><p class="ql-block"> 这次王弟从外地回来,因有家不能住,矛盾又一次爆发,派出所及时出警,制止了纠纷进一步扩大。</p> <p class="ql-block"> 镇派出所警民调解室主动介入,指派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富有调解经验的乡贤老刘,带领我一同调解两兄弟房屋宅基地纠纷。</p><p class="ql-block"> 所长两次召开矛盾纠纷分析会,指导调解工作,并指派干警具体协调调解工作。</p><p class="ql-block"> 我俩接受任务后,立刻查阅双方多年的矛盾纠纷资料,并到村委会向村干部了解具体情况,分别同两兄弟进行沟通。了解双方各自的想法和诉求,对纠纷基本情况进行全面了解与梳理。</p> <p class="ql-block"> 进行第一次调解,出乎意料的是,由于双方矛盾积怨已久,双方见面激愤不已。你一言我一语,各执一词,相互指责对方,激烈争吵起来,双方态度坚决互不相让,调解现场一度失控,调解工作无法进行。</p><p class="ql-block"> 如何说服双方,我俩同村干部商议后调整方向,寻找突破口,先从情与法两方面对两兄弟进行说教劝导,并扩大调查面,收集矛盾的更多的信息。</p> <p class="ql-block"> 从情理上说,双方是亲兄弟,已是古稀之年,兄弟情谊弥足珍贵,以前并无矛盾,后因换地产生纠纷,更有许多生活琐事,导致双方矛盾加深,伤及手足之情以及儿孙们之间的亲情。</p><p class="ql-block"> 亲人最重要,血缘亲情要珍惜,且现实中弟弟各方面好与哥哥,应当念及血脉亲情,以家庭和睦为主,做点让步,为后辈们做出表率。</p><p class="ql-block"> 从法理上说,哥哥私自撬开弟弟的房门并住进去,违反了相关的法律,进一步激化了矛盾。</p><p class="ql-block"> 我们向王哥着重讲解了需要承担有关法律责任的利害关系,让他认识到这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p> <p class="ql-block"> 调查走访及信息收集方面,进一步走访村民,邻居,亲属等了解情况,同村干部一起,对两兄弟进行“缠,绕,磨”等方式,不断讲情理,讲法理。</p><p class="ql-block"> 并让他们认识到,手足情有着血脉相连的关系,精准疏导,消除双方心中芥蒂。</p><p class="ql-block"> 在同当事人三侄儿谈话中了解到,他较通情达理,是非分明,通过做思想工作,表示愿出面做双方的劝说工作。</p><p class="ql-block"> 在同村干部,三侄儿的共同努力下,巧用亲情牌,寻找到切入口,促使双方态度冷静下来,同意坐在一起商议问题。</p> <p class="ql-block"> 进行第二次调解,由于各方面工作做的扎实,这次双方情绪较为平稳。</p><p class="ql-block"> 经过对两兄弟释法说理,排解疏导,苦口婆心入情入理的劝说,双方都有所松动,逐渐打开心结,达成调解意愿。</p><p class="ql-block"> 在我们调解团队的见证下,双方自愿签署调解协议书,握手言和,两位老兄弟也非常的称心满意。</p><p class="ql-block"> 协议签署后,双方分别握住我们调解成员的手,眼中闪着泪花,表示感谢。</p><p class="ql-block"> 我们明白双方此时此刻的内心喜悦与激动,我们也为调解工作的成功而感到欣慰与高兴。</p> <p class="ql-block"> 多年纠纷为房屋,情法交融巧化解。</p><p class="ql-block"> 这起两兄弟因宅基地置换引起的纠纷,造成积怨多年悬而未决,在我们不懈努力下,用近一个月的时间,终于化干戈为玉帛,得到有效化解,挽回了他们差点失去的晚年亲情。</p><p class="ql-block"> 我想起在今年的全县调解员培训班开班式上,领导说的一句话:人民调解员,是用语言讲述美好故事。</p><p class="ql-block"> 这句话也成为我调解工作的座右铭。</p><p class="ql-block"> 学习‘’枫桥经验”,调解工作一直在路上。</p> <p class="ql-block">作者:杨卫东,白庙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爱好读书写作,作品散见于报刊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