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河姆渡先人呢语

细雨润物

<p class="ql-block">  河姆度在我心中一直是一个神秘的存在,虽离我家不是很远,但想去也不是件容易的事。这次信泰活动有河姆渡,在一个秋雨绵绵的周末,我们到达河姆渡,山河朦胧自带神秘,走进7000年前的部落,驻足现场似乎能聆听到先人们耕种,纺织,陶釜煮米饭的烟火生活。</p> <p class="ql-block">  河姆渡先民的居址常坐落在依山傍水的低丘缓坡。他们居住在用木柱、横梁和地板等搭建的干栏式房屋里,过着饭稻羹鱼的定居生活。舟楫穿梭,炼泥制陶,纺线织布,穿针缝衣,是先民生活的真实写照。</p><p class="ql-block"> 木结构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主流,其中的榫卯和斗拱结构最具特色。河姆渡文化发现的榫卯木构件、企口板等,证明河姆渡先民7000年前已熟练掌握了榫卯技术。</p><p class="ql-block"> 河姆渡先民因地制宜创造的适应水乡泽国环境的干栏式建筑,被誉为"建筑史的奇迹",它既可防潮又可躲避虫兽侵袭。至今仍盛行于东南亚和中国西南地区</p> <p class="ql-block">  河姆渡先民,以凿井取水的方式改善了生活水源。此水井是迄今发现中国最早的木构水井,形象地表达了"井"字的来源</p> <p class="ql-block">出于御寒和美化的目的,人类最初用兽皮或树皮缝制简单的"衣服"。河姆渡文化纺轮、梭形器、机刀和骨针的大量发现,表明已开始纺"线"织"布",并应有简单的纺织机具</p> <p class="ql-block">  原始人在万物有灵信仰支配下,普遍有自然崇拜行为。河姆渡先民概也如此,常聚集在图腾树下,载歌载舞,供奉祭祀,沟通神祗,祈福攘灾。并为此创作出众多令人惊叹艺术杰作。</p> <p class="ql-block">  河姆渡文化的夹炭陶器是黏土中有意识掺和炭化的植物茎、叶和稻壳等烧制而成。手工制作,泥条盘筑法成型,烧成温度通常在800~850℃之间。釜、罐、盆、盘、钵是河姆渡先民日常使用的陶器。</p> <p class="ql-block">河姆渡先民利用漆树产出的无色透明粘稠的漆液,与朱红色的矿物原料调合,涂抹于木胎器物的表面,做成牢固耐用且美观的漆器。中国传统的髹漆工艺从此诞生。</p> <p class="ql-block">  在年复一年的野生稻采集过程中,人们逐渐掌握了野生稻的生长规律,并将其驯化成栽培稻。河姆渡文化的稻作已进入"耜耕农业"阶段,并形成一个较完整的体系,成片的古稻田,大量的骨耜,成堆的栽培稻谷,是河姆渡稻作农业发展水平的直接证据</p> <p class="ql-block">  7000年前先民享用的芡实,酸枣,菱角,青冈,麻栎果,几乎跟现在山中生的,河里产的差不多,地上跑的狗,牛也差不多。</p> <p class="ql-block">  当一轮红日从东方喷薄而出,照耀到沿山麓坡地分布的原始村落时,新一天的劳作开始了。男人们肩荷骨耜走向村外的稻田,荡桨河湖,张弓引箭;女人们手提篮筐隐现在山丘树丛;村舍间,狗逐猪突,小孩玩着捉迷藏的游戏……。河姆渡先民群体劳作,过着艰辛而又富有情趣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  河姆渡文化是中国长江流域最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之一,距今约7000~5000年。主要分布于杭州湾南岸的宁(波)绍(兴)地区东部,并越海东达舟山群岛。河姆渡文化以丰富的栽培稻、成熟的干栏式木构建筑、独特的夹炭陶器和精美的象牙雕刻艺术品为主要文化内涵。河姆渡文化的稻作农业是中国南方地区史前农耕文化的杰出代表;干栏式建筑是中国传统木构建筑技术的重要源头;木胎漆器是目前世界上最早使用天然漆的实物;木构水井是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水井。</p><p class="ql-block"> 以前我们一直说中国五千年文明史,河姆渡文化的发现与确立,是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的重大突破,证明了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同为中华民族远古文化的发祥地,我们的祖先在7000年前用陶釜煮米饭或羹鱼,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远离茹毛饮血的时代,改写了中国文明发展的历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