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同构展风采,深层磨研促发展-长安镇中心小学语文组五年级听课小记

烟雨若梦

<p class="ql-block">  教研花开深秋季,同心掬得满校香。研韵飘香香如故,拾阶而上提质量。</p><p class="ql-block"> 为了落实“双减”政策,促使课堂结构不断优化,教学方式更灵活有效,通过集体备课的教研方式构建共研共促共成长的常态教研氛围,提高教师教材解读、有效备课的能力,也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长安镇中心小学语文组从十月下旬起,各年级组开启了“同课同构”教研活动。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场精彩的教研活动吧……</p> <p class="ql-block">  互学互研,彰显团队力量:语文组教师基于新课程标准,在深度研读、分析课标 和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科特点,以学生现有发展水平为出发点,细研各个板块,精探教学策略,把握知识链接,侧重过程方法,对教材处理、教学内容拓展等方面进行了热烈的讨论,集体备课中发挥集体的智慧,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更多的火花。</p><p class="ql-block"> “博采众长,择善从之。”五年级组率先出征,三位老师根据分工,提前准备一个单元进行备课,并进行分享。在分享中,明确备课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了解课文的编排意图,确定教学重难点,制定大单元教学计划,商议具体教学措施等,根据教学进度和教参建议进行备课。在交流中,大家集思广益,陈述各自的见解和方案。针对主题,结合课标和教材特点,认真探讨,最后整合教学智慧,达成教学共识。集体备课,备的是思路,是方法,更是每一处细微的输出。</p> <p class="ql-block">  深度打磨蕴智慧:本次授课, 五年级组以古诗词教学为主题。围绕“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任务群展开教学,以新课标为指导,以学习任务群为载体,整合语文课程内容,为我们呈现了一场引人入胜的教学盛宴。</p><p class="ql-block"> 三位老师分别是:温婉文静、秀外慧中的姜汶丽老师;幽默豁达、沉稳干练的李琦老师;内外兼修、温柔娴雅的肖红老师。他们三位共同执教第四单元《古诗三首》中前两首诗《示儿》、《题临安邸》。本单元以“爱国情怀”为主题,虽然几篇课文涉及的年代、人物、事件各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点,都表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p><p class="ql-block"> 同课同构展风采:三位老师在教学中,先从单元导语导入,让学生明白了单元主题。接着让学生了解了本单元的综合实践活动是“爱国诗词”朗诵比赛。激发学生热爱古诗词的积极性,强化传统文化积累意识。接着出示任务一:读题释题,读准古诗。知道读准古诗的读音、节奏;然后出示任务二:互文学习,理解悟情。借助注释自主理解诗意,借助其他资料深入研读古诗,结合资料,明白“悲”之根源,为什么陆游会如此之悲呢?相机进行背景介绍。老师介绍“靖康之耻”和偏安一隅的资料。陆游写这首《示儿》时,九州破碎已经整整84年了。接着引读第一句,出示两宋版图、清明上河图汴京的安定繁华和汴京被攻陷后的悲惨对比。让学生通过看图,形容两幅图中的情景。链接语文园地里的“日积月累”的词语,实现了无缝连接。按说在这样的情境之下,南宋朝廷应该奋力抵抗,而事实是这样吗?《题临安邸》这首诗给了我们答案,巧妙引入第二首诗。顺势引导学生想象第一句诗里的画面,再进行悟情。结合资料,学生自然就明白了陆游“悲”的缘由。陆游有生之年看不到国家统一,但他仍旧怀有希望,他还在盼望。他在嘱咐孩子们什么呢?陆游在期待、陆游在盼望……老师很用心地进行了陆游各阶段的诗词拓展。陆游一辈子的愿望就是王师北定,然而通过林升的描述,此时的王师却在唱歌跳舞、饮酒作乐。教学“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一句时,出示南宋偏安和汴州的资料,让学生了解到汴州是北宋时期的都城,非常繁华。进而引导学生体会诗句中的“醉”,也是醉生梦死的“醉”。通过一个“醉“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悟情、想象。让学生从内心里感受到,无论是陆游的“悲”还是林升的“愤”,都出自于他们的—爱国情怀。正所谓“爱之深恨之切。”。最后出示任务三:赛前预热,练习朗诵。顺势引导学生课后搜集更多的爱国诗词,为“爱国诗词朗诵比赛”活动做准备。</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集体智慧促成长:这堂课是整个年级组老师们思维碰撞后展示出来的成果,使用相同的课件在不同的班级上,主体框架相同。</p><p class="ql-block"> 本课中,三位老师引导学生通过借助课文注释,出示资料、同学间交流、对话特殊意指词汇等教学活动,为下一步进入鉴赏活动奠定基础,从古诗词鉴赏方法上讲,有“披文入情”、沿坡讨源”的意味。三位老师的高明还在于处理字词、疏通诗句、初会诗意都始终离不开“读”,将文字信息、诗句意旨融入整首诗中,使学习的点滴所得纳入文本整体感知,避免了肢解文本的弊端。</p><p class="ql-block"> 详细研读文本环节,我们看到三位老师的“互文共读”有两个特点:一是秩序分明、递进明显,本环节建立在前面“分读”的基础上,使“共读”有了厚实的认知和情感基础;二是“互文”之用既相互映衬,又相互比较。前者达成“操千曲而后晓声,操千剑而后识器”的效果,后者则明辩出“悲”与“哀愤”的忧国情怀之有别。尤其是李琦老师严谨而富有激情的教学感染力让人印象深刻,可谓达成了“与诗人共情”的效果。</p><p class="ql-block">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其中一个是要求学生学会收集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果在课堂上,放手让学生汇报自己预习收集的资料,在悟情环节,再深入一点,读的形式再多一点,学生会更容易理解《示儿》中诗人的垂老忧国之“悲”与《题临安邸》中的偏安苟且之“哀、愤”。</p> <p class="ql-block">  同课同构同提升:授课结束后,语文组对五年级组进行评课研讨。三位教师首先分享了自己的教学思路并做出反思。随后,听课教师交流了听课感受,对三位教师的精彩课堂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也探讨了课堂中存在的不足及今后的改进措施。在评课中, 主管教学的魏校长对五年级组同课同构教研活动作出肯定评价,魏校长指导教师要深钻教材,力求提质增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孩子多看课外书,学会“捧着书本看世界。”希望各位老师们在教学之余也要多读书,在阅读中学习、思考、成长。牢记教育初心,不断提升自己的学科素养和教育教学综合能力。</p><p class="ql-block"> “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同课同构的教研模式,体现了合作、体现了探究、体现了反思、也体现了创新。通过同构,使教师对语文课堂教学中共同关注的问题进行实践检验与探索,取得较好的“教学相长”的效果。相信全体长小人会以此为契机,蹄疾步稳,追赶超越,未来必将在教育教研的追梦路上大步前行!</p> <p class="ql-block">  </p>

教学

教研

学生

老师

陆游

年级组

备课

同构

同课

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