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寒山与拾得这两个人对于很多人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他们是唐代天台山国清寺的隐僧,也是佛教史上有些名气的诗僧,两人并称“寒拾”。这两个人在当时给世人的印象是行迹怪诞,言语非常,也就是比较另类。</p><p class="ql-block">又相传他们两个是文殊菩萨与普贤菩萨的化身。</p><p class="ql-block">关于寒山拾得的传说很多,其中最广为人知的就是两个人被后人称为“和合二仙”。</p><p class="ql-block">寒山是个诗僧、怪僧,曾隐居在天台山寒岩,因名寒山,他的诗写得很美,但脾气却十分怪癖,常常跑到各寺庙中“望空噪骂”,和尚们都说他疯了,而他与寺中的拾得和尚却相见如故,情同手足。拾得是个苦命人,刚出世便被父母遗弃,抛弃在荒郊,幸亏天台山的高僧丰干和尚化缘经过,慈悲为怀,将其带至寺中抚养,并起名“拾得”。</p><p class="ql-block">寒山与拾得一起在国清寺做厨僧,他们朝夕相处,亲密无间。寒山和拾得在佛学、文学上的造诣都很深,他俩常一起吟诗作对,后人曾将他们的诗汇编成《寒山子集》三卷。</p><p class="ql-block">这两位于唐代贞观年间由天台山至苏州妙利普明塔院任住持,这座寺院后来改名为闻名中外的苏州寒山寺。我国民间珍视他俩情同手足的情谊,便把他俩推崇为和睦友爱的民间爱神。至清代雍正年间,雍正皇帝正式封寒山为“和圣”、拾得为“合圣”,“和合二仙”从此名扬天下。</p><p class="ql-block">具体的故事情节是这样的,某年,有位越州汪氏由女儿芙蓉陪同来寺进香,不料汪氏突生一病,临终前请来寒山拾得两人,对他们说:“我把芙蓉托付给你们两位,望你们今后能以手足相待,最好能与你们中的一个结为夫妻……”说罢,她就离开了人世。</p><p class="ql-block">从此以后,他们两人对待芙蓉便情同手足,拾得与芙蓉的年龄相仿,后来就渐生爱慕之情,也有人见寒山年长无妻,就希望寒山与芙蓉结成夫妻。</p><p class="ql-block">一天寒山出外砍柴回来,听见芙蓉在房间涕哭,而拾得正在旁边劝说:“我们暗暗相好,寒山并不知道,他如果知道了,一定会成全我们的。我和你虽然不能结为夫妻,但你永远是我的好妹妹……”</p><p class="ql-block">寒山一听,才知道拾得与芙蓉早就相爱了,他当即打定主意,离寺远走,以成全他们两人的大事。</p><p class="ql-block">寒山走后,拾得明白了事情的原由以后说:“我一定要把他找回来,哪怕是找到天涯海角,如果找到了,我就与他一起出家;如果找不到,我也就不会回来了。”芙蓉听罢,知道寒山和拾得的真情厚义,也只好忍着心中的痛苦,哭着与拾得分别了。</p><p class="ql-block">拾得为了寻找寒山,不怕山高路远,日夜奔走,找了很多地方,直到有一天他找到苏州古城,听说在姑苏城外的枫桥,有一座小巧别致的寺院,新来了一个衣着破烂、疯疯癫癫的和尚,其相貌与寒山相象,于是他就忘记了饥渴和疲劳,立即精神抖擞、快步前往。走近枫桥时,拾得想,我不能空手去见寒山呀,就在这时,他看到旁边荷塘里有许多盛开的荷花,就赶忙跑到荷塘旁边,伸手摘了一朵又红又大的荷花,捧在手里走进了寺院。</p><p class="ql-block">寒山听说拾得千里迢迢而来,想必腹中饥饿,急忙从房中捧出一只盛着素饼的竹编食盒。二人相见,寒山送盒,拾得献荷。从此传为佳话,后人把捧荷的拾得称为“和”(谐音),把捧盒的寒山称为“合”,两人合称为“和合二仙”。</p><p class="ql-block">从此以后,寒山和拾得更加亲密无间,互敬互助,几年以后,拾得外出传道,云游各地。据说他后来东渡到了日本,如今日本还建有“拾得寺”和“寒山寺”。而寒山一直在苏州枫桥镇上施药舍茶,最后在枫桥寺院圆寂。</p><p class="ql-block">苏州枫桥这座寺庙原名“妙利普明塔院”,因寒山和拾得在此居住而出了名,以后便改称为“寒山寺”。直到现在,寒山寺里还塑着和合二仙相亲相爱的塑像。另外在寺院里面还有一块寒山和拾得画像的碑刻,以表对二位高僧的纪念。</p> <p class="ql-block">“寒山拾得二圣降乩诗曰:呵呵呵,我若欢颜少烦恼,世间烦恼变欢颜。为人烦恼终无济,大道还生欢喜间。国能欢喜君臣合,欢喜庭中父子连。手足多欢荆树茂,夫妻能喜琴瑟贤。主宾何在堪无喜,上下情欢分愈严。呵呵呵。考寒山拾得为普贤文殊化身,今称和圣合圣,为寒山拾得变相也。花之寺僧罗聘书记”</p><p class="ql-block">《枫桥夜泊》是唐代诗人张继的名作。安史之乱后,张继途经寒山寺时写下这首羁旅诗,也让寒山寺更为知名。</p><p class="ql-block">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p><p class="ql-block">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p><p class="ql-block">寒山拾得有一段最著名的对话,流传千古:</p><p class="ql-block">寒山问拾得曰:“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p><p class="ql-block">拾得回云:“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p><p class="ql-block">寒山拾得被后人尊为二圣,也尊为文殊菩萨,普贤菩萨的化身。</p><p class="ql-block">但让我们想不到的是,从上世纪50年代起,寒山的诗远涉重洋传入美国,美国“垮掉的一代”将寒山奉为偶像,其诗一时之间风靡欧美,在那里,他赢得了比李白、杜甫还要高的声誉。</p><p class="ql-block">总理夫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程虹,被称为中国自然文学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她写过一本专著:《宁静无价》,对寒山的诗风靡美国做了精彩的分析。</p><p class="ql-block">文化意义上的相互沟通是可以跨越时空的。当代美国自然文学作家与寒山之间首先有一种相似的文化取向。受后现代主义的影响,在高科技发达的美国,人与自然都趋于物化或者商品化,两者转化成为一种新的形式——“现有的需求物”。当代美国自然文学作家看到了这种现代文明的误区,便开始唤醒人们从文化的角度来思考,形成一种自然、社会与精神和谐共存的强大的生态视野。</p><p class="ql-block">西方文化的弊端在于它继承了太多错误的东西,它是一种与外界的荒野隔离、与内在的荒野隔离的文化。而这种文化是引起环境危机的根源,是一种自我毁灭的文化。把目光转向东方,西方文化的失败在于它与东方的佛教以及美国印第安人的原始主义相左。</p><p class="ql-block">寒山备受当代美国自然文学作家的推崇,并非仅仅是因为他的诗作,而是他的生活方式、他的精神向往与他们相吻合。</p><p class="ql-block">寒山喜山,从其名、其诗及其隐居山野的生活经历中可知。他摒弃了浮华人世,称自己为“山野之人”。寒山已成为一种山的象征,一种山之魂。有趣的是,似乎当代美国自然文学作家对山也是情有独钟。美国人在翻译寒山的诗时,糅进了美国加州山岭中的生活经历与想象,从而使得这些诗不只是字面的精确翻译,而是寒山的中国禅境及山魂与美国人的山野经历的结合。</p><p class="ql-block">那么为什么寒山及当代美国自然文学作家对山的感情如此地执着? 这是因为他们从山中寻到了一种理念。在自然界中似乎山是繁华闹市最鲜明的对比物。能够与灯红酒绿、醉生梦死、人心浮躁的现代都市相抗衡的是沉默无语、存在已久、蕴意深长的群山。寒山与美国当代自然文学作家们走向山野,为的是从事一种心灵的朝圣,表达一种与众不同的理念。</p> <p class="ql-block">寒山,这个中国唐代的,不那么有名的诗僧,在一千多年以后,成为美国垮掉的一代的精神导师。</p><p class="ql-block">2003美国人拍了一部电影《冷山》,获得了多项奥斯卡金像奖,它改编自一部同名小说《寒山》,《冷山》其实是误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