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南渡北归》

恬妞

<p class="ql-block">听说董宇辉在直播间一晚上卖了7000多套《南渡北归》,突然就很想聊两句。</p><p class="ql-block">该书描述的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因张学良的不抵抗,东三省沦陷。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因宋哲元不抵抗。平津沦陷。北大、清华、南开等大学不得已从敌占区流亡西南,先后到长沙、昆明、蒙自办学。以及在回归故土家园之后,因内战爆发和各自的政治歧见。在海峡两岸不同的生活环境和政治氛围中所遭遇的命运巨变,让人扼腕长叹。</p><p class="ql-block">看完此书,我以为作者是台湾籍的,看了简介才知道他竟然是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的。</p><p class="ql-block">我对他的一些立场观点是存疑的。</p><p class="ql-block">1941年8月30日,蒋介石在重庆黄山官邸遭到日机轰炸。面对血肉横飞的惨象,蒋介石心怀忧愤,但不为所惧。在他写的日记的字里行间,透出这位战时军政领袖不服输、不怕鬼,不信邪的精神气概,颇有气象万千,为整个民族的不屈意志甚感光荣与自豪的伟大情怀。</p><p class="ql-block">当时华北沦陷,上海失守、南京、杭州、济南等重量级省会城市相继陷落的情况下。书中写道:蒋介石力排众议,坚决主张哪怕只剩一兵一卒,也要战斗到底,誓死不降。为增强军民抗战信心,1937年12月17日。蒋介石发表《告全国国民书》,号召全国军民放弃一切和谈幻想,坚决地不能有丝毫动摇地团结抗日,并公开提出了持久战的战略方针。</p><p class="ql-block">书中这样的描述还有很多。众所周知,1936年12月的“西安事变”,就是因为蒋介石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国策,对日本侵略实行不抵抗的政策而发生的。要求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而发生。面对家园陷落,山河破碎的悲惨景象作者。作者妄想往蒋介石脸上贴金,把蒋介石塑造成一个抗日英雄。</p><p class="ql-block">《论持久战》则是毛泽东1938年5月提出的,他却李代桃僵说是蒋介石率先提出的论持久战。我都被他气笑了。</p><p class="ql-block">而对当时中共驻长沙办事处的徐特立等几位同志鼓动学生抵制国民政府与学校当局把大学从长沙迁往昆明决定的演讲,说他是怀揣不可告之目的的几个老朽的哀鸣。</p><p class="ql-block">书中对亲共的吴宓、吴晗、陶孟和、李达等多有这样恶意的揣测和轻佻的描写,我不知道作者的立场在哪里?</p><p class="ql-block">让人感动的是,就算在那战火纷飞、朝不保夕、时常跑警报、提心吊胆的艰苦日子里,各领域的大咖还是坚持学术研究、教书育人。怀揣救国家民族于水火的热忱,抛弃国外锦衣玉食的生活,优厚的待遇,毫不犹豫的回国,想要尽自己的一份力。</p><p class="ql-block">悲哀的是,新中国成立后,有人随蒋介石逃到台湾,有人留在了大陆,想要为新中国的建设添砖加瓦 。去了台湾的,在那弹丸之地也无法施展他们的才华。而留在国内的。一场运动接一场运动,“四清”、“三反五反”、“文化大革命”等。</p><p class="ql-block">在这一场场的政治风暴中,再才华横溢的科学文化巨擎也失去了光环。当年胡适最钟爱的儿子胡思杜不得已发表了《对我父亲——胡适的批判》,胡适辗转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说:我可怜的三儿,他连不说话的自由都没有了。我的眼泪无法遏制的喷涌而出。</p><p class="ql-block">熊大缜是“两弹一星”的元勋和老祖叶企孙的助手,前途不可限量。可是他为保家卫国,前往冀中抗日前沿,利用自身所学,研发出含TNT烈性炸药的地雷,让日军闻风丧胆,吃尽苦头。就是这样一个爱国知识分子,却被晋察冀军区怀疑是天津国民党特务机关派到冀中军区的特务汉奸,遭受刑讯逼供残酷折磨,最后被人谋杀。</p><p class="ql-block">还有恐龙级学术大咖叶企孙、陈寅恪、曾国藩家族的后世子孙曾昭燏、曾昭抡。遍访全美所藏中国铜器的陈梦家等等等。他们一身赤诚,想要为建设新中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却被打成特务汉奸走狗。他们原本应该成为国家甚至世界级的珍贵财宝,被呵护,被尊重,但是在那是非不分,黑白颠倒、人心泯灭的年岁,很多人不堪折磨,命丧黄泉。</p><p class="ql-block">时代的一粒尘土,落在个体的头上,就是一座大山。</p><p class="ql-block">往事不堪回首,愿历史不再重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