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普陀寺(副本)

晨龙1309090

<h3>南普陀寺位于福建省厦门市东南五老峰下,面临碧澄海港,该寺占地面积25.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1270万平方米。始建于唐朝末年,称为泗洲寺,宋治平年间改名为普照寺,明朝初年,寺院荒芜,直到清朝康熙年间才得到重建。因其供奉观世音菩萨,与浙江普陀山观音道场类似,又在普陀山以南而得名&quot;南普陀寺&quot;,为闽南佛教胜地之一。[1][2]寺内明万历年间血书《妙法莲华经》和何朝宗名作白瓷观音等最为名贵。</h3><h3>南普随寺中轴线上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藏经阁等。两旁有钟鼓楼、禅堂、客堂、库房,另有闽南佛学院,佛教养正院,寺前有放生池,寺后近年新建&quot;太虚大师纪念塔&quot;。整座寺院气势宏伟,错落有序。</h3><h3>南普陀寺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3]、福建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5]、厦门八大风景区之一[6]。</h3> <h3>  厦门.武夷山行(之三)</h3><h3> 南普陀、炮台、大学</h3><h3> (2018、3、24日)</h3><h3><br /></h3><h3> 今天14一23度,晴。早饭后于8点10分出发。</h3><h3>8.40至南普陀,南普佗是全国知名的佛教圣地之一,也是全国唯一的教育学院。这里宏伟古朴,前有水后靠山,是一风水宝地,我夲不信佛,但院内两处石刻对我心却有所触动,第一处是.心既是佛这4个字,第二处是首短诗,其内容为,心如此石復如铁,备受千磨与百折。为谁辛苦为谁忙,欲把强权一扫滅。因时间紧迫沒来的及细游和回味就按时返回了集合地。南普佗与厦门大学紧临,9点45分我们就进了大学院内,这个学校面积比整个鼓浪屿还大,有自己的湖泊和海岸沙滩,从这个学校走出了不少诸如鲁迅,林语堂等知名人事。易中天也在这个学校任教,因为是个周六,校院对外开放,我们漫步在校园之内,内心不由升起一种无奈的遗憾,遗憾的是由于文革等方面的原因,我们一生沒能成为一名真正的大学学子。我们走近了陈嘉庚之子为建校80周年所建的颂恩楼,并在楼前的湖泊岸边留了个影,10点半离开了厦门大学乘大巴沿环岛路向胡里山炮台而去。</h3><h3> 胡里山炮台位于厦门东南端海岬突出部,地理位置险要。炮台始建于清光绪20年,炮台结构为半地堡半城垣式,这里有世界上最大的炮,克虏伯大炮,也称世界古炮王,该炮是德国1893年制造,清政府用35万两白银购回,重达9吨,伸管长13、13米,射程19000米,1896年打过英军,1937年打过日军。现仍保存良好。除此外我们还参观了位于炮台周围的许多各式各样的火炮。 中午12点10分在朋来阁吃的午饭,饭后1点启程去曾厝垵村小集市,2时许去集美学村。</h3><h3> 集美大学是在1912年陈嘉庚先生捐资亲自创办的,他生于1841年卒于1961年,他一生勤奋艰朴,在海外创业艰辛,他却为我国的教育事业负出了很大的心血,一生中捐资达100亿美元之多,共创建建了114处学校。</h3><h3> 1961年国务院为陈嘉庚先生出资在其家乡建有归来堂一处,为纪念陈先生,福建省和厦门市又于1983年修建了归来园,园中有嘉庚先生高2、3米,重750公斤的雕像一座,归来园占地10000平米,园内在其故居设立了陈嘉庚先生纪念馆。其园的东侧仍保留着陈先生设计并于1958年所建的在上世纪80年代前为福建境内为最高的15层的教学楼。</h3><h3> 参观了集美学村后我们既随导游去自贸区购物、就餐,尔后于7时许既返回了住处。</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 蓝天 随记</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