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span style="font-size:18px;">唐 •常建。11月的北京暮秋已过,迎来高洁壮美的冬季。位于燕山余脉香山北麓碧云寺已是一派晚秋初冬景色。据悉自11月20日今日为期一年的关闭修缮,值此时机探访碧云寺这</span>金秋岁暮之美。碧云寺古老历史和壮丽自然景色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欣赏。站在这片圣地,人们仿佛能够穿越时光,感受古老的历史底蕴。</p> <p class="ql-block">碧云寺始建于元朝至顺二年(公元1331年),元明清三朝均有修缮,明宦官魏忠贤生前将此处作为百年之地;清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平毁魏仲贤墓建金刚宝座塔。碧云寺坐西朝东呈对称轴线式布局,依山而建,层层叠起,结构紧凑,收于金刚宝座塔。乾隆皇帝的行宫水泉院、金刚宝座塔、石牌坊、罗汉堂等都是标志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佛家修行崇尚六根清净。为远离俗世烦嚣,佛门寺院建在远离市井喧嚣的清静空灵、冷寂偏僻的山林中。碧云寺当初建于香山北麓正切合佛门清静之愿。佛教之外宋代爱国诗人陆游则以“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的梅花自况,表现文人甘于寂寞的清高之气。“寂”也形容人的性格恬静淡泊,不追求名利,即恬静、恬淡。以上也是探访古寺感受清静之义。</p> <p class="ql-block">山门殿。</p> <p class="ql-block">悬挂在山门殿上“碧云寺”匾额历经岁月的洗礼,斑驳陈旧,分别用满汉藏蒙文字书写。</p> <p class="ql-block">山门殿。建于明代。殿内两尊金刚力士塑像是佛教守护寺门的神将,俗称哼哈二将。高4.8米,姿态猛勇,头戴宝冠,手执金刚杵。左像怒颜张口为"哈",右像忿颜闭口"哼"。</p> <p class="ql-block">钟鼓楼院落里秋意还未散尽,数株树龄三百年以上的银杏树由绿转黄,橙黄橘绿,青黄夹杂,霜叶缤纷,红枫摇曳,各种色彩“碰撞”交织,晕染出一幅幅五彩斑斓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不时有游客捡拾成熟坠落的银杏果实。</p> <p class="ql-block">清幽古寺,百年银杏满园,美的令人窒息。真可谓:清风挽月醉西楼,笑卧红尘又一秋。</p> <p class="ql-block">古寺红墙阶上黄金竹风姿卓约,竹叶悉窣作响,在古寺的晨钟暮鼓的肃穆中聆听着天籁之声。佛家的钟罄音没有任何杂质,是定心之音,因而更显寂静空灵。</p> <p class="ql-block">弥勒殿是碧云寺的二进院,殿内供奉一尊明代的弥勒佛,系两千斤青铜坐像,佛像高2.5米,大肚便便,笑口常开。</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殿前有水池,池上有三座雕栏汉白玉石桥通往大殿。</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碧云寺最高等级的一座殿宇,为前带擎檐柱,后带卷棚式抱厦,庑殿顶建筑。殿外檐乾隆御笔匾额:"能仁寂照"。“能仁”是如来佛的另一个译称,“寂照”也是普照之意,匾额的意思是说这里就是如来的大殿。殿堂中间供奉佛祖释迦牟尼。左右胁侍文珠菩萨、普贤苔萨和十八罗汉分别在左右两侧听佛礼佛。四周的险山云海象征着西天佛国彩云飘渺的祥璃景象。</p> <p class="ql-block">乾隆御制重修碧云寺碑亭建于清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年),为重檐八角攒尖、荧琉璃瓦顶碑亭,亭上下檐饰斗拱,红墙红柱,二龙戏珠彩画,碑事内设乾隆御制重修碧云寺碑文,碑身两侧雕缠枝莲纹饰,下有龟跌海堤。中国古代建筑中,只有皇帝使用的宫殿或奉旨兴建的庙宇等才允许使用黄色琉璃瓦,是权力的象征。碑亭所用黄琉璃瓦,充分体现出碧云寺为皇家御制寺院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御碑亭后面为菩萨殿,是一座的明代建筑,门匾“静演三车”是乾隆御笔。三车是佛教修行运化载体秘谛,得之则精、气、神三品圆全,天、地、人三仙成就矣。故佛推崇“静演三车”的意境。</p> <p class="ql-block">在此遥望香山香炉峰层峦叠翠,那万山红遍的美景已融入世人的脑海里。</p> <p class="ql-block">孙中山纪念堂是碧云寺最后一座大殿,原名叫普明妙觉殿。1925年孙中山在北京逝世后,曾将灵柩安放在这里,供全国人民公祭。直到四年之后1929年南京中山陵建成,才将灵柩移至南京中山陵安葬。</p> <p class="ql-block">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在北京逝世,按照中山先生生前的遗愿,应将他的遗体安葬在南京紫金山,陵墓工程浩大,在短时间内无法完工,所以当时治丧委员会决定,将中山先生的遗体暂时停放在碧云寺金刚宝座塔内,直到四年后1929年5月才移灵南京。普明妙觉殿被辟为“孙中山纪念堂”。殿堂门楣上方的匾额是由宋庆龄夫人亲笔提写。</p><p class="ql-block">殿堂正中是一尊孙中山先生的全身塑像,像高2.9米,展现了中山先生推翻帝制时的勃勃英姿。南侧的展柜里陈列的是中山先生的遗著和遗墨,上面记载了他一生追求真理,主张平等、博爱、天下为公的思想。北侧陈放的是前苏联政府敬送的玻璃盖钢棺。由于钢棺运送到北京时中山先生的遗体已经入殓达半月之久,未曾使用,之后将它停放在这里作为对中山先生永久的怀念。在纪念堂两侧的墙壁上镌刻着中山先生致苏联政府的遗书。</p> <p class="ql-block">普明妙觉殿自成一体,以大殿为中心,厢耳、廊庑、院门、围墙等周绕联络而成一院。廊庑:廊无壁,为通道;庑则有壁,可住人。现辟为孙中山生平展览场所。</p> <p class="ql-block">宋庆龄当时为孙中山遗体守灵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宋庆龄守灵休息室。</p> <p class="ql-block">碧云寺最后一个院落便是塔院,这里原是明朝宦官魏忠贤为自己建的墓地。清乾隆年间,对碧云寺进行大规模维修和扩建,将魏墓平毁,于1748年修建了金刚宝座塔。塔院第一座建筑是木质牌坊。这座豪华的汉白玉的牌坊,也是塔院的棂星门。牌坊雕刻精美,祥云吉兽,吉祥图案密佈,据称,如此豪华的棂星门天下独此一座。牌坊中间刻着金字“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安养道场”。</p> <p class="ql-block">石牌坊两侧为照壁,正面刻有八个历史人物浮雕,并有题名,左有蔺相如为节,李密为孝,诸葛孔明为忠,陶渊明为廉;右有狄仁杰为孝,文天祥为忠,赵壁为廉,谢玄为节。</p> <p class="ql-block">在照壁小额枋上刻有八个大字,左为“精诚贯日”,右为“节义凌霄”。</p> <p class="ql-block">过棂星门还有一座砖牌坊,应该是明代的遗存(有专家猜测是魏墓的墓门)。这是塔院的最后一道门,从中间的门洞终于见到了金刚宝座塔。</p> <p class="ql-block">自砖牌坊门洞回望,已过木、石和砖制三座门。佛教过三门其中的一个意义是:表示智慧、慈悲、方便三种解脱烦恼的法门,或者表示信、解、行的三个修行阶段。 </p> <p class="ql-block">金刚宝座塔前左右对称两座乾隆御制汉白玉碑亭。</p> <p class="ql-block">爬了300多级台阶终于到了金刚宝座塔前,据说是仿照五塔寺的金刚宝座塔建的。塔上建有一座凸字形的罩亭,东向有券洞,罩亭内有佛像和供桌。在罩亭前左右两边各有一座喇嘛塔,罩亭上面四角也建有四座小塔。罩亭后面是五座万形佛塔,中间一座稍大些,每座塔都是十三层。塔身和塔座各处都雕刻吉祥图案和众多佛像,可见当时的雕刻艺求是多么的精湛。</p> <p class="ql-block">金刚宝座塔。如今这个塔院成了禁地,闲杂人等不得入内,只能远观。金刚宝座塔渊源于公元前三世纪的古印度。当时的阿育王为了纪念释迦牟尼,在其成佛的比哈尔南部的佛陀伽耶城菩提树下建立起了一座精舍。此后历经改建,在公元6世纪的笈多时代形成了一座五塔耸立的佛陀伽耶大塔。</p> <p class="ql-block">自网络复制金刚宝座既往开放时的旧照以了谒拜心愿。</p> <p class="ql-block">塔基呈方形砖石结构,外以虎皮石包砌,台基两侧有石雕护栏。塔身全部为琢磨过的汉白玉砌成,四边还雕刻有藏传喇嘛教的传统佛像。塔基正中开券洞,券墙上有一汉白玉匾额,上书金字“孙中山先生衣冠冢”。塔座上有两座小型喇嘛塔和五座方形十三层密檐式石塔。整个金刚宝塔采用高浮雕的石雕技法建成,满布精致浮雕,有大小佛像、天王、力士、龙风狮象和云纹等。</p> <p class="ql-block">数年前北京的西山一场大雨的洪水冲出了两尊石人塑像,考古人员继续挖掘又发现了镇墓兽和龙纹瓦,还有不少小件石制雕刻物品。经考证两尊石人古代叫“石翁仲”。是权贵墓前站立的石人。明朝太监、大奸臣魏忠贤为自己百年后营建的守卫陵墓石翁仲。魏忠贤罪恶多端,其被人熟知的是操控东厂、锦衣卫权倾朝廷、残害忠良。</p> <p class="ql-block">罗汉堂,仿杭州净慈寺罗汉堂而建,是国内四大罗汉堂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殿内有木质贴金塑像508尊,包括佛、菩萨以及蹲在房梁上的济公等。建筑结构为田字形,五百多座富有幽默感的罗汉像,把人带进了佛门自由自在的境界。</p> <p class="ql-block">罗汉堂内乾隆御笔匾额:<span style="font-size:18px;">海会应真。“</span>应真”是一种佛教语,罗汉的意译,意谓得真道的人。意为:应乎真道者,谓方是真话。罗汉堂楹联:意思是说罗汉修行圆满,功德如水,遍及三千世界。乾隆一生信佛,在佛教徒心中,罗汉已通过修行永脱苦海,在莲花盛开祥云缭绕的西天,与诸佛一起在极乐世界。</p> <p class="ql-block">罗汉堂内其他罗汉都是身披袈裟,光着脑袋,只有他不像个出家人。他是谁?原来他就是清朝的乾隆皇帝。一个堂堂天子,为何成了一尊罗汉?在罗汉堂兴建之前,也就是乾隆十年时,他在寄题独乐寺诗中说:“丈六金身应好在,春风过后偶相思。”在乾隆十三年兴建罗汉堂时,乾隆又来到这里。他认为,罗汉金刚可以长久存在,把自己塑成金身罗汉,可以永远受人们的供养,叫人思念,于是下令把自己挤入罗汉中。</p> <p class="ql-block">禅意“园中园”:香山之水泉院。香山碧云寺内的水泉院,是京郊寺院中知名的“园中园”。沿着寺院中轴路而行,按路标所引,便来到碧云寺北轴线最深处的水泉院,它与南侧著名的罗汉堂遥遥相望。进入水泉院,里面的景致好不清幽,其以叠石造景,树木、泉水和假山构成一处突显清幽之趣的小园林。</p> <p class="ql-block">院内有一天然流泉,名“卓锡泉”。泉水自石缝中流出,汇而为池,每到雨季,水量很大,瀑飞石上,触石腾空如雾团结旋,流转飞洒,水珠四溅,可谓上有悬瀑下有深潭,谓之“龙湫”。加之翠竹环绕,形成“竹墅龙湫”之景观,为“宛平八景”之一。康熙皇帝曾多次驻跸碧云寺,并品饮卓锡泉之水,即兴写下《碧云寺临泉望月》:“碧云夜望月初圆,星斗辉煌照九天。滴流涓涓无止息,此心长使若清泉。”此时虽不是月圆之日,但清泉依旧。来到池边,掬一捧泉水,一饮而尽,畅快爽口。</p> <p class="ql-block">泉的西侧有修葺一新的庙宇,上悬“龙王庙”之额,于是走上前观看,只见庙内供奉龙王坐像,两侧山墙上悬有一副对联:“杖锡原龙化,山泉一卓通。”联中有“卓锡”二字。此联当出自明代诗人穆光胤的诗句。碧云寺的泉水自古就以卓锡名之。明代诗人穆光胤用“杖锡原龙化,山泉一卓通。根深连地脉,溜曲绕珠宫。小时吼惊雨,斜飞不任风。朅来一酒濯,顿觉世缘空。”的诗句真切地描述了卓锡泉流经碧云寺的情景。并以“杖锡原龙化,山泉一卓通”引出了一个典故,说明了“卓锡”的由来。相传,禅宗第六世祖惠能大师,经过广东大庾岭时,因为步行了很长时间口渴至极,便用手里的禅杖一戳地下的石头,石隙间顿时涌出清泉。“锡杖”就是僧人出行时使用的禅杖,因为上面有锡制小环,而被称为杖锡。碧云寺卓锡泉不知是否也经高人“点戳”。</p> <p class="ql-block">穿过南侧一处六角形门洞,便来到清代帝后巡幸驻跸之行宫,其建于乾隆十三年(1748年),由涵碧斋与含青斋组成,均坐西朝东。一进院为涵碧斋,为三间,因多次改建现为硬山出廊式建筑,左侧为石雕水沟,沟内是从水泉院流过来的泉水。</p> <p class="ql-block">1925年11月23日至12月2日,在此召开了“国民党一届四中全会”,史称“西山会议”。二进院为含青斋,面阔五间,外檐悬“含青斋”之匾,院内叠石为池,为古柏所掩映,景致秀雅。虽然院落不大,但有“云容水态”。“西山会议”其中心议题是反对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严重地影响了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干扰了国民革命的正常进行。1928年7月3日,蒋介石第一次来北平(京),首先到香山碧云寺拜谒孙中山先生灵柩,当晚与夫人宋美龄住宿于水泉院内含青斋,以行守灵之仪。</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座古老的皇家院落掩映在苍劲的银杏树下。进人院内,只见游人寥寥,一派幽静、肃穆气氛:古木参天,松柏森森,秀竹郁郁,芳草青青。</p> <p class="ql-block">“三代树”是一株高大笔直的银杏树,树龄300余年。其“生于枯根间,初为槐,历数百年而枯;在根中复生一柏,又历数百年而枯;更生一银杏今已参天矣”,“三代树”由此得名。</p> <p class="ql-block">立于假山上的碧照亭。</p> <p class="ql-block">一株古老的枯树,好像一座牌坊迎接访客。</p> <p class="ql-block">“清静心”半厦亭,其实我们只看到外面部分,陡壁中还有另外一半隐藏在山洞里。</p> <p class="ql-block">洗心亭台基。上面有遗存的洗心亭柱础。香山公园曾被乾隆皇帝赐名静宜园,咸丰十年(1860年)和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香山公园被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焚毁,香山二十八景多被破坏。水泉院里的洗心亭、试泉悦性山房随之毁坏。幸好有旧照片留存,一睹当年皇家青睐的景观。</p> <p class="ql-block">碧云寺里的乾隆皇帝行宫水泉院水榭洗心亭遗存台基,乾隆皇帝曾在此避暑纳凉,喝茶休憩,为历代皇帝所青睐,乾隆皇帝非常喜欢。老照片由中国摄影师黎芳拍摄于1879年。从照片上看洗心亭顶杂草丛生,匾额摇摇欲坠。</p> <p class="ql-block">试泉悅性山房是龙王殿下一潭泉水边的建筑,现今只遗存基础台基。过了洗心亭几步即是。老照片提供的试泉悅性山房被毁前的状况。</p> <p class="ql-block">顺路参观与碧云寺一墙之隔的香山公园眼镜湖。香山依托西山的群山,构成了北京西部皇家园林甚至整个西北郊区平原的背景。每年深秋,满山红叶的森林都被染成了北京最浓的秋色。爬山俯瞰,周边的湖光山色,展现了北京西部整体环境美。</p> <p class="ql-block">香山眼镜湖水帘洞。</p> <p class="ql-block">宋代苏轼这样描写四季轮回:“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让我们在北京的春花秋月里探古寻幽,感受世间的美好。以慈悲心怀,生出浅喜深爱。嗅一缕岁月淡雅清香,掬一捧年华慈悲未央。听岁月浅吟轻唱,看时光静雅绵长。</p> <p class="ql-block">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碧云寺展板介绍和网络,在此一并致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