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英伦三岛~威尔士、莎翁故居、丘吉尔庄园

家乡的玫瑰

<p class="ql-block">今天要乘船返回英格兰岛,清晨6点半出发前往柏林港,将乘船再次驶过爱尔兰海。</p> <p class="ql-block">在等待大巴车上船的时候,来了一队摩托车队,他们也要搭船过海。这是一队由退休老人组成的老年乐摩托车队。</p> <p class="ql-block">一位车手<span style="font-size: 18px;">交叉双臂摆pose,又</span>伸开双臂做欢迎状,团友乔威心领神会,跑过去与车手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在等待上船的时候大家纷纷与这些快乐的骑手合影,郑大哥说,中外老年人都是一样啊,都有积极心态,健康向上。郑大哥是厦门一位退休医生,退休后每天坚持游泳、跑步。这可是从鼓浪屿游到对岸啊,厉害👍</p> <p class="ql-block">我们上一次乘船好象也是这个公司的。爱尔兰海峡隔离了英格兰岛和爱尔兰岛,也让爱尔兰侥幸成为了保存古典文化的世外桃源和凯尔特文化庇护所。</p> <p class="ql-block">爱尔兰人属于凯尔特人,是欧洲大陆第一代居民的子嗣。爱尔兰历史上遭遇三次入侵:8世纪末维京人入侵,12世纪诺曼人入侵,1542年,英国王亨利五世成为爱尔兰国王后实行殖民统治。1801年,爱尔兰并入英国。当时英国的名称是“大不列颠和爱尔兰联合王国”。1937年爱尔兰宣布成立共和国并独立,仍留在英联邦内。1948年12月21日脱离英联邦,并通过宪法成为永久中立国。1949年4月18日,英国承认爱尔兰独立,英国的名称改为“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爱尔兰三色旗”</span>的诞生和使用也讲述了爱尔兰人民为争取国家独立的历程。<span style="font-size: 18px;">1848年</span>“<span style="font-size: 18px;">年轻爱尔兰人”组织的领袖梅格尔在</span>进行演讲时,<span style="font-size: 18px;">爱尔兰三色旗首次被升起。</span>当时爱尔兰的天主教徒与新教徒严重分裂,又遇上了大饥荒,梅格尔希望两个教派的人能够团结起来,为争取民族独立而斗争。1916年,爱尔兰首次采用三色旗作为国家的象征。1922年,爱尔兰自由邦开始使用该旗帜作为国旗。1937年爱尔兰宣布成立共和国通过宪法赋予该旗帜国旗地位。三色旗<span style="font-size: 18px;">从左至右由绿、白、橙三个平行相等的竖长方形组成,绿色代表爱尔兰的天主教,橙色代表爱尔兰信奉新教的追随着,白色希望双方和平共存。</span></p> <p class="ql-block">英国的国旗是三个联合王国的国旗叠加组成的:白底红十字圣乔治旗,是12世纪英王理查一世十字军东征时打出的英国旗。(圣乔治是4世纪的一名罗马士兵,他为基督教徒脱离迫害作出贡献。)</p><p class="ql-block">蓝底白色十字交叉旗是苏格兰王国国旗,象征苏格兰的守护圣人圣安德鲁殉道时所用的X形十字架。</p><p class="ql-block">白底红色交叉十字旗代表爱尔兰守护神圣帕特里克,北爱尔兰并入英联邦后用作北爱尔兰王国国旗。</p><p class="ql-block">这三面王国国旗叠加在一起就成为了现在的英国“米字旗”。可是,威尔士王国呢?</p> <p class="ql-block">船行驶在爱尔兰海,这个船没有甲板我们无法在甲板上观景,隔窗望去海阔天空不甚清晰,历史如这白云悠悠。</p><p class="ql-block">郑大姐过来和我聊天,我们竟有如此相似的命运,文革中她的父母也被揪斗,兄妹流落四方插队下乡,也是通过考学摆脱命运的压制束缚,走出自已的完美人生。那一代人本就不易,况有着可教育好子女的身份,那份逆境中的自强自立,是外人无法理解的。</p> <p class="ql-block">在英国今天是中秋节,比国内晚了一天。我们河南老乡聚在一起,秦处长拿出他带的月饼给大家分享,拍照时可能刚坐到一起,后边才是摆桌开吃😂。</p> <p class="ql-block">正聊天中同学赵素萍发来中秋节祝福,宋教授说给你的同学问个好,我们在北京关工委会上见过。</p> <p class="ql-block">我立即把这份祝福转发给我的同学,在异国他乡来自祖国家乡的祝福弥足珍贵,送去在异国旅途的同行祝福也是难得的。此刻在爱尔兰海上是中午时分,在祖国应是皓月初上的时候了吧,时差7个小时。</p> <p class="ql-block">抵达<span style="font-size: 18px;">英联邦的威尔士</span>霍利黑德港。</p><p class="ql-block">威尔士公国的历史比英格兰更为古老,但以后几个世纪威尔士诸侯长久附庸英格兰国王。1284年<span style="font-size: 18px;">爱德华一世</span>征服全境,颁行“威尔士法”,并接受威尔士人的要求,同意由一位在威尔士出生、不会讲英语、生下来第一句话说威尔士语的亲王来管理威尔士人。爱德华一世把即将分娩的王后接到威尔士,生下的王子便是第一位“威尔士亲王”爱德华二世,由此以降。英格兰国王和后来的大不列颠国王总是把“威尔士亲王”的头衔赐给长子。久而久之,这个头衔就成了“英国王储”的同义词。</p> <p class="ql-block">威尔士通往欧洲各市场的交通十分便捷,铁路、公路直接通往英法海底隧道,新的欧洲铁路货运站也设在此。</p> <p class="ql-block">与爱尔兰马路边线是黄色不同,进入英联邦马路上的边线就变成白色了。</p> <p class="ql-block">感觉威尔士自然景致纯朴与乡村化,有点象苏格兰,境内都是乡村原风景。</p> <p class="ql-block">威尔士三面环海,仅东面与英格兰陆地相连。威尔士面积2.08万平方公里,有2个机场,9个海港,其中米尔福德港是石油产品的主要运输港口;新港为钢铁运输港口;塔尔伯特港则是矿石的运输港口。威尔士拥有欧洲最好的商业环境,</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威尔士世界最长名字的小火车站</p><p class="ql-block">站名的英文:St. Mary’s Church in the hollow of the white hazel near the rapid whirlpool and the church of St. Tysilio with a red cave.</p><p class="ql-block">中文译为:湍急漩涡附近白榛树林山谷中的圣马利亚教堂和红岩洞附近的圣田西路教堂。</p> <p class="ql-block">威尔士语的确不好读,最可爱的是这个名字并不是小镇的原名,1860年为了促进小镇的经济和旅游业他们修改了名字,以便让大家印象深刻。</p> <p class="ql-block">果然如他们所料,这个小镇的站名不仅获得世界最长站名的吉尼斯世界纪录,也吸引了无数的好奇者、世界各地的游客到此专访打卡拍照,使其名声广为传播。</p> <p class="ql-block">与一对等车的英国夫妇合影。</p> <p class="ql-block">小火车站临街的一面。</p> <p class="ql-block">小火车站的一个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小火车站旁边有一个很大的超市,东西琳琅满目即有食品蔬菜水果,也有衣服日用百货,还有旅游纪念品。汪老师买了个老花镜,我买了有地域特色的冰箱贴。</p> <p class="ql-block">在这超市的房山墙上画着威尔士的红龙。这是一个关于威尔士和英格兰之间多年斗争的寓言。红龙代表威尔士,另一条白色龙代表撒克逊,两条龙彼此对抗,梅林预言红龙终将战胜白龙,待此日来临,亦是威尔士人战胜撒克逊人之日。1800年,绿白背景下的红龙被指定为威尔士的皇家标志,1853年,女王正式将红龙旗指定为威尔士的国旗。</p> <p class="ql-block">因在船上没有安排午餐,张导安排到一个喝下午茶的地方,有各种面包、薯片、饮料,环境很美。</p> <p class="ql-block">前往英国第二大城市伯明翰,<span style="font-size: 18px;">我们进城也有许多车出城。</span>今天是周五,一般中产阶层都住在乡村,工薪阶层住在城里,上下班高峰期和周末堵车严重。</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伯明翰是靠贸易起家的城市,也</span>是全世界最大最集中的工业城市, 英国25%以上的出口产品是在伯明翰区域制造的,从曲别针到小汽车,什么都生产。</p><p class="ql-block">2023年9月5日,英国第二大城市伯明翰的市政委员会宣布该市破产。</p> <p class="ql-block">伯明翰的唐人街,今天是中国的中秋节,唐人街上来来往往有许多中国的学生,我们一团友的儿子在伯明翰大学读研,学计算机专业,据他讲他们班上有三分之一是中国学生。</p> <p class="ql-block">唐人街很多中国符号,找到有我家人的三个生肖属像。</p> <p class="ql-block">旅游是辛苦并快乐着,回酒店的路上大家在车上观看月亮,一会叫着月亮在车的左边,一会儿又嚷着月亮在车的右边,全车人忽左忽右追拍着月亮,喊声笑声荡漾在整个车厢。</p> <p class="ql-block">入住房间,我们房间的大窗户正好能看到美丽月亮和街景。我的手机避不开窗户反光,这是汪老师用IP贴着玻璃拍的。</p> <p class="ql-block">我们意犹未尽,秦处拿着他带的茅台酒让我们大家喝。他带的月饼在船上都分给我们吃了,他又拿出一个月饼每人分一小块与美酒共饮。待美女小范赶过来时,秦处又从兜里掏出一个月饼来递给她,大家哈哈大笑,纷纷与他打趣。</p> <p class="ql-block">贵州的团友也加入进来,我一直喊他“阿拉伯王子”,因为他每天的服饰都很鲜艳。他连喝几杯茅台,说这是真的,绝对是真茅台,我贵州人,一喝就知道。我悄悄把酒瓶盖拧上放到秦处跟前,意思是别喝完了你留着点。秦处拧开瓶盖说:喝吧,喝吧,带来就是让大家喝的。哇,真豪爽!</p> <p class="ql-block">夜深看着窗外的月亮,静谧安祥。</p> <p class="ql-block">窗外临街披萨店,夜里二、三点还不时有小车开来,停下进去买东西。</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我们参观位于英格兰沃里克郡斯特拉福镇的莎士比亚故居。莎士比亚笔下著名的小丑立在街头欢迎我们,小丑在莎翁剧中是换场时串联上下剧情承转启合,也转圜在宮庭和俗世,每到关键时刻就会说出他的至理名言。铜像底座上刻着他的名言:O NOBLE FOOL! A WORTHY FOOL!直译为:啊,高贵的傻瓜!一个值得的傻瓜!中国人一般译为<span style="font-size: 18px;">“傻子以为自己聪明,但聪明人知道自己是个傻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进入小镇,首先看到莎士比亚的雕像。基座上金字刻着:</span></p><p class="ql-block">来自伯德家族的礼物</p><p class="ql-block">由托尼·伯德英帝国勋章颁发给</p><p class="ql-block">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p><p class="ql-block"> 2022</p> <p class="ql-block">莎士比亚是家喻户晓的世界文豪,被誉为“人类文学奥林匹斯山上的宙斯”,马克思称他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在中国大概唯有莎士比亚的作品,是最早被译成汉语且最早出版作家全集的。1839年,林则徐主编《四洲志》首次提到莎士比亚。1902年,梁启超第一次译成莎士比亚四个字。1921年,田汉开始翻译莎士比亚的戏剧。40年代梁实秋、朱生豪两个人分头翻译了莎士比亚的作品,几乎把莎士比亚37部戏剧都翻译成了白话文。</p> <p class="ql-block">莎翁故居,一般10点才允许参观。</p><p class="ql-block">我与莎翁也是不期而遇……文革时期学校停课,几年后复课就自动升到初中,几个同学被抽到市图书馆,任务是把图书下架捆包,堆放到储屋间。一次坐在捆的书堆上顺意抽出最上面的书翻看,就被吸引住了,那是莎士比亚戏剧集朱生豪翻译的。</p> <p class="ql-block">记得莎翁的剧作每篇前总是先把人物名单按出场顺序列出来,再有一个列表介绍人物之间的关系。等你浸入到剧情中,人物的微妙对话、心理活动、为何如此这般,你就不由的要翻到前面,去查查他们之间的关系。在那个政治至上的年代,莎翁描写的世俗人性,给我颠覆性的冲击,不再是革命反革命的判断、好人坏人的是非,莎翁写出了人和人的对抗,还有自己和自己的对抗。这才有了哈姆雷特的“存在还是死亡”,也有了我的第一次对强势的自我表达。老师让班上可教育好子女上台表态与被揪斗的家长如何划清界限,我内心抗拒着,抗拒着……最后没有上台,最后取消了入团积极分子的资格。</p> <p class="ql-block">这个环形路是镇上唯一的大转盘,在这里向四方幅射出该镇的几条主要街道,莎翁故居在亨利街上,商铺林立较为繁华。路边矗立着的这幢白色两层小楼是<span style="font-size: 18px;">成立于1690年的著名巴克莱银行,是英国最古老的银行</span>在镇上的分支机构。巴克莱银行是一家影响巨大的跨国银行,业务范围覆盖全球60多个国家,它也是在全球第一家发行信用卡的银行。这次出行我也是得益于信用卡的便利,也许是全球刚经历过疫情,商家一般不接触现金只刷卡,爱尔兰又只收欧元,这些,信用卡都可搞定。</p> <p class="ql-block">这旁边的楼房很有特色,与亨利街相邻叫高街。沿路走去这几栋老房子在周围建筑中十分显眼。这是16世纪木桁架屋楼房,木结构的房屋框架箍住刷成白色的<span style="font-size: 18px;">泥土外墙</span>。旁边的房子都已是水泥大窗结构了,为什么这房子和莎翁故居一样保留原貌至今呢?这一问又让我意外惊喜,这竟然是享誉全球的“哈佛”故居,<span style="font-size: 18px;">那个插旗杆的木结构三层楼房!</span>对,就是那个给哈佛大学捐款的哈佛,大学就以他的名字命名。</p> <p class="ql-block">这是哈佛大学里约翰·哈佛的雕像(网照)</p><p class="ql-block">约翰·哈佛1607年11月26日出生于英格兰沃里克郡斯特拉福镇,是家里9个孩子中的第4个,父亲是一个屠夫和酒馆老板。1625年的一场瘟疫,夺去了他父亲和四个兄弟姐妹的性命,母亲改嫁,哈佛继承了父亲非常可观的遗产。1627年,哈佛到剑桥大学伊曼纽尔学院学习,这是一所信奉清教教义的学院。1631年哈佛毕业后继续深造,1635年取得硕士学位,成为职业牧师。1637年冬新婚不久的哈佛,漂洋过海来到美洲新英格兰地区的查尔斯顿,即今天的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地区,在该镇的教会任职助理牧师和教导长老。1638年9月14日哈佛不幸患肺病去世,年仅31岁,没有子女。</p><p class="ql-block">临终前,他做了两件事情:一是留下一半财产给妻子,并劝她改嫁;二是将自己另一半财产(约值780英镑)和所有的图书(约400本)捐赠给了正在建设中的“新学院”(1636年10月28日美国马萨诸塞州殖民地议会,通过决议,决定每年拨款400英镑,仿照英国剑桥大学筹建一所高等学府,学校暂名为“新学院”是全美第一所大学)。这笔780英镑的巨款,为学校的建设提供了巨大的帮助。1639年,马萨诸塞州议会一致决定,将学院改名为“哈佛学院”,也就是今天的哈佛大学。在整个美洲大陆,绝少有人姓哈佛,就是在英国本土,哈佛这个姓也是很少见的。如今哈佛的名字响彻全世界,哈佛大学是世界公认的顶尖大学的巅峰排名世界第一。</p> <p class="ql-block">如果在中国这小镇早就改名莎士比亚小镇或哈佛小镇了,而它还是斯特拉福镇。</p><p class="ql-block">这桥上石碑讲述了149年前英国工业的繁荣与发达,制度的完备与完善。</p><p class="ql-block">新建西部铁路a</p><p class="ql-block">致机车或其他车辆的驾驶员和车主</p><p class="ql-block">有相同的魅力的人。</p><p class="ql-block">根据第186号《城市法》</p><p class="ql-block">注意是特此Civen ThKF'这是不足以携带的任何值得注意的地方该地区的一般交通ARO THL车主或其他人拥有AY COMOTYE的CHARCE是为了KTT MPT-到DAIVE SANE在TNIS桥上或桥上以前<span style="font-size: 18px;">没有的,需</span>取得西部铁路公司的同意。</p><p class="ql-block"> 1874年1月1日</p> <p class="ql-block">这地面的浮雕好像是关于纪念战争的。</p> <p class="ql-block">过了桥就是一个花园,花园里耸立着威廉·莎士比亚的座姿雕像,环绕着雕像的是他剧作中的四位著名人物。</p> <p class="ql-block">雕像背后基座上有关于这个雕像的介绍。</p><p class="ql-block">高尔纪念馆(手机翻译)</p><p class="ql-block">在1769年,加里克的斯特拉特福德银禧节纪念威廉·莎士比亚开启了公众对雅芳河畔斯特拉特福的吟游诗人反映在这座宏伟的纪念雕像上。</p><p class="ql-block">在1888年的小镇,它是罗纳德·高尔勋爵花了十多年来,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来自于他的个人的财富。</p><p class="ql-block">底座周围的人物是莎士比亚笔下的人物:</p><p class="ql-block">哈姆雷特,麦克白夫人,福斯塔夫和哈尔王子。</p><p class="ql-block">每个人都站在各自造型的青铜面具前,面具上的花朵象征着每个角色。哈姆雷特用常春藤和柏树代表哲学;麦克白夫人用罂粟和牡丹代表悲剧;福斯塔夫用啤酒花和玫瑰代表喜剧;哈尔王子用英国玫瑰和法国百合代表历史。</p><p class="ql-block">最初,雕像群位于长城的另一侧。</p><p class="ql-block">剧院,与莎士比亚对齐面对圣三一教堂。</p><p class="ql-block">1926年,剧院毁于大火。随着新的纪念剧院的建设,整个纪念碑在1933年被移到现在的位置,当时的路线改变了,雕像从基座移到了更远的地方。</p><p class="ql-block">欢迎来到班克罗夫特花园</p> <p class="ql-block">《哈姆雷特》被认为是全世界最伟大的作品,就哈姆雷特而言,他试图探讨人类生命的意义和生存的道路。在这个世界中,有很多无解的问题,人们往往陷入矛盾和苦闷,这些困境与哈姆雷特在精神上所经历的相似,使阅读者掩卷思考自己的生命和存在的意义,所谓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p><p class="ql-block">旁白:应是莎翁作品中的人物。</p> <p class="ql-block">手拿骷髅头的哈姆雷特,他紧锁的眉头和忧郁的眼神,引导我们思考生命的意义和存在的真谛。</p><p class="ql-block">莎士比亚剧中给不同身份和性格的人有其鲜明特色的个性语言和词汇,<span style="font-size: 18px;">虽已过去四百多年,</span>这部作品还能够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被广泛欣赏和解读。莎翁剧中讽刺庸俗官僚的语言比如波洛涅斯一开口,就是空洞无物的废话和阿谀奉承讨好的话,现在官场仍比比皆是。</p> <p class="ql-block">福斯塔夫是莎士比亚笔下最出名的喜剧人物之一,他是王子放浪形骸的酒友,既吹牛撒谎又幽默乐观,既无道德荣誉观念又没有坏心眼,是一个成功的喜剧形象。莎翁作品中最伟大的两个人物之一,一个是<span style="font-size: 18px;">福斯塔夫,</span>另一个是哈姆雷特。在欧洲两三百年里,福斯塔夫是最受大众欢迎,最喜闻乐见的人物。</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福斯塔夫是莎翁剧作《亨利四世》中的一个破落骑士浪迹市井中的小人物。</span>他心宽体胖,玩世不恭,对主流的价值观持戏谑态度,<span style="font-size: 18px;">他的台词不乏看透了世道的睿智:思想是生命的奴隶,生命是时间的弄人。在这市侩得志的时代,美德是到处受人冷眼的。</span></p><p class="ql-block">青春越是浪费,越容易消失。</p><p class="ql-block">福斯塔夫让一切君王霸业、宏大叙事成了讽刺,作品通过描写他的生活背景,写出“五光十色的平民社会”,恩格斯专门为他发明了一个很有名的词语“福斯塔夫背景”。</p> <p class="ql-block">苏格兰王国的将军麦克白战功显赫,<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一次为国王平叛归来的路上,遇到了三名女巫,预言他将会进爵为王,</span>但因没有子嗣,王位会被班柯之子夺去。<span style="font-size: 18px;">野心膨胀的麦克白将野心告之夫人,麦克白夫人本有着女性的温柔、善良、脆弱和对丈夫无比忠诚的爱,但愧疚于唯一的儿子死去让丈夫断了子嗣,决心帮丈夫的野心达成。她以残忍和冷酷来武装自己,做丈夫的精神支柱。</span>在《麦克白》这部悲剧中,麦克白夫人是那个帮麦克白登上皇位的残忍计划最早的帮凶,是第四个女巫,历来作为诱导教唆其丈夫走上不归路的坏女人。</p><p class="ql-block">“麦克白”式悲剧在现实中时有发生,当一个卓越的人才遇到了一个不难实现的贪欲时究竟应该如何做?欲望唾手可得失之可惜,但实现它的后果却是毁灭。“人的欲望需要极度的释放,可同时又被理性和道德的绳索牵制,悲剧也许在此时就暗埋了。”<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这是莎士比亚通过戏剧想传达的,</span>其中自有跨越千年也无法完全看透的魅力所在,同时其中也浓缩了百年变迁下的普罗大众心理变化,因此“最伟大的戏剧”概括的是一个世人皆认同的事实。</p> <p class="ql-block">《李尔王》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故事来源于英国的一个古老传说,讲述了年事已高的国王李尔王没有男嗣,以亲情的近疏来分配继承权力。大女儿二女儿虚情假意获得他的青睐,小女儿直话直说<span style="font-size: 18px;">被他远嫁法兰西。</span>退位后,本想享受获得他大量财富的两个女儿的孝敬生活,却被大女儿和二女儿嫌弃年老多病把他赶到荒郊野外。已成为法兰西皇后的小女儿率军救父,却被杀死,李尔王疯癫了,伤心而死。</p><p class="ql-block">在这里莎翁设计了不少人物对白的悖论,这些悖论背后隐藏了社会的秩序、人物的情感、社会的倾向。李尔王自认为是信念、秩序、伦常的捍卫者甚至化身,他错把伦理和政治混为一谈,甚至错把伦理和政治秩序当作两个对等的事物对待。殊不知,伦理代表着亲情,代表着自然的旨意,是一种绝对关系。而他强迫女儿们为了得到政治上的利益,以亲情为借口,作为换取权力的筹码。这样,李尔王和女儿们之间的亲情就不复存在了,自然的伦常<span style="font-size: 18px;">被政治秩序所异化,而他铸成悲剧的根源也由此而生。而这个悖论在现实的社会中不还是在时时发生吗?</span></p><p class="ql-block">莎士比亚专家布拉德雷说:《李尔王》是莎翁“最伟大的作品他戏剧中最好的一部”,如果人们被迫不得不失去莎士比亚所有的作品,只保留一部也许大部分最了解和欣赏莎士比亚的人会选择保留《李尔王》因为这是人类共同的问题。</p> <p class="ql-block">斯特拉特福镇的埃文河畔,河上有许多天鹅、野鸭、游船,河畔还有许多鸽子。</p> <p class="ql-block">英国⼈普遍认定“埃⽂河畔的甜蜜天鹅”——莎翁就是他们的国宝。</p> <p class="ql-block">当地的姑娘帮我拍照后合影。</p> <p class="ql-block">河畔旁边的圣三一教堂。</p><p class="ql-block">莎士比亚在这座教堂受洗,结婚以及长眠于此,可以说这座教堂见证了莎士比亚的出生、成长和死亡。莎士比亚的家人也埋葬于此,因此,人们称这座教堂是莎士比亚的教堂。</p> <p class="ql-block">在教堂内东端有一个高坛,这里前面放有木牌的是莎士比亚和他家人的墓,从左至右依次是莎士比亚的妻子、莎士比亚、他的外孙女、他的女儿及女婿。莎翁的后代到他的外孙女伊丽莎白逝世后,莎翁的直系后裔就断弦了。</p> <p class="ql-block">莎士比亚墓前的牌子上写着:</p><p class="ql-block">诗人威廉·莎士比亚</p><p class="ql-block">1564-1616</p><p class="ql-block">墓的后面立有一个石头墓碑,碑文已模糊不清。石头墓碑的下方又放置了同样内容但文字清晰的木牌,墓碑上的文字是:&nbsp;</p><p class="ql-block">Good friend, for Jesus’sake forbear</p><p class="ql-block">To dig the dust enclosed here</p><p class="ql-block">Belestbe the men that spares these bones</p><p class="ql-block">And curst be he that moves my bones</p><p class="ql-block">弘一法师翻译的版本是:</p><p class="ql-block">好朋友,看在上帝的份上,</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请勿来掘此墓。</span></p><p class="ql-block">祝福保护墓石的人们,</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动我骨者必受诅咒!</span></p> <p class="ql-block">莎士比亚墓左边墙上,有一尊他的半身塑像,这是在1623年时,他的遗孀和好朋友为他建造的。&nbsp;上方是他家族的徽章,金色盾牌上一支鹅毛笔。</p> <p class="ql-block">莎士比亚大剧院。</p><p class="ql-block">最早的建筑是一个圆形的木头舞台。</p> <p class="ql-block">莎翁逝世200年后,1816年斯特拉特福镇议会通过决议,每年4月在莎翁的诞辰日,举行为期一周的“莎士比亚节”,上演莎翁的戏剧,这个节日一直延续到现在。</p> <p class="ql-block">曾经的大剧院是和莎翁纪念碑在一起的。</p><p class="ql-block">以下英文手机翻译:</p><p class="ql-block">高尔纪念碑在南侧的初始位置</p><p class="ql-block">1902年之前的莎士比亚纪念剧院</p><p class="ql-block">@ 圣安德鲁斯大学图书馆提供</p> <p class="ql-block">剧院曾在一次大火中被烧毁的图片。</p><p class="ql-block">以下英文手机翻译:</p><p class="ql-block">高尔纪念碑在它最初的位置</p><p class="ql-block">从剧院的废墟上望去</p><p class="ql-block">莎士比亚出生地信托基金</p> <p class="ql-block">大剧院的对面就是这样的房子,二层小楼没有阳台,我坐在这里细细端详对面的剧院。它的右边是红砖结构,左边是用钢结构在它外围加建的,一会儿我走进去看,证实了我的观察。</p> <p class="ql-block">从这个钢结构的大门进去,里面有一个圆形的回廊,这个回廊就是用钢结构加出来的中间围着一个红砖的圆形建筑,红砖墙里面才是建于16世纪的圆形剧院,大火后原地重建修复的。没有演出剧场里面不让进去,无法一睹这古老剧院的真容风采。</p> <p class="ql-block">走廊上挂着莎翁剧中的许多剧照。</p> <p class="ql-block">大门里面剧场外有一个书店,专卖莎士比亚的书籍作品,有戏剧、有十四行诗集,全英文看不懂,我买了两个莎士比亚的冰箱贴。</p> <p class="ql-block">与戴着工牌的剧院工作人员合影,但她也不能帮助我进到剧院里面参观,很遗憾。</p> <p class="ql-block">只能看看这外景和剧院门口的演出海报,返回亨利街去参观莎士比亚故居。</p> <p class="ql-block">街道上悬挂着莎翁像和伸出的手握着一支鹅毛笔。</p> <p class="ql-block">莎翁家族是沃里克郡的一个古老家族,把其姓氏拆开(Shakespeare)是“挥戈”的意思,所以莎士比亚家族徽章是一个金色盾牌和长枪(长矛)。我还误以为是鹅毛笔呢,我们经常会犯这种先入为主的错误。</p> <p class="ql-block">街上游人增多了,艺人在街头开始边弹边唱,我们团的飞子大姐友好的为歌唱艺人的琴箱里投了币。</p> <p class="ql-block">再回到故居已经开门,买票进去参观。</p> <p class="ql-block">进门就是莎士比亚的经典名句,用各国的文字写着:生存还是毁灭。</p> <p class="ql-block">这是最早的莎翁雕像吧。</p> <p class="ql-block">莎翁漫画像</p> <p class="ql-block">历年发行的莎翁及剧中人物的金(铜)币</p> <p class="ql-block">懂英文的朋友,可以看看这围绕头像一圈的文字。</p> <p class="ql-block">莎翁写作的书桌</p> <p class="ql-block">莎翁手稿</p> <p class="ql-block">1623年,莎士比亚在国王剧团的两个好朋友约翰·赫明斯和亨利·康德尔,出版了莎士比亚剧作合集《第一对开本》。该书一共包含36部莎士比亚作品,其中18部为首次出版。而这本书在当时是属于非法出版物的,自亨利八世授予专利特许证起,英王一般通过授予专利特许证来全面控制社会经济活动。<span style="font-size: 18px;">印刷专利特许在整个16世纪成为国王控制印刷出版业务,</span>囊括了所有有利可图的印刷出版如宗教书、教科书、法律书。为此爆发了激烈的反印刷垄断斗争,“穷学生买不起学习用的法律书”,这一时期地下印刷和盗印行为泛滥。</p><p class="ql-block">1623年英国通过了一部重要的法律~英国专利法 ,保护获得专利人的经济利益,激励了人们的创新精神。</p> <p class="ql-block">没有看懂这是什么呢?是个小印刷机?那时的印刷都是蜡纸刻钢板,手推油墨,手工小作坊作业。</p> <p class="ql-block">穿过纪念馆厅才走到故居的老房子,这是一个二层小楼,楼梯狭窄,天花板低矮。一楼是作坊和厨房,莎士比亚的父亲是做羊皮手套生意的,是一个殷实的手套商人和市参议员,故居房间里依然保留着父亲曾经使用的物件,旧皮件和厨房里的生活用品。</p> <p class="ql-block">莎士比亚在家里的八个孩子中排行第三,也是存活下来儿子中最年长的一个。</p> <p class="ql-block">英国煤炭资源比较丰富,采煤历史悠久,英国家庭<span style="font-size: 18px;">厨房</span>普遍以煤炭为燃料,从12世纪到17世纪,伦敦城的空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成倍增长,在莎翁时期伦敦已有雾都之称。</p> <p class="ql-block">莎士比亚小时候生活还是比较富裕的,在镇上学校读书,他早早表现出对文学的兴趣,并尝试自已写诗,也常跑去看小镇上的戏剧演出。莎士比亚13岁时父亲投资失败,只得辍学回家帮父亲做了一段时间生意,后独自谋生。他当过肉店学徒,也曾在乡村学校教过书,干过能找到的其他各种职业,这使他了解社会底层生活。</p> <p class="ql-block">上到二楼这个小床是莎士比亚哥哥住的,工作人员正在讲解:为了怕小孩子掉下床,床沿上凿个洞插上这个精致的小木棒,就不怕小孩子掉床了。</p> <p class="ql-block">这个房间是莎士比亚父母的房间,1564年4月23日莎士比亚在这里出生。</p> <p class="ql-block">莎士比亚小时候睡过的婴儿床放置在床脚边。</p> <p class="ql-block">这个小孩儿椅子倒是挺实用,吃喝拉撒全包括了。</p> <p class="ql-block">莎士比亚做为长子继承了这个房子,这是莎翁的卧室。他18岁时娶了26岁的安妮·海瑟薇,育有三个孩子,包括一个大女儿和一对双胞胎兄妹。</p><p class="ql-block">1587年,他23岁只身到伦敦谋生,当过马夫或仆役一类当时被看作“最下等的职业”后来当了演员和编剧,跟着剧团到外地巡回演出,与社会各阶层的生活有广泛的接触。他在剧团里扮演过像《哈姆莱特》中的鬼魂之类的配角,也担任过导演,但主要是编写剧本,开始时他只是给旧剧本加工,逐渐由加工改写而自己创作。他的剧本语言瑰奇,想象力丰富获得很大成功,他成了剧团的股东之一。1613年他时年48岁,从伦敦回到家乡,1616年4月23日逝世。他逝世的日子和他的诞辰竟是同一天,真是巧合!</p> <p class="ql-block">这个客厅中间的窗户是维修时拆下来放在这的,那上面签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崇拜者的签名,其中不乏有:济慈、华兹华斯、狄更斯、哈代、司各特、萨克雷、布朗宁……⽆数杰出的英国诗⼈和⼩说家都曾到此虔诚拜谒⼼中偶像。</p><p class="ql-block">两边耸立的牌子上、墙上介绍了两位和莎士比亚同时代的同样享誉世界的文学家:中国的汤显祖和西班牙的塞万提斯。</p> <p class="ql-block">谁能看出哪位是大咖的签名呢?</p> <p class="ql-block">文学同时代 (手机翻译)</p><p class="ql-block">米格尔·德塞万提斯</p><p class="ql-block">1547-1616</p><p class="ql-block">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最著名的作品是1605年出版的“天才骑士唐吉诃德”(TheIngenousCentleman DonQuixote)。塞万提斯的智慧和运用文字游戏和莎士比亚的相似</p><p class="ql-block">他的工作也启发了新的短语。一个例子是风车倾斜,指的是追求不可能的东西。莎士比亚可能读过塞万提斯的作品,甚至</p><p class="ql-block">受到他的影响。<span style="font-size: 18px;">1615年</span>塞万提斯发表了<span style="font-size: 18px;">唐吉诃德</span>的第二部分 他和莎士比亚第二年两人都去世了。</p> <p class="ql-block">文学同时代 (手机翻译)</p><p class="ql-block">Tang Xianzu汤显祖</p><p class="ql-block">1550-1616</p><p class="ql-block">汤显祖是一位中国剧作家,他创作的作品在他自己有生之年都很受欢迎,也很有影响力。他伟大的作品“牡丹亭”,写于1598年,经常是与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相比。这是一个年轻女子为爱情而死的故事,她渴望在梦中遇见的一个男人。那个男人爱上了她的肖像后,她又复活了。汤显祖和莎士比亚作品之间的任何相似之处都是巧合的,因为英国在17世纪初很少与中国接触。</p> <p class="ql-block">三位文学巨匠,都在1616年携手同往,在天国也不寂寞,高谈文学戏剧,畅饮曲水流觞。</p> <p class="ql-block">隔窗是往来的路人,莎翁在这狭促的房间里洞悉一切,他写的是永久不变的人性,从人性的角度来剖析这个社会,剖析世间百态。莎翁创造性的写作是文学家难以企及的巅峰,四百年来也没有出现第二个能够和莎翁比肩的大家。他的戏剧作品多达达39部,还有154首十四行诗、两首长篇叙事诗,他的作品享誉全世界“只要人类在呼吸,眼睛看的见,我的诗就活着,使你的生命绵延……”</p><p class="ql-block">可是我还记得一句:“把玫瑰叫成别的名字,它还是一样的芬芳。”这句诗无论顺境逆境都给我以力量。</p> <p class="ql-block">一个小镇,两个世界级名人,“哈佛”、“莎翁”。一个仅活了31岁,自已没有孩子却让全世界的年轻学子以争做“哈佛”人为荣。一个未老还乡48岁封笔,52岁就谢世了,连集子都没来得及出,什么版权稿费都没得过,唯一的儿子11岁夭折,无出三代而脉绝,却每年有150万世界各地的人来瞻仰祭拜,旧居也由国家信托资金修缮管理。 何为人生?何为高贵?真诚的活出自我,仅有的财富,全部的聪明才智,只为活出真实的自我!</p> <p class="ql-block">前往丘吉尔庄园,还没有进大门偶遇一只锦鸡为我们来了一段伦巴。</p> <p class="ql-block">布莱尼姆宫,又称丘吉尔庄园,是历代马尔伯勒公爵府邸,是英国唯一一座非宗教非王室却具有“宫”称号的建筑。丘吉尔庄园大门正在装修,我一步步走近它,在铺开的历史画卷中,让我去了解英国的贵族是怎样产生的。</p> <p class="ql-block">丘吉尔家族有史可考的第一代祖先老约翰·丘吉尔,出身贫寒是多塞特郡的法律员,一名坚定的保王党,正处于克伦威尔领导新议会发动英国革命,推翻封建君主制度的护国公时期。1642年在忠实于国王的保王党和忠实于议会的革命阵营之间爆发了英国内战。英国议会授权克伦威尔改组军队,克伦威尔指挥军队,打败了保王党的军队。1649年1月30日,英国王查理一世被处死,成为欧洲史上第一个被公开处死的君主。老丘吉尔在保王党军战败后,陪同查理二世在欧洲各国流浪。1660年查理二世返回英国复辟王位,由于老丘吉尔与王室的密切关系,他的儿子约翰被安插到宫中,充当国王查理二世的听差,约翰的姐姐阿拉贝拉则在约克公爵夫人身边听差,并作了她丈夫亦即国王的弟弟、后来成为英王詹姆斯二世的约克公爵的情妇,还为约克公爵生了个儿子。依靠阿拉贝拉与约克公爵的亲密关系,约翰·丘吉尔在上流社会倍受青睐,职务得到不断提升。</p> <p class="ql-block">1674年,约翰以中校军衔回到欧洲大陆,在法军杜伦尼元帅手下参加了1674~1675年冬季战局。杜伦尼是17世纪的法国大元帅,他50年的生涯中取得的军事成就,被广泛地视为是跨时代的战术与机动战大师,和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家之一。拿破仑评其为:“在我生前或死后的所有将军中,杜仑尼是最伟大的。”这段在杜伦尼手下服役的经历对日后约翰·丘吉尔率军作战并逐渐成长为一个军事家大有裨益。1675年约翰离开法军,因为作为一名英国军官,在法军中的晋升前景并不光明。</p> <p class="ql-block">约翰·丘吉尔回英国以后,他在公爵府中遇上了15岁的贵族小姐萨拉·詹宁斯。一位颇受公爵爱女安妮公主宠信的侍女,两人一见钟情,于1677年不顾双方家长的反对秘密结婚。萨拉在宫廷中有不少关系,对日后约翰的升迁都有重要影响。</p> <p class="ql-block">这高高柱子上的大眼睛,看得清这历史的变幻莫测光怪陆离吗?</p><p class="ql-block">约翰·丘吉尔的飞黄腾达已万事俱备只等一个机会,这源于一次叛变。</p> <p class="ql-block">1685年,查理二世去世无嗣,他的弟弟约克公爵詹姆斯继位,称英王詹姆斯二世。詹姆斯二世是天主教信仰,他和第一个夫人生的两个女儿玛丽和安妮都信奉新教。而他的第二任王后是虔诚天主教徒,并生下儿子爱德华,这让信奉新教的国民感到绝望,詹姆斯二世只比查理二世小三岁,他干几年就可让他信新教的女儿继位,国民尚可忍忍,这现在和天主教老婆又生个儿子,英国绝对容不下一个天主教国王。于是,英国议会策划了一场阴谋,准备废黜詹姆斯二世,邀请信奉新教的詹姆斯二世的女婿威廉三世任国王。</p> <p class="ql-block">这个威廉三世在哪呢?荷兰。威廉三世是英国王查理一世的亲外孙,只可惜他出生前一年他的外祖父就被克伦威尔的国会砍了头。而在他出生之前七天,他的父亲荷兰执政威廉二世去世。当时为了抵抗强大的西班牙,几个低地国家搞了个联省共和国由荷兰威廉二世执政,他去世后执政之职旁落。威廉三世满十岁的时候,他的母亲玛丽病死。临死之前,玛丽央求她的哥哥、刚刚复辟成功重新夺回英国王位的查理二世保护她的儿子威廉。</p> <p class="ql-block">入厅走廊摆着满满的精美瓷器。</p><p class="ql-block">从被软禁的“国家之子”,到荷兰执政,“护国英雄”,再到英国国王,荷兰奥兰治的威廉上演了一出从囚徒到国王的逆袭。</p><p class="ql-block">威廉22岁的时候,迎来了人生的转机,当时的荷兰资本主义经济正处于欣欣向荣时期,到处开拓殖民地,被誉为“海上马车夫”,引起英法两国的不满,1672年,英法两国联合进攻荷兰。荷兰想起英勇善战的奥兰治家族,任命年轻的威廉三世为荷兰陆海军统帅、执政。在最危急的关头,威廉承担起挽救国家的重担!在他的领导下,荷兰人连战连捷:在海上逼退了英国海军,在陆上大败法军。到1673年底,侵略者全部赶出了荷兰领土。这使威廉的声望达到顶点,他被誉为荷兰的“护国英雄”。</p> <p class="ql-block">看这走廊摆设<span style="font-size: 18px;">都是来自中国</span>的瓷器,这大胖娃娃传递着中国多子多福的传统观念,在欧洲亦如此。讲究皇室血统传承,中国是在周朝,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打破了血统论。项羽攻下秦国都时一把火烧掉阿房宫,在中国改朝换代总是抹掉前朝标新立异。而1066年当征服者威廉一世踏入英格兰时,他获得了教皇赐给他的圣旗。为了证实自已抢夺王位的合法性(英王爱德华一世的母亲是威廉的姑姑,爱德华无嗣,在1051年威廉访英时曾答应让表弟威廉继承他的王位)利用宗教大搞君权神授“君是可见的上帝,上帝是可见的君王”并证明自己身上流淌着英王的血液。对不服者叛为异教徒,威廉初登英格兰岛杀死了20多万人包括神职人员,又从法属诺曼迁来20多万人,所有教堂都换成自已的神职人员。从威廉一世开始,英国历史才开始进入了血脉和文化的稳定传承阶段,并且一直延续到了现在。</p><p class="ql-block">再说到荷兰王威廉三世的逆袭,1677年,威廉和他的表妹玛丽结婚,取得候补英国王位继承权排序资格。因为这个玛丽是他小舅舅约克公爵詹姆斯也就是后来的英王詹姆斯二世的女儿。</p> <p class="ql-block">1688年11月5日,接到英国议会邀请的威廉三世率领3万多人,乘坐由250艘战舰和50艘渔船组成的庞大舰队,登陆英格兰的布里克瑟姆港,抢夺他舅舅兼岳父詹姆斯二世的王位。詹姆斯二世除布置海军在海上拦截外,提升亲信约翰·丘吉尔为中将,命令他率领英军在陆上迎击威廉。然而约翰·丘吉尔审时度势阵前倒戈转而拥戴威廉,英军纷纷倒戈,詹姆斯二世众叛亲离,流亡法国。</p> <p class="ql-block">1689年4月,威廉三世与玛丽二世共同加冕为英国国王、女王。同时也是苏格兰王、爱尔兰王,威廉还兼任荷兰的国王。鉴于威廉上门女婿的身份,威廉三世和玛丽二世在登基时被要求接受议会的一些针对性文件如《权利法案》、《王位继承法》《兵变法案》、《王俸法案》等等。规定此后若无议会的同意,国王无权废除任何法律,国王征税的权力也必须得到议会的许可。</p> <p class="ql-block">威廉本来就是个外人,而且权力也是英国议会帮助才得到的,所以他很爽快接受了议会的所有条件,英国由此真正成为了一个君主立宪制的国家。议会有先见之明防范在先,五年后,1694年12月玛丽二世感染天花去世,因是近亲结婚,没有留下子嗣。威廉为了保住王位也没有再娶。</p> <p class="ql-block">约翰·丘吉尔历次战斗中的军旗。</p><p class="ql-block">英王威廉三世加冕后封约翰·丘吉尔为马尔巴罗伯爵,约翰华丽转身进入贵族阶层。这场由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的推翻詹姆斯二世的统治、防止天主教复辟的非暴力政变,因为没有发生流血冲突,被历史学家称为“光荣革命”,威廉三世成为光荣革命的最大受益者。英国议会通过了限制王权的《权利法案》奠定了国王统而不治的宪政基础,威廉三世还在英国进行了财政和军事的改革,为“日不落帝国”的强大奠定了基础。他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对宪政有贡献的国王之一。</p> <p class="ql-block">1702年,威廉三世逝世,因无子嗣,由其妻妹安妮根据《嗣位法》继承王位,成为英国女王。历来颇受安妮宠信的约翰·丘吉尔与萨拉·詹宁斯夫妇更是春风得意,官运亨通。约翰·丘吉尔立即被安妮女王任命为国内外军队的总司令,又作为荷兰军队代理总司令,指挥英、荷、德诸国“强大联盟”的联军,在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中英勇抗击法国联军,作战勇敢、指挥得当。作为<span style="font-size: 18px;">率领盟军的军事指挥官,</span>1704年8月13日夺得布伦海姆战役中<span style="font-size: 18px;">的胜利。</span></p> <p class="ql-block">战争起因: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国王卡洛斯二世去世,没有子嗣承继王位。按照血缘关系,既可由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人继承,也可以由法国波旁王朝的人继承。卡洛斯二世生前曾立遗嘱,将王位传给自己姐姐玛丽亚·特蕾莎和波旁王朝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孙子安茹公爵菲利普,但附加条件法国和西班牙永远不得合并为一个国家。路易十四如果得到西班牙连同欧洲、非洲殖民地的土地将成为绝对霸主。英国不能容忍法国独霸欧洲,组成“强大联盟”拉上半个欧洲对抗法国。</p> <p class="ql-block">法王路易十四打了人生最后一仗,虽失败但保住了西班牙波旁王朝一直延续至今。这一切战争的后果,埋下了后世的隐忧。凸显的财政问题,让法国濒临破产,也给自己的孙子路易十五留下了一个烂摊子。随后大革命火焰让路易十六上了断头台。随后拿破仑来了,他将腐朽不得人心的法国波旁王朝毁灭的同时,也让启蒙思想资本主义精神,深入了法国人的骨髓,进而让法国成了西欧最彻底,也是近乎最早的,永远失去王室的国度。</p> <p class="ql-block">对英国而言,布伦海姆战役是他们在国外所赢得的第二次最伟大胜利,它击破了法国陆军60年常胜威名。夺得了海上贸易的控制权,经过多轮谈判,英国、荷兰、法国签订了《乌得勒支和约》<span style="font-size: 18px;">腓力五世在付出</span>西班牙的直布罗陀<span style="font-size: 18px;">等地和北美殖民地给英国</span>后,终于换回了自己合法的西班牙王位。英国<span style="font-size: 18px;">控制了地中海到大西洋的贸易。</span>正式被列入一流大国,称霸欧洲。</p> <p class="ql-block">布莱尼姆宫从天花板到墙上油画,到处都有约翰·丘吉尔指挥战斗的场面。</p><p class="ql-block">在收拾完西班牙以后顺带也收拾了荷兰,把荷兰置于英国《航海条例》管辖范围:条例规定了英荷之间贸易,只能使用英国的船只进行运输。在荷兰与别国贸易中,一旦发现大海里有荷兰的船装着英格兰的货物,那船和货将被英格兰政府没收,船员还得被抓起来(三百多年了美国还在使用这一套)。荷兰还被迫把在北美占领的新阿姆斯特丹送给了英国改名为新约克即纽约。荷兰的海上贸易急剧下降,不再有“海上马车夫”的风光。</p> <p class="ql-block">绿色起居室</p><p class="ql-block">安妮女王加封约翰·丘吉尔为马尔伯勒第一公爵,并在伦敦附近划出一块地作为送给马尔伯勒第一公爵的礼物,1705年由英议会拨款修建。庄园的中心建筑是布伦海姆宫(以此纪念布伦海姆战役),宫内装饰富丽堂皇,保存着大量油画、雕塑、挂毯和许多精美家具。</p> <p class="ql-block">1987年,布莱尼姆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红色起居室</p><p class="ql-block">世界遗产名录是这样介绍的:</p><p class="ql-block">布莱尼姆宫这个名字起源于1704年8月13日在多瑙河北岸进行的一场具有决定性的战争。在多瑙河北岸附近有一个叫做布莱尼姆的小村庄,法国领导人马歇尔塔拉尔曾经在这儿修过防线;也是在这儿,马尔伯勒第一任公爵,约翰·丘吉尔战败路易斯十四的军队,赢得了一场伟大的联盟胜利,从而在法国的统治下,拯救了欧洲。为了表彰约翰·丘吉尔在保护荷兰和奥地利、防止法国入侵方面的功绩,慈善慷慨的女王安妮赋予其“伍德斯托克”的王室荣誉,并为其修建了“布莱尼姆宫”。该建筑于1705年开始施工,在东门上立有碑文,内容如下:在慷慨的君主幸运之光照耀下,这所房屋建给约翰马尔伯勒公爵及其夫人萨拉·詹宁斯,由约翰·范布勒先生在1705年到1722年建成。“伍德斯托克”的王室荣誉称号及该建筑物均由女王陛下安妮赐给,1704年8月13日,约翰·丘吉尔在巴伐利亚打败了路易十四的军队,取得了布莱尼姆战役的胜利。为了嘉奖他的功勋,国王封他为马尔伯勒公爵,并将这座府邸赐给了他。布莱尼姆宫是当时著名的建筑大师约翰·范布勒于1705年至1722年间完成的一项杰作,这里的园林布局和建筑风格都是为了体现马尔伯勒公爵建立的卓越功勋。</p> <p class="ql-block">这个沙发很有讲究,那隔开的一角是让男女坐时有隔挡距离,以保持优雅也避免局促。</p> <p class="ql-block">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于1874年11月30日诞生在布莱尼姆宫,他是第七代马尔伯勒公爵的孙子,他继承了这个显赫家族的优良传统,发挥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成功地保卫了英国,后来担任英国首相,因而名垂青史。</p> <p class="ql-block">这面<span style="font-size: 18px;">镶嵌三朵百合花的旗</span>叫免地租旗,是安妮女王的王室旗。布莱尼姆宫虽然是安妮女王对<span style="font-size: 18px;">马尔伯勒公爵</span>在布伦海姆战役胜利的奖赏,他的长子可以世袭公爵爵位并一直居住,直到无后系为止,现在是第十二世马尓伯勒公爵的住所。但宫殿下面的<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这块土地仍然属于王室,每年的8月13日,即布伦海姆战争胜利日这一天,要把这面旗帜送交王室,以表达铭记英王的恩典;英王再把旗交还给丘吉尔家族马尓伯勒公爵,以勉励后人继承先辈精神,始终效忠于国家和王室。</span></p> <p class="ql-block">这个是当时签写的有关土地契约情况的文本吗?它摆放在房间显眼的位置。</p><p class="ql-block">虽然我们理解的丘吉尔庄园主人就是那个在二战期间为保卫英国力挽狂澜的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但其实不是。丘吉尔的父亲伦道夫·丘吉尔勋爵是马尔伯勒公爵七世的第三个儿子,所以最终没有世袭公爵爵位。爵位被传承给了长子,他的大哥。现在是第 12 代马尔伯勒公爵在此居住。</p> <p class="ql-block">这是会客厅也叫大餐厅,旁边还有一个小餐厅。</p> <p class="ql-block">小餐厅</p> <p class="ql-block">马尔伯勒公爵夫人萨拉,她一直是安妮女王的侍官,后宫总管,与安妮女王的关系非常亲密。当约翰·丘吉尔在光荣革命后自恃有功嫌酬劳太少而对国王搞阴谋时,威廉三世曾将他撤职并囚禁在伦敦塔。玛丽女王嫌弃此时的安妮还与萨拉那么亲密,但是安妮拒绝辞退萨拉,甚至与国王和姐姐玛丽女王断绝往来。玛丽死后威廉与安妮和解,并重新宠信安妮和约翰·丘吉尔。安妮<span style="font-size: 18px;">女王在位期间对法国发动了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约翰·丘吉尔是积极的支持者和急先锋,亲自领军作战并取得胜利,</span>这里都有萨拉的斡旋和君臣的信任。安妮女王1683年与丹麦王子乔治结婚,夫妻恩爱。可惜萨拉服侍女王一辈子,安妮女王流产、生育17次却没有留下一个子嗣。<span style="font-size: 18px;">1714年,安妮女王驾崩,1730年萨拉写了</span>《我和女王的回忆录》出版。</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斯图亚特王朝绝嗣,</span>因为国会已经通过了一项禁止天主教徒继承王位的法律。由于这个原因,50多个其他的王位申请者被认为是不合适的。英国议会曾与当年流亡在外的詹姆斯二世的儿子,<span style="font-size: 18px;">王位的觊觎者詹姆斯·爱德华联系,希望他能以放弃天主教信仰来换取王位继承权,但遭到拒绝。</span>为了防止天主教教徒继位,议会选出詹姆斯二世之祖父詹姆斯一世的外孙女索菲的儿子汉诺威选帝侯路德维希,由于索菲是英国斯图亚特王室的直系后裔,乔治根据《王位继承法》继承英国王位,成为汉诺威王朝的第一位国王<span style="font-size: 18px;">乔治一世。</span>他<span style="font-size: 18px;">是有史以来最年长的君主时年54岁,</span>之前只去过英国一次,他不喜欢英国也不会说英语,<span style="font-size: 18px;">以致有更多的权力落入了枢密院。</span></p> <p class="ql-block">圣乔治一世的徽章。</p><p class="ql-block">说说枢密院,它始于斯图亚特王朝,起初只是君主向一小部分近臣征求意见,后力量逐渐显现,英王通过枢密院的辅助行使立法、行政、司法等权力。乔治一世在任时,由于他不懂说英文,枢密院的其中一个委员会,更掌握了向君主就重要机要提供意见的权力,那就是今日所知的内阁。一旦君主驾崩,枢密院将自动解散。</p><p class="ql-block">王位继承法推出的目的,首先就是议会想从国王手里挖权利,因为国王失去了安排自己接班人这个权利。</p> <p class="ql-block">这位讲德语的英国国王,君臣之间只好用当时的欧洲外交语言——法语交谈,但是懂得法语的廷臣并不太多,连他最信任的财政大臣罗伯特·沃波尔也不会说法语。于是,君臣之间使用蹩脚的拉丁语来帮忙,双方又经常词不达意,交换意见时造成很大的语言障碍。国王后来干脆不再参加内阁会议,沃波尔经常代替国王主持会议,他依靠王室的信赖,操纵下院,控制内阁,独揽行政大权,有人称他为首相。当时这可是一个污蔑讽刺之词,沃波尔也反对称自己为首相,可是,由于他长期执政,实际已经成为名符其实的第一任首相了。而英王不参加内阁会议及首相领导内阁此后便成为惯例。内阁有了自己的首脑---首相,也意味着内阁开始摆脱国王的控制,内阁首相制由此形成。</p> <p class="ql-block">而罗伯特·沃波尔的出道还要拜<span style="font-size: 18px;">马尔博罗公爵夫人的推荐,</span>据公爵夫人萨拉说,沃波尔之所以能在1710年担任海军司库,“完全是出于我的兴趣”。<span style="font-size: 18px;">他成为马尔博罗第一公爵约翰·丘吉尔的重要顾问,</span>沃波尔遂藉此很快就成为了内阁最重要的阁臣之一。</p> <p class="ql-block">这个长长的书房<span style="font-size: 18px;">长达55米,</span>走进书房,你会被被无数装帧精美的藏书所震撼,除了一些珍贵的古籍,长书房内的书架上也陈列有温斯顿·丘吉尔的全部著作。还有当时的英国女王安妮的全身雕像,是第一位公爵夫人萨拉于1735年,花300英镑请人打造的以表达她无限<span style="font-size: 18px;">感激之情。</span>两边的桌子上放的是中国的瓷器花瓶,也是家人看书和欣赏油画的地方。书房的天花板没有什么装饰,据说是装修要价太高,第一任公爵夫人萨拉取消了这项花费。</p> <p class="ql-block">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这里曾用作伤病医院;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这里曾成为从战火中撤离的四百名男孩的宿舍和教室。这里也曾是丘吉尔与二战期间驻扎在这里的军情五处特工频繁会面的地方。书房尽头有一架<span style="font-size: 18px;">巨大的管风琴。</span></p> <p class="ql-block">我走近仔细看管风琴,这管风琴是如何弹奏的呢?在欧洲大凡是有点规模的教堂,都有这巨大的管风琴和唱诗班。</p> <p class="ql-block">沿这里走过去有一个温斯顿·丘吉尔的展览馆。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于1874年11月30日诞生在布莱尼姆宫,他是第七代马尔伯勒公爵的孙子,但是这里并不属于温斯顿·丘吉尔,因为他父亲不是长子,没有继承公爵称号,可正是他光宗耀祖让这个庄园声名显赫!</p> <p class="ql-block">丘吉尔出生时的房间</p><p class="ql-block">1874年,丘吉尔的母亲詹妮·罗杰姆来庄园做客,据说正在舞会上跳舞时,感到腹中阵痛,没想到意外地在此生下他。这个临时产房不足20平方,墙上挂了几幅风景画和照片,她的母亲临终前曾说:“我为英国留下一个丘吉尔,这是我一生的价值!”</p> <p class="ql-block">丘吉尔的母亲詹妮.杰罗姆出生在美国华尔街一个百万富翁家庭,父亲是《纽约时报》的股东。优渥的家庭条件,让詹妮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12岁时随母亲来到伦敦目的非常明确,那就是让女儿和一个英国贵族联姻,通过婚姻和血脉,赢得梦寐以求的名望和地位,这对于当时美国的“暴发户”家庭来说,十分重要。19岁那年她遇到了24岁的伦道夫·丘吉尔,很快私定终身。但詹妮的父母不满伦道夫是个落魄贵族,伦道夫的父母介意詹妮是暴发户出身。尽管伦道夫的父亲拒绝出席婚礼,俩人的婚礼还是如期举行。婚后第八个月,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小丘吉尔出生。结婚后的詹妮开始展现她卓越的社交才能和政治头脑,她巧妙的运用自己的金钱和名媛地位,让落魄的伦道夫摇身一变,成为王后身边炙手可热的红人,担任了内阁中仅次于首相的财政大臣。</p> <p class="ql-block">温斯顿·丘吉尔,从小就接受良好的教育,但是顽皮的他成绩并不好,他的父亲把他送到了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毕业后,做了第四骠骑兵团中尉,随后又以《晨邮报》记者的身份前往南非,在成为南非总理的俘虏后,又大胆的越狱成功回国。这一事件让丘吉尔闻名全国。&nbsp;</p> <p class="ql-block">1908年8月的一天,<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丘吉尔的表兄</span>第九代马尔伯勒公爵桑尼在<span style="font-size: 18px;">布伦海姆宫举办舞会,</span>33岁的丘吉尔邀请他母亲一位朋友的女儿<span style="font-size: 18px;">克莱门蒂娜一起参加。</span>二人来到美丽的玫瑰园在林荫道上散步,就在这时,突然乌云密布,雷雨大作,他们急忙躲进院内湖边的一个石头小凉亭里,两人在那里默默地坐着,谁也不说话,气氛显得非常紧张。终于丘吉尔鼓足勇气向克莱门蒂娜求婚。</p><p class="ql-block">11月12日下午2时他们在威斯敏的马格利特教堂举行了婚礼。</p> <p class="ql-block">当希特勒发动的“闪电战”席卷了荷兰、比利时,占领了欧洲大陆及各沿海口岸城市时,丘吉尔敏锐感到这将引爆第二次世界大战,他到处发表演说,揭露战争的危险。他的这些演说以《英国仍在沉睡》为题汇集出书,在英国社会中产生了较大的反响。</p> <p class="ql-block">丘吉尔在二战危机中达到了政治生涯的顶峰,1940年5月13日,年已66岁的丘吉尔首次以首相身份出席下议院会议,发表了著名的讲话:“我没有别的,只有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献给大家。你们问: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词来答复:胜利!”丘吉尔以他那篇著名的演讲和坚强的意志凝聚了英国人的意志力量,成为抵抗法西斯的一面伟大的旗帜。</p> <p class="ql-block">在二战胜利日,丘吉尔和乔治六世一家登上白金汉宫的阳台跟民众一起庆祝。丘吉尔第一次首相生涯是在1940年到1945年期间,正好陪着英国和乔治六世扛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p><p class="ql-block">1945年7月英国大选时,苏美英三国政府首脑正在举行波茨坦会议,为使丘吉尔能够回国听取选举结果,会议决定暂停几天。结果保守党在大选中惨败,对于在最后胜利即将到来的时刻被赶下台,丘吉尔无法理解。他后来引用罗马帝国时代希腊作家普鲁塔克的话说:“对他们的伟大人物忘恩负义,是伟大民族的标志。”</p><p class="ql-block">现实的英国人民说:战争结束了,我们需要工党来建设国家。</p> <p class="ql-block">1952年2月6日,乔治六世病逝,代替国王父亲正在出访肯尼亚的公主就在下榻的树上宾馆成了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伊丽莎白登基加冕为女王,77岁丘吉尔成为她的第一任首相。</p> <p class="ql-block">自从1900年10月,丘吉尔代表英国保守党参选,顺利当选议员,开始了他长达61年的政治生涯。丘吉尔不仅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个浪漫的诗人,更是个很有造诣的画家,他的作品《查特韦尔庄园的金鱼池》,在苏富比拍卖会上以180万英镑成交。</p> <p class="ql-block">丘吉尔是勤奋的,他战地记者出身,一生笔耕不缀,1933年开始写作的《马尔博勒传·他的生平和时代》一书中,用浓墨重彩把马尔博勒第一公爵的历史功绩和高大形象作了充分的展示和描绘,力图在读者面前为自己的祖先树立一座丰碑。</p><p class="ql-block">战后丘吉尔专心致力于6卷巨著《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的编写,他还撰写了历史书《英语民族史》。他的作品《迷失》拍卖起价达75万英镑,1953年12月10日,丘吉尔凭借《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还被美国《人物》杂志列为近百年来,世界最有说服力的八大演说家之一。丘吉尔为他的家族增添了新的荣耀,而丘吉尔庄园也向人们展示着真正的英伦贵族风范。</p> <p class="ql-block">1965年,丘吉尔去世,时年91岁,伊丽莎白女王为他举行了国葬,而且破例全程参加葬礼。很多年之后,女王被问起最喜欢的首相是哪一任,她毫不犹豫地说,是温斯顿.丘吉尔。在她的心里,他永远是她的导师。</p> <p class="ql-block">与温斯顿·丘吉尔像合影。</p> <p class="ql-block">布莱尼姆宫,是18世纪王宫建筑的杰出典范。现任的第12代马尔伯勒公爵及家人目前仍住在宫里,有意思的是,人们络绎不绝来参观大多是奔着丘吉尔庄园而来,却不是因历代马尔伯勒公爵,而是丘吉尔家族的分支后代,温斯顿·丘吉尔首相。正如丘吉尔曾在书中幽默写道:“我一生做了两件非常正确的事情,在丘吉尔庄园出生,在丘吉尔庄园订婚。”</p> <p class="ql-block">布莱尼姆宫花园占地2100亩,最早建于1705年,耗时17年才完工,这座极具有乡村风貌的大庄园,历史厚重景色优美,它的后花园非常美丽,远处是设计师范布勒设计的自然景色的花园;湖边则是法国园林大师迪歇纳设计的意大利梯田花园,同时还呈现了法式几何图形的园林风格。</p> <p class="ql-block">和团友“阿拉伯王子”夫人合影。</p> <p class="ql-block">坐在这有三百多年历史的庄园前,不禁感慨,一个庄园浓缩了一段英国史,一个可以了解英国历史性转折的触点。<span style="font-size: 18px;">斯图亚特王朝~汉诺威王朝期间,真是</span>一个特殊的年代,国王查理一世因为反对君主立宪被送上了断头台,<span style="font-size: 18px;">克伦威尔以军功上位,</span>取消了君主制,解散议会,建立了英吉利共和国,做为护国公成为英国的无冕之王。王朝复辟,让丘吉尔家族登上历史舞台。英王室又因子嗣继承问题陷入困境,国王失去了安排自己接班人的权利,却促进了议会制、内阁制、君主立宪制新的政治体系出台。血统论逐步让外王削弱了皇权,使得政府的行政体系愈加丰满,为英帝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奠定了基础。谁的时?谁的命?为什么单单发生在一个孤悬海外的岛国?是上帝做的一个试验?浮想联翩……忽想起航天员刘洋曾说过:在太空中看地球会担心它掉下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