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和顺古镇,位于云南省腾冲市城区西南3公里处,是云南著名的侨乡。六百多年来,中原文化、西洋文化、南诏文化、边地文化在这里交融碰撞,形成了独特的侨乡文化和马帮文化,使和顺成为云南省四个典型的生态文化村之一。</p> <p class="ql-block"> 和顺古镇古名“阳温墩”,由于小河绕村而过,故改名“河顺”,后取 “士和民顺”之意。全镇人口7000余人,有海外华侨3万多人,是云南省著名的侨乡。</p> <p class="ql-block"> 和顺古镇依山傍水、环山而建,绵延数里,聚落着寺院、道观、祠堂和众多小巷,还有100多幢清代宅院,建筑中西合璧,既有徽派建筑的婉约,又有西式建筑的明朗,兼有东南亚风情。2006年10月23日,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评定和顺景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 和顺文昌宫建于清代道光年间(1821~1850年),由大殿、后殿、魁星阁、朱衣阁、过厅、两厢、大门及最前面的大月台组成。在左右楼阁下镶嵌有《和顺两朝科甲题名碑》,记录了明、清两朝取得过功名的和顺人。文昌宫是和顺教育的摇篮,清宣统元年(1909年)在这里开办两等小学堂,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由和顺华侨捐资创办的益群中学设立于此。</p> <p class="ql-block"> 和顺图书馆成立于民国十七年(1928年),是本乡旅缅华侨为振兴家乡文化教育而捐资创办的乡村图书馆。1980年,纳入公共图书馆建制。现有藏书11万余册,分藏古籍、民国、中华再造善本、现代等书库,典藏文献图书较为丰富。内有胡适、熊庆来、李石曾等诸多文化大家的题字。和顺图书馆被誉为中国乡村最大的图书馆,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全国侨联爱国主义教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 寸氏宗祠是和顺古镇的标志性建筑,是腾冲寸氏宗族的象征,又称“寸家祠堂”。作为门面,寸氏宗祠大门显得与众不同,别家宗祠大门均为传统的飞檐斗拱、瓦木结构,唯独寸氏宗祠大门从使用的材料、外形都是标新立异,典型的南亚风格,“洋”气十足,是中外合璧的经典之作,它成了魅力和顺侨乡一张名片。</p> <p class="ql-block"> 双虹桥老桥始建于明代嘉靖初年,相传为桥头老爷寸玉率众建修,清光绪十年(1884年)重修;双虹桥新桥建于民国十年(1921年),两桥形如双虹卧波,故名双虹桥。</p> <p class="ql-block"> 魁阁又称鳌峰寺,始建于明代,现存建筑为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重建,乡人在此供奉魁星,设帐育人,也是乡人避暑消闲的去处。魁阁由山门、过厅、清静寺、魁星阁、聚宿轩、纯阳楼等建筑组成。民国代总理李根源曾在此居住半年,留下了大量碑刻、诗文。现魁阁内还保存明代以来乡中文人及备边到腾冲的名贤墨迹石碑33副。</p> <p class="ql-block"> 南方丝绸古道以四川成都为起点经宜宾、昭通、曲靖、昆明、楚雄、南华、云南驿到达大理,称“五尺道”。另一段是从成都往南出发,经邛崃、雅安、灵关、西昌、姚安至大理,称“灵关道”。两段路在大理汇合后向西行,经漾濞、永平、保山、腾冲后通往缅甸,保山至缅甸一段称“永昌道”。</p> <p class="ql-block"> 南方丝绸古道上的运输方式主要是马帮驮运。馆内雕塑展示马锅头带领大马帮翻山越岭的情景。两千多年来,行进在南方丝绸古道上的大马帮,为加强中国与世界的物质和文化交流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 马帮馆共展出实物571件,全面反映行进在南方丝绸古道上大马帮的历史,南方丝绸古道上的大马帮是世界上规模大、历史长、最有特色的马帮。马帮经历了千百年的磨炼,形成了独特的组织形式、行规行话、铸就了冒险、勤劳、守信、团结的马帮精神,形成了独特的马帮文化。</p> <p class="ql-block"> 弯楼子不仅是一座民居,也是著名商号永茂和的李氏家族代称。弯楼子民居为三进三房一照壁的庭院组合式建筑群,现被辟为“民居博物馆”。永茂和商号是经商致富的代表,在腾冲商界有东董西董弯楼子之称誉。清道光年间商号主人到缅甸经商谋生,逐渐发展成为跨国商号,总号设在缅甸曼德勒,国内上海、拉萨、昆明、下关、保山、腾冲等地设有分号,商号历经五代人,有100多年的辉煌历史。</p> <p class="ql-block"> 2005年,时值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由云南柏联和顺旅游文化发展公司在当年远征军二十集团军收复腾冲指挥部的旧址建成滇缅抗战博物馆。将著名收藏家段生馗先生收藏的数千件抗战实物展出。作为我国第一个民间出资建设、民间收藏、以滇缅抗战为主题的博物馆,曾产生了巨大影响,2013年,该馆内所展出实物被迁移至政府主办的滇西抗战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 李氏宗祠建于民国九年(1920年),占地4000余平方米,规模宏大,所处地势高峻,视野宽阔,环境清幽,内有民国元老谭延恺、李根源题写的楹联。和顺李氏家族上曾产生了云南都督蔡锷的秘书长李曰垓、哲学家艾思奇(李生萱)等一批文化名人。李曰垓是艾思奇的父亲,云南辛亥重九起义元老,出任云南护国军秘书长。著名的讨伐袁世凯称帝的《讨袁檄文》就出自他的笔端,被国学大师章太炎称为"天南一支笔”,后曾任滇西第一殖边督办,政绩斐然,并有诗文传世。</p> <p class="ql-block"> 和顺古镇还是哲人故里。艾思奇(1910年3月2日—1966年3月22日),云南腾冲和顺人,原名李生萱,蒙古族,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和革命家。历任中共中央高级党校哲学教研室主任、副校长、中国哲学会副会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p> <p class="ql-block"> 月台多筑于村前各主巷道口和宗祠庙宇前,用石栏围护,部分月台筑有弧形照壁,在和顺的每个巷道口或者标志性建筑前,都有半月形的建筑,称之为月台。有的还配有照壁。月台是村民休息聊天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 艾思奇纪念馆位于和顺古镇东北部,是艾思奇的父亲李曰垓于民国七年(1918年)修建的(李曰垓是辛亥革命的元老,追随孙中山先生革命)。纪念馆前临元龙幽潭,后枕凤山,地势高旷,环境优美。是一幢中西合璧式砖木结构的四合院楼房。大门口悬有“艾思奇纪念馆”匾额,院内建筑精巧,串楼通栏,点缀西式小品阳台,正房前厅有一石砌圆形拱门,青藤缠缆,古朴秀雅。</p> <p class="ql-block"> 2020年1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前往和顺古镇考察调研。他先后来到和顺图书馆和艾思奇纪念馆,察看古丝路上崇文尚教的优良传统以及艾思奇同志为党的理论工作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作出的贡献,深刻指出:艾思奇同志是党的优秀理论家和杰出理论工作者,他倡导的思想与时代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哲学与人民相结合的精神,要继续发扬光大。</p> <p class="ql-block"> 和顺古镇的河边每隔一段会有一个古朴典雅的小亭子,村妇会在小亭子里洗衣,这是全国独有的洗衣亭,在和顺有6座。和顺男人亦儒亦商亦农亦走四方,为了让家中的女人在洗衣时不被风吹日晒,就建了这样的亭子(建于清道光年间)。这是远走他乡的和顺男人对自己女人最平易的馈赠。</p> <p class="ql-block"> 每位观光者到和顺古镇,都会被这江南水乡陶醉。如果你想看“小桥流水人家”,它便在古镇的山坡下;你要看的乡村自然风光,也在和顺古镇的田野间;当然,我们想要的朴实无华的宁静生活,穿越在古镇的每一条小巷,都能寻觅得到,四周清溪,柳树刷岸,夏荷映日等景致,让人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 最后,也借此祝愿所有的亲朋好友们:家庭和顺,事业腾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