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伊斯兰国——伊朗

邓永藩

10.24日,我参加了长春藤国际旅行社组织的伊朗10日游。飞机晚上9:30分从上海起飞,第二天伊朗时间早上4点到达首都德黑兰。在机场我们受到了伊朗旅行社导游莎娜的热烈欢迎,并向每一位游客赠送玫瑰。使我们感到惊讶的是,这个讲着一口流利汉语的莎娜竟然是一位褐发碧眼的波斯美女。<div><br></div> 在上个世纪90年代,金庸的武侠小说在全国兴起,我也是一个金庸迷,在金庸的小说中我最入迷的是《倚天屠龙记》,在这部小说中他塑造了两个波斯美女,小昭和她的母亲紫衫龙王黛绮丝。尽管金大侠穷尽笔墨描写了这两个波斯美女的天姿国色,但是由于我们没有见过波斯美女所以头脑中的印象是虚幻的,随着《倚天屠龙记》被拍成电影、电视剧,这两个美女基本上是中国美女所扮演,所以我们对于波斯美女的形象漫漫的被中国美女所替代。直到这次来伊朗旅游遇到莎娜才领略到真正波斯美女的绝世容颜。 我们来到了费恩花园,距离卡尚市区约6公里,曾经是国王的行宫。这是个具有500多年历史的王室园林,是伊朗同类庭园中保存较为完好的一座古代园林。 花园内有一个叫做费恩浴池,不幸的成为政客行凶的场地。1948年,主张推行改革的首相米尔.卡比尔因侵犯皇权、贵族的利益,被囚禁的花园中,1952年的时候在浴池被刺杀。 布鲁杰尔迪古宅位于卡尚的苏尔塔.阿米尔.阿赫默德区的阿拉维大街上。建成于1876年,建造过程花费了18年时间。古宅的主人为哈基.赛义德.贾法尔.布鲁杰尔迪,是一个货物批发商。这座古宅是为了他 的新娘所建。 26日,参观亚兹德纪念碑,也称谓沉默之塔,是古代琐罗亚斯德教埋葬死者习俗的象征之一。 古代琐罗亚斯德教实行天葬,由死者家属把尸体放到天葬处,苍鹰把尸体的肉吃完后其家属把骨骼拿来下葬。 这里是拜火庙。<br>拜火教是世界最古老的宗教之一,有着2500多年的历史,它源于中亚,是古波斯人琐罗亚斯德创立的,因此拜火教的全称也叫琐罗亚斯德教。如今的亚兹德还保留着多处拜火教的遗迹,这座位于市区的拜火庙就是其中的一处,因为这里存放着1700年前圣火。 这是拜火教主神阿胡拉·马兹达的标志。标志正中是一个名为法拉瓦哈(faravahar)的人面鹰翅守护灵,他的头象征着体验和智慧,右手指向上方,象征对神的崇拜,左手拿着指环象征统一,代表承诺,如今全世界结婚时都流行的戒指其实就起源于这个标志中的左手指环。标志中间较大的指环象征永恒和一个人对自己行为的反思。而在法拉瓦哈左右两侧各有三层羽毛,分别象征思想、语言和行为的纯洁。法拉瓦哈前面一条尾巴象征应被抛弃的邪恶思想、行为和语言,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负能量。后面一条尾巴则代表着善良,也就是正能量。 这就是供奉的据说是从1700年前就开始燃烧的圣火。 我们游览亚兹德聚礼清真寺时不巧,寺内活动不对外,我们只能在外面拍照留念,伊朗人很热情,和我们合影。 亚兹德市坐落在伊朗高原的中南部,地处于沙漠中,气候炎热干燥。然而,这里却拥有独特的亚萨历史遗迹与令人心驰神往的沙漠风光,足以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 10.27日,我们来到圣祠绿镜清真寺。<div>这是伊朗国教伊斯兰什叶派十二伊玛目礼萨两兄弟安息之所, 整个清真寺由水晶玻璃和镜子组成的, 在当时玻璃属于珍贵的进口物品 ,内部结构绚彩夺目 ,由成千上万片镜片组成而得名的绿镜清真寺。 教众在祈祷时 ,抬头就能看到破碎且渺小的自己, 从而能时刻提醒自己待人或处事要更加谦虚 。高高的穹顶镶满了璀璨夺目的绿色镜片。<br></div> 在苦绿镜清真寺苦读古兰经的信徒。 古兰经 晚上,我们到了古兰经门。<div>古兰经门是一座建于设拉子城北装饰用的城门,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div>古兰经门作为设拉子的地标建筑,曾经只是一个装饰城门。后来伊斯兰学者卡里穆汗在城门上的小房间里放了一本古兰经,以保佑来往的人平安。古兰经门见证古波斯帝国的盛衰。<br><div><br></div></div></div> 10.28日,我们来到了莫克清真寺,该清真寺的立面大量采用彩色玻璃,室内大量采用粉红色的瓷砖,所以俗称粉红清真寺。 这座清真寺建于1876年至1888年卡贾尔王朝期间. 伊朗是政教合一国家,实行严格的伊斯兰教规,特别是到清真寺等地方。 女性必须佩戴头巾,上衣长度须超过臀部,下装须覆盖到脚踝,或穿着长款连衣裙。男性必须穿着有袖上衣及长裤。德黑兰、库姆以及所有城市的宗教场所对着装要求尤其严格。<div>清真寺有免费女士长袍出借。</div> 我们的晚餐是在一家颇有规模的餐厅,按伊朗人的习惯吃的是西餐。 餐厅有乐队伴奏,他们看到我们是中国人便奏起了中国歌曲。我们旅行团中有一位是南京音乐学院学美声唱法的,她想上去高歌一曲,上海的领队用英语和乐队沟通,他们同意了,连唱那首歌都选好了。但是当这位女高音上台时他们很尴尬,用种种理由推脱。后来我们才知道,在伊朗妇女不得从事唱歌、跳舞等职业。 领队“男小薇”在伊朗拍摄的照片《月色》,可称极品。 10.29日,原计划今天应该去参观这次旅游的重点景观“波斯波利斯”,但是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景点关闭了,成为这次旅游的一件憾事。 波斯波利斯始建于公元前约518年,整个宫殿的建造历时120年,为波斯帝国阿契美尼德王朝的第二大都城。大流士(约公元前558年~前486年,古波斯帝国国王)其子孙每年古波斯春节在此举行盛大的典礼,接受被征服各国使节的朝贺和纳贡。<br>这里有举世闻名的宫殿群和精美雕像。 公元前330年,希腊亚历山大大帝攻占了这里,在疯狂的掠夺之后无情地将整个城市付之一炬。传说“他动用了10000头骡子和5000匹骆驼才将将宫中收藏的价值12亿金法郎的珍宝运回希腊。 1979年波斯波利斯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在2000多年后的今天,波斯波利斯似乎只剩下一副残缺不全的骨架…奇形怪状的一堆堆废墟、空荡荡的门框、以及石柱柱基,似乎都在满怀着深切的期望,凝视着这一望无际的荒原。 有点像我国的圆明园。 1971年伊朗国王巴列维曾在此举行仪式,庆祝波斯帝国建国 2500 周年。 晚上,我们来到了著名的景点三十三拱桥,1602年由阿拉威尔迪汗负责建造的,这是双层结构的石桥,既是桥梁又起水坝作用。 根哥向边上的小伙借了把吉他在桥上演奏“我爱你中国”。 10.30日,今天游览四十柱宫。四十柱宫是伊斯法罕有名的建筑。这座宫殿位于一个占地67000平方米的大花园中。花园是阿巴斯大帝修建,而花园中央的宫殿则是其后的阿巴斯二世于1647年建造,专为接见和宴请外宾之用。宫殿的前面是一个巨大的门廊,门廊由20根柏木做的独木巨柱支撑。门廊前面有一个长110米、宽16米的水塘,水从安放在塘底的四头狮子的口中喷出。塘水清澈见底,波光粼粼。木柱倒映在水中,又有20根同样的柱子浮现。人们根据这一独特的景观将宫殿称为“四十柱宫”。 池边的雕塑是四个少女抬着狮子,狮子在伊朗象征着权力,反应了在萨法维帝国时期伊朗的女性地位比男性高。 宫殿内部装饰中所用材料的多样性,以及建筑本身——所有这一切都理所当然地展示出国家的实力与强盛。萨法维帝国的统治者们在四十柱宫接见外国使臣和举行隆重的节日庆典及娱乐活动。 有的反映国王接见外国使臣的隆重场面,有的描绘男伴女舞的社会图景,还有的是动物和植物的装饰图案。大多数壁画都采用工笔细画技法,线条清晰柔美。 我们来到了凡客大教堂。<br>与凡克教堂朴素的外墙截然不同的是金碧辉煌的内墙。包括多处天使浮雕都是石膏打底,布满精细壁画,都是17世纪著名艺术家、画家们的精品。例如诺亚方舟,最终的审判、建造巴比伦、最后的晚餐、耶稣受难等经典圣经故事<br> 教堂的穹顶也是清真寺风格的,但是里面金碧辉煌,墙上是各种耶稣壁画。 在伊斯兰教国家参观了一个基督教堂。很神奇的感觉。和前面看到的拜火教一样,在伊朗除了伊斯兰教以外的所有教堂只有参观的作用,已经没有传教者。 和伊朗的男小学生合影。伊朗从小学到高中,男女学生是分开上学的。 我们和伊朗女高中生合影。 我们来到了伊玛目清真寺。伊玛目清真寺始建于1612年阿巴斯一世时期,1638年完成。 <div>莎娜站立的地方具有回音效果,可以没有话筒把声音传到很远,是清真寺传教的地方。</div> 伊玛目清真寺又称“马斯吉迪·贾米伊·阿巴斯”或“国王清真寺”,位于伊朗伊斯法罕。清真寺里外均由精美的瓷砖镶嵌而成,其外形为壁竞式的正门面向正北。清真寺的大门是镀银的,正门高达30米,门上写有许多诗文,由当时著名书法家用美丽的波斯文纳斯塔利克体书写。<br> 阿里卡普皇宫,位于伊玛目清真寺的西侧。该建筑由萨菲王朝的阿拔斯一世建于十七世纪初,在这里君主招待贵宾和外国使节。 10.31日,今天要去伊朗的首都德黑兰。由于车程大约需要6小时左右,萨娜为了搞活车箱内的气氛,提出给大家演唱一首歌。我一开始以为她唱的是伊朗歌曲,但是意外的是她唱了一首搞笑歌曲“老鼠爱大米”,这首诙谐幽默的歌曲在异国他乡的嗓音中显得更加风趣。。 我们到了网红村阿卜罗内赫村。这是伊朗现存最古老的村庄。在波斯信奉拜火教的之前就存在了。这是村里唯一的学校。 村子非常小,全村人口不超过100人,而且几乎已经没有被居住的房子了,大部分都空置着。年轻人都进城了,村里只剩下几户老人。村子依山而建,用的是非常特色的红土制的砖,听说这种砖让房屋冬暖夏凉。<div><br></div> 老汉骑着毛驴伸手要钱。 同旅游的外国友人合影。<div><br></div> 晚上我们到了首都德黑兰。 这是我们住的五星级宾馆,在伊朗不管是宾馆还是家庭住宅都或大或小的建有一个水池,据说是因为沙漠地区气候干旱能够调节气温和空气湿度。 11.01日,今天世伊朗旅游的最后一天,主要是参观博物馆。如国家博物馆、地毯博物馆等。<div>伊朗国家博物馆是世界重要博物馆之一,总体建筑面积为18000平方米,文物古迹多达30万件,其中有史前文物、公元初到伊斯兰时期的文物和伊斯兰后期文物等等。<div><br></div></div> 地毯博物馆珍藏着伊朗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编织的各种古老的手工地毯,做工细腻、精美绝伦。这些地毯在用色、图案和编织技法各有特色 我们最后的游览景点是阿扎迪塔,它是一座纪念碑,也是德黑兰的地标。 这是我们旅行团的领队“男小微”,他不但是个领队,还是个专业的摄影师。他特别善于拍摄人物像。我觉得我们这次旅行团人数不多但人才济济;有摄影师、有吉他手、有女高音,还有武术师,以及其他的各类人才。我们希望能够再次跟随“男小微”踏上新的旅游景点。下面篇幅还有剩余,选几张“男小微”拍慑的人物像。 晚上9:45飞机起飞,11月2号早上10:10到达上海浦东机场。结束这次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