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章/根.哥</p><p class="ql-block">图片/网络(感谢作者)</p><p class="ql-block">音乐/军人本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75年6月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八师十七团十七连(武装连)正式撤编了,近一百来号人,本着那里来那里去的原则,都各自回原来的生产连队了,成了名符其实的退伍兵。</p><p class="ql-block">武装连的甘蔗地,橡胶林,牛和牛车还有生产工具安排给了机务连的家属队,她们的甘蔗地就在武装连周边附近,牛栏就在武装连旁边的路口处,她们牵牛套车,装上生产工具就拉回一路之隔的(207国道)家属队了。</p><p class="ql-block">我由于没有原来的老连队就安排去了场农科所,去农科所的还有原连队的卫生员和另二个女兵,农科所就在场部卫生院旁,距离武装连不到1公里。</p> <p class="ql-block">连长也下其他连队任职,则把枪枝弹药清点后登记造册移交给我,他的那套仓库大门钥匙则移交给了武装部长庞正国。因为军火仓库还没有移交,我和事务长陈世林还有一个肇庆知青曾海强三人需要留守看守枪枝弹药仓库。</p><p class="ql-block">我们三个人配发了一枝五四冲锋枪,一个弹袋,四个弹匣,其中一弹匣装弹三十发,三个空弹匣装在弹袋里。一杆五三步骑枪,子弹袋一套,7.62口径五三子弹二十发。</p><p class="ql-block">军火仓库就在我们的住处前面大概三百多米,三人轮班,白班6点~18点/12小时,小夜班18点~24点/6小时,大夜班0点~6点/6小时。</p><p class="ql-block">按场武装部庞正国部长的要求:白天留守人员不少于二人,夜间三人不缺,随时保持电话联系(场部总机转)。</p><p class="ql-block">百十号人的连队一下就显得空荡荡的,白天没有了往日的热闹,安静极了,夜里更加寂静,一点声响尽收脑里。</p> <p class="ql-block">不久遂溪县武装部给庞正国部长配发一把驳壳枪,装弹五发,可打五四式冲锋枪7.62口径子弹,这下好了,部长拿来试枪,我们安排了一个靶场,胸环靶就是安放十米多远,部长不亏是军人出身,打了几枪都在靶子上,轮到我打了,我是第一次打手枪,根本不懂驳壳枪的原理,靶子那么近,举手就到,谁知道瞄的准准的,却看见弹着点就在脚前面二米多远,接着又抬高枪口打了几枪都不上靶,来了个大鸭蛋。哈哈,真是隔行如隔山。接着事务长打,也是大鸭蛋,海强打也是大鸭蛋。看来都是门外汉呀。好在我们的冲锋枪射击打靶还不错,不然就这水平还敢看守军火仓库?</p><p class="ql-block">回头就是擦枪,驳壳枪没有一棵螺丝钉,拆卸很简单,三下五除二,就分解完成,老一套,先用肥皂水反复擦洗枪管,把里面的火药味清洗干净,接着就是用枪油来擦,枪油擦过后又用干净布把外壳擦干净,这时就该组装驳壳枪了,谁知这枪拆时没记住顺序,装不上了,没法子,放着吧,等第二天部长来时再说吧。</p><p class="ql-block">第二天部长过来了,他三下五除二地就把枪安装好,又试了试枪机上膛,击发,ok。部长对我说这枪他也不想背,就放在这里值班吧。就这样我们又背起驳壳枪,不过都是在军装里面,不弯腰看不见,就是骑车时,枪管会碰在后架上,发出顶当的声音。</p> <p class="ql-block">人少,煮饭就不能再用原炊事班的大锅台了,我们就在走廊边上,用砖块砌了一个柴火连环灶,一前一后,一个煮饭,一个炒菜,灶面还粉饰一遍,就差贴磁砖了,不过那年代还不兴贴磁砖。柴火灶上还立了个烟囱(缸瓦制品,传统烧制法),烟囱高出房檐口,上面还有个防雨罩。完成后司务长眼都看大了,他说你还有这本事,我说我本事大着呢,在海南我就是基建班长,班里共有十六个精兵强将,还有四个女兵,建过瓦房,修过水电站。一个正常班的编制是九人或十人,我这个班十六个人,可想而知我们班的能力啦。</p><p class="ql-block">按现在的年代我可以当个包工头,“太平通宝”、钞票多多的,不过话说回来我们这代人总是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一切的一切都是那样平凡了。</p><p class="ql-block">话归正转,虽然是三个人,但也个小团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生活还是要的,我是文书按月造工资表去场部后勤处领三个人的工资,这回简单了,司务长和海强是农工二级,月工资29元,我是农工三级,月工资34元,大伙帮算算我去场部后勤处一个月能领多少钱回来?那时人民币最大面额十元钱,图案是工农兵大团结。</p><p class="ql-block">我们那时每月伙食费9元,我从工资中每个人扣除后剩下的钱就按工资表发了,他们二个每月每人可领工资20元,我可领25元。</p><p class="ql-block">那时还不兴本人签字,领工资时一定要盖刻有本人名字的图章,不然就不给领工资。武装连没撤编时工资是我按工资表每人扣除9元伙食费后发给各班长的,各班长领回去给班里的人,且都要盖自己的图章的,班长发完工资后,把工资表交还于我,我还要一个一个的再对一遍,看看有没有漏盖章的。</p><p class="ql-block">司务长则要去加工厂(加工厂和机务连在一起,一条207国道相)领三个人的米和油,一个人45斤大米,半斤花生油,这回没有胶轮马车坐了,很简单就是二部单车后尾架就拉回来了。</p><p class="ql-block">那时候是讲阶级斗争的年月,社会上流窜的人很少,但也要提高警惕,防止出事。武装部长也时不时的过来检查检查我们的工作,打开库门擦擦枪之类的。</p> <p class="ql-block">一个晚上,我值上半夜,差不多十一点多钟时就听见仓库后边传来了哗啦啦的声音,什么东西?这么大的动静,我赶紧巡查过去,走过去用手电筒一照,只见两只红眼睛,原来是一条大水牛,印度水牛,场农科所引进的优质品种,人工取精稀释后再与国内母牛杂交,印度水牛块头大,力气也大,但却不能训练犁地,因为个头太大,一般人无法驾驭,而国内水牛耐力小,杂交后耐力提高很多,犁地耙田好帮手。</p><p class="ql-block">原来武装连散伙后,场农科所就来开个育种站,并在操场边安装了一个木制取精架,专门有个四眼大学生管理,我们叫他牛医生。牛医生浙江人,瘦瘦的,说话细声细气很和气,一个人管理一条牛,牛平时就吃象草,也就是大象吃的草,也是从印度引进的,农科所专门安排人种的。连队的母牛需要配种时就牵过来啦。</p><p class="ql-block">他拖家带口的从农科所搬来,住在我隔壁的第三间房,一个小男孩去场部学校上小学一年级,爱人在机务连家属队干活,大家住一起很融洽。</p><p class="ql-block">有一次牛医生的上海牌晶体管收音机不响了,他拿来给我看看,我检查一下发现是功放管坏了,回湛江时买了对功放管安上,虽然是业余品,但也管用,收音机又播出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声音,他挺高兴的,为此还送我一把医用镀镍镊子,那时是有钱也买不到的,到今我还保存着。那天晚我把牛医生叫起来后,他把牛重新关好了。</p> <p class="ql-block">如今湛江农垦的甘蔗都是机械化作业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