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每个女人与衣裳都有着不解之缘,我也不例外。最直接的证明就是参加工作之后我的收入大半部分都贡献给了服装店。在最美的年华,与心仪的衣裳相遇,装点了绚烂的青春,也算是不负韶华吧!</p> <p class="ql-block"> 梳理与服装之缘,回想自己何时在心中播下爱“美”的种子。是源于小学、初中时期姐姐给我织的一件件色彩鲜艳、图案精美的毛衣?还是那时挂在姐姐房间的一幅俄罗斯油画启发了我最初的审美?画上是一个丰腴、肤白貌美的贵妇,那种尊贵的“美”深刻记忆,也奠定了我的审美意象。</p> <p class="ql-block"> 小时候,家中兄弟姐妹多,父母能让我们填饱肚子已很不容易,穿新衣就更是一件奢侈的事了,只有逢年过节才能穿上新衣裳。记忆中最早有印象的一件好看的衣裳是裁缝手工缝制的,那块面料是父亲出差外地带回来的,粉色格子还镶有金色丝线,成衣后的款式是圆领、娃娃衫,胸前三分二位置用一条边区分开来,在那时已经是很时髦的款式了,我特别喜欢。后来,大姐到卫校读书,她是编织小能手,长姐如母,在二十左右的年纪就协助爸妈挑起了养家的重担,从那时起,我的衣服就都由姐姐承包了!再后来,二姐也去读卫校了,她也是心灵手巧,织毛衣的技术、审美都不亚于大姐,我就穿着两位姐姐织的毛衣长大。</p><p class="ql-block"> 印象很深的是每年寒假,临近春节的时候,大姐从卫校回来,我总是很期待她打开箱子,仿佛那是一个百宝箱,里边不仅有好吃的,还装着她给我和妹妹编织的毛衣。姐姐的手真是巧,她织的毛衣颜色艳而不俗,款式新颖活泼大方,每年春节穿上,左邻右舍都夸赞不已,隔壁的婶婶阿姨都向姐姐请教毛衣的织法。那些毛衣是我童年记忆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们家姐妹多,除了大姐年龄稍长,特别有当姐姐的风范,我、二姐、妹妹,年龄都是相差两三岁,经常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小矛盾时常爆发。一年春节,大姐给我们姐妹买了一件胸前系扣的长版卫衣,蓝灰相间连带帽子,十分青春可人,我和二姐都很喜欢,互不相让,除夕晚上我们两人为此而怄气,后来究竟谁穿着过年我忘了,我只记得正月初一早晨,大姐为了哄我高兴,带着我骑自行车前往邻近乡镇她的同学、同事家玩,兜了一圈,“争衣服”的不悦自然烟消云散,那件衣服最终似乎还是给了我穿,我小,姐姐们大部分时候是让着我的。</p> <p class="ql-block"> 师范毕业后,我自己能挣工资了,买起衣服来更是毫不手软,毕业那会工资也就八十多元,我却花了一百二十余元买件半大衣,是那个时候很流行的宽松版,宽宽的垫肩,垂感很好的材质,黑色中带有闪闪的金色,有着低调的奢华。当我穿着衣服回学校的时候,同事们都张大了嘴巴,她们一是觉得衣服的确好看,二是觉得太贵了,而我觉得——值得!因为喜欢!</p> <p class="ql-block"> 有一回和最要好的一个闺蜜聊天,她转述了她妹妹也是一个文艺女青年对我的评价:“有一天,在蕉城最热闹的小东门看到姐姐,穿着黑色的半大衣,在人群中特别显眼,看上去很漂亮也很有气质。”听了闺蜜的转述,我应该是乐了很多天吧,哪个女人不希望自己被人夸好看呢?我买衣服的积极性估计就是这么培养起来的。</p> <p class="ql-block"> 年轻的时候总是要经历一段荒唐的岁月,我打小任性,家人师长都宠着,工作方面谈不上有多大的进取心,只是凭着兴趣去做,倒也差强人意。除了上班之外,最大的兴趣爱好就是两样——“看书”“买衣服”。后来结婚生子了,这一点依然没有改变。那时年轻,不知生活之艰辛,所赚工资大部分都交给服装店,加之原来服务的单位就在闹市,一下班,几个同事一邀,逛街、逛服装店,往往提议的是她们,买衣服的却是我。那时身材苗条,大家都夸是“衣架子”,不禁夸的我便迷失在服装丛中,和我同好的还有小周,她也是一个购衣狂,所以我们成了很好的朋友,另外一个很要好的同事,Miss谢,她比较节俭,不舍得花大价钱买好看的衣服,我和小周经常给她洗脑。现在想起来真是荒唐岁月荒唐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我穿衣的风格偏好简单,所有繁复的款式一概不喜欢,至于那些蕾丝、花边更是敬而远之。青春年少的时候,夏天,尤喜吊带裙,两根细带子,简单的直身裙,穿起来有一分清纯也有小小的性感,还十分清凉,但单位纪律不允许,领导还为此和我谈过话,我和领导说:“我怕热,容易中暑,所以只能穿吊带裙。”现在想起来,何止是幼稚无知,更有着让人啼笑皆非的不明事理!后来为了遵守单位的规章制度,就在吊带裙之外披一件小披风,实属不得已而为之,在我看来吊带裙披小披风是直接减分,但也没办法,身在职场,穿衣是不可能随心所欲的。冬天呢,我的衣服也也以款式简单的大衣、半大衣为主,偏爱深色,大部分是宽松版,比较符合我热爱自由的气质。</p> <p class="ql-block"> 现在看来,每一件衣服都记录着一段时光,我时常想,早些年那些穿过的衣服没有拍照留影实在是个遗憾,它们记录着我整个的青春年华啊!记忆中,有几件衣服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件棕色的宽松版毛呢半大衣,半圆领,款式简单,没有任何多余的装饰,只有胸前的几个扣子算是点缀,穿上去松松垮垮的,就是现在流行的“人在衣中晃”,但我特别喜欢它,配上长筒靴、短裙,自己感觉既潇洒又干练。那件大衣也花了我一个多月的工资,但也穿了很多年。也许从那时起,我就养成了穿衣相对讲究,注重衣品,但也把每一件衣服都穿出老朋友感情的习惯。</p> <p class="ql-block"> 还有一件黄色的开衫,是我的衣服中为数不多女性气质比较浓厚的衣服,领口处用两条带子打一个结,前襟滚边处用黄色的绒毛装点,走起来那绒毛飘飘摇摇,配上直发、黑色皮裙、尖头黄色短靴,现在想起来连同记忆都带着温柔与浪漫。</p> <p class="ql-block"> 早些年没有电商,买衣服全上实体店,大街上的末未、蝶苑、艺之卉、欧点、哥弟……这些女装品牌说起来如数家珍。我也和许多服装店的老板、看店铺的小妹混了个脸熟,甚至成了朋友。我曾经和一女装品牌的代理人玩笑:“您的奔驰车有一个轮子是我赞助的。”她也玩笑着说:“是、是。”我看着她从一间不起眼的小店铺发展成专卖店,然后又一家一家地开分店,也看着她们家的衣服风格不断地变化,从淑女风到休闲风,我从基本都穿她们家的到基本穿不了,这就是时代的变迁,衣服的变化。但我依然会时常到她们店店铺去逛一逛,就像是看一看老朋友。有一回,在电梯间碰到美丽的女老板,我居然一时没认出来,原来,不知不觉,我们已经认识二三十年,我们也都在不知不觉发生着变化。服装如人,人如服装!</p> <p class="ql-block"> 衣服曾经给予我如此多的快乐,我也真正地爱着它,除了买衣服,我对很多女性朋友热衷的美容、麻将或其他娱乐基本没什么兴趣,家中四个姐妹,三个是麻友,唯独我一听到麻将声音就头疼,对服装也算是“爱”得专一了。</p> <p class="ql-block"> 那时还经常趁周末或岁末到福州东百、大洋、津泰路扫货,我的目光依然锁定那些价格不算便宜的衣服,就算是到外地出差培训,也要买一件自己喜欢的衣服作为纪念。那算不算我人生中最开心、尽兴的一段时光?除了上班之外,每天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看看书,管管孩子,其他的事不用操心。有学生曾经问我:“老师,您上午换一套,下午换一套,累不累?”我说:“不累,老师喜欢呢”,同时也深感学生之可爱。可人生的道路总是曲折变化,后来,家中发生了一起又一起的变故,我也告别了青年不知愁滋味的生活,一趟趟地跑福州,不再是去逛百货,而是去这家医院、那家医院,在中年的序幕缓缓开启的时刻,我终于体会到了那句话的含义:“那时她太年轻,不知道命运所有的馈赠都暗中标好了价码!”兵荒马乱的中年就这样不期而至,逼得我迅速成长起来,从前只考虑穿什么衣服好看的我似乎已经没有太多的心思去关注服装店,去买衣服了,还好早些年买的衣服都是基础款,不太容易过时,我依然每天着装得体地去上班,去面对一件又一件让我崩溃的事,只是,此时非彼时,穿衣服的心境已大不一样。那时,我才深刻体会到一个人能够无忧无虑地购衣穿衣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p> <p class="ql-block"> 那年偶尔与闺蜜到福州办事,办事之余,我和闺蜜说:“很久没逛东百了,去逛逛吧!”我们兴致勃勃地逛了东百,原来熟悉的一些服装店或搬迁或挪位置,东百于我已成了一个全新的东百,好在逛了两圈慢慢找回从前逛百货的感觉,然后试衣、买衣,旧时光似乎又回来了,我终究骨子里是热爱衣裳的,只是如今的我买衣服再也不会像年轻时那般狂热,多了几分理性与冷静。</p> <p class="ql-block"> 回想半生与“衣”结缘,偕“衣”同行,着装史似乎就是我的成长史。祈愿往后余生,我和我的闺蜜们依然能够眼中有光,心中有爱,着心仪服装,从容行走于人间岁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说点什么...</p><p class="ql-block">还没有留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