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离我居住地十余公里的嘉定南翔老街,是我游览和摄影频次最多的景区,景区内有梁代的云翔寺和古井,五代的双塔,明代的檀园和桥梁,还有附近的上海四大名园之一的古漪园,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花卉人文,每次去都有不同的视角。</b></p> <p class="ql-block"><b>老街最有历史意义的建筑要数云翔寺和双塔了。云翔寺始建于梁天监四年(公元505年),初名为“白鹤南翔寺”。唐时达到鼎盛,宋绍定年间,因理宗赵昀赐“南翔寺”匾额,寺名更为南翔寺。公元1700年,康熙赐额“云翔寺”,故又易名为云翔寺。后因天灾人祸,寺庙毁损殆尽。能见证历史的仅有留存至今的双塔一对,及散落在古猗园内的唐石经幢和宋普同塔。历史上的云翔寺曾经蜚声江南,以唐风复建的云翔寺又名留云寺,正以其崭新的面貌饮誉沪上和海外。</b></p> <p class="ql-block"><b>虽然常去南翔老街和古漪园,但老街上的江南风格的檀园一直没有重视,这次第一次进园后才感叹是别有洞天。檀园原为明代文人李流芳的私家园林,因李流芳号檀园,故以此得名,为文人墨客经常聚首吟诗畅饮之所,园内亭台楼阁、树木湖石,都由李流芳亲自布置。后毁于明清易代之际。檀园2011年重建后对外开放,如今的布局是根据李流芳所画的园图和详细的记录予以修复的。</b></p> <p class="ql-block"><b>修复后的檀园,总面积约10亩,以葫芦形水景为中心,高高的白墙隔开了城市的喧闹与市井的繁杂,将山水、建筑、植物等自然景观进行合理的空间分布,在有限的空间内充分发挥了“小中见大”的艺术原理,创造了“咫尺山林,多方胜景”的园林格局。</b></p> <p class="ql-block"><b>檀园用了许多江南园林常有的框景形式,借以扩大景内有景的视觉效果。这也是摄影时经常用到的构图方式。</b></p> <p class="ql-block"><b>这个园林虽然不大,但布局简洁流畅,幽静典雅,极具观感。以水为中心,因景设路,因路步景,围绕建筑以曲布置,小径通幽,增长了游览路线,规模虽小,但游玩时感觉的空间很大,达到了步移景异之效,值得一玩。</b></p> <p class="ql-block"><b>这次的照片都是11月5号拍的,相机是尼康Z6,其中除了三四张照片场景比较宽,用的是适马12-24镜头(最后一张全景的照片就是),其他都是用很久以前买的德国福伦达35mm/f3.4(摄影圈称作“珠戒”)的手动定焦老镜头拍的,(包括封面照片和檀园前面一张窄一点的全景照片也是用这个镜头拍摄多张,后期接片的),对比之下,这个老镜头出片的色彩比适马的镜头浓郁油润,在暗光下的还原度更好。新的自动镜头和老的手动镜头各有千秋,见仁见智,我只是翻出来把玩,回味一下以前只有手动定焦头拍胶片时的感觉。</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