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品数多朝花 感悟鲁迅初心

小雨

<p class="ql-block">细品数朵朝花 感悟鲁迅初心 ——读《朝花夕拾》有感</p><p class="ql-block"> 总有这样的时刻,让我对新的学校、新的课程心生渴望,或在明亮的清晨,或在恬静的黄昏,亦或在静谧的子夜。渴望温柔中略带严厉的老师,带我走进宽敞淡雅的阅览室,感受那份内心的宁静与浓浓的书香。(薛轶洋)</p> <p class="ql-block"> 徜徉在书本中,犹如走进书中世界,与人物同悲同喜。徜徉在书本中,如同一杯浓香的美酒,时间越长久,味道就越发醇厚。尤其是在那静静地午后,沐浴在图书室那片浓浓的暖阳里,我的心灵如秋风流水般沉静,我的生活似彩色云霞般绚丽,我的人生像天际划过的流星一般精彩……细读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感受着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思念与美好,我不由自主的沉沦其中,细细品味。(庞又瑜)</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其中《父亲的病》这篇文章让我犹为触动。文章中,鲁迅讲述了父亲生病后的治疗过程,从找名医到看西医,再到最后的失望和无奈。这一系列的故事情节,让我感受到了那个时代普通百姓的困境。由于社会制度的限制和医疗条件的落后,许多病人无法得到有效的治疗,甚至有些人因为生病而倾家荡产。因为“神医”的荒诞言行最终导致父亲逝世,但所谓的神医却拿着大笔的医药费在外逍遥快活,并且受到当时环境的熏陶,人们对“神医”的话深信不疑,不惜花大价钱为些奇怪的药方煞费苦心,最终看着一碗碗“良药”下肚,父亲的病却依旧没有好转。看到这,我万分痛恨,与其说是庸医们丧尽医德,草菅人命,不如说是当时人们的迷信思想已根深蒂固。(张雨欣)</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读完《无常》之后,我对于“无常”的形象有了重新的定义。文中描述的“无常”“鬼而人, 理而情”。在勾魂的时候,看到一个母亲在哭刚刚死去的儿子,白发人送黑发人,哭的特别悲伤,白无常被感动了,便决定放这个儿子“还阳半刻”。但事情却被他的顶头上司阎王爷知道了,罚了他四十大棒。鲁迅将生活中的正人君子比作黑无常,用白无常爽直公正的的形象和阎王爷的昏庸与黑无常的可怕做对比,他认为:“活着的正人君子只能骗鸟,若问愚民他就可以不假思索地告诉你: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刘宏彪)</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品味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享受着不时从字里行间流露出来天真烂漫的童年生活,眼前不由得出现一幅幅令人向往的自然画。“不必说碧绿的菜菜蛙,光滑的市井蓝,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清洁的叫天子忽然从草直窜到云霄里去了……”(全体)突然间,我仿佛看到了鲁迅先生的童年生活。趁大人不注意,钻进了百草园,与昆虫为伴,与伙伴一齐捕鸟,但由于性急,总是捕不到很多……我们的童年已经渐渐的离我们远去,留下的只是些散锁的记忆,倒不如仔细品味一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体验一下那个不一样时代的童年之梦,和鲁迅一齐热爱自然、向往自由。(薛钰瀚)</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手捧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我品味着作者从字里行间透露出年少轻狂的童真,神思似乎也飘向了那些曾经的逍遥日子。观菜畦、吃桑葚;“老莱娱亲”、“郭巨埋儿”,既有温馨的回忆,又有理性的批判。相比而言,我们就幸运很多,没有鲁迅先生当时社会的黑暗。或许,我们也可能比较可惜,没有鲁迅当时童年那么多的欢乐。只是童年已经渐渐走远,留下的只有一些零散的记忆。回过头来,回味半学期沉浸在学校阅览室的阅读,我们记下循环日记,我们写下读书感悟,我们做好一本本读书笔记……我们沉浸在其中,我越来越喜欢阅读,越来越喜欢写作,越来越喜欢语文,甚至越来越喜欢我的学校!我也坚信随着双减政策的全面践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一定会找到我们遗失的记忆,一定会找到我们的欢声笑语,也一定会唤醒我们学习的初心动力!(薛轶洋) </p> <p class="ql-block">  朵朵朝花,你拾我拾;慢慢咀嚼,细细品味;感悟鲁迅初心,唤醒学习动力。带露折花,自是芬芳馥郁;朝花夕拾,却更沁人心脾。</p>

鲁迅

童年

朝花夕拾

感悟

百草园

我们

字里行间

神医

先生

白无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