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丧”——规范丧礼程序篇(第六)

【湖湘之子】

<p class="ql-block">  所谓通丧,即向外人通告丧情和通知丧事,包括何人有丧,何时有丧,何人主丧,何地治丧,何时发丧等。</p><p class="ql-block">通丧是丧事操作的重要关节,就文化传承来说,从夏商周秦汉到唐宋元明清,中国人文历史四千年,在所有的丧事操作事项中,通丧的丧事意义和实际操作一脉相承,是变化最小的。</p><p class="ql-block">关于通丧,《仪礼-士丧礼》是:“乃赴于君。”司马光《书仪----丧仪篇》是:“讣告于亲戚及僚友。”朱熹的《家礼—丧礼篇》是:“讣告於亲戚僚友。”《大明会典---丧礼五(庶人)》是:“讣告於亲戚朋友。”《钦定大清通礼---丧礼》是:“讣于有司及亲属僚友。”赴告是派人前往告知的意思,讣告是使用通丧文书告知的意思。</p><p class="ql-block">就是说,从总体上讲,自古以来,通丧都是丧事操办的法定事项,规定动作。我们对照规范丧礼文本讨论一下这个问题,供大家参酌与评述。</p><p class="ql-block">1、通丧对象和通丧范围</p><p class="ql-block">必须把握一个基本认知,即通丧不通家人,通丧的对象是吊丧人。</p><p class="ql-block">为啥呢?传统文化条件下,养老和送终是特定个人和特定家庭德品的两端。父母长辈不行了,儿孙家人都在身边,聆听老人的嘱托,应承老人的安排,实现老人的愿望,记录老人的遗言。老人在心满意足中离去,谓之送终。</p><p class="ql-block">就是说,古代社会条件下,家有丧事,儿孙家人都在家里,至少说主要人员和绝大部分人员都在家里。通丧作为丧礼事项,特指吊丧人通丧。《朱子家礼》等规范礼仪文本中说“亲戚僚友”,就是亲戚同事朋友的意思,不包括家人。</p><p class="ql-block">所谓吊丧人,即主家以外的丧事参加人,包括亲戚、同事、朋友、庄邻等。注意,干亲、义亲比照家人,不是吊丧人。</p><p class="ql-block">(1)亲戚。亲戚就是两个方向:一是本姓家庭各辈嫁出去的女性,重点范围是已嫁之姑母、姊妹、女儿;二是本姓家庭各辈娶进门的媳妇的娘家人,重点范围是妻子娘家人、母亲娘家人、儿媳妇娘家人。</p><p class="ql-block">就是说,对于任何一个特定家庭和特定个人来说,亲戚对象是各辈已嫁女及其家人和各辈配偶娘家人,范围主要是本辈、父辈和子辈。依据《仪礼---丧服》的规定,其他辈分的亲戚关系人,参与丧事吊丧,但都是无服人员。</p><p class="ql-block">(2)同事。同事包括逝者的同事、逝者儿子的同事和逝者父亲的同事,重点是逝者本人的同事。</p><p class="ql-block">同事的范围包括一起共事的同僚,有上下级关系和横向联系的同仁,合伙人、生意联系伙伴、客户等也是同事。在《仪礼----士丧礼》中,国君也是吊丧人。</p><p class="ql-block">(3)朋友。朋友的范围较广,诸如同学、同门、战友、难友、同志、知己、闺蜜等等。相互之间对眼的,有感情的,能够相处的,你来我往的,都是朋友。</p><p class="ql-block">(4)庄邻。朝朝暮暮,相见相处,互相关照,生发情愫,所谓远亲不如近邻是也。庄邻包括左邻右舍,前村后郭。都是心甘情愿的,都是有来有往的。街坊、里弄等,也算庄邻。</p><p class="ql-block">2、通丧方式和通丧手段</p><p class="ql-block">通丧方式包括上门通丧、通信通丧、公告通丧等。通丧手段包括直接语言通丧、间接文书通丧、讣告公告通丧等。</p><p class="ql-block">《仪礼-士丧礼》有:“乃赴于君。主人西阶东,南面命赴者,拜送。”赴是前往的意思,所谓命赴,即派人前往,也就是向亲友告丧报丧。《朱子家礼》有:“讣告於亲戚僚友。护丧、司书为之发书。”即以书面形式“讣告”向亲戚僚友通丧。《仪礼》的通丧叫“赴告”,即安排人去用言语告丧;《朱子家礼》的通丧叫“讣告”,即安排人带着特定丧用文书通丧。</p><p class="ql-block">现实条件下,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通信、交通等手段越来越先进,早晨还在大洋彼岸,晚上就能聚集一堂。一般情况下,家有丧事,家庭中人打个电话或发个短信就行了,但对吊丧人,特别是对主家重要的吊丧人,如娘舅家、逝者上级领导等,主家应当单独安排特定人员上门通丧,最好丧主或其他孝子亲自前往。</p><p class="ql-block">3、通丧内容和通丧要求</p><p class="ql-block">直接上门通丧的,内容包括:逝者的初终情况,家人的救治努力,逝者的咽气时日和享年终年,治丧安排和治葬情况,开吊时日,出殡发丧时日等。</p><p class="ql-block">讣闻通丧的,基本事项与直接上门通丧一致,但内容相对简洁一些。</p><p class="ql-block">讣告公告通丧的,基本事项与上门通丧和讣闻通丧一致,但可以加上逝者的生平德品等内容。</p><p class="ql-block">4、通丧讲究和通丧禁忌</p><p class="ql-block">上门通丧的,礼仪讲究如下:</p><p class="ql-block">(1)通丧应当丧服</p><p class="ql-block">这点非常重要。丧服是为了显示丧讯,别人或被通丧人一看便知家中有丧事,可及时采取适当的应对方式和破解规避方式,避免受到丧气的不利影响。</p><p class="ql-block">(2)通丧应当下跪</p><p class="ql-block">通丧人向被通丧人通丧时,应当下跪,这是礼节,也是原则要求。所谓“孝子头,满地流”,就是这个意思。通丧人自己年龄较大、辈分较长、或身体等其他原因不便下跪的,可以携带子孙等行下跪礼。</p><p class="ql-block">还有,丧事主家约请、延请或雇请非吊丧人员从事丧事事务性活动的,如治棺、治葬、举重、笔墨、饭厨等等,约请时也应当行下跪礼节。自己能跪的,自己跪;自己不能跪的,携带小孩下跪。</p><p class="ql-block">(3)通丧应当哀哭</p><p class="ql-block">通丧告丧时是应当伤心哭泣,实在哭不出来要表现出哀痛的神态,不能面露笑容或无所谓满不在乎的样子。向贵宾,如逝者和孝子的直接领导、逝者或逝者妻子娘家人即孝子娘舅家人等通丧,通丧人应边哭边说,一把鼻涕一把眼泪,极尽哀痛之能事为宜。</p><p class="ql-block">通丧肯定有禁忌。具体如下:</p><p class="ql-block">第一,上门通丧的,通丧人尽可能通过公共区域,不要进入别人的家庭范围。未经允许,绝不能进入别人家的院落和住房,不能触碰别人家的资产财物和物品物件。</p><p class="ql-block">第二,上门通丧过程中,通丧人不要随便与人招呼、搭讪、话语交流,不能与别人握手或身体接触,更不能高声拉语,咋咋呼呼,旁若无人,说笑玩笑。</p><p class="ql-block">第三,通丧人到达被通丧人家庭的,行下跪礼时,被通丧人不搀扶不得起身,被通丧人不请进不得进门,被通丧人不请坐不得落座。</p><p class="ql-block">第四,通丧人绝不能反感或反对别人对自己的规避和破让行为。人之常情,人之常性,是你也一样。</p><p class="ql-block">总之一个原则,不要把自己家的丧气带给别人,影响别人的心理和情绪。</p><p class="ql-block">归结一下。通丧作为流行性一般礼俗,古今差异较小,各地理解和操作上大体一致。实际生活中,关于通丧礼仪,讲究的人没有不讲究的人多,知道怎么讲究的人就更少。但家有丧事,操作上应当注意,亲戚朋友,哪些人讲究都是知道的,对于讲究的人一定不要不讲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