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情感冷热倒错症”当冶

杨家老兵

<p class="ql-block">  “万象汇其中,古今一冷热。” 清代诗人马仲琛这句诗,道出了自然界、社会界和人类情感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正常现象。</p><p class="ql-block"> “热气烁人成乳饴,冷气中人成僵尸。”清末反殖民斗士、诗人洪繻的这一诗句,又生动描绘出了冷热形态中的一种反常现象。</p> <p class="ql-block">冷与热两极的变化,在人们对待人、事和物的态度上,同样具有正常和反常两种现象,而且这种变化显得尤为快速、剧烈和悬殊。稍加深究就会发现,不同的冷热观,直接体现出截然不同的亲疏、爱憎及恩仇,反映出相异或相悖的人生价值观。</p><p class="ql-block">情感上的冷热观,关键是看冷热是否纯正,是否合情合理。像人体生理上阴阳失衡会患“冷热错杂症”一样,如果思想上是非正误错位,也会患“冷热倒错症”,该热的不热,不该热的却热,该冷的不冷,不该冷的却冷。这种冷热颠倒,可能导致善恶颠倒,以至人妖颠倒,为害甚烈。 </p><p class="ql-block">处理情感上冷与热的最佳境界,是当热则热,当冷则冷,冷热不失其正,不失其纯。这就需要站在党和人民大众的立场,秉持先进的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对党、国家和人民有益的人和事,满怀热情地赞肯和参与,而对负能量的东西则抱冷酷和抵制的态度。</p><p class="ql-block">伟大领袖毛主席立足中国,胸怀全球,热切期盼实现世界大同的伟大理想,发出震撼世人的呼唤:“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p> <p class="ql-block">雷锋同志说过:“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的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这四句话,冷热分明,爱憎分明,体现了雷锋对敌人大恨,对党对人民大爱,可以说是“雷锋精神”的精髓。</p> <p class="ql-block">鲁迅先生有句冷热十分鲜明的诗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毛主席特意提出这两句诗“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有人觉得先生过于冷峻而缺乏热情,实则不然。鲁迅先生的一生,以笔为匕首和投枪,对国内外的反动势力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挞伐。同时,对社会痼疾、人性劣根出于“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情感,通过塑造孔乙己、阿Q和各种看客等艺术形象,对沉迷的国民进行了“无情的冷嘲”和“有情的热讽”,试图唤醒愚昧软弱的民众,拯救黑暗的旧中国。而这种冷的内核则是热,冷言冷语中饱含着对精神麻木的同胞的同情和热盼。正如其弟周作人在评说《阿q正传》中所说的那样,鲁迅“那种冷冷的,漠不关心的,从容的笔,却是传达了他那最热烈,最激愤,最激昂,而同情心到了极点的感情”。中国近代著名学者和作家许寿裳,是鲁迅先生的同乡同窗同事和终生挚友,又是《鲁迅传》和《鲁迅年谱》的作者,他对先生的评价无疑具有权威性。他这样概括鲁迅热与冷的伟大之处:“他的冷静和热烈,双方都彻底。冷静则气宇深稳,明察万物;热烈则心中博爱,自任以天下之重”,更宝贵的是,“这二者是交相为用的”,经过热烈的冷静,才是真冷静;经过冷静的热烈,才是真热烈。许老的评价可谓一言中的。鲁迅的作品,将冷与热交互为用,浑然一体,冷中蓄热,热中含冷,嬉笑怒骂,皆成佳作或檄文。尤其是在先生十六部杂文集中,有无情的揭露,愤懑的控诉,犀利的批判,又有丰沛的激情,恳切的热望,热烈的赞颂,挥洒自如,淋漓尽致,充分表现出革命先驱者忧国忧民大爱大恨的热切情感。</p> <p class="ql-block">与纯正的冷热观相反的是邪热邪冷,对该热的不热,反而冷冰冰,对该冷的不冷,反而热烘烘。这种不正常现象,可以说是屡见不鲜。比如,有的看到遇险者危难场面,当看客,凑热闹,却见死不救;有的看见欲寻短见者,不好言相劝,反而恶言相激;有的对宠物猫狗热情有加,而对双亲却冷若冰霜,甚至虐待加害;有的对红色或优秀传统文化冷眼相看,而对充斥黄赌毒恐的东西则宠热得无以复加。前不久,西安和南阳先后举办了娘炮和迷迪音乐会,竟有数十万至上百万“追星族”蜂拥而至。她(他)们不惜挥霍父母几十万上百万的血汗钱 ,只为一睹娘炮小鲜肉,听几首靡靡之音。如此这般的狂热、燥热和昏热,真令人瞠目结舌。</p><p class="ql-block">更令人痛心的是,有别于家庭一对一的冷暴力,在一些学校、职场和网络界,出现了一种“群体冷暴力”。有些意气相投者结伙成群,对待不同地域、不同个见或看不顺眼者,采取冷漠、讥讽和刁难等不良手段,折磨对方。更有一些缺德乏善的网暴者,对无辜者群起而攻之,以造谣诬陷他人为乐事。正如鲁迅先生所言“群言淆乱,异说争鸣;众口铄金,积非成是”,给他人精神上造成侵犯和伤害,乃至有个别受害者在无形压力下失去生存的勇气,走向绝路。近几年,出现了几起遭受网暴的摧残者,含冤抱屈告别了人世。今年八月初,福建某学院一名19岁女生刚跳楼自杀,直接原因正是同室学友的“群体冷暴力”所致。这足以说明,无情的冷漠会演变成冷血,冷气会恶化为戾气,恶言恶语是伤人的矛戟,冷言冷语也会冷杀(煞)人。</p><p class="ql-block">还有一种本来在恒温下有益无害的冷热,由于过冷或过热,冷热失度,“热来热得火炉上坐,冷来冷得冰凌上卧”,也会反利成害。比如,人体的正常温度在36-37.2℃ 之间,过高或过低都会发生病症乃至生命危险。又如,人体对外界温度的舒适度,夏季为19-24℃,冬季为17-22℃,过高或过低都会出现不适或病痛。再如,植物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因植物种类和生长阶段而异,但最适合生长的温度范围是20—37℃左右。过热会枯黄干死,过冷也会成为颗粒无收的“冷害”。</p> <p class="ql-block">随着社会秩序和物质生活的改善,人们日益追求精神享受,关注自身健康,热衷于在空闲时间锻炼身体。集体跳舞和快走这类运动,简单易行,又能满足参与者的社交需求,是城市中老年人一种不错的选择。然而,正如伊索说的那样:“热情如水似火,它既是忠实的仆人,同时也是最乖戾的主人。”记得有本书的作者还说过:集体歇斯底里是一股可怕的力量。有些广场舞和快走的参与者,把自由当作自纵,蹦跳不分时间地段,严重打扰别人的正常生活,并肆意在公路上逆行,强占机动车道,毁坏交通标志,殴打公车司机,还发生了人身伤亡事故,招致众人的埋怨和谴责,使好事变成了坏事。难怪人们将广场舞讽为“疯妪舞”,将暴走冠以“暴行”。</p> <p class="ql-block">再说,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便于人们相互交流,学习知识,开阔眼界,但如果沉湎于网络世界,就会影响身心健康。有些青少年玩网络游戏,玩得精神萎靡,魂不守舍,性格乖戾,荒废了学业,淡漠了亲情,难怪有人将网络游戏称为“电子毒品”。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和匿名性,容易接受负面东西的不良影响,甚至引发了网暴、网骗等道德失范、行为越轨和违法犯罪的问题。更何况,西方反动势力千方百计地通过网络渗透腐朽的价值观,企图实现尼克松所说的预谋:“播下自由思想的种子,有朝一日结成‘和平演变’的花蕾。”这更需引起高度的政治警戒。 </p> <p class="ql-block">“利害相生,祸福相因。”这句古语揭示了利害福祸相互依存、相互交织、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凡事适则有益,过则为害。对于原本的好事和乐事,也要把控尺寸,冷热适度,谨防过冷或过热,使好事变为坏事,乐事变为哀事。</p><p class="ql-block">人的情感多出于感性,思想多出于理性。情感上的冷热一般是思想上爱憎的外在表现。由此看来,要匡正消极和错误的冷热观,秉持积极向上的冷热观,最根本的是要确立正确的爱憎观和人生价值观。这样,才能做到旗帜鲜明,是非善恶晰明,冷热持正适度,像著名爱国将领范续亭诗中所言:“爱憎分明是本色,疾恶如仇不宽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