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尼斯·马祖耶夫

荒村野老

<p class="ql-block">记不清2019年听的最后一场音乐会是什么时候,之后三年新冠,闭门在家,至今该有四年没有走进大剧院的音乐厅了。</p> <p class="ql-block">先去瞻仰一下天安门</p> <p class="ql-block">昨天去音乐厅,主要是想听听俄罗斯钢琴演奏家丹尼斯·马祖耶夫的演出。多年前,我曾看过他的一次演出,当时留下的印象很好,看完演出次日,就直奔西单图书大厦的音响部,去买他的CD唱片。</p> <p class="ql-block">过不去,长镜头也行。</p> <p class="ql-block">马祖耶夫身高1.98米,人高马大,力量十足。他演奏的钢琴协奏曲,声响可以与整个乐队“分庭抗礼”,而其他大师们演奏的钢琴协奏曲,声场就显得弱了点。我那时甚至认为,当今若论演奏钢琴协奏曲,怕是无人能出其右了吧?</p><p class="ql-block">不过那时我也觉得他的演奏“火气”重了点,原谅他,就当是年轻气盛的缘故。如今他也是快50的人了,(他1975年出生于前苏联的伊尔库茨克,离咱们不算太远),该退点火了。</p> <p class="ql-block">知道他,关注他了,自然他的事也就听说的多了。原来不只是我觉得他的演奏有点“生猛”,世人大都也有这种感觉。尤其是传说他曾在巴黎的一次演出中,把钢琴都给砸塌了。事后举办方的解释是,因为钢琴一只琴脚上的螺丝没有安装好,而他自己解释说,“当时正好演奏到乐曲的高潮部分”。</p><p class="ql-block">这些年,西方的音乐媒体每年评选出来的“世界十大钢琴家”,他都榜上有名。还说他是一位优秀的俄派接班人,是霍洛维兹第二。霍洛维兹可是上个世纪最伟大的钢琴家。</p><p class="ql-block">现在世人普遍公认,马祖耶夫是俄罗斯作曲家拉赫玛尼诺夫(1873~1943)的权威诠释者。</p> <p class="ql-block">大剧院开辟了长年画廊</p> <p class="ql-block">就在几天前的本月五号,他在上海用时将近五个小时,连续演奏了拉赫玛尼诺夫的 4 首钢琴协奏曲和《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与今年年初 1 月 28 号,中国的“钢琴魔女”王羽佳在纽约卡内基音乐厅完成的拉赫玛尼诺夫曲目一致。明显,这就是在对标王羽佳的演出,至于是向王致敬,还是表示“不服”?我没细想。</p> <p class="ql-block">这场音乐会的上半场,将演奏老柴的《四季》。众人皆知维瓦尔第创作了一首《四季》,知道老柴还有一首《四季》的,为数不太多。也难怪,严格说来,老柴的《四季》应该叫做“十二月”。当年有一位好事者,选了十二首俄国著名诗人的小诗(其中普希金有两首),对应一年的十二个月,请老柴谱曲。至于曲子谱好之后为什么不叫《十二月》?我猜是怕和当时俄国著名的革命党“十二月党人”沾包吧。</p><p class="ql-block">下半场,演出拉赫玛尼诺夫的《D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简称拉3),这首曲子被称为“世界最难钢琴协奏曲”。</p><p class="ql-block">为了听好这场音乐会,我也是做足了功课。提前一个多月就买好了票,并且找出了演出曲目的CD唱盘,隔几天就听一遍,熟悉乐曲。</p> <p class="ql-block">手边正好有钢琴家阿什肯纳吉(也是俄罗斯艺术家)演奏,普列文指挥伦敦交响乐团的“四季”和“拉三”。另一张是“女大祭司”阿格里奇演奏的版本。听了两遍后,女大祭司的版本不听了,弹奏没有气势,与乐队的配合也不够融合,比阿什肯纳吉的版本差距明显。</p><p class="ql-block">可是昨天到音乐厅一拿到曲目单,我差点背过气去,说好下半场的“拉三”没有了,弄了一大堆七七八八的小曲儿来凑数。我喜欢听大部头的乐曲,不喜欢听那些“鸡零狗碎”的小品。</p> <p class="ql-block">音乐会开始,“小马”的演奏,也还是原来的风格,充满了激情和力量,即使是在小音量时,也能感觉到他的手指触键时的果断和稳健。真不明白他是如何同时熟练地把控灵巧和力量的。</p> <p class="ql-block">老柴的《四季》中,第六首“船歌”最为人熟知,音乐会上演出的很多,大多数人都把这一段演绎的非常柔美,抒情,比较起来,“小马”的温柔劲儿明显不及。这些大师们,弹奏技巧上未必会有多大差距,不同的是,各人对作曲家和乐曲的理解不太一样,演奏中还会带入自己的个性。阿什肯纳吉的斯文和马祖耶夫的“狂野”,就看你喜欢哪种风格。我们来听的,就是这种差异,至于喜不喜欢,全在个人自己。</p> <p class="ql-block">下半场的“大杂烩”,小马演奏的似乎更加投入,时而俯身在钢琴上,时而昂首挺胸,用力跺地一一是的,不是踩踏板,而是跺踏板!我坐的位置,能够清晰的看到和听到他右脚跺踏板,左脚跺地板的声音。</p> <p class="ql-block">“拉三”没有听到,演出依然精彩。</p> <p class="ql-block">昨天音乐会的票价分为七等,甲乙丙丁戊己庚,我买的是“己”票。这么多年了,听了多场音乐会,基本上都是坐在甲乙丙的位置。有很多次,在音乐会的演出中,我的思绪“开小差”,看着舞台背后的观众席,很想知道坐在那里欣赏演出,会是什么样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昨天我的座位,正是在舞台的后面。之所以选择这个位置,除了想体会一下这里的音响效果之外,便是觉得钢琴独奏,不存在“声场”的问题,坐在舞台的正面或是反面,差别应该不大。</p> <p class="ql-block">评判一座音乐厅好坏,最重要的技术指标,就是它的交混响时间。声源停止发音到基本听不到声源发出的声音,所需的时间称为交混回响时间。</p><p class="ql-block">较短的混响时间可以使声音更清晰,通常在室内,混响时间应在0.7-1.5秒之间,但是声音显得干涩。</p><p class="ql-block">较长的混响时间,可以使得声音变的浑厚好听,增加氛围感。而过多的混响又会使音乐听起来混乱不清,所以音乐厅的混响时间有一个最佳值,为1.8-2.1秒之间。</p><p class="ql-block">世界上最著名的音乐厅,如维也纳大厅和柏林爱乐厅的混响时间,都是在 2 秒左右。</p> <p class="ql-block">我原本预计,坐在舞台后面,处于声音反射区的位置,担心混响时间比较少,不一定好听。我的座位高于舞台,而到演奏者的直线距离不足 15 米,呈 40 度夹角,听到的应该是直达声为主。</p><p class="ql-block">可没有想到的是,听到的钢琴声音十分清脆悦耳,圆润饱满。以至于我都怀疑这架钢琴是不是大剧院的那架“斯坦威”。演出结束后,特意跑到前面,用望远镜仔细地核实了钢琴标牌,无误。</p><p class="ql-block">看来今后若是想仔细看清楚演奏员,或是想听清楚某种乐器的质感,舞台的后面和两侧,都是不错的选择。性价比最高。</p> <p class="ql-block">为了核实钢琴品牌,散场走在了最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