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游乘法世界,汲取“乘”长力量———记蒙阴县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乘法计算教学专题研讨会

蒙阴县汶溪小学 司文华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朔风起,水始冰,地始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万物收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今日,立冬</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共话乘法主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重游乘法大世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怀揣梦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再次相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互研互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汲取“乘”长的力量</b></p> <p class="ql-block">  2023年11月8日上午,蒙阴县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在蒙阴县第二实验小学天基校区举办乘法计算教学专题研讨会,蒙阴县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及天基校区全体数学教师参加本次活动。活动分为课例展示、说课评课、互动研讨及工作室主持人专题讲座四部分。</p> 一、课例展示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以展示为驱动,掀起研讨热潮</b></p> <p class="ql-block">  名师工作室成员麻丽丽老师执教《多位数乘一位数》。本节课中,麻老师通过复习口算乘法为笔算乘法做铺垫,再以生活情景引入,组织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在用竖式记录计算的过程中感悟算理。通过把竖式的每一部分和口算过程一一对应,在学生的头脑中搭建起竖式和口算的桥梁,让学生明白竖式的算理,进而找到竖式的“根”。板书上同时呈现连加竖式、口算乘法和笔算乘法,引导学生观察对比,直观地感受各算法间的联系,从而理解竖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义和加法及口算乘法相同,体现算理的一致性。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习得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笔算的算理,掌握了计算方法,而且懂得了如何运用迁移与类推的方法,在说计算道理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推理意识。给老师们带来了充足的示范引领,广受好评。</p> <p class="ql-block">  第二节课是张芳老师执教的《三位数乘两位数》,本节课以杭州亚运会引入,情境新颖,内容充实,激励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学会迁移类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将计算方法运用到更为复杂的多位数乘多位数乘法计算中,发挥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承前启后的作用,前后贯通建构完整的整数乘法知识体系,引领学生体验知识的再生长,感悟计算方法的实质性联系。</p> <p class="ql-block">  最后一节是段现玲老师执教的《乘法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是二年级学生对乘法的第一次系统的了解和认识,因本节课学生早已学过去了,我们名师工作室的成员来扮演“学生”。段老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以“学生”的活动情况呈现出几个相同加数求和的情况,引出乘法运算,然后用摆一摆、画一画去表征抽象的乘法模型,感悟模型意识。让学生在观察连加算式的过程时,都参与“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几个几”“乘法算式”等数学知识的再创造活动中,积极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p> 二、说课评课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以说课评课为鞭策,推动教学新认识</b></p> <p class="ql-block">  课例展示结束后,三个小组对三个课例进行了深刻教学研讨与反思,引起大家诸多共鸣。本次磨课活动体现出目标更明确,分工更仔细,研究更深入,效果更显著等特点。以展示课为依托,工作室组织成员系统性地开展学习新课标、文献,研磨课例,专家讲座引领,谈感想收获,写总结案例等活动,充分发挥工作室带动作用,多角度、多维度、多策略促进成员的专业发展。</p><p class="ql-block"> 以经验总结为手段,成就新的教研模式。从三个课题备课组制定了详细的备课磨课计划,从中可以看出,本次活动的目的并不仅限于打造优秀的课例,更是以磨课为形式,激发促进教研的活力。每位成员都作为展示课的参与者,一起学习、设计、研讨、反思,彼此激励,共同进步。多次磨课中学生不同的呈现都映射了不同的思考。老师们要将孩子不同的思考和生成进行组装,通过对比、发现、总结等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形成较为完整的、清晰的知识脉络。这个过程很难,但也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实践。磨课过程中,备课组的老师们始终保持严谨的教学态度,从对知识的理解、学生的把握、课堂的调控等都力求做到精益求精,研磨的过程就是最好的学习过程,是促进专业成长的有机食粮。</p> 三、互动研讨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交流互鉴促发展 名师相伴促成长</b></p> <p class="ql-block">  思维碰撞不停歇,参与此次活动的老师就这三节课例进行互动研讨。对话式点评、总结再次把活动带向高潮。课堂教学是一节遗憾的艺术,只有我们不断打磨,不断思考,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老师们高度赞许了本次活动的成功,肯定了成员的辛勤付出。磨课过程中,团队如何备课、上课、研读对比教材等每个细节都做得非常细致,给老师们如何开展小组教研、公开课等活动做了很好的榜样示范作用。百想齐思,思附践行,在每次的互动研讨中,不断收获,履渐致远。</p> 四、专题讲座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专家引领明方向,聚力前行蕴芬芳</b></p> <p class="ql-block">  知无涯,学无境,本次学习是一场恰逢其时的甘露。工作室主持人张富荣校长作《通读教材 沟通联系 感悟乘法运算本质的一致性》专题讲座。</p><p class="ql-block"> 张校长将整个小学阶段所有乘法相关的单元知识点系统梳理,分横向、纵向两个角度从新课标理念中“主题式学习”“大单元”“大概念”“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等热门词汇出发,引出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重要性,指出如何系统学习,做到教学的前瞻后延。</p><p class="ql-block"> 张校长强调,推进整体把握核心知识、落实数学核心素养两大课程目标的实现,就要将零散的、碎片的数学知识建立起整体化、系统化、逻辑化的知识结构,根据共同拥有的数学本质,确定核心要素,找准“发力点”,促进思维进阶发展,落实核心素养。</p><p class="ql-block"> 接下来,张校长主要从各个学段明确教学内容、明晰课标要求、厘清教材脉络、分析单元内容几方面进行详细阐述,指引老师们通读、理解、分析、研究教材,沟通联系,感悟乘法运算本质的一致性。促进教学理念及教学行为的更新。</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明确教学内容所属领域和主题</b></p> <p class="ql-block">  有关联的教,有结构的学,小学阶段的乘法教学主要包括:乘法的意义、表内乘法、倍的认识、多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乘两位数、面积、四则运算、小数乘法、分数乘法等,张校长强调通过整数、小数、分数的运算,进一步感悟计数单位在运算中的作用,探究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感悟运算的一致性。找到归属,才能精准剖析。</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2.明晰课标要求,确定核心素养</b></p> <p class="ql-block">  通过对比、分析乘法的基本意义到延伸意义、几何意义,从整数乘法到小数乘法再到分数乘法以及一个数的几倍、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以及面积,“起”“承”“转”“合”将乘法这个核心概念做了深度诠释,形成认知体系。在各学段的课标要求,确定培养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的核心素养。明确目标,才有指引方向。</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3.厘清教材脉络,抓住本质知识</b></p> <p class="ql-block">  将整数乘法前后相关内容进行梳理,发现整数乘法的本质其实是计数单位的累加,反映出计数单位、十进制、运算律三个核心概念,进而浮现出口算乘法、笔算乘法算理同为拆、乘、合的本质。直击本质,才能融会贯通。</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4.分析单元内容,有关联地教学</b></p> <p class="ql-block">  纵观单元整体内容,合理把握单元课时知识与重难点,进行知识合理衔接,优化教学设计,避免知识的碎片化。把握全局,才能有的放矢。</p><p class="ql-block"> 最后,张校长表示,对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分析是合理教学设计和有效课堂实施的前提,对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分析要抓住教学内容的核心知识,以及核心知识涉及的核心要素,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把握知识的本质,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建构结构化知识体系,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p><p class="ql-block"> </p> 反思与感悟 <p class="ql-block">  每一次努力都是最优的亲近,每一滴汗水都是机遇的滋润。活动在全体成员的合作与努力下圆满落成,活动背后,展现的是热烈的研磨激情,活动结束,留下的是盆满钵满的收获与成长。</p> <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们对乘法进行了系统的梳理,是张校长花费了将近30个夜晚熬夜加班加点一点一滴的梳理出来的,只为给我们每一位小数人一点思考与启发,我想在不远的将来,我们也一定会继续发扬张校长的学习热情与教育情怀,汲取“乘”长力量,继续思考。除了乘法计算专题研讨,接下来也会有对除法运算的一致性的梳理与思考......如果我们把每一个大的主题都进行系统梳理,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所有内容串联起来,相信我们一定会把教材读厚,延展融合,再读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让学生快速快乐地掌握知识,获得能力。</p> <p class="ql-block">  “思考着往前走”是教师成长的写照,也是教师成长的必要途径。勤思精研,蓄力前行,学习、成长、遇见最好的自己!</p>

乘法

学生

教学

知识

工作室

感悟

老师

运算

课例

竖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