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友,万事如意,事事顺遂!</p><p class="ql-block"> 欲为大树,莫与草争。生命很短,爱却绵长。</p><p class="ql-block"> 余生的日子有多长,谁都无法估算,活在当下,淡然看待人生的所失与所得,未尝不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颐和园是中国清朝时期的皇家园林,位于北京西郊,距市城区15公里。它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础,以浙江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中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其前身为清漪园,是乾隆皇帝为孝敬其母亲崇庆皇太后而修建的,在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14军(1888年)颐和园重建并将清漪园改为颐和园。</p><p class="ql-block"> 在历史上,颐和园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河北承德避暑山庄、江苏的留园、拙政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1998年11月颐和园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7年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国家AAAAA级景区,2009年又入选为《中国世界纪名录协会》中国现存最大皇家园林。</p> <p class="ql-block"> 我在颐和园的东宫门前自拍。</p> <p class="ql-block"> 据说喝了颐和园内的“延年井”的水可延年益寿。</p> <p class="ql-block"> 这是颐和园内的“仁寿殿”始建于清乾隆15年(1750年)。咸丰I0年(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13年(1886年)重建,取名来自于《论语》“仁者寿”之意,改原名“勤政殿”为“仁寿殿”。为慈禧太后和光绪住园期间临朝听政之处,是颐和园听政区的主体建筑。</p> <p class="ql-block"> 位于颐和园内万寿山东麓的“德和园”,始建于光绪16年(1891年)历时4年建成,为四进的院落,建筑面积3900多平方米,其中三层楼高的大戏楼巍峨高耸为中国古代戏楼之最且成为中国京剧发展与成熟的重要舞台,极具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p> <p class="ql-block">这都是颐和园内的珍贵文物</p> <p class="ql-block"> 这是昆明湖边的《清晏舫(石舫)》之所以取名清晏舫,寓“海清河晏”之意,是整个颐和园内唯一带有西洋风格的建筑。其前身是明朝圆静寺的放生台,乾隆修清漪园时改台为船,更名为“石舫”,全长36米,船用大理石雕刻堆砌而成,船身上建有两层船楼,船底花砖铺地,窗户为彩色玻璃,顶为砖雕装饰。下雨时落在船顶的雨水通过四角的空心柱子,由船身的四个龙头口排入湖中,设计十分巧秒。</p> <p class="ql-block"> 颐和园始建于乾隆帝15年(1750年)当时是为了连接从现在的清华园到香山的四座园,就在中间空旷地域带“瓮山泊”建成清漪园,形成长达20公里的皇家园林,后被老佛爷慈禧看中了这块具有“万寿”名称的宝地,又大力扩修,从1903年起老佛爷大部分时间在此颐养天年,听朝议事,从此颐和园成了兼具宫和苑的皇家园林。</p> <p class="ql-block"> 这是从北宫门一路向南爬万寿山到达须弥灵境遗址、四大部洲、智慧海再到画中游,清晏舫,沿昆明湖走到东宫门。也可以从南如意门到北如意门,然后往北到排云楼和佛香阁。</p> <p class="ql-block"> 这是《智慧海》</p><p class="ql-block"> 智慧海一词为佛教用语,本为赞👍扬佛的智慧如海,佛法无边。将它建在万寿山巅,意味着人们豋上万寿山顶后,拜过佛香阁后,便到达智慧海、进入佛陀世界、智慧的海洋。</p><p class="ql-block"> 智慧海外层全用黄、绿两色琉璃瓦装饰,整个建筑显得色彩鲜艳,富丽堂皇。因全部是石砖发券砌成的,内部没有枋檩承重,故称为“无梁殿”又因殿内供奉了无量寿佛,故又称“无量殿”。</p> <p class="ql-block"> 颐和园亭台楼阁比比皆是。</p><p class="ql-block"> 游客要知道北宫门的优点是离地铁站近,刚进园就是苏州街,然后一路爬山而上穿越假山,绕到佛香阁后面再下来;东宫门的优点是北京所有的公交车停靠点,距离昆明湖很近,走进去过了仁寿殿就到了昆明湖;还有四个小点的门进园,一是北如意门,它离园内的“清晏舫”较近,也是离“佛香阁”较近;二是西门,比较偏僻一点但游人少不用排队,但西门的优点是从这可直接坐地铁西郊线去北京植物园或者香山;三是南如意门,进去是引水渠,优点是这里有官方允许游泳的区域且是免费的;四是新建宫门,优点是离十七孔桥最近,刚入园即十七孔桥和廊如亭,这儿视角较好,可以眺望佛香阁和万寿山,也可直接步行去湖心岛。</p> <p class="ql-block"> 颐和园以昆明湖为中心,占地约290公顷,其中湖泊占1/3,昆明湖是中国最大的人工湖之一,湖中有岛屿、桥梁、亭台楼阁,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风格。而亭台楼阁中又以大观楼、佛香阁、乐寿堂最出名。</p><p class="ql-block"> 颐和园一共有6个出入口,它们分别是东宫门、北宫门、北如意门、南如意门、新建宫门、西门。其中东宫门是现在颐和园景区的主要入口,因这里是北京市区所有通向颐和园的公交车都会在此停车。从这里入口首先是仁寿门、仁寿宫、玉澜堂和乐寿堂,走不了多定便到了昆明湖他,由此既可去万寿山佛香阁,也可去游十七孔桥。</p> <p class="ql-block"> 北宫门是颐和园的北大门,在乾隆年间曾是颐和园的正门,是一座面阔七间的两层门楼,胜过东宫门。从此进入可看到“慈福”牌坊,再前走就是苏州街。老年人和小孩凭相应证件即可刷证件直接入园,不用拿证件去换门票。</p><p class="ql-block"> 请游客注意:佛香阁、德和园、颐和园博物馆、苏州街、益寿堂、霁清轩、南湖岛内院落、耕织图水操学堂等是星期一关闭(法定节假日除外)</p><p class="ql-block"> 1991年我们去了上述景区,今年去恰好关闭,只好去其他景区。</p><p class="ql-block">北宫门毕竞是地铁出行首选,北京4号线地铁在颐和园的北宫门有一站点,只要出站再往西行200米即到北宫门,入门便是苏州街。</p> <p class="ql-block"> 站在昆明湖看美不胜收的景致,令人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 这是位于颐和园昆明湖东岸的耶律楚材祠,始建于元代,现仅存墓穴及殿房三间,院中竖有一尊翁仲(石人)及清代乾隆御碑一座。</p><p class="ql-block">耶律楚材(1190一1244年)为蒙古成吉思汗、窝阔台汗时的大臣,元朝开国元勋,字晋卿,契丹族,辽皇族子孙,晚年号“玉泉老人”,佛号“湛然居士”,是元代著名的大政治家,精通儒学和佛经的学者,按照他生前遗愿葬于瓮山泊畔。</p><p class="ql-block"> 乾隆帝亲题御诗,又令丞相汪由敦写了《元臣耶律楚材墓碑记》</p><p class="ql-block"> 玉泉山有著名的华严洞,洞内留下了很多诗:“花界倾颓事已迁,浩歌延望意茫然。江山王气空千劫,桃李春风又一年。”“山横翠嶂架寒烟,野春平碧怨啼鹃。不知何限人间梦,并触沉思到酒边。”</p> <p class="ql-block"> 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为耶律楚材建祠三间,并要丞相汪由敦写了《元臣耶律楚材墓碑记》,乾隆御笔题诗刻在碑左:“曜质潜灵总幻观,所嘉忠赤一心殚。无和幸免称冥漠,有墓还同封比干。窀穸即仍非改卜,堂基未没为重完。摛文表德辉贞石,臣则千秋定不刋。”</p> <p class="ql-block"> 颐和园内有西堤六桥,此组图中上为《界湖桥》,始于1750年;中为《豳风桥》,其桥亭为长方形,重檐四坡顶,是一座屋桥;下为《镜桥》取名来自唐代诗仙李白的“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诗句,桥上有一座八角重檐的桥亭。</p> <p class="ql-block"> 组图中的上为《练桥》,因为这座桥架在像白练一样的水面上,故取名《练桥》桥亭为重檐四角攒尖顶;中为《柳桥》,始建于乾隆年间,取名来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柳桥晴有絮”,它也是一座屋桥,桥亭为重檐歇山元宝脊;下为《荇桥》,位于石舫西侧,全长25米,宽4.8米。</p> <p class="ql-block"> 1991年7月我夫妇在颐和园的苏州街合影。</p> <p class="ql-block">贺元英导游拍照本团部分游客。</p> <p class="ql-block">游客纷纷留影</p> <p class="ql-block"> 这是玉澜堂,位于仁寿殿西南临湖而建的,是一座三合院式建筑,正殿玉澜堂,西配殿藕香榭,可到湖畔码头,东配殿霞芬室,可到仁寿殿,正殿后门直对宜芸馆。</p> <p class="ql-block"> 这是十七孔桥东桥头的铜牛,1755年用铜铸造,称为“金牛”,专为镇压水患而设。</p> <p class="ql-block"> 这是北京颐和园的“荇桥亭”,“荇桥”为一座石拱桥,跨于颐和园万寿山西边的万字河上。始建于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光绪十八年(1892年)重修,桥名来自《诗经 关睢》:“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后来在荇桥上建有一座重檐长方形敞亭,桥两他分立4只石狮,而桥两端石阶上分别矗立一座四柱三开间华丽牌坊,尽显皇家气派。荇桥类似于少数民族的风雨桥,只不过豪华一些。</p> <p class="ql-block"> 颐和园内万寿山的佛香阁。它是园中的主体建筑,建在园中万寿山前山高20米的方形台基上,南对昆明湖,背靠智慧海,形成了“众星捧月”之势,气派宏伟。</p><p class="ql-block"> 佛香阁是另外收费的殿,而且必须从排云楼进入。</p><p class="ql-block"> 它位于颐和园北,昆明湖以北,南为排云殿(也称“排云楼或排云门”,乾隆23年(1758年)大报恩延寿塔建至第8层后遭雷击,佛塔倒塌,才改“塔”为“阁”,改九层为三层的阁楼,阁高41米,初称八方阁,后正式定名《佛香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这是十七孔桥,它是连接昆明湖东岸与湖中南湖岛的一座长桥。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是园中最大的石桥,由17个孔券组成,长150多米,飞跨于东堤和南湖岛,状若长虹卧波。其造型兼有北京卢沟桥、苏州宝带桥的特点,桥上石雕有神态各异的544个狮子。桥额北面书“灵兽偃月”,南面书“修炼凌波”,两桥头还有栩栩如生的石雕异兽。此桥最大特点就在桥的17孔券之上,正中孔券最大,依次向两边缩小,无论是东端还是西端向中间数,每边均为“九”个券洞而“九”在中国是个吉祥数字且代表最大的阳数好,也是帝王们最崇拜的数字。</p> <p class="ql-block"> 下图是1878年八国联军随军摄影师费利斯拍摄的烧毁佛香阁后唯留山顶上的琉璃建筑的图片。</p> <p class="ql-block"> 这是被洋鬼子烧毁的大报恩延寿寺,始建于乾隆15年(1750年)是乾隆为其母孝圣皇太后钮祜禄氏六十整寿修建的,据《钦定日下旧闻考》记载,大报恩延寿寺前为天王殿、钟鼓楼,内为大雄宝殿,后为多宝殿、佛香阁,再后为智慧海…殿前碑亭,勒御制大报恩延寿寺记,殿后碑亭东勒金刚经,西勒华严经。</p><p class="ql-block"> 此图为约翰德贞1868年拍摄的。</p> <p class="ql-block"> 这是托马斯于1875年拍照万寿山毁后残迹。</p> <p class="ql-block"> 这是查尔德1875年拍摄的佛香阁已毁,只剩下山顶的众香界及智慧海遗迹。</p><p class="ql-block"> 读者千万别弄错了,“智慧海”并不是“海”而是万寿山顶最高处的一座佛殿,全由石砖发券砌筑,因是不用梁柱承重的“无梁佛殿”,俗称“无梁殿”,始建于乾隆年间。</p><p class="ql-block"> 智慧海和殿前牌楼正面及背面的石额题字组成一首佛教的偈语:“众香界、祇树林、智慧海、吉祥云。”由于智慧海和众香界均为琉璃质地,不怕火烧才逃过了1860年的洋鬼子的一劫。</p> <p class="ql-block"> 颐和园内的洋鬼子烧毁清漪园(颐和园前身)130周年于遗址修建了苏州街的纪念石碑,不忘国恥。</p> <p class="ql-block"> 这是颐和园的四大部洲位于万寿后山,从北宫门长桥上向南眺望,那从上至下排列有序且金碧辉煌的建筑群便是四大部洲。</p><p class="ql-block"> 因四大部洲于1860年被洋鬼子毁后的遗迹(下图),1980年国家拨巨款重新修整。</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组汉藏式建筑群,占地2万平方米,在它周围有象征佛教世界的四大部洲(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南赡部洲、北俱芦洲)还有用不同形式的塔台修建的八小部洲。</p><p class="ql-block">1980年国家拨巨款修缮了四大部洲、八小部洲和四座梵塔,基本上恢复了原貌。从2010年~2012年国家又进行了30年来首次大规模的按照历史的四大部洲原貌进行了修复。</p> <p class="ql-block">这是慈福牌坊的正面。</p> <p class="ql-block">这是慈福牌楼的背面。</p> <p class="ql-block"> 这是苏州街,是后湖两岸仿江南水镇而建的商业街。</p> <p class="ql-block"> 这是四大部洲内的喇嘛塔,共4座,四大部洲又称四洲、四大洲、四天下。四大部洲是佛教经典,是十法界中人道众生居住之处。而在河北承德避暑山庄的外八庙的普宁寺也建有一组与颐和园一模一样的四大部洲。</p> <p class="ql-block"> 须弥灵境是万寿山后山的主要建筑群即“四大部洲”,须弥山是印度神话中的神山、世界的中心。须弥灵境的四大部洲整个建筑群座南朝北七,平面性形,总长500米。</p> <p class="ql-block"> 这是恢复重建的《香岩宗印之阁》为一座三重檐的两层佛楼,仿西藏桑鸢寺的乌䇿殿而建,主殿的左右及身后就是四大部洲。这四大部洲有方形、三角形、半月形、圆形。</p> <p class="ql-block"> 不同形式塔台修建成八小部洲,又称八中洲即毗提诃洲、提诃洲、筏罗遮末罗洲、遮末罗洲、嗢怛罗漫怛里拏洲、舍谛洲、拉婆洲、矩拉婆洲,这都是佛教传说中的地理名词。</p> <p class="ql-block">.这是四色梵塔</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两座式样相同的碉房式平台,上筑有小佛殿,名“日台”和“月台”,它们代表着日光殿和月光殿,代表照耀四大部洲的太阳和月亮。</p> <p class="ql-block"> 这是佛殿中供奉的菩萨。</p> <p class="ql-block"> 颐和园内美得令人无语的《玉带桥》它是美丽西堤六桥之首。</p> <p class="ql-block"> 这就是颐和园内著名的《四大部洲》,建筑群平面略成丁字形,南北长约200米,东西宽130米,总占地面积为16150平方米,而建筑面积为4400平方米。</p><p class="ql-block"> 四大部洲以三座牌楼代替了山门殿、天王殿、钟楼和鼓楼。三座牌楼,东面是“旃林”牌楼,背面额曰“莲界,”西面是“梵天”牌楼,其背面额曰“宝地”,.中间是“慈福”牌楼,其背面额曰“慧因”。</p> <p class="ql-block"> 这是排云门,为殿宇式大门,面阔五间。</p> <p class="ql-block">这是清华轩垂花门</p> <p class="ql-block">这是永寿斋六角门</p> <p class="ql-block"> 颐和园内万寿山佛香阁旁有座小宫殿(下图)说是“阁”又不是“阁”,叫“亭”也非“亭”,甚至建筑材料都非常规砖木,这就是俗称《铜亭》的宝云阁。</p> <p class="ql-block"> 这就是宝云阁,它坐落在佛香阁的西侧,它是一组独立的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 这是宝云阁最南边的绿琉璃顶一字影壁。</p> <p class="ql-block"> 影壁之北是一座三间三楼的石牌坊,精美的石牌坊上刻满乾隆诗句对联,南北正额分别镌刻:</p><p class="ql-block"> 暮霭朝岚常自写</p><p class="ql-block"> 侧峰横岭尽来参</p> <p class="ql-block"> 这是五方阁院落,院落四方形,四角四面围以殿宇连廊,院北端石壁上的高阁即为五方阁。当年常有西藏喇嘛来这念经祈祷,这个莲框即诵经时悬挂佛像用的。</p> <p class="ql-block"> 院落正中即著名的铜亭宝云阁,它坐落在青石须弥座上,须弥座四周有汉白玉围栏。</p><p class="ql-block"> 宝云阁通休呈蟹壳青色,通高7.55米,重檐歇山顶,全为模仿砖木结构建筑,柱间无墙,东南西三面设门余设坎窗。虽然看上去和一座木结构宫殿无异,但此阁却无一砖一木,全部用铜打造。</p> <p class="ql-block"> 梁柱椽瓦吻兽门窗匾额陈…都是以拨蝔法铸造的青铜构件组成,其精美程度超过砖石和木雕。</p> <p class="ql-block"> 这是铜亭宝云阁精致精美的铜构件。</p> <p class="ql-block"> 宝云阁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一年(1755年)整个铜亭宝云阁约207吨重,为中华史上最重要最精美的全铜殿。尽管遭受了1860年八国联军劫掠火烧三山五园,却因其材质而幸存至今但陈设被洋鬼子劫掠。</p><p class="ql-block"> 我们面对宝云阁不得不为我们的祖先精致的技术和精美的图案令后人折服和骄傲!</p><p class="ql-block"> 根据史料记载,乾隆皇帝在修建颐和园时,居然是采取的“承包制和责任制”,才在宝云阁内东西坎墙上刻下了这座铜殿的建造者(全是老百姓)和督造者,也因此让众多的普通劳动者永留其名。</p><p class="ql-block"> 作者佩服乾隆帝超凡的令后人折服的睿智!</p> <p class="ql-block"> 佩服乾隆几百年前就采用了承包制和责任制,使得很多普通工匠在史上永留其名。</p> <p class="ql-block"> 颐和园中有很多独立成园,有各自的风貌特质,其中又以《扬仁风》为代表,它是乾隆皇帝亲自原创的园,下面连续5个图便是扬仁园的风貌,在颐和园长廊东起点邀月门外有一个很不起眼的随墙月亮门,此门常年不开,游客忽略了它,这就是扬仁风园。</p><p class="ql-block"> 推开月亮门便见一个很大的园,园内建筑极少,除门前池塘外,就只有一座小殿。</p> <p class="ql-block"> 这就是扬仁风园内唯一的精巧别致的小殿,此殿很有特色,看似一座三开间的卷棚歇山建筑,但它前后呈孤形,平面便是个扇面,屋顶也随平面而变化,小殿由板正变得轻盈而灵动,特别是殿前平台上匠心独运,用青石条铺成八条上窄下宽的扇骨,甚至还有圆形扇头和扇钉,活生生造就出一把如此写实的折扇。</p><p class="ql-block"> 那么乾隆皇帝为什么会设计这种独出心裁的[扬仁风]?哦,原来扬仁风有一个著名的古代典故。</p> <p class="ql-block"> (下图中的门便是不起眼的随墙月亮门)</p><p class="ql-block"> 典故出自《晋书 袁宏传》中的谢安赠扇。东晋著名的政治军事文学家谢安和好友兼史学家袁宏,袁既是谢的晚辈也是其部下,袁出任东阳太守,谢设宴饯别,谢安故意将一把扇子赠予袁宏,聪明过人的袁立即明了谢的深意,当场说到“辄当奉扬仁风,慰彼黎庶”,意为:会施仁政,奉扬仁德之风,造福百姓。从此后扬仁风也就成了扇子的代称。乾隆27年(1762年)乾隆有诗《赋得扬仁风》:</p><p class="ql-block"> 为轩如扇样,对景与题名。</p><p class="ql-block"> 拟欲仁风遍,非图暑气清。</p><p class="ql-block"> 怨咨方在念,怀保要惟诚。</p><p class="ql-block"> 持赠纶巾者,休誇用智精。</p> <p class="ql-block"> 扬仁风院子幽静,湖石假山树木葱茏,因曾摆过盆景,置放了不少石桌和石凳。院子东墙便是《乐寿堂》的后西廊,一小门连通两院,即所谓的密道。</p> <p class="ql-block"> 乾隆以扬仁风为名建造扇子殿,就是为提醒自己施仁政造福百性。</p><p class="ql-block"> 扇形建筑作为一个极特别的形式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可谓标新立异。在中国南京的瞻园、苏州狮子林、拙政园、浙江湖州南浔小莲庄、嘉兴嘉善梅花庵、北京天坛的扇面亭、醇亲王府花园(即宋庆龄故居)的箑亭都建有叫做“扇亭”的扇形建筑,但比不上颐和园内的《扬仁风》。</p> <p class="ql-block"> 1991年7月常德市14中部分老师游颐和园。</p> <p class="ql-block"> 园内全是古树,这是400年的古树。</p> <p class="ql-block">颐和园景区内无障碍游道分布图。</p> <p class="ql-block">太湖寿石</p> <p class="ql-block">这是寿星石</p> <p class="ql-block"> 万寿后山的“谐趣园”,誉为“园中之园”,它是一个独立成区,具有南方园林风格,原名“惠山园”是仿无锡惠山寄畅园而建。1811年重修,取“以物外之静趣,谐寸田之中和”和乾隆诗句“一亭一径,足谐奇趣”的意思改为《谐趣园》。园内东有一石桥,桥头石坊上有乾隆题写的“知鱼桥”三字额,为什么叫“知鱼桥”?是引用了庄子和惠子在“秋水濠上”的争论而来的。</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万寿山前景区(图中上)和万寿后山后湖景区。</p> <p class="ql-block"> 颐和园长廊位于万寿山南麓,面向昆明湖,东起邀月门,西止石丈亭,全长728米,共273间,是中国园林中最长游廊,1992年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廊上每根枋梁上都有彩画共14000余幅,其中有人物典故则有114幅取材于中国古典名著。</p> <p class="ql-block"> 这是排云殿,其名取自郭璞诗“神仙排云山,但见金银台”。比喻似在云雾缭绕的仙山琼阁中,神仙即将露面。</p> <p class="ql-block"> 这是园中《乐寿堂》,始建于乾隆15年(1750年),堂内设宝座、御案、掌扇及玻璃屏风。其庭院内陈列着铜鹿、铜鹤、铜花瓶,取意为“六合太平”,院内花卉有乾隆从江南移植来的玉兰花,海棠,牡丹花等,寓意“玉堂富贵”</p> <p class="ql-block"> 这是园中大戏楼,位于德和园内,它与河北承德避暑山庄里的清音阁、北京紫禁城内畅音阁合称清代的三大戏楼。</p><p class="ql-block"> 德和园大戏楼专供慈禧看戏,楼台21米,其高度仅次于最高的佛香阁,戏楼共三层,后台化妆楼二层。</p> <p class="ql-block"> 颐和园内700多米的长廊坐满了游客,有的擦肩而过,有的驻足欣赏长廊中的114个优美的古代故事画。长廓枋梁上有彩画14000多幅,号称“世界第一廊”</p> <p class="ql-block"> 下面四组图均为114个古代典故事的画面。</p> <p class="ql-block"> 感谢读者的欣赏与分享!</p><p class="ql-block"> 秋,带走了一切的浮华与喧嚣,留下的是心的宁静和生命的永恒。生活,就应该用一颗明净的心看世界,把多余的时间交给灵魂,用心感受岁月带给我们的丰盈和斑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