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这次,回茅坪老家,机缘巧合恰遇赶场日,今天(农历九月廿六)一大早,我去赶了个久别的乡场。</p><p class="ql-block"> 茅坪,是清水江带来的一个有着600多年历史的木商古镇,几百年来,黄金水道使茅坪人杰地灵、商贾云集…… </p><p class="ql-block"> 直至1986年,清水江茅坪木材水运局被撤销,清水江江面上才停止了往日的喧嚣,不再咳出一丝水响 ……</p><p class="ql-block"> 茅坪镇不大,只有43平方公里,乡角也不宽,辖有茅坪上寨、茅坪下寨、阳溪、宰大溪、新建5个行政村和茅坪居民委员会,全镇只有1510户,5167人的在册人口。</p><p class="ql-block"> 1984年11月,我从茅坪水运局调到凯里贮木场工作,1985 年6月又从凯里调入锦屏县公安局工作,2004年4月又从锦屏县公安局调黔东南州公安局工作直至2022年退休的38年间,虽然工作往复,也回家乡多次,但从离开茅坪的那天起,我就没有赶过茅坪的乡场。</p><p class="ql-block"> 茅坪的乡角不宽,早先,有阳溪、高炭、宰大溪、冲碗溪的村民和新建的村民到茅坪来赶场,哪时,茅坪水运局工人多,东西好卖。从2000年开始,新建的村民由于地缘的关系就不到茅坪赶场,本来就小的乡场,人就更少。</p><p class="ql-block"> 在茅坪工作的时候,我也偶尔赶过场,在我的印象中,茅坪的乡场赶的比较早,散也早,<span style="font-size: 18px;">可能是中国乡镇聚得最早,也散得最早的乡场了。因为,茅坪是水推来的木商古镇,自古以来,乡场上购买力最强的是木商及“河上找钱岸上用”的排伕,他们开排的时间在于一个早字,所以,为了好赚的钱,两边乡民天不亮就到乡场来了,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习惯,说它散得快,茅坪买东西的人比卖东西的人多,货物一上场,马上就一扫而光,所以,茅坪乡场能维持到早上八点的,少之又少。</span>而且茅坪的村民和居民是不卖什么东西的,尽管家里有田有地,因为那时,茅坪木材水运局场面很大,工作很多,男人可以下河撬排、放排,女的可以给装运木材的车辆下木材,给场地木材出河等,找钱非常容易,茅坪古时候就有:“篙子下水,老婆款嘴。篙子上岸,老婆饿饭”的民谣,所以,<span style="font-size: 18px;">也就不在有人去找卖菜的分分钱,角角钱了。</span></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特地起了个大早,天才蒙蒙亮,我出门追着人们上街去赶场,去体会一把久违的乡场。</p><p class="ql-block"> 我家住在茅坪镇上,距乡场不远,镇上没有农贸市场,乡场是由公路两边道路形成,由于白市电站修建,茅坪在河坎边上填方修了一条过境公路,所以,原穿街而过的这条公路赶场时就不再有车过了,倒也挺宽挺好摆货卖东西的。我来到乡场上时,差不多蹬场了(意为高峰期)。场虽然不大,各种农产品和货物还是有卖的,在乡场上,我惊奇的发现,除了厡两边乡的村民外,还有很多茅坪街上的村民和居民也在经营农特产品,特色小吃,时令瓜果蔬菜了,在<span style="font-size: 18px;">乡场上,在浓浓的乡音中,我购买了很多时令瓜果蔬菜,吃到了我一直心心念念的“九月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在久</span>违的乡场遇见了久别的乡情,一切那么意外,那么陌生,又那么自然,那么熟悉。<span style="font-size: 18px;">幌</span>惚之后,我意识到,家乡在变化,家乡的人也在变化……</p><p class="ql-block"> 七点过,妻要我去乡场买些菜秧,我再次返回乡场时,乡场巳散了。唉!散场这一点,倒是几百年来从没变过……。</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