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学習国画山水,不外乎三个阶段。一是临摹,二是写生,三是创作。高研班的同学已进入后两个阶段。</p><p class="ql-block"> 李可染先生曾说:“学绘画,最重要的要精读两本书,第一本大自然(包括社会),第二本是传统(包括历史)任何大学问家都要读这两本书,离开大自然和传统是不能有任何创造的”。</p><p class="ql-block"> 范宽说:“师古人不如师造化。”可见写生的重要性。</p><p class="ql-block"> 写生是创作的基础,也是创作灵感的来源。创作是写生的延伸和深化。</p><p class="ql-block"> 高研班教学方向应是明确的,那就是写生与创作。关键是通过何种路径来实施。</p><p class="ql-block"> 为此,本学期用近一半的时间进行探讨。</p><p class="ql-block"> 要求学员用四节课的时间,利用之前写生的素材进行创作,个人独立完成表现春夏秋冬内容的四幅作品(四尺)。然后用两节课的时间进行点评。点评时,首先作者登台自我介绍创作构思,利用何处的写生素材进行创作的。然后老师进行点评。</p><p class="ql-block"> 11月9日(第九节课),对14位同学的作品进行了点评。尚未点评者,下节课继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依次是:单品(缺图片)</p> <p class="ql-block">徐庆源</p> <p class="ql-block">徐庆源作品</p> <p class="ql-block">王家铎</p> <p class="ql-block">王芯蕊</p> <p class="ql-block">王芯蕊作品</p> <p class="ql-block">孙志森 缺图片</p><p class="ql-block">老师评价:整体感强,画面统一。</p> <p class="ql-block">孙志森作品</p> <p class="ql-block">崔淑华</p> <p class="ql-block">姜秀芳</p> <p class="ql-block">姜秀芳作品</p> <p class="ql-block">李景鸾</p><p class="ql-block">老师评价:渐入佳境</p> <p class="ql-block">王泽才 </p><p class="ql-block">老师评价:结体结实。树法,石法已形成自己的风格</p> <p class="ql-block">石秀林</p><p class="ql-block">老师评价:进步很大。作品儒雅,温润,有禅意。</p> <p class="ql-block">石秀林作品</p> <p class="ql-block">刘俊英</p> <p class="ql-block">朱宝成(缺图片)</p> <p class="ql-block">郭秀云</p> <p class="ql-block">郭秀云作品</p> <p class="ql-block">李老师对郭秀云作品进行点评。</p> <p class="ql-block">老师在阐释“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理念。</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次有益的尝试,提高了学员们利用写生素材创作的意识,进行了有益的实践,出现了一些新气象。由于学员们水平的差异,结果尚有些不尽人意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好的思路,要通过好的路径来实施。</p><p class="ql-block"> 筆者認为,老師应该示范。</p><p class="ql-block"> 之前,缺少这一步,让学员们摸着石头过河,效果则不理想。</p><p class="ql-block"> 老师现场示范是必不可缺少的环节。看老师是如何把自己的写生稿,用到所创作的作品中去的。这样一幅完整的作品就能把构图,用笔,用墨,落款,钤印等诸多问题说清楚了。画一遍,比讲千遍都重要,都直观</p><p class="ql-block">。这样,班内各个层次水平的学员都会接受,效果则会更好。</p> <p class="ql-block">制 作 者:春华秋实</p><p class="ql-block">制作日期:2023/11/12</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