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山、二塔、三岛、三堤、五湖”构成闻名天下的西湖风景名胜区,总面积达59.04平方千米,其中湖面积6.5平方千米,由北里湖、外湖、岳湖、西里湖、小南湖、浴鹄湾、乌龟潭、毛乡水情和金沙醇浓这些水域组成。西湖三面环山,一面濒临城区,平原、丘陵、湖泊与江海相衔接,呈现出独特的四季自然人文景观。 <h3 style="text-align: left;"> 西湖原为海湾,约2600年前形成与大海隔绝的潟湖,自隋唐开始,逐步由自然湖变成景观湖,而有众多历史文人墨客如白居易、欧阳修、苏东坡、辛启疾等都在西湖留下了许多传世之作。湖城合璧、景情交融的西湖文化景观在2011年6月24日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首个湖泊类世界文化景观遗产。</h3> <h1>苏堤</h1> 苏堤是纵跨西湖南北两岸的长堤,它全长2797米、宽30~40米,以长堤六桥、桃红柳绿为主要景观特色,为亲近、观赏西湖风貌的最佳地带。 苏堤是苏东坡在北宋元祐四年(1089年)任杭州知府时,为治理水利疏浚西湖,利用浚挖的淤泥构筑并历经后世逐步修缮而成,杭州老百姓为纪念苏东坡治理西湖的功绩而称其为“苏堤”。1988年,在堤的南端建起了杭州苏东坡纪念馆,内有苏东坡雕像和苏东坡历史资料展厅。 <h5> 苏堤上有六座单孔半圆石拱桥相接,自南而北依次为映波、锁瀾、望山、压堤、东浦、跨虹。堤旁遍种花木,春风吹拂,杨柳夹岸,艳桃灼灼。桃红柳绿,景色尤佳,故曰“苏堤春晓”。</h5> <h5>苏东坡纪念馆</h5> <h1>苏堤南端观湖景</h1> <h1>苏堤观日落</h1> <h1>雷峰塔</h1> 夕照山上的雷峰塔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是吴越国王钱俶为供奉佛螺髻发舍利和祈求国泰民安而建。塔受战乱兵祸屡遭破损,历代重修。清代后期,雷峰塔年久失修,加之愚民盗砖,此风日盛,终于在1924年9月25日轰然倒塌。2000年12月16日雷峰塔重建工程正式开启,2002年10月25日竣工并对外开放,为中国首座彩色铜雕宝塔。 新建的雷峰塔由1400吨钢结构和200吨铜部件构成,塔总高为71.679米,占地面积达3133㎡,建筑面积为6089㎡;塔身对经28米,边长11米,周长88米,塔底为原雷峰塔遗址,是一座五层高的八角形仿唐宋楼阁式塔,各层盖铜瓦,转角处设铜斗拱,飞檐翘角,气势恢宏。雷峰塔也因“白蛇传”中禁锢白娘子的传说而闻名遐迩。 登塔俯瞰,赏心悦目的西湖美色尽收眼底,令人感叹与陶醉。 <h5>雷峰塔</h5> <h5>旧塔遗址</h5> <h5>贴金穹顶,顶中心是一朵硕大的莲花,象征圣洁。</h5> <h5>飞檐翘角上的鎏金塔铃,每个铃上都铸有图案,叙述着不同的故事。</h5> <h5>西湖三岛</h5> <h5>静慈寺</h5> <h5>三潭印月</h5> <h5>城皇阁</h5> <h5>远眺汪庄</h5> <h5>宝俶塔</h5> <h1>岳王庙</h1> 杭州西湖栖霞岭南麓,北山路80号是南宋抗金名将鄂王岳飞的墓地,亦称岳王庙。岳王庙始建于南宋嘉定十四年(1221年),重建于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文革期间被毁,1979年,岳王庙按南宋建筑风格恢复修建,分墓园、忠烈祠、启忠祠三部分。忠烈祠正殿为重檐歇山顶,重檐正中间悬挂叶剑英在1979年为岳墓重书的“心昭天日”匾额。殿内正中为岳飞坐像,塑像上方是金字大匾“还我河山”,相传为岳飞手迹。殿内还有众多名家所题的匾额和楹联。 墓门的下边有陷害岳飞的秦桧、王氏、张俊、万俟卨(mo qi xie)四人铸铁像,反剪双手,面墓而跪。真是“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h1>玉带桥</h1> 玉带桥在苏堤西侧,是清雍正八年(1730年)时任浙江总督李卫所建。李卫见这里景色优胜,便在苏堤东蒲桥西筑金沙堤,因金沙港的溪流湍急,所以又在堤上设立三洞疏导水势,贯通岳湖与西里湖,构石梁以通舟楫。远望此桥,形如带环,故取名“玉带桥”。桥上建有重檐斜依的四角方亭。在朗朗晴日下,桥身倒映在湛蓝湖水之中,宛如横贯长空的彩虹,所以又名“玉带晴虹”。清末桥亭毁于战乱,现玉带桥是1982年按原来的尺寸、样式复原重建的。桥长32米,宽9.4米,两边孔跨分别是3.2米、3米,中间的孔跨是4.6米。玉带桥连接着苏堤和曲院风荷,既有苏堤的桃红柳绿,也有曲院风荷的荷叶田田,兼顾湖光山色,是最佳的取景借景景观,也是杭州西湖标志性景观之一。 <h5> </h5> <h1>曲院风荷</h1> 曲院原名麯院,位于西湖西岸金沙涧(西湖最大天然水源)流入西湖处。南宋时此处有一座宫廷酒坊,取金沙涧水造曲酒,湖内种养荷花,夏日清风徐来,荷香加杂着酒香,沁人心脾,“曲院风荷”由此得名。 旧时的曲院风荷仅一院一亭半亩地,现今的曲院风荷包含岳湖、竹素园、风荷、曲院、湖滨密林5个景区,面积达426亩,成为西湖环湖地区最大的公园。曲院最为精彩当属风荷景区,夏日即可观赏“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也可取道游赏亭、台、楼、阁、榭、桥和典廊等组成的“曲院”,领略别样风情。早春游曲院风荷,在淅沥春雨中观赏成片的樱花,感受“春风急,樱花杨柳雨凄凄”的意蕴,也是蛮不错的。 <h1>竹素园</h1> 竹素园原是清代西湖十八景之一。雍正九年(1731年),浙江都督李卫创建湖山春社,社旁有清泉从竹径流出,“有兰亭曲水之至”的感觉,于是扩建为园,雍正帝亲题“竹素园”,园内遍植绿竹,临水筑楼亭轩廊,放置各式盆景和金石书画。园内西部辟为“江南名石苑”,山石参差,江南三大名石之一的“绉云峰”便陈列于此处。竹素园内竹石亭榭、曲水萦绕,给游客的感受就是清幽雅致。 <h5> 绉云峰通高2.6米,而窄腰处仅为0.6米,“形同云立,纹比波摇,形态秀润,天趣宛然”。江南四大奇石是:苏州留园的”冠云峰“、苏州十中的“瑞云峰”,杭州竹素园的“绉云峰”和上海豫园的“玉玲珑”。</h5> <h1>福井杭州友好公园</h1> 友好公园在曲院风荷内,是为纪念鲁迅先生和藤野先生的一段师生情谊而建。建设公园的款项由日本福井市日中友好协会向民间筹资捐款而成,主要建筑材料也是从福井市运来杭州的,公园的筑建风格则体现了日本式的简洁和精致。 公园内种植了大量的樱花树,每年的阳春三月,一朵朵粉白色樱花缀满枝头,成片绚丽绽放的樱花,与绿芽嫩柳交相映衬,与亭台、水榭、石桥相互交叠,构成了一幅春意盎然的画卷。 <h1>小赢州(三潭印月岛)</h1> 西湖三座人工岛:三潭印月岛、湖心亭和阮公墩鼎足而立,如传说中的蓬莱三岛。三潭印月岛面积最大,为6万㎡,景色清幽而秀丽,故亦称其为小赢州。俯瞰小赢州宛如一个硕大的“田”字,成就了“湖中湖”、“岛中岛”、“园中园”的格局,石、台、亭、榭、轩等建筑点缀其间,绿树掩映,花木扶疏,岛荫凝秀,置身其间有步移景异之趣。 岛南湖中建成有三座石塔,相传为苏东坡疏浚西湖时所建,而现有石塔是明代重建。三塔高均在2米左右,呈每边62米的三角形。石塔球面体上排列着五个等距离圆洞,洞口糊上透纸,塔中点燃红烛,洞形“月”便映入湖面。在仲秋明月之夜,空中月、水中月、塔中月交相辉映,月影、塔影、云影相互映衬,于是就出现了“天上月一轮,湖中影成三”的奇丽景色,这便是“三潭印月”。 <p class="ql-block"> 坐游船去往湖心小赢州,湖岸景色一览无遗,保俶塔、雷峰塔、城隍阁······等景点一一映入眼帘,秀美的山色湖光叹为观止。</p> <h5>先贤祠</h5> <h5>九狮石 “九狮石”建于清光绪年间(1875-1908),石形玲珑趣致,似有九只小狮子盘叠嬉戏。</h5> <h1>花港观鱼</h1><p class="ql-block"><br></p> 花港观鱼三面临水,一面倚山。古时西山大麦岭后的花家山麓,一条名叫花溪的溪水流经此处注入西湖,故称“花港”。南宋时,内侍卢允升在花家山下花溪侧畔建了一座山野茅舍,称为“卢园”。园内架梁为舍,叠石为山,凿地为池,立埠为港,畜养异色鱼类,广植草木。池水清冽、景物奇秀。因景色恬静,游人萃集,雅士题咏,被称为“花港观鱼”。期间宫廷画师创作西湖十景组画时将它列入其中,由此而名声远扬。 康熙三十八年,玄烨驾临西湖,题书花港观鱼,刻石碑建于鱼池畔。后来乾隆下江南游西湖时,又有诗作题刻于碑阴。碑分为阳文和阴文双面,是康熙和乾隆祖孙两个皇帝分别题的字,这在我国碑林史中仅此一块。乾隆做诗有:“花家山下流花港,花著鱼身鱼嘬花”之语。以后,卢园荒废,此景亦衰。清康熙南巡时,在苏堤映波桥和锁澜桥之间的定香寺故址上,重新砌池养鱼,筑亭建园,勒石立碑,题有“花港观鱼”四字。 现今“花港观鱼”是由花、港、鱼为特色的大型公园,地处苏堤南段西侧,占地面积达20公顷。全园分为红鱼池、牡丹园、花港、大草坪、密林地五个景区。与雷峰塔、净慈寺隔苏堤相望。“花港观鱼”是一个集自然、历史和文化于一体的风景名胜。 <h1>红鱼池</h1> 穿过大草坪来到红鱼池,是花港观鱼最为核心的区域。红鱼池位于景区中部偏南处,池岸曲折自然,池中堆土成岛,池上架设曲桥,倚桥栏俯看,数千尾金鳞红鱼结队往来,泼刺戏水。池边风光无限,花木烂漫绚丽,小桥流水之间,波光粼粼,岸边倒影迷离;春风拂过,花香扑鼻,夏季凉风爽身,秋季满目彩叶,冬季枯木问香。 <h5><br></h5> <h5>鸳鸯与锦鲤共水一池,争食嬉戏,颇为有趣。</h5> <p class="ql-block"><br></p> <h5>印影亭 印影亭矗立在红鱼池西北角上,始建于1968年,是将牡丹园内的牡丹亭迁建于此并改名。亭匾为郭绍虞先生题,挂有两幅甲骨文楹联,是顾廷龙先生书,为:“八面虚亭春色满,四围佳气锦鳞回”。</h5><p class="ql-block"><br></p> <h1>蒋庄</h1> 蒋庄原为无锡人廉惠卿的别墅,名小万柳堂。后归南京藏书家蒋苏庵,易名为兰陔别墅,俗称蒋庄。建筑分别建于1901年和1923年。整座庄园临小南湖为筑,前堂后院,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按中国传统造园手法建造,主体建筑风格中西合璧,别具特色,是西湖著名庭院之一。国学大师马一浮先生晚年曾居住此多年,现主楼辟为马一浮纪念馆。 <h1>藏山阁</h1> 与蒋庄相对的藏山阁,系原红栎山庄的建筑。红栎山庄为杭人高云麟别墅,又名高庄,亦称豁庐。抗日战争时山庄被毁,只剩“藏山阁”一处。 <h5>藏山阁 </h5> <h1>大草坪</h1> 穿过竹院,绕过雪松,前面是一片大草坪。草坪周围种填了高大挺拔的雪松和浓密常绿的广玉兰林带,使之同周围的景区分开,草坪北临西里湖,从这里可远望苏堤烟柳、西山层林。草坪西侧,种植了一棵红杉树,红杉是美国前总统尼克松于1972年访华时赠给我国的礼物,周总理决定把红杉树苗种在杭州,花港的这一棵,是经培育后为纪念周总理而栽种的。 <h5>大草坪上盛开的樱花,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打卡。</h5> <h5><br></h5> 乌龟潭 乌龟潭景区东靠杨公堤,西临三台山路(三台梦迹景区),北至空军杭州疗养院,南到八盘岭路,2003年建成。这里山水涟漪,茅屋潺泉,开阔的水面,自然的湖岸,低处的湿地植物,高处的开花植物,相比其他景区它有更多野趣,也更旷达,空灵和静谧。<br><br> 据说在小山高处(例如三台阁)上观看潭,其状像乌龟,于是得名“乌龟潭”。通过整修,潭与西里湖相通,乌龟潭有了开阔的水面。乌龟潭曲水流觞、行进在静谧幽深的小径上,抬头便见樱花,而粉白色的樱花倒映在早春的一汪碧潭中,白雾袅袅,飞花如梦,如痴如醉;走过垂丝海棠的花路,歇脚于茅草屋,看船只泛起圈圈涟漪和岸上梨花,犹如置身于西湖地区历史上典型的自然地貌和湿地生态画卷中。 <h1>于谦祠</h1>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杭州市上城区)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军事家、政治家 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辟,大将石亨等诬陷于谦谋立襄王之子,致使其含冤遇害。明宪宗时,于谦复官赐祭。弘治二年(1489年),追谥“肃愍”。明神宗时,改谥“忠肃”。有《于忠肃集》传世。《明史》称赞其“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于谦遭冤杀归葬杭州故乡。明孝宗时冤案昭雪,在墓旁建旌功祠,形成祠墓合一格局。现墓系1982年重修。1998年,在墓道两侧设仿明式石翁仲、石兽及牌坊,重修于谦祠。2004年对其建筑和周边环境进行整治和修缮,重新设置了牌坊,增设了游步道,调整了周边的园林布局,与整个乌龟潭景区融为一体。 <h5> 岳海明2023年11月27日编辑于上海</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