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沿宜白公路出了榆五川,从五里镇桥头向南拐,顺着蜿蜒盘旋的山路一路上坡,弯弯绕绕地走到山顶,豁然开朗,好像打开了电脑桌面,眼界开阔无比,蓝天罩满头顶,不敢抬头看,会晃眼。风推云走,空气清透,不敢深呼吸,会醉。秋风入怀,驱尽夏末残存的暑气。艳阳高照,给大地涂抹上了金黄的颜色。远处的村庄影影绰绰,近处的沟壑里裸露的大地与野草黄绿交错,鸟鹊欢唱着从头顶飞过.....这就是宜君东塬,这就是秋天的宜君东塬。 </p><p class="ql-block"> 塬,一种地貌形态,呈台状,四边陡,顶上平的高地,苍茫、雄壮,初见让人有一种说不出的悲壮情愫瞬间就涌上心头。宜君的东塬人就生活在这种四边陡、顶上平的广袤台上,世世代代,繁衍生息。塬边的陡峭黄土仞仞壑立,沧劲厚重,到了秋天,叶黄草枯,更显雄浑。东塬人传说,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路经东塬,二徒弟猪八戒抓妖怪本领不佳,闲得无聊,拿个钉耙到处乱挖,把平坦的东塬挖出了数不清的沟沟壑壑。东塬人种沟叉地时会时不时批评一下老猪,他如果不乱挖,东塬的地面也和八百里秦川一样广袤、平坦,地就好种多了。</p><p class="ql-block"> 秋风拂来,塬上人的院子呈现一派秋景。东塬上昼夜温差大,早上冷风飕飕,中午艳阳高照,各种秋获占据着院子,享受着阳光。圆滚滚的核桃晒了半院,砸开一个,瓤满油香,是榨油的好材料,如今的东塬人,对生活要求越来越高,不再单一的吃油菜籽油,以前核桃舍不得吃,卖钱补贴家用,如今榨成核桃油,吃着更健康。辣子、茄子、南瓜、西红柿都赶在下霜前拔了枝蔓,枝蔓上的菜吃不完,晾晒一下,存放更久。白菜、萝卜、大葱也都收回来了,各个都水灵灵的壮,朴实无华却也诱人。地里刨出的土豆,带着湿土,其貌不扬的外表掩盖的是香醇浓郁、细腻滑嫩的美味,想着炖土豆块的美味,不由得咽一下口水。一笸箩一笸箩张着嘴的、鲜红的花椒粒让麻香的味道充满空气,.....下锅的红小豆、虹豆、绿豆,洁白的芝麻,油黑的葵花仔,萝卜丝、豆角断、茄子片.....每样都不多,但足够一家人享用,还可以送亲戚朋友。这些朴素的土产,曾经是东塬人填饱肚子及提供主要营养的食材,如今只能是富裕起来的东塬人每家每户生活的底片,一个院子就像一个百货商场,虽杂乱,却自成一体,收获的景象溢满了角角落落。 </p><p class="ql-block"> 秋风吹过,被霜腌得火红的柿树叶渐渐落光,只剩下棕褐色枝枝丫丫上挂着的一个个火红的柿子,站在柿树下,脚下是一层厚厚的柿树叶,肥厚的红叶上透着绿纹,闪闪亮亮,犹如铺了一层彩色的地毯,树枝上那一颗颗通红的小柿子,犹如一盏盏点亮的小红灯笼,在秋风的抚慰下,在蓝天的怀抱里微微摇曳,一棵柿子树就是一处闪亮的风景。东塬上的柿子树多得如同散落在天幕上的星星,沟畔上、地棱上、田野里、村道边.....到处可见,柿子树枝干粗大,树皮粗糙厚硬,树冠展开如巨伞,虬曲苍劲,好象只有柿子树才能配得上东塬上地貌的粗犷与雄浑。摘上一笼新鲜柿子,倒上一锅水,锅底加文火,锅里加碱面、白萝卜片,把柿子倒在温水里泡一晚,去掉苦涩就是美味,东塬人叫温柿子。温的柿子水分大、脆甜爽口,是年轻人和孩子们的最爱。储藏柿子的工具简单,用木头搭个架子,架上铺上玉米杆就是一个柿子棚,把柿子倒到玉米杆上,上面再盖上玉米杆,耐心等待棚上的柿子经历严寒的洗礼后,就是直接剥皮吃的软糯柿子。东塬人每年大年三十晚上,家家户户必有柿子,女主人会监督家庭成员每人必须吃柿子,预示着来年全家人事事如意。上世经八十年代,东塬人刚刚解决了温饱问题,物质贫乏,住的是破土窑,穿的是补丁衣衫,村道里晴天黄土飞杨,雨天牛羊粪和着黄泥让人无处下脚.....柿子是东塬上人仅有的经济作物,两毛钱一斤,是东塬人过年的新衣,是孩子的学费,是老人的药费.....勤快的人家为了收益更高一点,把柿子皮削了晒成柿饼,一斤能卖七八毛钱。九十年代,随着苹果的发展,没有商家收购,没有人去采摘,价格低廉的柿子退出了东塬的市场。时至今日,柿子树以风景示人,是幸福的东塬鸟儿的美食,是摄影爱好者的题材,更是城里人的念想。各种以柿子为题材,寓意“事事如意”的摄影作品喜庆、红火、摄人眼球,触及心灵,柿子树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城里人开车去乡下“偷”柿子,欣赏了美景,收获了美味,更美了心情。“偷”柿子被主人“逮”住了,主人会说:“多摘些,但不敢上树高处,柿树股子脆,小心把人摔伤了.....”结得繁密的柿子鸟儿吃不完,城里人“偷”不完。留在树上的柿子历经秋天,走过冬天,直至零落成泥化成树的肥料,来年树上再结出一颗颗诱人的柿子。</p><p class="ql-block"> 柿子很美,它算得上是东塬秋色的颜值担当,要说东塬秋色的内涵担当,无可争议地是苹果了。东塬地处陕北与关中的结合地,是苹果优生区。上世纪九十年代,政府主导在东塬大力发展苹果产业,苹果园成了东塬上最壮观的景色,一片片整齐划一的果园,连阡累陌、叶绿果红、挤挤撞撞的苹果树在秋风里低吟浅唱,处处洋溢着诱人的香甜。一棵棵精心雕琢的果树、一个个长着丰腴粉红笑脸的苹果,是这儿的主色,是这儿的生计,是这儿的希望。东塬上的苹果个大、色红多汁、甜度高、价钱高,都不是浪得虚名。每年十月,东塬上的尧生镇的红火铺天盖地。一辆辆满载苹果的农用车横七竖八地涌满了小镇街道,苹果交易市场里更是人声鼎沸,苹果满眼,满眼艳红。小镇上的人都忙得脚不挨地,各行各业生意兴隆,苹果产业带动了小镇的经济发展。超市、家俱店、化肥店、农药店、服装店等个个营业额飚升,尤其是镇上为数不多的饭馆更是迎来送往,生意火爆。塬上人苹果卖钱了,下下馆子,吃吃美味,犒劳一下辛苦的自己。</p><p class="ql-block"> 客商来了很多,南腔北调的口音说着苹果,精明智慧的双眼盯着苹果。看果子,谈价钱,一番交涉,生意达成。有专门帮客商收购果子的代办,代办组织手快心细的女人分捡、验级,男人封箱、打包,这家大门口儿一堆,那家房檐下一队,都是摸着苹果的手,都是专业的人,组成了专业的团队。苹果价随市场而动,时间就是金钱,团队成员从早上到深夜一刻不休,一个个苹果穿上了一层层漂亮的外衣,带上了“宜君苹果”的身份铭牌,坐上大汽车,走向了天南海北,甚至走出了国门。苹果产业刚发展之时,客商来收购苹果,不懂市场的东塬上人也曾有辱骂甚至赶走客商的现象,使客商不敢来,来了不敢放开手脚干,塬上有卖果难的境遇,在事实的教育下,塬上人观念很快发生变化,认识到无商不活、无商不富的道理。时至今日,政府大力宣传营销,对果农进行务果技术培训、新型农民培训、电商营销培训.....使东塬人务果技术、市场意识、经营意识不断增强,使小镇苹果产业健康发展,东塬上人礼遇客商、苹果质优,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客商,果农与客商共赢,有好几年尧生镇的苹果竟卖出了全省第一的高水平。</p><p class="ql-block"> 随着电商业的快速发展,东塬人不再只是网上购物,东塬的年轻人纷纷开起了网店、直播带货,通过网络宣传、销售家乡的苹果。开放怀抱、连接世界使东塬苹果的销售渠道拓宽了,俱备了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的能力,坐在家里卖苹果,而且能把自己种的苹果卖个好价钱已成为东塬人经营苹果的一种新时尚。苹果的销售更加灵活、快捷,紧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p><p class="ql-block"> 苹果园里,一颗颗硕大的苹果倒挂在枝杈上,已红得鲜艳透亮,几乎能透过薄薄的果皮看见充满汁液的果肉,在太阳的照射下散发出诱人的香味,让人垂涎欲滴。地头摆着一排排果筐,男男女女的果农全副武装摘着丰收的果实。女人们爱美,怕晒黑,把头脸包得只剩两只眼睛,男人家大大咧咧,脸晒得黝黑发亮,看着满园的大红苹果笑得呲出了大白牙,汗珠顺着面颊流下,有辛苦也有富足。仔细端祥每一颗苹果,小心冀冀地扶起来摘下,放到胸前挂着的布袋里,看看它应该归属到那一类,70果、80果、90果,一级商品、二级商品、下检......再从布袋里一个个掏出来放到对应的果筐里。自家对苹果初步分级,摘苹果也是技术活,摘的质量决定着卖的价钱。苹果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果农们无论是生产经营、选果分级都经验丰富。再挑出一些好苹果,留给在外上学或是工作的儿女,寄给远方的亲戚朋友......送人一定得送最好的苹果,这是塬上人的处事风格,自家树上长的果子,送人也是毫不心疼。</p><p class="ql-block"> 邻居大哥和嫂子清早吃罢饭就上园里摘苹果,这几天果商要赶中秋节的南方市场,价格好,得抓紧时间采摘。他家的大门一整天都上着锁,连吃饭时间也不见人影。大哥两口子五十多岁,务苹果将近三十年,靠着务苹果供两个儿子上了大学,又给儿子们在城里买了房,日子过得让人羡慕。凌晨一点多,我一觉醒来,听见大门口“突突突”的农用车声,还有大哥俩口的说话声,他们才从镇上卖苹果回来。一天摘两车苹果,能卖七八千块钱,两口子忙得顾不上吃饭、喝水,半夜才回到家,其中辛苦可想而知。大哥两口子勤劳乐观,过日子有目标,有计划,干活有安排。他从的果筐里挑了一个又红又大的苹果递给我,笑咪咪地说:“过日子那有不劳而获的?只要肯干,赶上好政策,就有好日子”。嫂子说,如果天天有这样的收入,她愿意天天都卖苹果到大半夜。大哥家是东塬上众多人家生活的缩影,塬上人务苹果不但兢兢业业,而且能分析市场,紧抓时间节点,让自己的劳动果实有更高的收益。</p><p class="ql-block"> 近年来,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惠民政策幅度越来越大,农民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东塬人的日子更是天翻地覆。家家窑洞里瓷砖贴地,家电俱全和城里没有两样,红砖院墙高而整齐,门楼高大气派,瓷砖贴得明亮耀眼,院内农用机械一应俱全。.....村里各个巷道水泥铺路,打扫得干干净净,各家各户门前花红草绿,墙上到处是美丽乡村的宣传语,晚上路灯明亮,村广场上建身器材完备,农闲时广场舞音乐不绝于耳在东塬人眼中,苹果作为他们的支柱产业,能够种得好、卖得好,都是国家政策好带来的,务好苹果才有好日子。一个苹果园,一家人从春天苹果开花到秋天收获,在园里辛勤劳作近十个月。疏花疏果、剪枝摘叶、套袋取袋、五六次的打药防虫,每一项都是繁复的体力劳动,每项都在考验着人的耐力与体力。一个苹果从开花到摘果,果农过手十几遍。苹果园的每一寸土地,果农要用脚丈量几十次。家里小到十多岁的孩子,大到七十多岁的老人只要进了果园就有活可干。在东塬人朴素的认知里,务好苹果园的根本就是舍得下苦,眼里有活,还得时常学习充电,用新方法管理,更新换代新品种。经营一个果园,不比经营一家企业、管理一个单位简单,只有观念跟上、管理跟上、技术跟上,并有照顾婴儿一样的耐心照管每一棵果树,才有秋季的丰收,才有幸福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如果说柿子树是东塬上浩浩荡荡的苹果园中立体的点缀,那么玉米就是东塬上万千果园中平面的点缀。玉米是塬上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除了卖苹果,收玉米是塬上另一项盛大的秋收活动。深秋,身上挂着沉甸甸穗子的玉米杆通身披黄,玉米须如给玉米棒子染了深咔色头发,柔软的玉米叶子挨挨挤挤,在秋风的吹拂下刷刷啦啦唱。东塬上人种玉米,播种机播种、施肥,无人机打药除草、收割机收获,生产可实现全程机械化,真的是解放了生产力。玉米耐寒耐雨水,最重要的是收获时间不受限制,东塬人卖完苹果后,腰包鼓了,心里踏实了,最后再消消停停地收玉米,如同饱食后的散步。吃过早饭,天气暖和了,人也暖和了,带上手套、提上笼、装好剥玉米的签子、拿上水向地里赶。收玉米过程不复杂,也算不上累。用签子划开玉米棒子上的玉米皮,掰下玉米,再踩倒玉米杆,一株玉米就完成了它从春到秋的生命过程。玉米棒子装车拉回家,玉米秸杆待闲时旋耕机粉碎还田化做肥料。玉米收回来了,东塬上人晒秋的院子里增添了最后一个成员,金灿灿的玉米让院子一片耀眼的金黄,东塬人轰轰烈烈一个月的秋收画上了圆满的句号,生活恢复了慢与从容。开上车走亲访友,进城休闲玩乐,吃吃美食,大商场里消费,自给自足,张弛有度,处处显出日子的殷实与满足。再谋划一下来年的生产生活,果园的投资,孩子的教育、家庭的未来.....</p><p class="ql-block"> 秋天的脚步已越走越远了。蓝天白云下,大地作底,果园成画的美丽东塬不仅有高颜值,更有产业兴、百姓富的美好生活。东塬人心里的充实与丰裕、对生活的期冀与坚守在平凡琐碎的日子里,在东塬这片热土上。东塬秋景是丰收的景色,也是东塬人辛苦劳作的场景,这样的场景年复一年,往复轮回,绵绵不绝,生生不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