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为了将军的嘱托</p><p class="ql-block"> 李再康</p><p class="ql-block"> 我好多年没有回阿拉尔了,2017年8月回到了这座被人们称为塔河明珠的城市。</p><p class="ql-block"> 我独自漫步街头,从这条大街转到那条大道,第一感觉就是如今的阿拉尔,确实是一座城市了,就像一个多年没见的孩童,长大成人了,让我都有点不认得他啦!</p><p class="ql-block"> 高高矗立在蓝天下的359旅纪念碑,是这座城市显明的地标,建筑风格独特的屯垦纪念馆,是阿拉尔亮丽的城市标志,秋天掛满“红富士”的果园,如今已成大学校园。</p><p class="ql-block"> 有人给阿拉尔冠以“兵城红都”的美称,那是因为她的诞生和成长,充满了359旅老兵的故事。阿拉尔——如今的“塔河南泥湾”,绿树成荫,花香鸟语,处处赛江南。</p><p class="ql-block"> 此刻,我想起了1998年,农一师(现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呈兵团批复的建市报告,其中有这么一段文字:我们要在举世闻名的塔里木河源头,建起一座美丽的花园城市,让王震、王恩茂、张仲瀚等开国将军“北有石河子,南有阿拉尔”的宏伟蓝图变为现实••••••</p> <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 “北有石河子,南有阿拉尔”,这是当年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党委,根据王震、王恩茂将军的意愿和嘱托,作出的一项务实的规划,它绝不是设想和愿望。</p><p class="ql-block"> 石河子---曾经的兵团司令部驻地,离自治区首府较近,在迈向城市化的征程中,它先走了一步。</p><p class="ql-block"> 阿拉尔,“文革”前夕,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即将搬迁的新师部。</p><p class="ql-block"> 阿拉尔,农一师塔里木垦区的中心。</p><p class="ql-block"> 阿拉尔,“今日抗大”---塔里木大学的母亲。</p><p class="ql-block"> 农一师是王震将军带出来的一支老部队,她有两次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战绩,其前身是土地革命时期的红二、六军团,抗日战争时的359旅,南泥湾大生产的模范。</p><p class="ql-block"> 农一师屯垦天山,进军塔河以后,贺龙,王震,王恩茂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一直对她寄于厚望,1965年10月10日贺龙元帅在喀什接见200多名农一师代表。王震五次、王恩茂十多次到农一师看望他们的老兵和视察工作。</p><p class="ql-block"> 这支部队在战争年代英勇善战,在和平时期一马当先,埋头苦干,开国将帅们就是认准了农一师这支英雄部队,才豪迈地提出“南有阿拉尔”的屯垦目标。</p><p class="ql-block"> 阿拉尔,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水、土,光热资源丰富,1957年11月至1958年初,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农业第一师按王震、王恩茂、张仲瀚将军的部署,组织了一支二万一千名的军垦大军,在塔里木河两岸开荒造田。不到两年,在戈壁沙漠上修了一条123公里长,被传颂为“五彩路”的阿塔公路,建起了10个农场、一个大学,还有商店和医院,昔日荒原已变成瓜果飘香的绿洲。</p><p class="ql-block"> 但由于特殊时期的动乱,“北有石河子,南有阿拉尔”的规划就被无限期的搁置了,“新师部”搬迁计划泡汤了,随着兵团体制的撤消,“南有阿拉尔”的规划没人再提。</p><p class="ql-block"> 从那以后的30多年里,阿拉尔虽已集聚了九团、塔农大等数个团级、师级单位,但她始终只有一条“街”,根本没有城市的模样。</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1日,兵团恢复建制的第八个年头,全国政协副主席,我们新疆的老领导,新疆兵团第一政委,359旅的老首长王恩茂将军又一次到农一师视察,他重提把阿拉尔建设成比石河子还石河子的这件事。</p><p class="ql-block"> 王恩茂将军深情地说:“我讲过‘要把阿拉尔建设成比石河子还要石河子’,当然不是一天两天能办到的,有可能阿拉尔这个地方可以成为比石河子还要石河子”。</p><p class="ql-block"> 1996年前后,新疆的维稳形势十分严峻,“民族分裂、极端宗教、暴力恐怖”三股黑恶势力在南北疆时不时地制造各类凶恶的暴恐事件。</p><p class="ql-block"> 1997年2月5日伊犁发生了一起震惊中外的暴恐事件,在自治区党委的领导下,伊犁州和兵团四师只用了一天时间就把这场有组织,有预谋,针对政府而来,气势兇兇的暴恐事件平息下去了。</p><p class="ql-block"> 在果断处置这场暴恐事件中,农四师立了大功,这再一次显示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特殊作用和特别功能,让党中央和全国人民看到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战略地位和不可代替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兵团出手“处突”不只是伊犁这一次。1990年4月2--5日,几个民族分裂和暴力恐怖骨干分子,聚集了一批受蒙骗的老百姓,在新疆阿克陶县巴仁乡搞了一场大规模打、砸、烧暴恐事件,兵团第三师武装力量和武警、公安在现场处置暴恐分子,第一师的武装力量,在314国道新井子附近集结待命。</p><p class="ql-block"> 为了确保新疆稳定,党中央随即下发了中办〈1997〉17号文件,从稳定新疆的大局出发,提出了今后的目标和任务。17号文件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维护新疆稳定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p><p class="ql-block">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办17号文件真的是给兵团人掌了腰,文件明确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是党、政、军、企合一的特殊组织。为了发展和壮大兵团,党中央要求兵团参照石河子的模式,建立阿拉尔、五家渠、图木舒克、北屯四亇自治区直辖的县级市。</p> <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 为了贯彻落实中办〈l997〉17号文件的精神,1997 年秋天,农一师与兵团对应成立了阿拉尔建市领导小组,由政委、师长任组长,分管师机关工作的副师长和阿拉尔管理局局长任副组长,成员有师民政局和师两办的同志。</p><p class="ql-block"> 我有幸担任了建市领导小组的第一副组长,成员有师民政局领导何健学,师两办王天光,九团沈 虹同志,这实际上是一个工作班子。</p><p class="ql-block"> 师党委很重视建市工作,专配了办公场所,我们的办公室就在阿克苏“司令部”的农一师机关办公大楼一层,与师民政局斜对门。</p><p class="ql-block"> 从国家行政级别的慨念来说,当年的阿拉尔连个“行政镇”都挨不上边,只是一个地名而已。</p><p class="ql-block"> 都说阿拉尔维语的意思是绿色的岛屿,这会倒真成了个島屿了,成了一个四不挨边的行政弧岛。</p><p class="ql-block"> 说她是9团团部?阿拉尔还驻有好几亇团级单位和塔大这个师级单位。说她是个镇?可她一没“人大”,二没政府,但她又是兵团一师屯垦戍边大本营,战略地位十分重要。</p><p class="ql-block"> 我们建市领导小组履责后,首先是认真学习领会中办发〈1997〉17号文件,学习国家有关行政区划方面的知识。接着由何健学等同志去自治区民政厅、兵团民政局汇报、请示工作,做些必要的建市衔接工作。自治区民政厅很支持农一师建市,派了领导和专家来指导工作。</p><p class="ql-block"> 通过一个阶段的摸索,我们的工作己有了头绪,随即开始起草建市报告。</p><p class="ql-block"> 阿拉尔建市,是党中央的决策,按老百姓通俗的说法是“上面”既定的事情,既然“上面”已经定了,为什么还要向兵团写报告?那是因为建市是一个系统工程,还有很多事情应由兵团来协调。按组织原则和办事程序,一师党委必须起草一个高水平的建市报告,呈兵团党委批复。 </p><p class="ql-block"> 呈上级的建市报告,必须说清楚为什么要建市,建市的意义和建市的行政区划范围。</p><p class="ql-block"> 撰写报告的重任,当然是由建市领导小组来承担。小组成员搜集了各方资料,经多次研讨,沈 虹同志完成了第一稿撰写任务。</p><p class="ql-block"> 沈 虹他们把第一稿交给我修改,我觉得稿子阐述建市理由的“火”还烧得不是太旺,于是我就在修改稿上作了多处修改,还增添了几大段文字,我又与撰写者沈 虹同志一起琢磨並写好第二稿,然后全组人员在一起深入研讨,反反复复,修修改改,到底撰写了几稿,我已记不清了,最后一稿只能算是基本满意。</p><p class="ql-block"> 现在回想,当年建市报告的最后一稿,应该说对阿拉尔的战略地位和区位优势的阐述思路开拓,用词精准,表述到位。譬如说到了在未来反侵略战争和处置“三股势力”的突发事件时,阿拉尔是理想的屯兵之地……</p><p class="ql-block"> 建市报告同时突出阿拉尔建市是贺龙、王震、王恩茂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交给农一师的一大任务,阿拉尔建市后就实现了老前辈的遗愿。</p><p class="ql-block"> 建市报告说:阿拉尔建市后将会给阿拉尔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而阿拉尔市的发展又将会给新疆的经济发展增添强劲的动力。阿拉尔建市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p><p class="ql-block"> 以上这些都是阿拉尔建市意义,我们在建市报告中都阐述得很到位。</p><p class="ql-block"> 在建市报告中,行政区划的范围,现在看来当年我们的魄力显然不夠,思维也墨守成规。当年我们向上级提出是7至16团这十个团场进阿拉尔市行政区域,当年我们嬉称“十个红点”,大家都一心要把这十个红点纳入未来阿拉尔市行政范围。</p><p class="ql-block"> 当时很想把五团也包括进去,因为五团的地理位置很重要,五团的矿产和土地、水资源在疆内也为数不多,阿拉尔建市后所需的建材,砂石料,能源都可以从五团和五团附近解决,但当时思想有些僵化,地图上一看,与阿拉尔不沾边,就没敢写进去。</p><p class="ql-block"> 当时比较难处理的是在塔里木垦区内的托海乡,现在叫托喀依乡,如是这个乡不交给末来的阿拉尔市,那么建市后这个行政乡,会变成阿克苏市的一块飞地。</p> <p class="ql-block"> 三</p><p class="ql-block"> 为了把我们的建市报告起草得更加完美,师党委让我带几个人去石河子取经。除了建市小组的几位工作人员外,阿拉尔垦区管理局也跟着去了一位同志。</p><p class="ql-block"> 我们是带着问题去的,中发办17号文件三明确指出阿拉尔要按 石河子的模式建市,那石河子市到底有些什么特点?在建市后留下什么遗憾?特别想知道石河子建市的一些反面经验。</p><p class="ql-block"> 至于石河子为什么要建市,那不必请教了,石河子建市是在特殊历史条件下“水到渠成”的,阿拉尔建市与他们不太一样。</p><p class="ql-block"> 石河子的同志毫无保留地给我们介绍了他们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他们说,石河子市的行政区域面积太小,仅460平方公里(千米),很多团场不包括在市行政区内,留下了很多遗憾。还有就是石河子市的建成区内有一个“石河子”乡,是玛纳斯县的一块飞地,在行政执法上有不少交错问题不便处理。</p><p class="ql-block"> 石河子考察取经回来,我们加紧修改建市报告的文稿。我们在报告中请求上级参照我师一团民族农场和五团民族连的管理模式,将托喀依乡划入阿拉尔的行政区域。</p><p class="ql-block"> 经过多次修改,建市报告的起草工作完成了,打印成呈阅稿后由“师党办”交师长、政委阅示。根据师长政委的意见又让常委们传阅,之后又对亇别字句作了小的改动或润色,正式定稿后再由师长政委签字,“师党办”按公文运作程序发兵团。</p><p class="ql-block"> 起草建市报告的工作己结束,我要求工作人员把所有撰写手稿、领导批示、上级来文等文字材料整理后存档,准备将来交给阿拉尔市档案部门。</p><p class="ql-block"> 我对建市领导小组几位同志的工作是满意的,何健学同志主要负责建市工作的组织、协调。沈 虹承担文秘工作。王天光协助何健学同志的工作。我们人不多,由于工作有头绪,所以效力挺高,而且大家心情还很舒畅。</p> <p class="ql-block"> 四</p><p class="ql-block"> 建市报告已经呈兵团党委批示,我们等待的好消息却迟迟不来,从1999年1月至2001年3月,不知什么原因,整整的两年多,我没有听到建市的一点消息,也没看到建市的具体行动。阿拉尔周边依然是平展展的棉田和硕果累累梨园,九团喷施叶面肥的农用飞机在阿拉尔上空飞来飞去。</p><p class="ql-block"> 既然党中央已经提出要在新疆建四亇自治区直辖的县级市,那为什么建市还这么难?阻力到底来自何方?直到若干年后,我才明白事理,原来是在行政区划这个关键问题上,兵地之间意见尚未统一。</p><p class="ql-block"> 2001年春天,兵团党委分管建市工作的王建臻副政委来一师检查指导建市工作,传达了兵团的当前建市工作要点,看来建市工作要有新动作了,此时我早已不分管建市工作了,但我也参加了会议。</p><p class="ql-block"> 不久师里请来勘测设计部门到现场工作,他们参照原阿拉尔地区的现状,绘制了一张末来阿拉市建成区的街道平面图。</p><p class="ql-block"> 师长、政委召集党委常委和有关部门领导开会,讨论未来阿拉尔市区街道布局,大家围绕这张平面图发表了很好的意见。</p><p class="ql-block"> 现在回想起来,这是我一生有幸,能参加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会议,给一个城市的街道命名。</p><p class="ql-block"> 师党委对阿拉尔市街道的命名,事先与勘测设计部门有过勾通並提出过原则,当年师党委就明确要求阿拉尔市街道命名,一是要体现农一师前身359旅这支部队的光荣历程,二是学习某些大城市街道命名用省、市、县名。三是体现地域特色和生态特征。</p><p class="ql-block"> 如今阿拉尔市的很多街道,例如南泥湾大道,军垦大道,359旅大道,胜利大道,塔里木大道,金银川路,青松路,新井子路,梨花路……就是在这个会上定下来的,这不得不佩服当年师党委主官的广识与睿智。</p><p class="ql-block"> 2002年6月,我和一师农业局的几位同志到塔里木垦区察看农作物生长情况,晚上住“塔水处”招待所,晚餐后我出去散步,从招待所出门右转走到阿拉尔电视台,又转回到通往塔河一桥那条大公路上,沿途经过塔里木大学门口,我看到了“塔大”那座老楼上王震将军题写的校名。</p><p class="ql-block"> 夜幕下的阿拉尔,那是一个农场场部形象,大公路边上有一个几百亩的棉田,往年这个时候应是一片茁壮的棉苗,如今干枯的棉杆依然茁立着。但我知道这一片棉田不久就是公园和广场,眼下是等着施工。</p><p class="ql-block"> 不知是哪亇单位的高音喇叭在播放“花篮的花儿香”由贺敬之作词,马可作曲的《南泥湾》,我脑子里迅速地闪现出军垦战士平沙包,填洪沟,开荒造田的劳动镜头。</p><p class="ql-block"> 我边走边想,兵团人真伟大!农一师军垦老兵真了不起,1957年进军塔里木的时候,这里是沙丘红柳和胡杨,后来变成了良田,它为农场创造财富,为职工提供衣食。两年后,农田将变成美丽的公园和开阔的广场,成为广大市民休闲渡假的好地方。</p><p class="ql-block"> 啊!这不就是将军几十年前,给他的战士们大声说的那句话?“我们就是要在戈壁滩上建花园”!</p><p class="ql-block"> 想到这里,我从来没有过的那种自傲感油然而升,我不也是这支英雄部队的一名普通战士吗?</p><p class="ql-block"> 终于等来了! 2002年9月17日,国务院以国涵〈2002〉81号文批准阿拉尔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直辖的县级市,行政区辖7~16团和托喀依乡,总面积4196平方千米。国务院的批复完全滿足了农一师的建市要求。</p><p class="ql-block"> 接着是筹备阿拉尔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和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並于2002年12月5日在九团机关大楼前广场举行开幕仪式。作为一个曾经参与了建市工作的人,今天站在主席台上,唱着国歌,注视着缓缓升起的国旗,那是一种什么心情?啊!阿拉尔你终于跨进了共和国城市的行列,你虽然年轻,但你的辉煌资历却让人肃敬。</p><p class="ql-block"> 阿拉尔,从你这里出发,走向全疆的科技人员、领导干部数以万计。</p><p class="ql-block"> 阿拉尔,这里是中国长绒棉育种基地,赶超埃及长绒棉“吉扎”的战斗就是在这里打响。</p><p class="ql-block"> 阿拉尔,这里是现代农业新技术研究、推广的前沿,棉花高密度高产栽培技术,水稻全方位大面积丰产栽培技术,棉花精准地膜播种机,农作物精密滴灌节水技术,机采棉配套栽培技术,红枣直播建园技术,……等已经转化为生产力,惠及南疆,乃至全疆的一些重大现代农业技术,都是在阿拉尔这片土地上孕育、诞生、成长。</p><p class="ql-block"> 2004年1月19日阿拉尔市掛牌仪式在市政府门前的广场上举行。农一师,这支“生在井冈山,长在南泥湾,转战数万里,屯垦在天山”的劲旅,终于按将军的嘱托,完成了阿拉尔建市的伟业。 </p><p class="ql-block"> 敬爱的老将军,你在天堂一定已经听说了,农一师,现在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了。阿拉尔市的行政区划面积是6931平方千米,人口60.9万人。2020年的生产总值332亿元人民币,阿拉尔市己建了机场,铁路也很快要通了。公路早已四通八达了。</p><p class="ql-block"> 在王震将军当年命令步兵五师15团老兵穿越沙漠,奔袭和田古城的行军路线的旁边,修了一条沙漠公路,阿拉尔至和田,名字叫“阿和公路”,是217国道的南段。王震将军曾经大力扶持和担任过校长的塔里木大学已经成为新疆名校了……</p><p class="ql-block"> 2023.11.10</p><p class="ql-block"> 撰写时参阅:《农一师志》、《农一师简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