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古城尘封探秘(二)

奇客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地名承载的是本土时代的变迁,有着地域的特殊性,正式的官方公布的地名,是意识形态和治理地方理念的反映,而民众自己相传命名的地名,称之为俗称,则是民众风俗习惯与生活愿望的映射,其中寄托着百姓对福寿康泰、幸福安康美好生活的愿望。</span></p> <p class="ql-block"><b>  </b><b style="font-size: 22px;"> 小井儿</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在安阳老城区内,老地名基本上还在使用着,老地名不是一个简单的文字符号,仁、善、孝、学、义等冠名的老地名,它们都有着历史的掌故和老城人厚重的文化内涵。地名和俗称,有庄重,有诙谐,至今余热未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经常有人会问,“小井儿街”在哪?“小井儿街”还在不在了?许多人都知道这个“小井儿",但都不知道在什么地方。查手边现有的文字资料,查不到,查能找到的民国以前的城区地图,没有标注,做田野调查吧,逛了几个街道找老年人打听,都说知道这个小井儿,但一说到具体的位置,全都大眼瞪小眼,傻眼了,不知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偶尔的一次聊天,朋友说听家中老人说是在东南营街,有了线索直奔东南营去,到了街道巧遇一个刚从院里出来的老人,赶忙问好打听“小井儿”,对方哈哈一笑,手一指路北,这就是小井儿,东南营小井儿。一口已弃并覆盖了井口的水井,小井儿就小井儿,为什么是东南营小井儿,原来在过去的时候,人们介绍自己住哪里,会以住址附近的显眼的建筑或其它标志来说明自己住在它的附近,不会以门牌号来介绍,门牌号只说明住哪一条街,具体位置不明显,而东南营小井儿就是个具体的位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两棵树之间是东南营小井的位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真是时来运转,找到了东南营小井儿,霍然开了心智,猛然想起另一个小井儿,南关小井儿。南关小井儿就是南上关来鹤楼中的一口井,来鹤楼已毁但井还在,民众筹资在来鹤楼旧址小井儿上盖了一间小庙,名井龙王庙。(南上关火神庙对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来鹤楼旧址上盖的井龙王庙,南关小井儿。</span></p> <p class="ql-block">来鹤楼</p> <p class="ql-block">来鹤楼已毁井还在</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小井儿其实就是一个俗称,而俗称又引来一个段子。 生活中的段子永远是开心的,当人们闲暇时凑在一起,有人会问到:谈对象了没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对方说:没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并挑了,差不多就行了。你嫌涅西瓜烂,涅还嫌你瓜阁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乍介, 給你介始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中,哪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南关的,南关小景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景和井同音,小景儿代替了小井儿,把小井儿拟化成一个姑娘要介绍给对方,诙谐的笑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南关小井儿还有一个神奇的地方,就是井口的井沿石是一块能自动修复的活石。在数百年的使用时,难免的井口的井沿石会有嗑踫,石面上有沟,但是经过一段时间,这些嗑踫的残缺和沟,会自动的长平,不留痕迹,这就是它的神奇之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个井的结构又和一般的井有不同,井的上部为圆形,中部则是方形,下部又为圆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南关“小井儿”正是“活石甘泉千家用,车推肩挑半个城。”</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22px;">安阳古城内除了这两个“小井儿”还有没有叫小井儿的地方,真是一顺百顺,又打听到香巷街小井儿,短街小井儿,二道街北头小井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小井儿”其实不是街道名称,而是民众以其居住附近的一个明显的标志来表达自己住址的称呼,也只有小井儿附近的人才这样来表达,难怪调查了很长时间没有结果,只因未到井边来。</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小桥儿</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小桥儿是个街道地名还是俗称。这个也是经常有人问到的街名,是河上的小桥还是过街天桥,不知道,不知道就调查,文字记载查不到,找老年人打听也没打听明白,大概在唐子巷与鹅脖巷路口一带。文字记载找不到,那就找民国前老城区地图,终于在清练兵处军令司绘印的《河南彰德府城全图》上找到了“小桥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老城有条街叫“鹅脖巷”,西由天宁寺前的“大寺前街”向东约30米转向东北约10多米再转向东约30米到唐子巷,图上标注的“小桥街"便是这最后通到了唐子巷的约30米的路段,这是清末民国时期的街名,街道两边都是唐子巷民居的山墙,桥在何处架设的?还是只是一个街名而无桥。还真得有一个天桥曾经存在,1937年安阳沦陷,天宁寺是日军的机关住地,日本军队为了行车方便,拆除了小桥并把两边的民居各拆了一间,把路扩宽了。1950年以后,政府对城区地名进行了统一规划,小桥街和鹅脖巷通称为“鹅脖巷”了,“小桥街”名消失了。难怪许多人只听说小桥儿而不知在何处。</span></p> <p class="ql-block">上世纪“小桥街”易名鹅脖巷的街景</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老地名彰显的文化魅力和独特的民俗风采,是因为老地名包含着漫长的历史而历久弥香,其古朴的气质和丰厚的底蕴牢牢定格在城市人的记忆中。而随意改变老地名将会造成历史传统文化的严重缺失,将成为永久难以挽回的遗憾。</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