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一家人,逛开封古城

陈宗书(船工号子)

<p class="ql-block">开封城位于黄河以南的豫东平原上。五代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四朝均定都开封,正式名称为“东京开封府”,又称汴京。北宋相沿。春秋时郑庄公命郑邴在此筑城,名开封,取开拓封疆之意。战国时魏国在此建都,名大梁,简称梁;因城跨汴河,唐时称汴州;后世合称汴梁。开封位于黄河中游平原,处在隋代大运河的中枢地区,黄河、汴河、蔡河、五丈河均可行船,水陆交通甚为便利。</p> <p class="ql-block">开封清明上河园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一座以宋文化为主题的大型历史文化公园。它是依照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传世之作《清明上河图》为蓝本建造的。景区占地六百余亩,其中水面一百八十亩大小古船一百多艘,景观建筑面积三万多平方米,形成了中原地区大型的仿宋古建筑群。可见<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朝步入画卷·一日梦回千年。</span></p> <p class="ql-block">清明上河园的表演节目:</p><p class="ql-block">1. 开场秀:舞蹈、歌唱、戏曲等,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让观众进入演出的氛围。</p><p class="ql-block">2. 舞蹈节目:古典舞、民族舞、现代舞等,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特色。</p><p class="ql-block">3. 戏曲节目:京剧、豫剧、评剧等,展示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发展历程。</p><p class="ql-block">4. 杂技节目:抛绣球、板凳、蹦板等,让观众欣赏到各种各样的杂技表演,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清明上河园是依照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1:1复制而建造的,主要反映宋代的民俗风情、市井文化。北苑主要反映皇家园林、古代娱乐。南苑的设计成"如意结"形状,是以虹桥为中心景区,向四面八方延伸,共四区八景,虹桥向东为迎宾主题区,张择端雕像、大型《清明上河图》浮雕在此座落。</p> <p class="ql-block">进入园区往北有游艺活动区,依次是中央舞台、演兵场、跑马场、斗鸡场。往南有住宿休息区,醉杏楼、文绣院,仿古驿站,毡房,大水车。向西有民风民俗区。有工艺一条街、小吃一条街、勾栏瓦肆,城内一条街。八景按东西南北分别为翰林神品、汴河趁风、虹桥飞渡、汴绣天工、平桥观鱼、上善编钟、喧嚣河市、梦幻灯影,四区八景由汴河连为一体。</p> <p class="ql-block">十月二十一日,在河南开封菊展期间,带着八十五岁的老母亲、我们一家人,从周口驾车一路顺风的来到开封古城赏菊、游玩。金秋的十月,秋风清爽,气候宜人,我们一家人带着一份好心情,开启了一天的快乐、游玩旅行。游玩的第一站是开封的清明上河园,到达目的地一下车,我们就被园区门前那人如潮、花如海的情景所迷住,看到园区周围仿古建筑、花团锦簇,引来各地游客纷纷在此打卡留影。</p> <p class="ql-block">老母亲走到一处花坛旁边,饶有兴趣地说:这里有龙、有凤、有鱼、有花,是龙凤呈祥,吉庆有余,来给我照一张相,留个影。拍完照,我们开始购景区门票,全票价是120元,70岁以上的老人免门票,年满60岁,学生和现役军人半票。上午9点开始排队进入景区。走进清明上河园,展现人们眼前的是一幅大型《清明上河图》的浮雕,反映了当时大宋朝的政治经济和市井百态的繁荣景象。</p> <p class="ql-block">走过浮雕,来到了汴河漕运码头,此时正在表演水上节目,《包公巡视汴河漕运》,展示了包拯秉公执法,伸张正义的故事。看完节目,来到了园中著名景点虹桥,虹桥是我们在《清明上河图》上看到的一座造型优美的木顶拱桥。据专家研究,《清明上河图》中的虹桥为中国十大古桥之一,是著名的木拱桥,建于1050年,对当时北宋京城的水陆交通运转畅通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后来毁于战火。今天我们看到的这座拱桥,是仿照原图建造的。</p> <p class="ql-block">走过虹桥,我们开始欣赏着《清明上河园》中的古典古色的风韵,细细品味着宋朝时期的名风民情和繁华市井的古老味道。此时此刻,我的眼前仿佛浮现身着宋代服装的人们在穿梭忙碌、孩子们在玩耍打闹的身影 ,仿佛听到了嘈杂的叫卖声、吆喝声。古代人的生活情景,栩栩如生的展现在我们眼前。</p> <p class="ql-block">这次游玩《清明上河园》,正赶上开封举办第四十一届菊花展活动,园中的路边摆满了各种各样正在盛开的菊花,有红有黄,有紫有绿,可谓是五彩缤纷,招人喜爱,满园开放的花朵耀眼夺目、香气扑鼻,造型各异的菊花分外迷人,更引人注目观赏。</p> <p class="ql-block">我们一家人一边走,一边看,一边评头论足,不经意间我们走到了一个用菊花摆成的巨大花坛,老母亲看到后说:停一下,这里的花真好看,花就像是人们的脸面,好看美丽、漂亮,我要和菊花合个影,留个念想。</p> <p class="ql-block">我的老母亲是一位勤劳善良,朴实细心的人。母亲从小受到重男轻女的影响,没有进过学堂读书学习、识字。少年时的母亲在家放牛帮助家里干点农活,她聪明伶俐,勤学好问,看啥一学就会,五十年代初期,在老家了参加了半年多的扫盲夜校教育,通过刻苦努力的学习,认识了一些常见的文字,但没有学习练字,至今也不会写自己的名字。</p> <p class="ql-block">1960年,在我刚满月的时候,母亲随军来到了父亲的部队----广州惠州42军,开始了部队的生活,来到部队后,母亲被安置到军人服务社工作,在那学会了缝纫裁剪技术。在军人服务社她刻苦学习,积极工作,经常为部队赶制服装加班加点到深夜,在短暂的三年部队生活中,母亲的裁剪和缝纫技术得到了提升。</p> <p class="ql-block">1963年,母亲随父亲一起转业到了地方周口,开始了她坎坷的人生旅程。到了地方后,她利用所学到的缝纫裁剪技术,经常帮助街坊邻居和村民们缝制衣服,人缘很好,很快就融入了城市的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1968年,母亲带着我姊妹几个,一起被下放到老家的商城县乡下,当年我的母亲才28岁,带着几个懵懂无知的孩子,经受着沉重的思想包袱和家庭负担的双层压力,刚到农村时,没有房子,暂借宿在淳朴诚实的村民家里,没有口粮,生产队里照顾一点、村民和亲戚送一点、自己买一点,就这样艰难的开始了农村生活,老母亲一边干一边学农活,学种地、学插秧、学收割,用她那脆弱的身体,坚强的支撑着我们这个家。</p> <p class="ql-block">母亲虽然没有多高的文化,但她有一颗正直朴实的心灵,在那个艰苦困难的岁月里,经常教育我们姊妹几个,在学校里要好好的学习,听老师的话,踏踏实实的学知识,学文化,将来才能有出息,才能有所作为,我们放学在家里时,在下放回老家时她带了一本革命故事的书籍,经常利用晚上吃罢饭后,在这灶台的煤油灯下,给我念革命故事,讲述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罗盛教奋不顾身救朝鲜儿童的英雄事迹,让我们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和人生的意义。这就是我最亲爱的妈妈。</p> <p class="ql-block">在清明上河园游玩一圈,已是下午一点多钟了,我们匆匆忙忙的来到了开封第一楼品味美食,热腾腾的小笼包子,鲜美爽口,特色菜鲤鱼背面,面如龙须又酥又香,鱼肉鲜嫩酸甜,享用美食也是一种最美的快乐。</p> <p class="ql-block">吃罢午餐,我们一家人步行来到了龙亭,开始了第二站的游玩。龙亭公园位于河南省开封市龙亭区中山路北端,按清万寿宫布局而建的古建筑群体,自南向北由午门(景区南大门)、玉带桥、嵩呼、朝门、东西朝房、照壁、龙亭大殿、宋代蜡像馆、东西垂花门和东西跨院、北宋东京城和皇城模型、北宋皇城拱宸门遗址、《五岳真形碑》方亭、北门、东便门等组成,另有植物造型园、盆景园、梅园、园林景观等,是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被中央文明办、国家建设部、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p> <p class="ql-block">走进龙亭公园,通往龙亭的道路两旁和中央,错落有序的摆满了玲珑满目的菊花,形成了一个花的海洋,欢乐的人群排成了一条长龙,细细品味、欣赏着这盛开的菊花,又给龙亭增添了几分美丽的色彩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看着这满园开放艳丽无比、光彩夺目的朵朵菊花,让我看得是眼花缭乱、心旷神怡,完全陶醉在这花香的幸福之中。</p> <p class="ql-block">逛完龙亭已是下午六点多钟,我们一家人不得不收住脚步,依依不舍地离开美丽古老的开封,结束了开心快乐的一天观光、游玩,安全顺利的返回了温馨的家。</p> <p class="ql-block">重阳席上赋白菊</p><p class="ql-block">唐·白居易</p><p class="ql-block">满园花菊郁金黄,</p><p class="ql-block">中有孤丛色似霜。</p><p class="ql-block">还似今朝歌酒席,</p><p class="ql-block">白头翁入少年场。</p> <p class="ql-block">面人也称面塑、年模、面花,是一种制作简单但艺术性很高的中国传统民间工艺品。中国的面塑艺术早在汉代就已有文字记载。</p><p class="ql-block">面人用面粉、糯米粉为主要原料,再加上色彩,石蜡、蜂蜜等成分,经过防裂防霉的处理,制成柔软的各色面团。</p> <p class="ql-block">捏面艺人,根据所需随手取材,在手中几经捏、搓、揉、掀,用小竹刀灵巧地点、切、刻、划、塑成身、手、头面,披上发饰和衣裳,顷刻之间,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便脱手而成。</p><p class="ql-block">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木偶艺术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最早的木偶可能与奴隶社会的丧葬俑有关。汉代制作的木偶可坐、可立、可跪、可灵活操纵的木偶实物,这也证实了《列子·汤问》记载的“偃师造神奇木偶”和《乐府杂录》记载的“陈平用木偶美人解冒顿围困刘邦”故事的可能性。据唐杜佑《通典》记载:“窟儡子,亦曰魁儡子,作偶人以戏,善歌舞,本丧家乐也,这说明到了汉末,已有了丧葬、嘉会并用,且具表演功能的木偶。到了隋代,木偶的制作高度发达,已从演百戏、歌舞发展到表演故事片断,形成了木偶雏形。</p> <p class="ql-block">唐代,木偶艺术日渐成熟、高超。据《明皇杂录》载:唐玄宗被李辅国迫迁西内时,曾作过一首咏吟傀儡的诗:“刻木牵线作老翁,鸡皮鹤发与真同,须臾弄罢寂无事,还似人生一梦中”,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当时木偶戏的逼真及观赏者的感受。</p> <p class="ql-block">制作时间:2023年10月28日</p><p class="ql-block">文字编辑:船工号子(部分转载、摘抄)</p><p class="ql-block">图片拍摄:船工号子</p><p class="ql-block">背景音乐:《梦中的妈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