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历城区义轩小学:梁英慧 <p class="ql-block"> 扬州培训时,教育对谈环节,王处要求学员谈谈自己的教育主张是什么?怎么做的?我一直在提炼自己的教育特色和教育主张,经过多年实践,我认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进行积极教育,通过积极教育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培养良好的心理品格,最终激励学生成就最好的自己,获得幸福人生的能力。</p> <p class="ql-block"> 一、什么是积极教育</p><p class="ql-block"> 积极教育以积极心理学为依托,旨在培养学生积极的品格以及创造幸福人生的能力。积极教育不仅关注学生的传统的学业技能,还致力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品质,提升他们的情绪管理、人际交往、生活投入、建构意义等核心能力,帮助学生追求有价值感、有意义感、幸福感的蓬勃人生。</p> <p class="ql-block"> 二、为什么要对学生进行积极教育</p> <p class="ql-block"> (一)理论依托:积极心理学</p><p class="ql-block"> 积极心理学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门心理学分支,它关注的是人类的积极心理特质和优势,如幸福、满足感、乐观、自信、希望、意义感等。积极心理学对于我们认识自己、改善心理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增强适应能力都有重要意义。我们可以通过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和方法,逐渐培养学生积极心理特质和优势,从而更好地面对未来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变化。“需要层次理论”创始人亚伯拉罕• 马斯洛:“如果我们对关于人类的心理学真的感兴趣,我们就应该将那些自我实现的人、心理健康的人、成熟的人和基本需求已经满足的人作为研究对象,因为他 们比那些符合现在心理学研究标准的人更能够真实地代表人类。与目前的消极心理学——研究病人或者普通人的心理学相比,研究健康人的心理学完全可以被称为积极心理学。”每个人身上都有美好善良的种子,而积极心理学就是研究和探索这些美好的特质要怎样被培育,怎样才能被发展、开发后怎样保持,最终我们怎样才能过上一个幸福而有意义的人生。积极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用实证主义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品格优势与美德,这与传统德育课堂的培养目标不谋而合。我们可以把积极教育应用于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之中。</p> <p class="ql-block"> (二)个人实践:关注优势和特长</p><p class="ql-block"> 笔者曾经遇到过人生的挫折,当面临痛苦无法解脱时,观看了哈佛大学公开课:积极心理学,调整自己的积极心理,从而战胜困难,获得追求幸福生活的勇气和力量。四川天府新区做过一个中小学班主任调查,问卷显示,做为一名一线班主任,班主任工作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班级的日常管理和处理各种杂事,每天面对细小而琐碎的事情和问题,班主任最容易走入的一个误区就是更多地关注怎样矫正学生的行为问题,而不是发挥、提升学生本身已有的优势。我们习惯了总是看到学生的问题和缺点,实施说教,口干舌燥却没有良好的教育效果。特别时面对小学生时,班主任最长说的话是“喜好心不喜好脸”,所以,对学生日常行为等方面的教育总习惯于冷冰冰的制度或者板着脸训斥,教育的结果是学生不喜欢,老师很生气,问题没解决,出现的问题继续再犯,因此,要想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让老师和学生解脱出来,不如换个角度,改变过多关注学生缺点纠正问题的做法,关注他们的优势和特长,依据他们所表现的优势去引导和启发学生,让学生发挥自己与生俱来的潜力,成长为更真实的自己,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引导他们获得人生的幸福。</p> <p class="ql-block"> 三、怎样进行积极教育?我的积极教育实践</p><p class="ql-block"> 我把积极心理学理念引入班级管理之中,对学生进行积极教育,做为班主任,尽管每天还是面对琐碎的问题,但是感觉心情比以前更好。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我带的这批学生中有几个比较特殊的孩子,我对他们实施积极教育,从一年级到现在三年级的,这些孩子都有明显的进步。实施积极教育,学生也明显获得了成长和变化,师生关系也更和谐,老师和学生感到越来越幸福和快乐。我主要从调动积极情绪,营造积极关系,成就积极自我等方面进行积极教育。</p> <p class="ql-block"> (一)调动积极情绪,建构积极心理</p><p class="ql-block"> 积极情绪着眼于提升学生认知与管理情绪的能力,教授他们主动创造如愉悦、感恩、平静、希望、乐观等积极情绪的方法,以及应对消极情绪的技能。</p> <p class="ql-block"> 1.音乐、运动,感受积极情绪</p><p class="ql-block"> 我关注学生生活的每个当下,通过小课程调动学生积极愉悦的心理感受,让他们感受到学习和成长的快乐。例如每天午餐时我会在教室内播放轻音乐,低沉的旋律陪伴学生美味的午餐,舒缓孩子们上午学习的疲劳,午休结束后,我们进行课前一支歌,一是醒醒神、醒醒盹,通过经典的音乐陶冶学生的情操。我还开发了古诗词吟诵课程,让学习古诗文像音乐那样美好。</p><p class="ql-block"> 我特别关注学生的运动,每天上下午的阳光大课间,我在队伍的最前面,面对面和学生一起做广播体操,跳校园集体舞,让学生们向我看齐,一起享受运动的快乐。此外,我们还利用双休日或节假日组织冬季长跑运动,徒步运活动、校园运动会、校园军训体验,假期每天锻炼半小时等活动,通过有效运动,培养学生良好的情绪,产生对学习和生活的热爱。每天放学前,我们还进行冥想训练,学生停止一切活动,坐在椅子上,双脚自然放地上,双手放在大腿上,慢慢闭上双眼,跟着低沉舒缓的音乐做深呼吸,以此环节情绪,放松心情。</p> <p class="ql-block"> 2.主题班会和主题活动培养积极情绪 </p><p class="ql-block"> 我把积极心理学倡导的十种积极情绪融入到主题班会中,培养学生如感恩、自信、谦虚、爱等积极情绪,也引导学生认识如愤怒、伤心、厌恶等消极情绪,引导学生认识消极情绪、接纳消极情绪、化解消极情绪,逐步学会管理自己的消极情绪。紧紧停留在认识和体验还不够,我还通过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如感恩教育,我们如每年的三八妇女节、重阳节、学雷锋月,我们会开展一系列的感恩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把感恩真正落实到生活中,从感恩父母到感恩他人,感恩社会,我们还通过沉静训练、感恩情景剧、感恩卡片以及传统手作拓福体验感恩;我们组织了“蒋山公园植树”活动,每个同学仅仅种下一棵小树苗还不够,学生们每周还上山给小树浇水,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我们大班级还被称为“小志愿者班”,我们利用双休日节假日组织了为社区居民清洗地垫、给环卫工人送绿豆汤、韩仓河岸捡拾垃圾等活动,培养学生爱的能力。</p> <p class="ql-block"> 3.传统文化渗透积极情绪</p><p class="ql-block"> 中华传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底蕴,在其辉煌的发展进程中,积累了丰厚的思想,这些思想包含着积极心理学因素,许多内涵与积极心理学有异曲同工之妙。我们班成立了“风雅国学社”,以课程方式学习了《弟子规》《诗经》《大学》《中庸》《道德经》《论语》等经典文化,批判性吸收经典文化中的积极因素,为学生打下深厚的文化积淀,铸造学生的精神品格。教学实践证明,对于传统文化中渗透的思想,学生是能内化于心的,我在三年级的时候和学生一起背诵《道德经》,有一天,班内小田的家里发生了一些很棘手的事情,孩子父母愁眉不展,小田看到了对父母说:“我们学习了《道德经》,里面有一句话“狂风不终朝,暴雨不终日,困难总会过去的,我们要坚定战胜困难的勇气”,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培养了孩子们乐观、希望等积极的情绪。我充分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引导学生培养自己的积极情绪。</p> <p class="ql-block"> (二)建立积极关系,获得成长动力积极的人际关系能使人保持心情平稳、态度乐观。拥有积极关系,孩子身体更健康;拥有积极关系,更有利于帮助儿童大脑重塑;拥有积极关系,能增加儿童的幸福感和心理韧性。我对学生进行积极教育的同时,努力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家校关系。</p> <p class="ql-block"> 1.温暖的师生关系 改变从称呼开始,有一次一个学生犯了错误,我指着他大声喊他的名字教育他,我忽然发现他用仇视的眼光看着我,我一下子惊醒,找了个台阶下来,后来他有一件事情做的很好,我表扬了他,告诉他“你表现好了我就收你为我的大儿子”,没想到他的眼睛一下子亮了,冷漠的眼光有了温暖,以后他努力追求进步,我收了他做我的“大儿子”,能成为老师的大儿子,他在班里很有成就感,引起了其他同学的羡慕,于是第二天就有一个矮小的孩子找到我说:“老师我好好表现,您收我做你的小儿子吧”,我欣然把小儿子收在门下,这引起了其他男孩子的羡慕,班里不大不小的男孩子纷纷要求我收他们为“中儿子”,后来我把班内最弱小的女孩收为“小女儿”,其他女孩子都做了我的女儿。称呼的改变,带来了身份的改变,在这个家庭里,我成了妈妈,学生们都成了儿子和女儿。我做为妈妈,时刻提醒自己要用包容、温暖、爱、智慧来教育和引导我的学生,学生们都充满热情地喊我“梁妈妈”,跟我亲跟我近,亲其师,信其道。我们的班级成为妈妈和孩子组成的温暖的班集体。</p> <p class="ql-block"> 2.和谐的家校关系学生成为我的孩子,家长们自然成为了我的弟弟妹妹,我成了他们的“知心姐姐”,我的班级成为一个幸福和谐的大家庭。在班级大家庭里,我倡导的事情大家一呼百应,班级做什么事情大家思想都高度统一,我们班从来没有投诉事件。我还积极推进“学习型家庭”建设,倡导为学生们建设幸福、和谐的学习家庭,建设学习型、成长型家庭。我们班还成立了“好爸爸俱乐部”“好妈妈读书会”,好爸爸俱乐部的爸爸们带领孩子健身、研学、旅行、做家务,“好妈妈读书会”的妈妈们带领孩子们读书,“好爸爸俱乐部”“好妈妈读书会”高效运行,我们组织了“爱无巨细,情满校园-校园轻奢露营活动”“校园趣味运动会”“济西湿地徒步”“建军节拥军拥属”活动等,通过组织班级活动,家长和孩子有机会聚在一起,共同学习和交流,我们更像一家人。除此之外,我还坚持每天写班级日志,记录孩子们成长过程中有育人价值的点点滴滴,放学前发到家长群,便于家长及时了解班级和孩子的情况,晨会时间和孩子们分享,一起梳理、总结、评价,近些年累计写下班级日志3000多篇,我还写班级周报,记录和梳理孩子们一周的表现,及时为孩子们赋能,为家长们赋能,近些年以美篇或者公众号形式发表班级周刊200余篇,累计阅读量达10万人次。通过班级日志和班级周报,全面落实全环境育人机制,形成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密切了家校关系,我们形成了强大的教育的合力。我还成立了“新父母共读书屋”,开展了“好书漂流”活动,对于一些比较有育儿价值的书籍,如《正面管教》《幸福的科学》《儿童积极心理学》《为何家会伤人》等,我们以“漂流”的形式进行,每本书在一个家庭阅读一周,鼓励父母共读这本书,一周后再“漂流”到下一位家长手中,有时候还会进行读书分享会。我和家长形成了教育孩子的稳固联盟,成立了学习共同体,我们一起学习交流,共同对学生进行积极教育。</p> <p class="ql-block"> (三)提升自我效能,成就积极自我自信是学生积极成长的重要因素,在积极心理学研究中,我们称为自我效能,就是个体对自身成功应对特定情境的能力评估。自信的学生容易取得成就,也能从容面对困难,在班级管理中,我给学生表现的平台和机会,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激发他们成就积极的自我。</p> <p class="ql-block"> 1.实施点位管理制度,给学生发展的平台 魏书生先生在做班级管理的时候强调:班级的事,事事有人做;班级的人,人人有事做。我结合魏老师的治班方法,根据学生的自主申报,促使每个学生都找到自己的点位,并做好自己的点位内的事情,例如有的学生专门负责关灯关电扇,有的学生专门负责领读,有的学生负责午餐管理,有的学生负责卫生清扫,有的学生负责倒垃圾,把全班学生分到一个个“点位”上,班级就高效运转起来,不定期对他们的“点位”进行积极评价,不断认可学生的价值,学生在有事情做的同时还提升了自我效能感。</p> <p class="ql-block"> 2.“积极演说家课程”,给学生替代性经验 积极心理学以培养人的积极品格为主,培养人的“六大美德,二十四项品格”,历史上的伟人或者做出重大贡献的人,往往拥有这些优势品格,我开发了“积极演说家”课程,通过讲名人故事,讲人物传记,激发学生从成功的人物身上学习这些积极品格,此外,我还经常邀请往届的学哥学姐来班级做经验介绍,他们是现实生活中离学生最近的积极演说家,学生通过听身边榜样的经验分享,更能获得积极的心理暗示,激励自己成为积极的自我。</p> <p class="ql-block"> 积极教育的本质是依据人类的积极天性与生命的规律,顺应并发挥人类那些卓越的积极天性,让教育成为真正启迪人内在的觉醒、点燃生命意义感的灯塔。对学生进行积极教育,可以将他们身上的积极情绪唤醒,使之发芽、茁壮成长,可以不断培养和塑造他们的优势品格,获得成长的动力,可以激发学生的内驱力,激发他们全情投入到积极成长中,可以培养学生勇敢坚韧地探索生命与世界的意义,最终成就幸福的人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