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日立冬,11月8日,第24个中国记者节。一大早,打开《澉浦往事》微信群,一个网名“蜜蜂”的同行发的几则消息引起了我的关注。他在微信群中发了一篇纪念文章,题目是《怀念侠义老人吴侠虎》,并配发了二张老人的生前的照片。吴侠虎老先生虽已去世多年,但他终生乐善好施,侠义之风依然留在家乡人民的心中。据有关资料介绍,吴侠虎老先生年轻时也曾从事过新闻工作。他1902年生于海盐澉浦镇,2006年去世。吴家原本家境殷实,但吴侠虎出生时这个家已经有点没落。年轻的吴侠虎离开家乡,来到上海从事新闻工作,并攒下了一些积蓄。考虑到当时澉浦的私塾都是面向男孩子,女孩子基本没有念书的地方,1927年,吴侠虎拿出自己的部分积蓄,并组织义演募集,在澉浦开办了慧中女学。我和老人相识在我中学时代,和他家是近邻,都住在当时古镇的南小街。说起过去和老人交往,也是一种缘份。当年,我上初高中时,父亲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工作,先是在县城工作,后来为照顾我们几个孩子上学,特地调到古镇房管组工作,宿舍就在南小街的老卫生院边上。我和老人是在南小街与西大街交叉口的理发店认识的,老人和蔼可亲,时间长了,便成了朋友。记得我工作后,也曾碰到过老人几次,相谈甚欢。今天,我就跟大家说说古镇澉浦吴氏一族和吴侠虎老人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据史载:澉浦“唐建镇、宋通商、元兴曲、明筑城”,是座具有千年历史文化底蕴的历史古镇。吴氏是澉浦的大姓,祖上不乏名人。澉浦吴氏一脉,自明万历以来为海盐的望族。明万历、天启间,吴氏有吴中伟及侄子吴麟瑞、吴麟征为当时著名廉吏清官。其中尤以吴麟征闻名。吴麟征,明天启二年进士,曾在江西、福建等地任推官,他为官期间主政清廉,颇具才干,名播四方。其清金石学家吴东发、医学家吴仪洛、民国商人吴良材等等也皆名闻遐迩。</p><p class="ql-block"> “进学莫如谦,立事莫如豫,持己莫若恒,大用莫若蓄。”“人心只此方寸地,要当光明洞达,直走向上一路。若有龌龊卑鄙襟怀,则一生德器坏矣。”这是吴氏的家训,可见浙江知名家训《家诫要言》。《家诫要言》系吴麟征居官时所写家训,其后辈一直遵循,读书处世为人,成为澉浦、海盐的书香世家。其影响力也惠及澉浦这座千年古镇,至今此地依然民风淳朴,诗书传家。正如澉浦层峦叠嶂的茂林修竹,虽绵延数千年,不变的是生生世世的宁静淡泊, 高风亮节。</p> <p class="ql-block"> 嘉禾大地,历史底蕴丰厚悠长,而文脉之所以能世代传承,少不了各地热衷文化之人的痴心守护,百岁老人吴侠虎便穷尽一生,守护着海盐澉浦这一方水土的人文。他一生爱乡、爱国。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吴侠虎邀请上海明星影片公司创办人周剑云拍一部关于盐的影片,最终促成胡蝶等明星来到澉浦拍摄电影《盐潮》,并在南北湖中湖塘边建有一座明星亭。如今,虽然海盐各大盐场已废,《盐潮》、明星亭却以另一种形式为当地盐业史留下了珍贵的记录。吴侠虎心中不仅有盐民,还有新一代年轻人。除了他1927年(当时他还不到30岁)自掏腰包,在澉浦镇办起慧中女学外,1936年吴侠虎又利用吴氏祠堂,在南北湖畔开办永思小学,还捐出了祖上的60多亩田地作为办学经费。抗日战争期间,他在家乡办《澉钟》杂志,主张民主政治,呼吁政府抗日。抗战胜利后,他依然心系地方教育事业,与人合办过长河小学、南海小学、长山小学。</p> <p class="ql-block"> 对于家乡公益事业,吴侠虎的心一直是火热而赤诚的。上世纪90年代后半期,为了澉浦福利协会、助困会的创办运行,已经90多岁的吴侠虎依然拄着拐杖、顶着烈日四处奔波募集善款。1996年前,已经95岁高龄的吴侠虎四处登门拜访企业,希望在家乡澉浦成立“助困会”,主要为困难学生解决就学问题。在吴老先生的一手“操办”下,“助困会”办起来了。他把自己多年节省下来的1000元钱带头捐入“助困会”,“助困会”成立时共筹得资金3万余元,至他去世前的2005年,他先后资助困难学生22人。特别让人感动的是,2005年10月,吴老先生身体日渐不适,让他最放心不下的仍然是“助困会”仍在资助的3名贫困学生。为此,他特地找来澉浦小学退休教师郭加英,把“助困会”剩余的3000元钱交给了她,希望继续资助这3名受助学生完成学业。</p><p class="ql-block"> 侠虎先生还致力于澉浦的文史研究,《南北湖小史》、《南北湖古诗钞》、《东方大港澉浦岬》、《澉浦吴氏遗著存略》和《澉浦中草药》均系他编撰。同时,他还将亲眼目睹的澉浦地区的海盐腔和骚子歌表演记录下来,为现在研究海盐腔和骚子歌提供了线索。另外,他还编有《澉浦民间故事》、《病家饮食指南》、《一斑卫生》、《精选简便医方》、《澉浦访古录》、《澉浦历代兵乱史》、《八年抗战回忆录》、《不在窝诗文集(附联语藏书目)》等,虽厚薄不一,却尽表对地方人文之热爱,更有益于后人研究。</p><p class="ql-block"> 吴侠虎先生还曾与数学家苏步青、园林建筑专家陈从周、书法大师顾亭龙、昆曲大师俞振飞、华人武侠小说宗师金庸等有过书信往来。同时他们之间还有诗词书画等的互赠交流。吴侠虎先生过世后,其女儿吴基平、女婿吴胜年将先生的遗物分门别类地整理好,包括先生生前收集的地方史志、为澉浦、南北湖撰写的书籍、手稿、与国内文化名人、学者的往来信函等,无偿捐赠地方政府。这些珍贵的历史遗存对于澉浦古镇的文史研究和发掘具有重要的价值。</p><p class="ql-block"> “书生已是九三秋,两袖清风不妄求。喜见故乡多后秀,愧无建树屡搔头。欲绍箕裘成梦想,早将书剑付东流。老来但望身康健,奉献仍甘如马牛。”这是吴侠虎九三高龄时所作的《九三述怀》,一位百岁老人的胸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