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天下名山甚多,比比皆然。但是像黄山这样的名山,却真是凤毛麟角。那,名绝天下的奇松是山之灵魂、怪石是山之体魄、云海是山之情感,让人心念念。我有幸三次登上黄山奇境,遍布罗峰的游踪,历历显现在心中。这次从黄山回来,对我来说比原来越发陌生、更要奇妙。感觉只看了黄山的皮毛而已,仿佛还没有到过真正的黄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登天都峰</span></p> <p class="ql-block">记得,第一次登黄山,是2015年5月的一天。计划是全程步行黄山玉屏景区,游览玉屏峰,登上天都峰之顶,然后原路返回。我们早上5点半从云和自驾三百六十公里,至黄山汤口,转乘景区摆渡车,至慈光阁步行道口,开始爬行。一路上途经立马亭、半山寺、一线天至玉屏楼。雨后天晴的天气真好,不冷不热,正适合高强度爬山。斑驳的阳光照射在,氤氲雾气笼罩的山间,如梦幻光束。但见重峦迭巘,尽皆奇松悬结,高者不盈丈,低者数寸,平顶翠冠,盘根虬干,愈短愈老,愈小愈奇。不到2个小时的花香鸟语的同行,步履轻快,来到玉屏楼。</p> <p class="ql-block">穿过文殊洞,忽见不远处有一巨石宛如大象,昴首望天,石象前面的国宝“迎客松”,笼罩在空蒙的山雾中,犹如身着军装的将军,威武挺拔,挥展巨手。渐渐地云雾退去,“迎客松”彬彬有礼地向人们走来,伸出双臂,仿佛想同来游的人握手、拥抱,展示出中国人民好客的象征。它是世界上唯一配有警卫的树木。</p> <p class="ql-block">玉屏楼,乃万山之中,古时候叫文殊院。有“不到文殊院,不见黄山面”之说。在明代的时候为一座寺庙文殊院,它是由黄山的开山和尚普门师傅而建,里面供奉的是文殊菩萨。巧合的是在这背后的这座海拔1716米的玉屏峰,在峰顶上有一尊天然的“睡佛”。在岩石上方还有《沁园春-雪》的诗句,“江山如此多娇”。在此,立台环眺四方,天都高耸、天梯旁的“童子拜观音”、峰巅上的“松鼠跳天都”、“仙人把洞门”、“金鸡叫天门、”莲花沟”、“采莲船”、“望夫石”、“仙人飘海”、“羊子过江”等一派壮阔山河,正是对诗句的最好诠释。</p> <p class="ql-block">这里也被徐霞客誉为“黄山第一处”。盛赞这里“左天都,右莲花”两峰秀色,俱可手擎,四顾奇峰错列,众壑纵横,真黄山绝胜处。玉屏峰的左手边有一块奇石,形象威猛的“雄狮”侧面。右手边也有一块奇石,形如“白象”鼻高高耸立,完美构成了“青狮白象守文殊”的奇观。</p> <p class="ql-block">从玉屏峰半腰处的老道口通过,开始攀爬天都峰。它被古人视为“天上都会”,海拔1810米,在黄山七十二峰中,位居第三,但因其峰骨竦桀,卓立天穹,又称为黄山第一险峰,有着“飞鸟难落脚,猿猴愁攀登”之称。唐代诗僧道云是攀上天都峰绝顶第一人,他感慨道:“盘空千万仞,险若上丹梯”;而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则是:通过遇“塞者凿之、陡者级之、断者架木通之、悬者植梯接之”,登上顶峰。太让人不可思议了!</p> <p class="ql-block">直到1937年。后人,循着先人的脚迹,凿石开路,装置石柱,铁链扶栏,建成一条1.5公里长,斜坡近70度之陡,宛如一条白色飘带,从山顶飘荡在山间的“百丈云梯”。自古以来就有“不登天都峰,等于一场空”的说法。好多人却被那些危言耸听以及眼前的“百丈云梯”而胆怯了,放弃了登天都峰的念想。</p> <p class="ql-block">其实,现在登天都峰并没有想象中那么艰难,只要有黄山松那股顶风傲雪的自强精神、坚韧不拔的拼搏精神、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以及充足的体力,任何人都可登顶。值得注意的是:标志性景点“鲫鱼背”,其形颇似出没于波涛之中的鲫鱼之背。它虽只有14米长,宽不到1米,但栏杆只有你的膝盖那么点高。而且两侧是千仞悬崖,深邃莫测,山风呼啸。这时,你只要眼看脚下,猫着腰,放底身体重心,抓住铁链,不就跨越了“天间”了吗?</p> <p class="ql-block">山高人为峰。此时,我站在天都峰之巅,鸟瞰万座山峰,无一不伏在脚下,唯独莲花峰能与抗衡。只见浓雾忽起忽止,每当一阵浓雾飘来,就是对面的莲花诸峰,大多笼罩在云海之中,什么也看不见。我前面走,云雾则落在身后,我越到右侧,云雾便从左侧升起,犹如腾云驾雾,飘飘欲仙。我心醉神迷,不知回返。此时已是下午15点左右,在驴友们不停地催着下,只好依依不舍地下山追赶驴友们。于当晚23点回到云和。至今,仍引以为傲。</p> <p class="ql-block"> 浙江-云和</p><p class="ql-block"> 2023-11-05</p>